- 相關推薦
淺談古箏教育中的審美教育
一、認識古箏外觀的器形美
在古箏制作工藝中,首先注重的是面板的制作。面板的制作,要求紋理細膩,弧線優美。面板的材質,一般選取10年樹齡的桐木,以陽面中段為最佳。所謂陽面,是指將一株桐木置于水中,浮上水面的一面為陽面;所謂中斷,是將一株桐木斬頭鋸尾,余為中段。其次是箏碼。碼者,馬也。箏碼分列在面板上,有如馬隊騎行在廣袤的沙漠。箏碼的材質也是很講究的。一般來說,選用珍貴的紅木、楠木、雞翅木、紫檀木等制作箏碼。箏碼制作中,要求木材的紋理垂直向下,上嵌牛骨,并切出對應琴弦的1/3深度的擱弦槽。第三是琴弦。琴弦在面板上拉直后,由箏碼將其分隔成兩段,形成高低起伏、曲折有致的箏面,有如湖面的漣漪。箏弦的材質,也在不斷變化。早期的琴弦以馬尾、鹿筋為原料,到了近期以尼龍鋼絲弦為主流,增加了音量,也提高了韻味。第四是外觀工藝。古箏上常見的工藝,主要有雕刻、挖嵌、貝雕、刻字、點螺等。這些工藝,主要是點綴了古箏這件樂器的外觀,給人以高尚雅致、賞心悅目的觀賞感受。
二、感受古箏音樂的音色美
音色即音品,聲音的屬性之一。古箏的音色,可分為樂器音色和演奏音色。前者為古箏這件樂器本身所具有的音色,后者為古箏學習者在演奏樂器過程中所獲得的音色。樂器音色,由古箏的材質和制作工藝決定。演奏音色,則來源于演奏技巧。古箏的演奏音色包含基本音色和變化音色兩種。基本音色是古箏學習者彈奏古箏的聲音“底色”,是古箏學習者基本功的最初體現,也是古箏學習者駕馭樂器音色和熟練掌握演奏技法的一種能力。古箏學習者在演奏中要獲得這種好的基本音色,關鍵是要學會手指彈弦的基本方法,即“大動作松,小動作活,力沉指尖”。古箏彈奏中彈弦角度和彈弦方法是決定基本音色好壞的兩個基本問題。變化音色是指在古箏演奏中所使用的符合音樂內容、音樂情感和音樂風格的各種音色,又叫應用音色。而在實際的演奏學習中,基本音色和變化音色又是結合在一起的。在古箏演奏中,手腕的運動變化、指尖的剛柔程度、觸弦的位置深淺、撥弦的速度快慢、彈奏的力度大小,都決定了音色的好壞。同時,也只有對音樂形象和思想內容有了很好的把握,在演奏中有飽滿鮮活的情緒和抑揚頓挫的變化,才能表達出音色的美。
三、理解古箏表達的形象美
在許多古箏名曲中,撫琴彈奏,時而高山流水,時而低音回旋。表現的自然景象氣象萬千,塑造的人物形象千姿百態。要讓古箏演奏學習者理解眾多的各具個性的音樂形象,首先必須對箏曲的故事有基本的了解,同時還要調動學習者的聯想和想象能力。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化的源。”理解古箏表達的形象美,聯想和想象是樞紐。如在古曲《將軍令》的演奏中,學習者首先要有對古代冷兵器時代戰場的基本感知和聯想,才能在演奏中通過一串密集的重復音,加上鏗鏘有力的節奏和多種指法結合的變化,表達出沙場征戰、奮勇殺敵的情節和古代將軍的形象。
四、感悟古箏演奏的儀態美
曾幾何時,女子十二樂坊的演奏,風靡一時。為什么?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是,演奏表演時的儀態,吸引了觀眾的眼球。中唐著名詩人白居易在他《夜箏》詩中說,“弦凝指咽聲停處,別有深情一萬重”。這詩句,就是說的,音樂的情感從演奏的情感中產生。古箏演奏者的儀態美也直接關系到演奏的情感效果。古箏學習者,要從正確的坐姿、手形開始,演奏的動作要順乎自然,做到體隨心動、心隨情表。古箏演奏者,動作要不顯夸張,也不覺拘謹。情感要在演奏中表現,要自然流露。如《漁舟唱晚》的情境悠然恬美,演奏時身體形象就需嫻靜端莊;而《戰臺風》的場景波瀾壯闊、氣勢磅礴,演奏時身體動作幅度就要隨著曲子的變化而變化。所有這些演奏的儀態,都強調合乎樂曲,自然和諧,即根據樂曲的情感起伏、情緒變化來設計形體動作,表現出演奏時演奏者儀態的自然美。古箏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是豐富多彩的。在實際教學和演奏中,它們相互關聯、相互滲透、相輔相成。審美教育作為音樂教育中的重要一環,是古箏學習和演奏中的應有之義,應該更加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
【淺談古箏教育中的審美教育】相關文章:
淺談英語課的審美教育03-16
論古箏藝術中的審美體現03-29
淺談小學美術課審美教育論文12-05
淺談農村中學生的審美教育12-08
中學音樂教學中的審美教育論文11-21
高校音樂教學中審美教育論文12-03
淺談工藝美術教育審美素質的培養12-04
談設計教育中審美意識的培養03-19
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03-21
語文教育中培育審美素質論文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