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生物化學論文

        時間:2024-06-07 18:22:25 化學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生物化學論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論文打過交道吧,論文是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一種說理文章。怎么寫論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生物化學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生物化學論文

        生物化學論文1

          摘要:醫學生物化學是普通高等醫學院校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對后續專業基礎課程及臨床專業課的學習起到鋪墊作用。本研究就啟發式教學法、病例式教學法、錯導式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以及多媒體教學法在醫學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比較,為該學科教學內容與教學模式的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醫學生物化學;教學法;實踐

          生物化學主要是對生物分子在結構、功能以及物質代謝之間的關系,對生物自身的生命情況進行研究。然而在實際學習的時候,由于講授內容抽象,且專業術語既繁又雜,不容易被學生理解接受,導致教學進度較慢。另外,還由于所使用的教學方法不夠先進,只是單純的機械化教學,很少聯系實際,造成了學生對生物體內各類物質代謝理解不夠,不能深入地了解各類生物化學知識[1-2]。所以,本研究主要就不同教學法在醫學生物化學教學中的實踐應用進行簡要分析,希望可以為提高教學質量做出一定的貢獻。

          1啟發式教學法

          教學工作者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按照一定的規律以及學以致用的原則,讓學生自覺、認真地學習一種教學措施,此種教學措施被稱為啟發式教學法。之前的教學方法對整體知識結構的掌握和了解不夠充分,只是單純地教學生對知識點進行學習,所以,啟發式教學法是由之前的教學方法逐漸演變而來的,同時,在實際教學以及學生對知識的學習中應用非常廣泛,并獲得了一定成果。以各醫學院校開設的臨床專業和護理專業為例,臨床專業的學生畢業后進入醫院各個科室工作,所以,在進行生物化學課程教學時,學生不僅要清楚人體代謝的性質。另外,對于新陳代謝所造成的疾病和生物化學上相應的核心理論以及治療方法結合在一起。在課堂上運用啟發式教學,運用靈活、生動的方法對于難以理解的誘發疾病的原因進行講解,讓學生在課堂上不但可以掌握醫學知識理論,還能夠讓學生對疾病產生的原因有清晰的了解。護理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在醫院一般從事護理工作,所以在生物化學教學的時候,要著重講解護理常用臨床實踐的內容,例如,糖尿病病人發病原因以及其平時的護理重點,又如通過酸性灌腸原理對誘發肝硬化的原因進行講解等。啟發式教學是在之前的教學經驗和理論知識的前提下又給予創新的教學法,分析、探討理論知識,并進行歸納整理,讓學生開發思維,對事物的本質進行分析掌握的啟發方法。運用比較法讓學生對于新知識的掌握更加深刻,對于已經掌握的知識加以鞏固,讓學生對于事物間的關聯以及差異掌握得更加牢固,增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了解和認識。

          2多媒體教學法

          最近幾年,我國計算機發展迅速,在教學過程中已經開始廣泛應用。計算機輔助教學(CAI)具有可以把聲音、動畫、文字、圖像等集合起來及把抽象的內容具體化等優勢。然而CAI教學法通常會使教師講解的速度加快,有些學生只能匆忙摘抄筆記,而來不及考慮、消化所講知識,造成掌握不好重要內容以及不能解決難點的問題。所以,在進行授課時老師可以把某些重要的以及難度大的內容合理的利用多媒體進行展示,同時做一些簡明的解釋以及討論,使老師和學生能夠共同解決其中的問題。例如利用計算機將蛋白質的各級結構、DNA的雙螺旋結構等演示出來,讓學生可以更直觀地了解。將老師作為主體,恰當運用CAI教學方法,可以將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保證教學質量的提高。

          3問題教學法

          學校的老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需要在教學開始前列大綱,并且制訂教學計劃,還要對不同的計劃提出不同的問題,做好涉及方面的工作,全面細致地進行整理,然后給學生進行教學。通過給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抱著為什么的`心態萌發自主學習動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并對自身的學習進行總結。通過實際的例子引入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以及自身的知識,對問題進行研究以及分析,同時拓寬自己的思維空間,以便能夠解決更多的問題,使學生能夠提升自身的素質以及水平[3]。

          4病例式教學法

          醫學生物化學是一門基礎醫學課程,傳統教學時學生還沒有進行臨床試驗,只是單純地學習理論知識,對于理論知識有了了解和掌握后,方可進行臨床試驗。因此,導致了學生對于生物化學的學習不夠積極主動,在死記硬背的學習中降低了學生學習醫學生物化學的興趣。而病例式教學法就是運用實際的病例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用病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穿插對將病例的探討,對該病例出現的狀況進行認真講述,讓學生站在醫生的角度來分析病人患病的原因,做到對癥下藥,教師在引導的過程中和學生展開激烈的討論。

          5小結

          綜上所述,教學沒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更適合的選擇。作為教育工作者,探索多種教學方法,倡導啟發式、引導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等幫助學生學會學習,終身學習。

          參考文獻:

         。郏保莨鶄R,楊清玲,馬佳,等.PBL教學法在醫學院校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醫學教育,2013(4):341-343.

          [2]李彬.PBL教學法在會計學基礎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C].中國會計學會.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2010:9.

         。郏常蓍Z秀娟,呼海濤.“三問式教學法”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C].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中醫藥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分會,2008:1.

        生物化學論文2

          摘要:簡要介紹了超分子化學的概念、產生、發展及應用。詳細介紹了:(1)生物超分子配體稀有人參皂素苷的制取及應用;(2)大三環冠醚配體與π-延展的雙吡啶鹽超分子配合物的合成性質及應用;(3)超分子配體有機多孔材料對氣體分子的選擇性吸附及分離。并對超分子化學的發展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超分子化學; 配體; 應用;

          超分子化學是化學與生物學、物理學、配位化學、生命科學、生物化學、生物物理、材料科學、信息科學、環境科學和能源科學等多門學科相互滲透、交叉融合而形成的一門新興熱門邊緣學科,又稱主-客體化學。超分子化學的產生和發展促進了上述相關學科的形成和發展,彼此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為了表彰C.J.Pedersen(佩德森)、J.M.Lehn(萊恩)、D.J.Cram(克拉姆)三化學家對超分子化學概念的提出、形成、發展所完成的開創性工作,這三位科學家共享1987年諾貝爾化學獎。超分子化學起源于1967年佩德森首次合成和發現冠醚,超分子化學的概念源于被稱為“超分子化學之父”的萊恩1987年在獲諾貝爾化學獎的演講中提出了的。萊恩說:“超分子化學是研究由二種或二種以上化學物質通過非共價鍵的分子間作用力締合而成的具有特定結構和特殊功能的超越分子體系的科學”。因而超分子化學是共價鍵分子化學發展過程的一次升華,即被稱之為“超越分子概念的化學”。后來克拉姆又稱之為“主-客體化學”。超分子化學的形成淡化了四大基礎化學、生物化學、材料化學之間的界線,著重強調了具有特定結構和功能的超分子體系,將四大基礎化學有機的融為一體,從而為21世紀的熱點學科如分子器件、分子自組裝、新興材料科學、生命科學、信息科學、環境科學、能源科學、生物化學、醫藥學、納米科學、大環化學等的形成和發展開辟了一條嶄新的通道,被譽為21世紀新思想、新概念、新技術的重要源頭之一,是朝陽科學,并為21世紀化學學科的發展提供了一個重要而嶄新的研究方向。不僅如此,超分子化學在工業、農業、國防、醫藥學等領域及四個現代化建設中也彰顯出廣闊的應用前景。

          1 生物超分子配體稀有人參皂苷的制取及應用。

          1.1 桔梗內生菌轉化人參主皂苷為稀有皂苷F2和C-K及應用。

          植物內生菌是指一類存活于健康植物組織內部、不引起宿主植物表現出明顯感染癥狀的微生物,藥用植物內生菌具有合成與宿主植物相同或相似活性成分的功能,在生物防治、醫藥衛生等領域有著廣闊的前景[1] 。稀有人參皂苷F2、C-K和Rh1有著極強的藥理學功效,如有抗腫瘤、抗癌、抑制細胞凋亡等效能,但由于在自然界中含量極少或不存在,導致其使用和臨床應用受到限制。因此,將人參主皂苷轉化為人參稀有皂苷的研究顯得非常重要。為此,延邊大學的崔磊等人利用桔梗內生菌,篩選出人參皂苷生物轉化高效菌株,并對人參皂苷的轉化路徑進行探討。即他們將新采集的桔梗進行表面消毒,用組織分離法分離、用劃線法純化,共獲得33種內生菌,其中菌株J9、J10、J23對人參二醇型主皂苷Rb1、Rb2、Rc、Rd和人參二醇型主皂苷Rg1均具有較強轉化能力,并使人參二醇型皂苷轉化為稀有皂苷F2和C-K、人參三醇型皂苷轉化為稀有皂苷Rh1。且對單體皂苷的轉化路徑進行了探討[2] 。其中菌株J23對Rb1的轉化過程中,F2的最大產率達到98.71%;菌株J9對Rb1的轉化過程中,C-K的最大產率達到57.59%。該研究將在生物防治、生物學研究、生化研究、醫藥衛生研究及生命科學研究等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1.2 組織培養人參的微生物轉化研究及應用。

          被稱為“百草之王”的人參是東北三寶之一,也是珍貴的藥材和保健品,具有抗腫瘤、抗癌、抗衰老、改善記憶、抗炎及保肝臟、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3] 。人參栽培周期長,管理成本較高,病害嚴重且對環境破壞大[4] ,而組織培養人參周期短,見效快,因此得到廣泛應用。但組織培養人參中人參皂苷含量和種類較少,故如何提高人參皂苷的含量成為研究的熱點。為此,延邊大學的宋曉琳等人為了提高組織培養人參中的皂苷含量,對組織培養的人參進行了微生物轉化。即他們從人參土壤中分離得到243種菌株,從中篩選出12種人參皂苷生物轉化菌株。他們的實驗結果表明,組織培養的人參中人參皂苷的含量較低,主要含有人參皂苷Rd。他們利用人參皂苷生物轉化高效菌株K17對組織培養人參進行發酵轉化,其結果使人參皂苷的含量明顯增加,并在發酵13 d后組織培養人參中的Rd全部轉化為有藥理效能的稀有人參皂苷F2和C-K[5] 。該研究將在生命科學、醫藥學、生物科學、生物防治及生物化學的研究中得到應用。

          1.3 人參內生菌轉化人參皂苷Rb1為稀有皂苷C-K的研究及應用。

          植物內生菌是一類存在于植物組織中而不引起侵染癥狀的重要微生物資源。研究表明,內生菌分泌物與內生菌的宿主植物一樣,可增強免疫力,提高抗疲勞能力,有顯著的益生功效,并具有很高的醫用價值[6] 。人參為五加科人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國傳統名貴中藥材植物。研究表明,人參皂苷Compound K(簡稱C-K)是人參二醇型皂苷在人腸道內的代謝產物,并在人體內外均具有良好的抗腫瘤作用,是一種具有良好開發前景的抗癌新藥[7] 。為此,延邊大學的崔勇虎等人利用人參內生菌將人參主皂苷Rb1轉化為抗腫瘤稀有皂苷C-K,并探討了其轉化機理。他們的研究是從5年、6年、8年園參和17年移山參中分離得到192種菌株,篩選出25種產β-葡萄糖苷酶的菌株,其中從17年移山參中分離得到的菌株GS17-18能夠將人參皂苷Rb1轉化為抗腫瘤稀有皂苷C-K。其轉化過程為人參皂苷Rb1→Rd→F2→C-K。這是首次報道的人參內生真菌轉化人參皂苷Rb1為稀有人參皂苷C-K的研究,這對抗腫瘤稀有皂苷的制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8] 。

          1.4 轉化人參總皂苷為稀有皂苷Rg3的研究及應用。

          人參皂苷是人參的主要有效成分,目前已從人參中分離出40多種人參皂苷成分。人參皂苷具有較好的抗衰老、抗氧化、抗腫瘤等藥理功效[9] ,其中稀有人參皂苷Rg3具有抗癌、抗癌轉移、神經保護、擴張血管等療效[10] 。但Rg3在人參中的含量很低,而且提取制備工藝極其復雜,因此通過人參皂苷側鏈糖基的選擇性水解得到療效更好的稀有人參皂苷Rg3具有重要意義。為此,延邊大學的崔磊等人從種植人參的土壤采集分離得到256種菌株,其中有β-葡萄糖苷酶的菌株102種,再從中篩選出14種人參皂苷生物轉化菌株,編號為YS1~YS14。分析結果表明,人參莖葉總皂苷中主要含有Rb1、Rb2、Rc、Rd等人參皂苷,人參提取物中主要含有Rb1、Rb2、Rd等人參皂苷,兩者均不含有藥理和生理活性的稀有人參皂苷Rg3和Rh2。他們利用14種人參皂苷轉化菌株進行了人參皂苷轉化實驗,結果表明菌株YS2、YS12、YS13和YS14能將人參莖葉總皂苷轉化為稀有皂苷Rg3,其中YS2轉化率最高。菌株YS2和YS7能將人參提取物中的人參皂苷轉化為稀有人參皂苷Rg3。經發酵后的人參提取物對colon26-M3.1癌細胞有較強的抑制作用[11] 。該研究將在生命科學、生物學、生物化學及醫藥學研究中得到應用。

          2 大三環冠醚配體與π-延展的雙吡啶鹽超分子配合物的合成性質及應用。

          在主-客體化學中,發展新型的大環主體已經成為一個永恒的又具有挑戰性的課題。為此,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的韓瑩等人合成了三蝶烯圓柱形大三環冠醚超分子配體化合物(A),并研究了A與聯吡啶鹽絡合形成超分子配合物及絡合作用,且構筑了多種結構與功能獨特的組裝體。A與聯吡啶相比,π-延展的雙吡啶鹽有著更加豐富的.化學性質和功能,通過研究A對π-延展的雙吡啶鹽類客體分子的絡合性質,為人們構筑新型的組裝體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研究結果表明,這些π-延展的吡啶鹽在溶液中與固態下可以與主體A形成1∶1、1∶2的絡合物以及超分子聚合物,同時發現,在這些π-延展的雙吡啶鹽中,linker的種類與長短的微小變化,都會導致絡合物的絡合模式發生非常大的變化,這為人們今后設計并構筑新型的具有特殊結構和功能的組裝體打下了良好的基礎[14] 。該研究將在材料科學、信息科學、環境科學等領域的研究中得到應用。

          3 超分子配體有機多孔材料對氣體分子的選擇性吸附及分離。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有機多孔材料在分析分離科學、環境科學、材料科學、醫藥科學及信息科學等領域越來越彰顯出廣闊的應用前景。為此,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的韓寶航等人以具有特定構型而且含雜原子的有機化合物為單體,利用不同的聚合反應,制備了一系列含有氧、氮、硫等雜原子的有機微孔超分子聚合物,這些聚合物的BET比表面積介于700m2·g-1~2500m2·g-1之間。某些含氮聚合物多孔材料的氫氣吸附能力在1bar和77K的條件下達到了2.80%(質量分數),是目前所報道的多孔材料中在相同條件下最高的儲氫值。同時其對二氧化碳的吸附性能名列其它吸附材料前茅。另外,此類微孔聚合物對甲烷和氮氣的吸附量很小,因此可用于氣體的選擇性吸附或分離。通過對微孔的調節和材料的優化,達到對特定氣體的吸附存儲,從而使其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極具潛力的新型氣體存儲器和分離材料[15] 。

          4 結語。

          超分子化學作為一門植根深遠的新興熱門邊緣學科,其誕生和成長以來生機勃勃,充滿活力,無處不用,無處不有。我們堅信,隨著世界科學家對超分子化學理論和方法研究的不斷深入,它將不斷促進各門自然科學日新月異的迅猛發展。隨著人們對其應用研究的不斷深入,枝繁葉茂的超分子化學必將在為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及物質文明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Liu C,Jin Y,Yu H,et al.Biotransformation pathway and kinetics of the hydrolysis of the 3-O-and20-O-multi-glucosides of PPD-type ginsenosides by ginsenosidase type I[J].Process Biochemistry,20xx,49(5):813-820.

          [2]崔磊,尹成日.桔梗內生菌轉化人參主皂苷為稀有皂苷F2和C-K[C]∥全國第十七屆大環化學暨第九屆超分子化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吉林延邊:延邊大學,20xx:333-334.

          [3]Souza L R D,Jenkins A L,Sievenpiper J L,et al.Korean red ginseng(Panax ginseng C.A.Meyer)root fractions:Differential effects on postprandial glycemia in healthy individuals[J].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20xx,137(1):245-250.

          [4]Wu J,Zhong J J.Production of ginseng and its bioactive components in plant cell culture:Current technological and applied aspects[J].Journal of Biotechnology,1999,68(2-3):89-99.

          [5]宋曉琳,吳昊.組織培養人參的微生物轉化研究[C]∥全國第十七屆大環化學暨第九屆超分子化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吉林延邊:延邊大學,20xx:277-278.

          [6]Xiong Z Q,Yang Y Y,Zhao N,et al.Diversity of endophytic fungi and screening of fungal paclitaxel producer from Anglojap yew,Taxus x media[J].BMC Microbiology,20xx,13:71-80.

        生物化學論文3

          1、類比法概述

          1.1類比教學的概念。所謂類比法,它通過對已知事物的性質和特點的分析而對另一事物的特性做出推斷,找出二者之間的相似性,以此達到認識新的事物,解決新問題的目的。類比主要包括雷同性類比、反意性類比和夸張性類比三種。類比法運用于教學即是類比教學,指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通過知識之間的相關性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識,通過類比,用學生耳熟能詳的常用事物來說明新知識的性質、特點,是新的知識在學生頭腦中具體化和熟悉化,幫助學生的理解、掌握和運用。

          1.2類比法在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教學中的優勢。對于教學主體而言。在教學過程中,在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教學過程中,概念的講解是必不可少的基礎過程,但是往往枯燥無味,難以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用類比教學能夠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和生活化,讓講解過程變得輕松有趣,讓知識變得通俗易懂。對學生來說,也能夠用已有經驗來解釋新的知識,建立新舊知識點之間的有效聯系,避免用死記硬背的方法完成學習任務,達到減輕學習負擔,提升學習效率的目的`。另一方面,對于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的學科特點而言,類比教學具有明顯優勢。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設計的知識點較為龐雜,需要對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進行聯系起來進行交叉闡述,且這些知識以概念理論為主,很大一部分是要求學生記憶的基礎性知識,學生掌握不牢固對其以后的學習會造成很大的困難。使用類比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將各種知識聯系起來,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鞏固舊知識和掌握新知識,具有很好的教學效果。

          2、類比法在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教學組織中的應用

          前文已經詳細分析了類比法在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教學中的優勢,那么,具體在教學過程中應如何操作?下面將進行具體闡述。

          2.1了解類比教學的特點,挖掘教材的類比因素。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所能運用的類比例子并不多,這需要教師在備課的時候有意識的發掘各種能夠進行類比教學的因素,否則,僅僅憑借上課時的靈感,隨便舉例、打比方,這樣的類比教學是不科學的,對課堂效果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對于教師而言,應當深入了解類比教學的特點,形成系統科學的類比教學的相關知識,在對兩種事物進行類比分析時,不要拘泥于事物之間的顏色、形狀等表面屬性的相似性的比較,更應對二者的結構、功能進行仔細推敲和分析。對于挖掘出來的類比關系,也不能隨意使用,需用討論和反推等方式進行合理驗證,保證在教學過程中所使用的類比教學方法的科學性和嚴謹性。

          2.2科學使用類比教學法,提高教學的科學性。在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教學過程中使用類比法進行教學,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方式和手段的變化,更要求教師對這種教學方式有更深入的了解,在教學過程中科學的使用,充分體現類比教學的優勢地位。在課堂上,教師要清楚的呈現兩類知識之間的類比關系,對二者的性質、結構、功能等作出詳盡的講解,幫助學生梳理二者之間的相似性與相異性,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識,能夠做出基本的判斷和推理,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鼓勵學生自己提出類比關系,對他們所提出的類比關系進行討論,分析類比的可行性和科學性,對于錯誤的類比關系做出糾正和進行重點講解,對正確的類比關系做出鼓勵,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類比因素的了解,讓知識掌握的更加牢固。

          2.3重視類比在預測和推理方面的作用,培養學生推理和自學能力。對于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的教學,類比法不僅在講解知識、提高教學效果方面有很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夠探索更多的未知領域,培養出“像科學家一樣學習”的學生。在進行類比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自己能夠擴展知識面,而且能幫助學生以新的眼光看待知識,培養學生的推理和預測方面的能力,使他們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各種問題,獨立進行思考,并對自己的結論進行推理、預測和驗證,最終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問題。這樣的過程,就是科學的思維習慣的形成過程,也是推理能力、實踐能力和自學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

          3、結語

          總之,類比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式,它在提出和建立科學假說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教學過程中也具有得天獨有的優勢。在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的教學過程中運用類比法能夠幫助教師深入淺出的講解知識,提高教學效率,也能夠幫助學生深入了解新的知識、理解新概念、探索未知領域,培養學生自學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培養出“像科學家一樣學習”的學生。

        生物化學論文4

          生物化學是研究生物體內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功能、代謝和調節及其之間的聯系,進而從分子水平探索生命現象的化學本質和變化規律的一門學科。醫學生物化學是醫學院校重要的專業基礎課之一,與醫學生將來就業息息相關。由于其抽象的理論知識難以理解,名詞概念性強,代謝反應復雜、知識更新快及教師們傳統的授課方式,使得其成為醫學課目中較難掌握的課程之一。傳統的教學方式注重理論知識傳授,以講授知識點為主,了解其他知識面為輔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使得許多同學對其內容理解片面,對各章節知識的理解邏輯性不強,理不清各物質和代謝之間的關系,易出現記住后面知識忘記前面內容的現象,使許多學生望而生畏進而喪失對生物化學的學習興趣和信心。為了讓醫學生更容易地掌握醫學生物化學的理論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合理改進教學方法,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與增強學生綜合素質是值得探索的課題。作為曾經的醫學生,并結合從事教學幾年來學生反饋的困惑,作者以此為發點,探討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供同行商榷交流。

          1 啟發式教學法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據學習循序漸進的過程和學以致用的客觀規律,逐漸引起學生積極、主動、自覺地掌握知識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被稱為啟發式教學法。傳統的教學方法注重知識點(重點和難點)的傳授,而忽略整體知識結構的把握和理解,因此啟發式教學法在傳統的注入式教學背景下應運而生,并在教學研究、理論學習和實踐中被廣泛應用,最終取得豐碩成果。以醫學院校開設的臨床和護理本科專業為例,臨床專業的學生是全國醫院各科室醫生的主要選拔對象,

          因此,在生物化學教學課上,不僅要讓學生掌握人體代謝的特點,同時對于代謝障礙所導致的疾病和生物化學上相應的理論知識和治療手段聯系起來。通過啟發式教學,在課堂上通過生動、直觀的現象來講解抽象費解的疾病發生過程,讓學生在接受理論知識的同時啟發學生對疾病診斷的思維。護理專業的學生畢業后主要在醫院從事護理工作,生物化學教學過程中,涉及護理常用臨床操作的理論知識應重點講述,比如糖尿病發病原理以及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的料理,運用酸性灌腸原理闡述肝硬化疾病發生的過程等。其他本科臨床醫學生化教學中,需加強生物化學實驗教學內容,培養臨床各科室醫生專業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啟發式教學是立足于已有教學經驗和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加以改革灌輸新的教學方式,對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和總結,啟發學生的思維活動,認識事物本質的一種啟發方法。通過對比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舊知識牢固,使學生充分發揮事物之間的聯系和區別的想象力,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感知效果和清晰度。

          2 病例式教學法

          臨床各學科的專業基礎源于醫學生物化學,醫學院校傳統的教學方法是先讓學生在脫離實際臨床試驗的情況下傳授理論知識,經過一段時間的理論知識學習后才能進入臨床,這種理論與實際相脫軌的教學方式嚴重影響了學生對生物化學的學習興趣和信心,學生為了應付考試,只能通過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來對待,對疾病發生的原理沒能將其與醫學生物化學相關的理論知識聯系起來,使學生感到抽象、枯燥、乏味,從而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活動。而病例式教學法通過病例和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以引起學習興趣。

          西德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案例(范例)教學法,強調從日常生活中選取蘊含科學本質的范例進行教學。

          案例教學在醫學、法學和軍事上已經得到廣泛應用。運用臨床病例進行教學實踐是病例式教學法的實質所在, 傳統的教學方式以書本為主,從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學方式。在西方,結合案例教學的學習方式已成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在醫學,法學和管理學的教學方面得以充分應用和發展。因此,將傳統教學方式變成一種促進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采用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和探索性學習相結合的開放式教學方式。教學中引入適當的病例進行分析,通過對具體病例情景的描述,讓學生充當醫生的角色模擬醫生對疾病進行治療和診斷,引導學生對這些特殊疾病進行分析討論。例如糖尿病的發生和發展過程,血液中葡萄糖不能及時進入細胞內氧化分解生成腺苷三磷酸(ATP)、CO2和H2O,導致血糖濃度過高,胰島素細胞發生功能性障礙不能分泌胰島素。面對這些問題,學生可以想到一些治療措施,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患者不能吃含糖量高的食品,注意飲食習慣;有學生會想到既然胰島素是治療糖尿病最佳藥物,機體或細胞不能分泌胰島素,可以借助基因工程技術對胰島細胞基因加以改造使之恢復分泌胰島素功能,從而達到治療糖尿病的目的。當講到基因的時候,教師可以從微觀到宏觀的角度來闡述基因作為遺傳物質在疾病發生發展中的作用,讓學生認識到不能看到自己的基因,但基因決定著每個人的命運;虻奈⑿∽兓瘜е潞芏嗉膊∪缒[瘤、動脈粥樣硬化、神經退行性疾病(老年癡呆、亨廷頓疾病)、糖尿病等的發生。病例式教學方式使學生從中理解、掌握醫學生物化學專業知識。通過實驗教學的方式銜接了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討論問題和解決問題以及自學能力,并有效地掌握知識,探索新知識, 這是教學的最終目標之一。

          3 錯導式教學法

          錯導式教學法是一種頗富情趣的教學方法,是在教師多年教學中逐漸總結和形成的一種具有特色的教學方式。對于初次接觸醫學生物化學的學生而言,書中的生物化學現象、疾病發生原理會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因此,錯導式教學法根據學生好奇、好問的心理特點,教師對某一現象故意拋出錯誤的觀點,其目的在于引起學生對教材重點、難點的爭論,加深印象,制造活躍的學習氣氛,達到提高學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目的。比如講解DNA 和RNA 組成的核苷酸種類時,教學重點在于要求學生掌握DNA 和RNA 堿基組成的不同,在講到RNA 時先使用腺苷二磷酸(AMP)、胞嘧啶二磷酸(CMP)、鳥苷二磷酸(GMP)引導學生進行命名,然后再寫出“TMP”,有的學生理所當然認為“TMP”也存在于RNA 中,從而錯誤地把“TMP”命名。這時有的學生會發現,RNA 中不存在“TMP”這一堿基故而發問教師,教師再從正面解釋為什么DNA 和RNA 堿基組成為何不同,分析二者作為遺傳物質在進化上的重要性,從而對知識面做進一步補充和擴展。同樣,DNA 也如法炮制,可以用“dUMP”進行錯導。再比如,講解蛋白質雙縮脲反應時,可以用反問方式進行錯導,問題一:“是否所有蛋白質和多肽都能發生雙縮脲反應”學生回答肯定“是”。

          這時馬上引入問題二:“那么,蛋白質是由氨基酸組成的,是不是所有的氨基酸也能發生雙縮脲反應”學生肯定回答“不是”。利用學生對2 個問題的回答自相矛盾加以解釋為什么蛋白質和多肽能發生雙縮脲反應而氨基酸卻不能。首先雙縮脲試劑是鑒定含有肽鍵的化合物,如蛋白質、多肽等,而氨基酸是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在形成蛋白質或多肽的時候肽鍵被破壞,因此,氨基酸本身不含有肽鍵因而不能發生雙縮脲反應。

          4 討論式教學法

          討論式教學是教師在不設標準答案的情況下讓學生充分發揮對某一問題、現象或病例診斷措施的討論,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接受知識的開放式教學方式。學生根據在醫學生物化學上學到的理論知識與某些疾病聯系起來,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當學生給出合理的治療措施時,教師應給予表揚,當學生在制訂治療措施的時候遇到困惑,教師應給予正確引導和鼓勵,通過討論式教學方式可以明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其次,教師可以轉換角色,讓學生來充當課堂上的主角,從被動接受轉為主動學習,而教師作為一個參與者和組織者參加到病例討論中來,加強和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發散性思維又稱求異思維、輻射思維,其實質在于讓思維者根據已有的信息從自身知識結構、水平和理解力來思考問題,尋求不同答案的一種討論式思維方式,是一種重要的臨床思維。醫學生化教學中引入這種思維方式,學生在面臨同樣的病例,運用自己所掌握的生化知識展開激烈討論并求同存異制訂可行性的治療措施。例如:講解細胞衰老和細胞凋亡時,聯系人體衰老、皮膚老化、掉頭發等現象;講解血糖調節時,聯系糖尿病發病機制;講解維生素分類時,聯系腳臭、灰指甲等疾病。學生之間通過討論解決這些問題時,學生給出的答案并非完全正確,這時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給出的答案加以解釋正確與否,教師通過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討論,評價學生診斷的結果,引導和加深學生對該病例的理解,將所學知識系統化和科學化。

          5 多媒體教學法

          多媒體教學方法已成為現在高校基礎課目必備的教學方式,是現代教育采用的最先進的教學手段之一。進入21 世紀以來,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知識和技術更新速度快,并對醫學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很多疾病的發生原理可以用生化理論知識來解釋。目前為止,國內高等醫學院校中將醫學生物化學作為基礎醫學和臨床各學科中必修的一門專業課,病例診斷和治療從原來的組織水平逐漸深入到細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在傳統的醫學生物化學教學中,醫學生化課本、粉筆加黑板是教師教學時的常規“武器”,在內容廣博的生物化學面前,教師將重點,難點內容通過板書形式傳遞給學生。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影響了教學效率,而且使得教學氛圍死氣沉沉、毫無生氣,最終喪失學生對生物化學學習興趣和信心。因此,教師們在充分論證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基礎之上,制作了與本科臨床醫學生物化學理論課與實驗課相適應的全套多媒體教學方案,并在實踐中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多媒體教學打破了課本、粉筆加黑板、教師說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不但在教學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探索新知的欲望。醫學生在忙碌的臨床操作過后進入教室接受枯燥無味的理論知識,從心理上就很排斥傳統的教學方式。因此,教師通過精心制作的多媒體模擬、局部放大、過程演示等方式將教學中難以用文字表述、抽象的內容形象地表示出來。有效地化枯燥為樂趣,化抽象為具體,突出重點, 讓教師在課堂上游刃有余,使學生的創造性素質也得到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發展。從這一角度出發,多媒體可以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創設出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有利于學生發展創新思維。

          綜上所述,教師應該從學生自身特點出發,在課堂上靈活地應用教學方法,多實踐、多總結,才能真正提高醫學生物化學的教學質量。

        生物化學論文5

          1高職院校護理專業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所面臨的困境分析

          1.1傳統教學模式觀念桎梏

          我國目前無論是普通高校還是高職院校在教學模式方面都依然秉承傳統模式。而相對而言,這樣的教學模式對高職院校來說尤其不利,特別是對護理專業的學生來說,專業學習中對實踐操作的要求極高,而且生物化學這門學科在內容上涉及范圍廣、定義復雜且知識體系過于龐大。所以本文認為基于傳統教學模式下高職院校護理專業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所面臨的問題主要存在于以下幾點:

          1.1.1基礎性課堂教學時間不足

          在高職院校護理專業中,基礎性課程與試驗教學之間課時時間的平衡把握最為講究。目前一些高職院校的護理專業普遍存在基礎性課堂教學時間縮短的現象,因為這些院校過于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和醫院實習,而極度缺乏對學生關于生物化學理論方面的教學,其教學質量更難以得到保證。所以,許多需要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展開的主體性教學內容無法順利展開,而這也激發了師生之間的主體性矛盾,讓生物化學教學在教學方面失衡,學生不能將理論知識客觀地運用到真正的生物化學實驗中,從而導致實驗課程質量的下降。

          1.1.2課堂時間分配不均

          如上文所說,目前教育領域一些學者在對傳統教學與新興PBL教學兩種模式進行研究對比后發現,如今在高職院校內教師占用了大量的課堂時間,他們利用這些時間講解理論,但在教學思維與教學內容方面卻非常局限,沒有顧及學生的學習感受和學習反饋。所以整體來看在護理專業的生物化學課堂上缺乏生氣,而且由于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溝通,教學體系也出現了斷層現象,它間接影響了生物化學實驗教學的教學質量。

          1.2實驗教學模式單一

          雖然高職院校護理專業在生物化學教學的實踐課程方面十分重視,但實際的實驗教學內容卻依然是千篇一律的,也就是說,課堂理論教學的那一套傳統模式沿襲到了實驗教學課堂上。所以在實驗教學中,實驗缺乏設計性、綜合性和開放性,而實驗結果也在學生的預料之中。這是因為教師對實驗教學課疏于安排,沒有精心設計所造成的結果,所以我們看到的實驗原理、實驗器具、實驗過程包括實驗結果都是早就被安排好的,而且實驗方法也很單一,學生只要照本宣科就能完成操作。以上對學生主動思考、鍛煉他們臨時應變能力以及激發學習興趣等方面都是不利的,因此就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即使是在高職院校護理專業的實驗教學課堂上,學生的個性也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1.3教師缺乏經驗

          高職院校中生物化學授課教師在教學水平方面普遍不如一些師資力量強大的普通高校,這也是一種社會上教育資源分配導致的必然結果。所以在教學內容的深度、廣度等方面,高職院校教師的把握能力尚且不足,對學科的科學認識方面也不夠。所以他們的教學方法可能較為生澀,而在技巧方面也不夠靈活,課堂組織能力有待提升。正是基于這些原因,高職院校的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才會顯得乏味單一,缺乏互動性,這就是教師對課堂的組織把握、設計能力不足所造成的。如果能讓這些高職教師多多進行專業領域方面的學習,甚至走出校門,在專業方面得以深造,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和教育素養,對高職院校相關專業的教學質量提升是很有幫助的,但這對于辦學經費本就緊張的高職院校來說是不太可能實現的[1]。

          2基于新課改的高職院校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

          實踐對策分析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我國高職院校要進行全方位的教育教學模式改革及質量改善,打破傳統以教師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將諸如PBL這樣的新教學理念融入到現今的新時代教育中,所以本文提出了幾點教學改革實踐對策。

          2.1改革教學大綱,重新定義教學內容

          我國高職院校護理專業中生物化學實驗教學的傳統大綱在教學特色上嚴重缺乏系統性和連貫性,而且有些內容過于理論化,留給學生思考和自由發揮的空間極其有限。這與素質教育培養當代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現實需要格格不入。所以未來的教學體系要打破這一舊觀念,重新審視和編寫教學大綱,本文認為對于護理專業來說,新的實驗教學大綱應該兼顧四個方面內容:第一,對學生基本實驗技能以及操作方法的教學。這一板塊是護理專業學生提升基礎理論知識的重要環節,像上文所述,如果目前的高職院校在基礎課教學方面所分配的時間過少,不能將最基本的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那實驗教學操作就無從談起,學生不能脫離理論知識而直接參與實驗學習,這對學生的知識體系構成也沒有好處;第二,與臨床課程相結合的實驗板塊。這一板塊是護理專業學生為未來走上工作崗位提前積累實踐經驗的關鍵環節,這同時也是目前許多醫護專業高職院校非常重視的一個環節。這一板塊需要與理論基礎課程板塊平衡課時時間分配,做到合理。一般來說,正常的課時分配應該是40%理論基礎課程+60%實驗操作課程的常規模式;第三板塊為具有開放性、綜合性的實驗板塊,這一板塊考驗高職院校的校企合作能力,有些學校會與社會中的企業合作,輸送學生去企業里進行學徒制學習,提升他們快速融入崗位的能力,縮短從學到工的過渡時間。

          高職院校護理專業會為學生提供進入醫院實習的機會,這一環節在國內許多高職院校的操作都相當完善;最后一個板塊即動手設計實驗板塊。它要求高職院校都要有自己的訓練工廠基地,讓學生在校內就完成“認知學徒制”這一教學模式,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所以高職院校應該為護理專業學生創造良好的'生物化學實驗操作平臺,在軟硬件方面做到完備,讓學生能夠在校內就完成許多只有在醫院才能實踐的內容,從而快速提高自身的動手設計能力。另外,這一教學改革也鼓勵高職院校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水準,如果可能的話也可以與醫科大學聯合形成研究機構,進行醫療課題的研究,提升自己的學術能力,這對高職院校本身也是一種品質上的提升[2]。

          2.2基于PBL理論的網絡環境優化生物化學實驗合作學習

          強化目前的高職院校護理專業的生物化學實驗教學質量,也要做到與時俱進,基于三點目前比較流行的教學理論實施改革實踐。比如合理運用網絡環境,靈活利用PBL理論展開合作學習。舉例來說,在“細胞色素C的制備實驗”當中,教師可以首先利用網絡多媒體教學模式為學生從理論方面講解“細胞色素制備C”的相關基本理論課程。在聲情并茂的教學環境下,學生能夠快速理解所要學習的理論知識。然后進行基于PBL理論的情景模擬教學,在預先模擬設計的臨床環境下,按照之前教師所教授的理論,首先為學生分組,然后進行分組的細胞色素C制備操作,學生要充分發揮小組團隊的合作意識,相互配合,完成制備工作。操作完畢后由教師和同學共同進行評價,找出在實踐中可能存在的問題,通過基于這三種教學理論的融合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學習諸如細胞色素C制備、電泳、LHD及同工酶檢測等等目前廣泛應用的臨床實驗技術[3]。

          2.3提升教師專業素質

          生物化學實驗教學需要教育水平較高的教師團隊,這樣才能平衡高職院校中理論與實驗兩方面教學之間的比重。所以高職院校應該加強對自身教師隊伍的建設,積極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為校內教師創造專業培訓機會,若有條件還要為教師提供校外深造的教育機會。同時,學校也要積極了解目前社會上最新的科學技術,從而探索最佳的實驗教學方法和手段,最終達到發揮實驗室教學優勢,提升實驗室教學質量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培養高技能、創造力強且具有職業意識的專業優質人才。

          2.4創建生物化學實驗教學考評機制

          要改善傳統課后甚至學期后考評的落后機制,做到課后隨堂考評,并且教師要引導學生全員參與進來,評價別人的同時也評價自己的學習成果,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荚u機制包括了生物化學實驗的隨堂到課狀況、學生實驗態度、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操作過程評價、操作結果的處理及分析以及學生撰寫的試驗報告等等。要根據課程中各個項目評價的具體比例來合理評價學生的實驗學習狀況,并將其計入到學期的學分評價當中,與學生的升學掛鉤,這樣具有一定強制性的教學策略也能從學生的主觀意識上提升他們的實驗學習自覺性,從而提升他們的實驗操作技能[4]。我國高職院校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應該在未來積極貫徹“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這一方面符合現代教育形勢的發展,另一方面也是對自身的一種教學質量及結構體系的完善。高職院校是直接培養和輸送社會人才的地方,需要加大教學的改革力度,尤其對生物化學實驗教學這種強調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學科來說,一定要敢于改革,積極將諸如PBL、合作學習及網絡信息化理論投入到教學實踐中,培養真正的實用型醫務人才,為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生物化學論文6

          1 臨床生物化學檢驗概念

          1.1 生物化學

          生物化學是研究在生命體發生的化學反應和生命體化學組成的學科,是生物與化學的交叉專業,屬于生物學的一個分支。生物化學研究的主要對象是組成生物體的一些成分,如蛋白質、核酸、糖和無機物,從離子反應到酶促反映,從物質代謝到遺傳變異,都屬于生物化學的研究范疇。生物化學能夠對生命體的化學本質進行闡述,因此對疾病的檢驗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1.2 臨床生物化學檢驗

          生物化學能夠對生命體內的生物化學反應進行較為明確的研究,因此迅速被應用到醫療行業,臨床生物化學檢驗就是利用生物化學的知識構建起的對有關生理和疾病的化學成分進行研究分析的方法。通常,臨床生物化學檢驗是采集人體的體液,對體液中的特定物質進行定性定量的分析,以判斷人體生理狀況和疾病狀況。臨床生物化學檢驗在現代醫學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對大多數疾病的診斷和觀察,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生物化學檢驗在臨床上的應用,從傳統的化學實驗室方法,到現在的生化自動化體外檢測,再到未來的生物芯片技術,發展歷程是從定性到定量,從人工到自動,從緩慢到高通量,從人工數據分析到計算機信號分析,其在臨床中與影像學檢驗扮演了醫學診斷最核心的兩個手段[1].目前為止,生物化學檢驗的領域大多在疾病的檢測和相關生理數據的監控上,在蛋白質等大分子和無機離子層面得到廣泛應用。

          2 臨床生物化學檢驗的常用技術

          2.1 光譜分析技術

          光譜技術是現代物理中有效測定物質組成和含量的方法,該方法在物理學,考古學等領域都有極大的運用,而將其利用到臨床,也能發展出一套完善的物質檢測技術。

          光譜分析技術是臨床生物化學檢驗最常用的.技術。該技術主要是利用物質對特定的光譜具有吸收或者發射或者散射的能力,來通過檢測光譜對物質的種類和含量進行分析。

          按照物質發射光譜的能力進行臨床檢驗的方法有火焰光度法、原子發射光譜法和熒光光譜法,分別檢驗特定物質發射的光譜來確定該物質的種類和量,其中火焰分析法,利用物質被電弧或者火花的作用,產生高溫氣態時變成等離子體,檢測其激發的光譜,來確定物質組分和含量。按照物質吸收光譜的能力構建的檢驗方法是最為常見的光譜分析法,主要分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紅外光譜法和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法,該類方法需發射特定的光線對相關物質進行照射,獲取其吸收光譜數據,再確定物質種類和數量。按照散射光譜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比濁法。

          2.2 電化學分析技術

          化學電池可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而在檢驗物質組分時,電能的量可以逆向地確定化學物質的種類和含量,利用該思想的檢驗方法即為電化學分析技術。

          電化學技術利用了物質的電性質來獲取其組成成分和含量大小,物質的電化學性質有電流、電導、電阻等,通過檢測這些性質,可以較為精確地獲取物質的含量和種類,在精確度上,可以非常的高,同時使用儀器和檢測方法簡單。電化學檢驗通常會用待檢測的溶液構成一個化學電池,檢測該電池的電性質,即可確定物質量。以待檢測液濃度在實驗條件下的電性質進行分析的方法是最普通的電化學檢驗法,該類方法有電位分析法,電阻分析法,庫倫分析法和伏安特性分析法。第二類方法是對待檢測液進行滴定分析,以在突變時對物理量的變化進行分析,常見的有電位滴定、電導滴定、電流滴定。第三類方法是將待測液中的某成分通過電極轉換為固相,由電極上析出固體的質量來分析組成成分的量,該法為電解分析法。目前較為常用的是離子選擇電位分析法,該方法利用了電極的電位和待檢測液中物質活性的區別進行檢測,該方法靈敏度較高,操作簡單,但是運行成本較高。電化學方法對離子層次的物質定量分析有較強的效果。

          2.3 生物芯片技術

          前述的方法都是傳統的臨床檢驗,基于個體待檢測數據,獲取疾病的信息,而在未來,生理信息的檢測數據量越來越大,尤其在人類基因組計劃出現之后,大規模高通量的基因檢測的需求擺在科學工作者和臨床醫生面前,傳統儀器昂貴而單一,無法進行大規模的數據檢測和收集,同時,需要經驗豐富的人員對數據進行分析,也極大影響了大規模高通量的生物化學檢測[3].生物芯片技術是近年來新出現的檢測方法,該方法結合了生物科學的大分子反應和集成電路、微流控方面的技術,將分子化學的反應集成到芯片上,進行分析,可以實現高速大容量的檢測分析,生物芯片可以分為基因芯片,蛋白質芯片,細胞芯片和組織芯片,該方法的大規模檢測能力十分突出。生物芯片將大量的大分子集成固化到芯片表面,形成一定排列,然后讓待檢測物通過芯片,對排列產生的信息進行分析,可以迅速獲取物質種類和量,生物芯片目前得到最多利用的地方在基因檢測上,生物芯片高通量大規模的特點對基因檢測具有重要意義,同時,生物芯片為生物化學檢測走出單一的分子組分檢測,提供了一條新路,在基因遺傳領域,即時檢測也成為可能。

          3 總 結

          臨床生物化學檢測基于生物化學原理,對人體生理產物和提取物進行定性定量的生物化學分析,確定某類物質組成和含量,對疾病檢測盒生理監控具有重要意義,主要的方法與物理學中的物質檢驗具有相似原理,傳統方法可以分為光譜和電化學兩大類,近年來,融合了新的芯片技術的生物芯片的出現,利用了分子反應和集成制造技術,為臨床生物化學檢測的新發展提供了有效支撐,為人體生命健康數據的大規模推廣提供了可以預見的技術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 涂學亮,王 坤,李 玲,等。臨床生物化學檢驗標本的采集與處理[J].檢驗醫學與臨床,20xx,(6):552-553.

          [2] 佚 名。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及在臨床檢驗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xx,(8):727-728.

          [3] 丁海泉,盧啟鵬,彭忠琦,等。近紅外光譜技術用于無創生化檢驗研究的進展[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xx,(8):2107-2110.

        生物化學論文7

          摘要:開放性實驗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生物化學實驗課是醫學各專業學生的專業基礎課,是理論課的延伸和補充。傳統的生物化學實驗課已不能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求,特別是分子生物學和分子診斷學的飛速發展,在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設置開放性實驗已是勢在必行。

          關鍵詞:生物化學;開放性實驗;實驗教學

          生物化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是醫學院教學中重要的醫學基礎課程之一。隨著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的飛速發展,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的技術、手段和操作方法已廣泛應用于臨床,對疾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開放性實驗是學生在學有余力的情況下,個人或團隊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一些具有創新性的實驗項目[1]。開放性實驗以學生為主,教師在實驗過程中只提示和引導,啟發學生自己獨立思考,解決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傳統的生物化學實驗較為簡單,缺乏創新性和綜合性,而且驗證性實驗較多,通常以測定物質含量和酶活性等的實驗為主,加之標本來源有限,所以實驗的效果很不理想[2]。開放性實驗能夠彌補傳統生物化學實驗的不足,增加了學生參與實驗的過程和實驗設計,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更加善于思考和學習。為此,我校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在開展正常的實驗教學外,結合我校特點,在小學期(第一學期)開放實驗室,在正常實驗教學中設置了多個開放性實驗項目。近年來,我們針對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設置開放性實驗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經驗,現介紹如下。

          1實驗教學內容的改革

         。1)在生物化學實驗中設置開放性實驗,首先要進行教學內容的改革,將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新近發展的實驗技術引入教學,形成一系列的綜合性、開放性實驗,例如將基因提取、PCR、酶切、電泳等原本獨立的實驗結合在一起。我們設計了乙醛脫氫酶突變基因型的檢測、肥胖因子的檢測、PCR法對基因突變位點的確認等多個分子生物學實驗。實驗標本均采自學生自身口腔上皮細胞,標本來源簡單,實驗效果明顯,學生對測定自身標本的實驗項目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2)教學過程引入與生物化學密切相關的臨床案例,化抽象為生動,將模糊變具體,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劑良方[3]。例如針對“胰島素和腎上腺素對血糖含量的影響”,我們設計了動物實驗,通過對兩組家兔分別注射腎上腺素和胰島素,測定家兔注射相應藥物前后血糖含量的變化。經測定,學生掌握了相關的知識點,加深了對書本理論知識的認識。結合大理植物資源豐富的'特點,我們設計了大理不同產地茶葉中茶多酚含量測定、葛根黃酮含量測定、刺梨多糖的提取和含量測定等一系列活性成分的提取和含量測定的實驗。這些實驗貼近生活,實驗材料簡單易取,實驗過程學生易掌握,同時實驗又具有探索性和比較性,且重復性較好。通過測定含量,比較不同產地的含量變化,得出相應的調查數據,為以后進行深入調查研究打下了基礎。

          2開放實驗運行模式的改革

          傳統的開放性實驗運行模式是由實驗室管理處制訂開放實驗室相關制度及開放實驗室管理辦法,各個二級學院教師根據所在學科及具備的儀器設備申報開放性實驗項目,學生則根據不同的專業選擇相關的實驗項目來進行實驗,最后由指導教師對學生的實驗結果進行評價。學校應加大對開放性實驗宣傳的力度,鼓勵學生積極進行申報,同時加大資助力度,學生管理辦公室、班主任、團委等都積極廣泛地參與開放性實驗的宣傳活動,吸引更多的學生加入開放性實驗的教學實踐。

          3實驗項目實施過程的變化

          以往的生物化學實驗是按教學大綱的要求、根據專業的不同安排相應學時的實驗項目,學生按教學進度表在規定的時間內,按照實驗教材所寫的實驗步驟和方法進行操作。而開放性實驗打破了傳統實驗對時間的限制,學生進行實驗時不再按部就班,而是根據項目名稱查找相應的實驗資料,自己設計實驗方案,直至得出實驗結果。具體到實驗室是這樣的一個過程:首先對所要開設的實驗項目進行申報;其次是上級主管部門評審,評審通過則批準立項;最后則是實驗的實施。在實驗項目申報方面我們分為兩種方式:一是教師申報(即傳統的開放性實驗)。教師通過提交開放性實驗項目申請表,申請開設相應的項目,做出經費預算和提供開放性實驗的學生名冊,給出參加實驗能獲得的相應學分數,學生通過教務處教學管理系統選修自己感興趣的實驗項目。

          另一種方式(新模式開放性實驗)是學生自己組成實驗團隊,每個團隊10人左右。在選定了實驗項目后,聯系實驗室和指導教師,填寫開放性實驗項目申請書,在指導教師的幫助下設計出合理的實驗方案,做出經費預算,上報實驗管理部門審批。開放性實驗項目獲批后,實驗室教師安排好實驗室和值班教師,學生根據安排的時間進入實驗室,填寫開放性實驗登記本,按設計好的實驗方案配制實驗所需試劑及準備相應的實驗用品和儀器設備,準備好后即開始實驗。教師在實驗中只起指導作用,對于暫時解決不了的問題,可鼓勵學生下去查資料和文獻然后再進行實驗。實驗結束要求所有實驗者上交實驗報告,作為學生獲得學分的依據。

          4開放性實驗教學的不足及應對措施

          新模式的開放性實驗雖然彌補了傳統生物化學實驗的不足和缺陷,但也存在一些問題。首先,由于實驗室的開放,儀器的損耗較大,故障發生率較高;其次,實驗室開放率的提高使得實驗教師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實驗室管理工作難度加大;再次,實驗室的支出經費增加。對于以上存在的問題我們采取了相應的應對措施。為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學生進入實驗室必須嚴格遵守實驗室規章制度,實驗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必須向教師報告。在實驗室開放前對學生實施包括儀器使用在內的生物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技能的強化訓練[4],對于精密和貴重的儀器,則要求指導教師示教,學生旁觀學習。對于嚴重危及儀器設備安全的操作,應該在儀器的醒目位置做出相應的標識,以示警告。學生進入實驗室需填寫“大理大學開放性實驗項目登記本”,使用相關儀器后應填寫使用登記本,完善實驗室建設相關資料,并作為檔案進行保留。在實驗過程中,如果對實驗室儀器設備違規操作造成損壞,則按實驗室規定進行賠償。開放性實驗增加了實驗室教師的工作量,因此應該在立項項目中或相應的基金中提供經費作為實驗室教師的加班補助。

          5展望

          在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設置開放性實驗,能夠提高生物化學實驗教學的效果。學生通過開放性實驗,學會了利用網絡和圖書館資源獲取知識的方法,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新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增加了與教師互動的機會,培養了不怕困難和失敗的精神。在經費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舉辦開放性實驗設計競賽,并對優秀的設計進行獎勵,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外,隨著學校教學改革的深入,應該加大投入,建立相應的開放性實驗項目庫,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也參與開放性實驗項目庫的建設。

          參考文獻:

          [1]丁愛俠.高校開放實驗項目實施及現狀調查與分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xx,29(2):156-161.

          [2]陳艷炯.醫學生物化學實驗課教學改革初探[J].西北醫學教育,1999,17(2):118-119.

          [3]蘇上貴,凌敏.醫學生物化學教學實踐中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幾點體會[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xx(20):147-148.

          [4]劉穎,郭竹梅,江慧慧,等.開放實驗教學模式對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影響[J].青島大學醫學院學報,20xx,50(5):464-465.

          作者:徐春萍 劉云春 羅永會 單位:大理大學

        生物化學論文8

          摘要:生物化學是醫學院校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課,其理論性強,內容復雜、抽象、難懂,學生較難掌握。在生物化學課程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然而,在生物化學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要合理進行分組,對學習效果要進行有效的評價,并及時進行反饋和交流。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教學;自學能力

          生物化學是醫學院校的一門重要的必修基礎課程。與其他醫學課程相比,其理論性強,內容復雜、抽象、難懂,知識更新快,這也使之成為眾多醫學科目中較難掌握的課程之一。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被越來越多教師運用于課堂的教學。在生物化學課程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其主要體現為以下方面。

          1.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

          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采用組內及組間交流的形式進行教學,營造了寬松的環境和輕松的氛圍,讓每個學生有平等的機會來發表自己的觀點,彌補了傳統課堂教學的不足。同時,教師布置的任務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有了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同時也提高了學習興趣。

          2.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及創新意識

          合作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小組成員為了實現共同目標而努力,通過小組成員間的互動和幫助,求大同而存小異,所有成員都有所收獲,讓他們懂得在互助中實現自身的價值。合作學習的模式,把學習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真正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體。這樣,讓學生自覺地探索知識,主動思考,從而敢于對問題進行探討、質疑和批評,形成創新意識。

          3.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傳統教學中總是教師自問自答,學生幾乎不用過多地思考,只是被動地接受。而在分組合作學習模式下,每組學生都有明確的目的,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能主動發現問題,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因而能主動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整個學習過程就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對問題的探索,完成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消化。綜上所述,在生物化學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有很好的現實意義。但是,由于生物化學課程自學的難度比較高,在該課程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有許多地方還需要特別注意。

          二、小組合作學習應注意的問題

          1.合理地進行分組

          要想有效實施合作學習,就要科學合理地分組。首先要確定小組規模。合作學習小組的規模并沒有固定的標準,分組時應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如學生的交往技能、小組學習的時間、學習任務的難易度、合作學習的類型、學生的'參與程度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合理地確定小組規模。通常遵循異質分組原則。異質分組現已成為合作學習概念的一部分。組內異質,會產生更多的合作思維、更大的信息量,便于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地看問題,能提高學生理解的深度。這種分組還會產生組間同質,使全班各組基礎相同,更利于所有學生發揮出潛力。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異質分組,則需綜合考慮學習成績、性別、綜合能力等因素。

          2.對學習效果進行評價

          對合作學習的效果評價采取多元化評價模式,包括教師評價、小組內互評、小組間互評等。教師評價可分階段進行,教師考評可從小組學習方案設計情況、學習資料收集情況、學習效果等方面進行評價。小組內互評可從協作精神、積極性、主動性、個人貢獻等方面考評。小組間互評則是對一個小組的總體評價。

          3.及時反饋和交流

          在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學習時,經常會遇到問題,教師要及時與之溝通,在教師的引導下幫助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還要鼓勵各個小組之間進行交流,通過交流交換信息、資料等,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在生物化學教學過程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協作精神和創新能力,開發了學生的學習潛能,還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學能力,對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有重要的實踐意義。但合作學習是對傳統教學的補充,因此,小組合作學習必須結合傳統教學進行,不能完全代替傳統教學。

          參考文獻:

          [1]粟敏,龍昱,劉立鵬等.促進生物化學精品課程建設,提高學生綜合能力[J].基礎醫學教育,20xx.10

          [2]王麗燕.生物化學教學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20xx[3]蔣波,譚頂良.合作學習:種種誤識與基本要素[J].全球教育展望,20xx

          [4]程曉蘭.論合作學習在高校專業課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與職業,20xx

          [5]鄒雯娟.合作學習方式在高校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運用[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xx

        生物化學論文9

          摘要:生物化學是高等醫學教育中的主要課程,它對于醫學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由于醫學生物化學課程中的知識具有龐大的系統化的網絡體系,在教學過程中教教師需要通過不斷的探索,以將生物化學教學中的重難點及解決方法更好的傳授給學生,比如將深奧難懂的新陳代謝機理和復雜的代謝反應等知識轉化為淺顯易懂且形象具體知識,提高課堂效率及教學效果。生物化學的教與學是每一位專業教師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的事情,課堂教學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必須將兩者平衡。本文的主要內容就是對醫學生物化學的教學進行分析,提出一些有用的建議,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醫學;生物化學;教學;措施

          當前高等醫學教育中所使用的生物化學教材的特點就是理論抽象、關系復雜、內容豐富、知識更新快,對于學生來說最大的困難就是生物化學知識的抽象化。所以為了讓學生跨越這個心理障礙,要對抽象化的概念進行感性材料方面的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形象思維多于抽象思維。所以在基本概念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充分利用各種直觀教學手段,如實驗、模型、圖表、幻燈、錄像、多媒體等,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認識,幫助形成或理解概念,進而對整體的理論系統進行認識和掌握。生物化學中的基本概念中有許多的概念可以直接憑直接觀察和形象思維就可形成的具體概念,比如結晶和分解反應等比較簡單的概念。其次,在生物化學基本概念的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講清概念中關鍵的字和詞,不僅保證用詞的嚴密性和準確性,還要及時糾正某些用詞不當及概念認識上的錯誤,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習慣,同時結合利用直觀教學手段解決這一問題,讓學生不會對感念產生混淆。

          1存在的問題

          1.1概念模糊,反應復雜

          在教學過程中所應用到的生化教材,以由衛生部規劃的本科第六版教材為例,教材中知識內容分為四大板塊,分別是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和功能。物質代謝及調節、基因信息的傳遞和聯創生化。對于醫學生來說,就是不斷地學習新的知識,所需要接觸的新的理論、新的化學反應豐富多樣,有的物質在生成過程中需要通過一系列的反應,這些反應之間相互聯系,且在同一種物質內進行分解代謝。比如脂肪酸的分解代謝的實現就需要經過很多步驟,代謝反應完成后又繼續進行多步反應,在反應過程中還會出現很多副反應,使得反應變得更加復雜,對反應的可調節性造成阻礙。在這一系列的反應過程中,不斷生成新的物質及新的生化概念,基數龐大,內容豐富,對學生的學習和記憶帶來許多困難。通常,醫學生物化學教材對概念的描述沒有太多的文字,造成概念的抽象和模糊,相關知識點穿插在不同的章節之中,比較分散,只能在教師講解之后進行歸納分析,這種教學方式是很難讓學生可以系統的,完整的認識到生物化學知識解釋結構的。

          1.2酶種類多,名稱相似,易混淆

          在人體內存在和很多酶,他們之間構成了不同酶體系。在生物化學的學習過程,由于酶的數量及種類眾多,有的名稱也比較接近,學生很難以進行準確的記憶,在應用過程中容易搞混。這種情況是醫學的大忌,不同酶的功能不同,存在的部位也不一樣,催化的底物也不一樣,所參與的反應過程也不一樣,如果在實踐中進行錯誤的操作,是會造成嚴重后果的,大大增加了學習的難度。機體的生化過程包含了大量的化學反應和復雜的代謝過程,其中代謝機制復雜,在反應過程中,經常出現代謝機制的循環使用,增加學生學習的難度。長期下來,受反應機制和反應循環的影響,學生在心理上受到打擊,逐漸會產生出厭學的情緒,影響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對教學方法進行改變,在教學過程關注學生的反應。課堂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學習理解所學到的知識,生物化學的學習是了解并掌握一定的概念理論及解決方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生的.反應,看他們是否真正理解了相關知識點。

          2優化課堂教學措施

          2.1善于質疑問難

          無論是何種課堂,只要是課堂都離不開教師和學生,所以構建高效課堂也是需要這兩大主體共同努力,教師上課無外乎是為了讓學生參與進來,從而學到知識。在生物化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最直接互動就是進行提問,提高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但是,教師在問的時候要找準切入點,提問質量的高低對教學效果具有直接影響,同時,還應該考慮到提問的時機,在比較合適的地方進行提問,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思維。質疑問難對教師的要求水平較高,從提問的質量可以反應出教師的知識水平以及對教材的掌握程度和對學生的了解,當教師真正做到這些時,就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產生對學習的欲望。對與教學中的重點、難點、銜接點、相近知識和易混淆的點,在設計提問時應該對問題的關鍵點進行研究,提問難度適中,具有良好的順序性和邏輯性,還可以結合生活實際,讓問題更加新穎,增加學生學習的趣味性。

          2.2培養學習興趣

          生物化學本身就是一門枯燥無比的課程,如何在保證教學質量的情況下把數學課堂教學變得有趣也是一門學問。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睘楸WC教學質量,必須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對于生物化學這種理論和實踐向結合的課程,可以在理論學習的過程中講述實踐可能發生的事情,讓學生產生好奇心,增強對求知的欲望。

          2.3注重問題的梳理和歸納

          學生在學習生物化學的過程中,所學習的物質結構、代謝機理等知識都是比較復雜的,需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對知識點進行梳理、總結,對知識點進行簡化,讓學生可以真正掌握知識點。其實,生物化學相關知識都是相互聯系的,在經過梳理、歸納之后,整個結構就會顯得完整、立體,根據這個知識結構,在教學過程中進行講解,學生可以加強理解。當然,光靠老師的努力是不夠的,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3結語

          無論是教室還是學生都在摸索學習的道路上,提高教學質量需要雙方一起努力。

          參考文獻:

         。1]楊艷萍,周鑫,劉福,牛利,郭建紅,劉清華,王鋒,張楊,李夏青.病理生理學考核模式改革的實踐與思考[J].基礎醫學教育,20xx(08).

          [2]尚明霞.形成性評價在高校教學改革中的應用[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xx(12).

         。3]章有章,查錫良,李剛,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M].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xx.

        生物化學論文10

          1教材分析

          1.1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生物化學教材內容多且學時少,學生普遍感到生物化學難學,但也有學好這門課程的愿望。本課程所用教材是楊麗萍主編的《生物化學》第四版,緒論是第一課,是對本課程的高度概括,是學習生物化學的前導。講好緒論,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2學情分析

          授課對象為生物技術專業本科的學生,之前已經學習過無機化學和有機化學,化學基礎相對較好,學習主動性、積極性、理解分析能力較強。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將緒論講的新鮮有趣,就可以激發學生對生物化學的學習興趣,產生求知欲。有了這種求知欲,將為后續深入學習生物化學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

          1.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生物化學研究的內容與范圍;

          (2)熟悉生物化學發展的歷史;

          (3)掌握生物化學的知識框架,熟悉生物化學的學習方法。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生物化學的知識框架。

          2教法和學法指導

          2.1教法

          (1)層層遞進提問法:提問貫穿于本次課程教學過程,其目的是學生可以帶著疑問去思考。不僅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還能課程內容逐步深入、前后貫通。

          (2)直觀教學法:利用多媒體課件和合理的板書設計,加深學生了對緒論知識目標的理解掌握,從而為后續深入學習生物化學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

          (3)啟發對比法:這種方法變學生被動性學習為主動學習,培養了學生分析、歸納總結問題的能力。

          (4)列舉實例法:學生自己探究問題,分析問題,提高了運用所學生物化學知識點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上述的四種傳統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結合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了學生分析、歸納總結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2.2學法

          (1)學生應課前做好預習;

          (2)課上注意聽講、記好筆記;

          (3)課后做好復習。

          老師應介紹怎樣預習、如何記筆記、及時復習和回顧已學的知識點等。把學生引導到生物化學知識的范圍中來,同時教導學生學會用生物化學的理論去思考問題,提高學生分析、總結生物化學問題的能力。

          3教學程序設計

          3.1引入課題(10min)

          由生物界的各種現象引出生物化學的概念—是研究生物體的化學。在學生理解后設置問題:自然界中生物體的化學現象多種多樣且復雜多變應如何分析?此處設此問題以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如果學生回答不準確或不能回答,則繼續問:怎樣揭示生物化學現象的內在規律?啟發學生回答:要研究生物界這個復雜結構體系的物質組成及其變化規律的基本原理,基于生物組成及變化規律的一致性建立生命現象基本原理整體框架。進一步設置問題:如何研究?再啟發學生舉例回答,從而進入下一環節--生物化學發展簡史。

          3.2講授生物化學發展簡史(15min)

          3.2.1生物化學研究的啟蒙階段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中很早就出現了釀酒、制醬、做醋等應用;在唐代藥王孫思邈的《千金翼方》中就有“治腳氣常做谷白皮粥防之”,即使用含大量維生素B1的食物對腳氣病進行治療。同時還用豬肝治療雀目(夜盲癥)。講到此處時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相關圖片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使老師的文字敘述變得更感性。

          3.2.2生物化學研究的初始階段生物化學自18世紀中后期作為一個獨立學科出現后,涌現出很多卓越的科學家。講到此處,用多媒體課件詳細解讀相關研究。原因有三:

          (1)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為后續內容如糖酵解、三羧酸循環和脂質代謝等的生理現象的講解做鋪墊;

          (3)為之后知識拓展埋下伏筆。

          3.2.3生物化學研究的快速發展時期生物化學研究中諾貝爾獎獲得者也不乏其人,對生物化學的發展起著深遠的影響。講到此處可與3.2.2的內容做對比,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然后設置過渡問題:從這些研究中可以總結出生物化學研究的什么規律?

          3.3生物化學的知識框架和學習方法(20min)

          首先設置問題如“生物體的化學組成是什么?”,引導學生思考。此處講授人體每天都和環境進行物質的交換,即新陳代謝。新陳代謝中酶催化了絕大部分生化反應,與此同時生物體具有精密的自我調控方法。這點從幾個層面為學生理清思路,進行下一步學習奠定基礎。為了使學生能更深層次地理解和掌握這一知識重點,可適當舉例說明。從“種瓜得瓜”推導出遺傳的概念,結合本學科的最新研究進展介紹遺傳的相關知識點。授課過程中引導學生討論能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活躍氣氛,應提倡學生積極參與回答問題。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相關知識點,同時穿插知識點覆蓋的實例。

          4課堂小結

          在緒論的教學過程中應不拘泥于教科書,不能生搬硬套、平鋪直敘、枯燥乏味的講解是扼殺積極性的。緒論課最重要的目的是讓學生形成主動學習的意愿。因此可介紹一些目前在基因診斷及其基因治療方面的成功事例,讓學生明白生物化學是和我們生活健康密切相關的,從而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與此同時,緒論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生物化學是一門記憶與理解并重的學科,在記憶的基礎上理解并融會貫通才能牢固記憶。

          5課堂效果分析

          通過四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激發了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興趣,不僅讓學生學習相關知識,同時學生也在分析、理解及融會貫通中建立了科學的思維方式。

        生物化學論文11

          生物化學是一門醫學基礎課程,其主要研究生物體組成和結構,并對其體內的各種化學變化進行分析對比,學習難度較高,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或恐懼心理[1]。并且中職院校普遍存在學生入學成績差、學習積極性低且綜合素質較差等問題,生物化學教學存在諸多難點,教學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其進行自主學習,最終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1.進行啟發式教學,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生物化學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課程,要求學生對現象、原理和規律進行認識與探究,只有具備較強的探究能力才能實現知識的融會貫通,達到活學活用的效果[2]。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運用啟發式教學方法,設計一系列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例如在“生物氧化”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求學生閱讀并理解“生物氧化”的概念,并對“生物氧化”的特點和要素進行分析。接下來教師依據“生物氧化”概念提出一系列問題,具體包括:(1)生物氧化發生載體是什么,所有生物體內都可以發生生物氧化嗎?(2)生物氧化的產物是什么呢?(3)所有物質代謝過程中都會產生能量嗎?學生根據概念理解,結合自身經驗解回答上述問題,教師針對學生回答情況進行總結,也可以根據學生的掌握程度進行有效的拓展學習,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知識體系。此外,教師引導學生根據所學知識自主創設相應問題,并進行分析,以此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習慣,在具體學習鍛煉過程中形成自主探究能力。

          2.運用比喻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生物化學內容復雜,學生在理解過程中存在諸多難點,教師必須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將晦澀難懂的知識點生動形象地呈現給學生,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課堂互動,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酶的競爭抑制作用”的教學中,學生在理解“抑制劑與底物競爭霉同一活性中心結合會降低底物與霉結合幾率”時較為困難,因此教師可將上述物質比喻為搶板凳游戲中的人和凳子,物質的結合即為人去搶凳子,游戲中原本人和凳子數量相同,反應過程中的酶便是游戲中的凳子,而抑制劑就是后加入的人,人數的慢慢增加會降低原有人員搶到凳子的幾率。這樣一來學生能夠很形象地了解到反應的實質情況,化抽象的概念為生動的表達,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得學生通過比喻可進行深層次的探究,在自主學習中夯實基礎,提高自身的知識掌握情況。

          3.聯系生活實際,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生物化學知識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從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學生掌握理解相關知識,從而增強教學的趣味性,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生物工程訓練中,教師可選取小麥啤酒的釀造作為實驗項目,啤酒是學生日常熟悉的事物,但很多學生都不了解啤酒的釀造工藝,將啤酒釀造設置為實驗內容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實驗之中。該實驗實施學生操作,教師指導模式,學生在實驗過程中了解啤酒的發酵工藝,并對工藝系數、發酵溫度、發酵時間及發酵過程中雙乙醇含量進行觀察比較,最后對釀造出的啤酒進行品嘗,這樣為學生提供實踐動手機會,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其實踐能力。

          4.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能力的提升至關重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在關注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注意學生日常學習習慣,并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指導。例如教師在教學中,對每門課程的整體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進行詳細介紹,并對課堂筆記的記錄和課后學習情況進行規定,為學生提供規范的學習模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教師在課后不定期地對學生進行檢查,主要核查其課堂筆記、日常作業及課后學習等情況,及時發現其中的錯誤,并予以引導和指正。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學生能力培養是教學的重點內容,教師必須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生物化學在中職院校教學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由于課程的復雜性和晦澀性,對學生綜合能力要求較高,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通過教學方法創新,提高學生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更好地適應社會人才需求的變化。

          參考文獻:

          [1]柳曉燕,江新華.淺談多種教學方法在中職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xx,31(9):71-72.

          [2]劉國強.多種教學方法在中職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北方文學(下旬刊),20xx,(1):260-260.

          [3]陳青.探究式教學法在中職生物化學教學中的運用[J].科技創新導報,20xx,(19):120-120,122.

        生物化學論文12

          [摘要]生物化學主要探討生命的本質,它是食品科學、醫藥學、環境科學等的基礎學科和前沿學科,在生命科學領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因此學好生物化學,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是非常必要的。如何運用啟發式教學,促進學生生物化學課程的學習,是高校生物化學教師共同面臨的問題。

          [關鍵詞]啟發式教學;生物化學教學;運用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xx-0603(20xx)18-0073-01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對教師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不但專業知識水平要達到一定的程度,而且在教學方法上也要進行創新。一方面要教會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另一方面也要發散學生的思維,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鍛煉和提升。啟發式教學即是這樣一種教學方式。

          一、在生物化學課程教學中運用啟發式教學的原因

          通俗地講,啟發式教學是指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運用各種方式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自覺性。那么在生物化學課堂上為什么要運用啟發式教學?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教師占主導地位,“教”占用了課堂的絕大部分時間。學生對知識的接受是被動的,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只是停留在較淺的層面,無法得出更深刻的東西,而且容易對較難的知識產生厭煩情緒。啟發式教學能夠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以學生為主導,教師在教學中只是起引導作用。教師運用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他們思考的能力,最終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實踐掌握知識。如,教師在講解脂代謝的時候,可以聯系其他兩大代謝的相關知識,讓學生總結其中的異同以及聯系。教師對學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興趣。

         。ǘ┠軌蚧y為易,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生物化學是一門比較復雜的學科,讓很多學生茫然不知所措。特別是糖代謝、脂代謝和氨基酸代謝這三大代謝部分的內容,對許多學生來說是天書。因此教師在講解這部分知識的時候,尤其要注意運用啟發式教學,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拿氨基酸代謝來說,教師可從人體健康的角度來分析,由淺入深,化難為易。例如,教師可詢問學生在植物性食物中,如果只吃玉米和大米,會造成什么結果。相信大部分學生都能回答出造成營養不良。但具體是如何引起營養不良,可能學生并不是很清楚,教師可就此進行解說。因為有些植物性食物中的氨基酸種類不全,如玉米中蛋白質缺少色氨酸、賴氨酸等。而氨基酸是細胞合成蛋白質的原料,如果蛋白質合成不能進行,就會導致身體缺乏營養。教師可用此種方式,從生活中的實際出發,循循善誘,由淺入深,化難為易,讓學生更加輕松地掌握知識。

         。ㄈ┠軌蜷_拓學生的思維

          啟發式教學在課堂上能夠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意愿以及他們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師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不僅僅局限于課本知識,還會結合一些最新的學術動態、研究成果等,提出一些發散學生思維的問題及要求,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

          二、如何在生物化學教學中運用啟發式教學

         。ㄒ唬┡囵B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學習過程中興趣是促進學習行為的最大動力。尤其是對于比較難的生物化學課程來說,更是如此。只有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使學生在遇到學習瓶頸時毫不退縮。如,教師在剛開始講解生物化學時,可讓學生先認識中國生物化學的開拓者之一、世界最長壽的教授和世界最高齡作家、我國著名的營養學奠基人———鄭集教授,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了解到鄭集教授110歲人生的傳奇以及他對國家所作的貢獻。當然僅僅這些是不夠的.,教師還可根據實際情況加入一些其他的元素,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教師學會提問

          在生物化學課程教學中教師除了為學生講解知識外,還要善于提問,啟發學生從問題出發,尋找答案。這樣不僅能使學生學到理論知識,更能發散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例如,教師可對學生提這樣的問題“生物化學中的靜態生化和動態生化各是什么?”教師可先讓學生思考討論,然后對學生進行引導。教師講解生物化學發展過程中的靜態生物化學時期、動態生物化學時期和機能生物化學時期,使學生從這些時期的發展特點中得出,靜態生化主要講的是基本物質,如糖、蛋白質、核酸、酶等;而動態生化則是這些基本物質的代謝途徑。使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明白要掌握后面異常復雜的動態生化,就必須先對靜態生化有深刻全面的認識,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綜上所述,啟發式教學無論是對學生掌握知識,還是發散思維,都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并且這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因此,不僅要在生物化學課堂上運用啟發式教學,而且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也應該大力推廣這種方式,使教學相長,達到真正的學有所得。

          參考文獻:

         。1]曹澤虹,董玉瑋,邵穎,等.啟發式教學在生物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農業科技,20xx(1).

         。2]何幼鸞.淺談生物化學教學改革[J].武漢生物工程學院學報,20xx(2).

        生物化學論文13

          摘要:針對理論和實驗教學內容、實驗教學方法等方面分析當前生物化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包括將生命科學最新進展與現有理論體系有機融合、圍繞國計民生的熱點問題設計實驗、由單一到多元化的教學方法等,以期促進該學科教學工作的發展和學生創新思維、實驗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生物化學;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實驗教學方法

          21世紀是生物科學高速發展的時代,生命科學新突破、新進展引發人們對生命現象的持續關注,生物工程技術的應用使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同時給社會生產帶來了重大革新,這所有的變化都與生物化學學科的發展密切相關。生物化學是生物學各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學生對這門課程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對其他課程的接受情況,生物化學被列為很多專業如生物類、農業類、醫學類等的考研或其他專業考試的科目,所以對該課程的掌握情況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考研和就業。以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為目標,該課程在教學隊伍、教學內容、教學條件、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網站建設、實驗教學、教學質量和水平、科研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展,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20xx年,生物化學被立項為臨沂大學校級精品課程,20xx年被立項為山東省省級精品課程。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系統掌握生物化學知識和技能是教學的重要任務,然而在對20xx級生物科學和生物技術專業學生的生物化學學習情況調查中發現,多數學生存在講授內容不能完全掌握、學習興趣不高等問題。在分析原因的過程中發現在理論和實驗教學中依舊存在一些問題。為了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創新思維和實驗能力,擬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現分析如下。

          一、目前本課程所面臨的問題

          1.生物化學教材存在更新速度慢和部分重復的問題。目前生物化學課程所用教材門類繁多,但多數只重視生命的本質、生命的基本過程和基本規律,局限于以傳統的靜態生化、動態生化、機能生化為主的內容,而對生物化學的重大進展的重視不夠。生物化學課程的實用性很強,新概念、新成就、新技術層出不窮,這些都沒有體現在教材中,大大落后于學科的發展。生物化學還存在教學內容重復的問題,如糖、脂和維生素化學在無機化學和有機化學等課程中已經涉及其中大部分內容,而遺傳物質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及基因表達調控等與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基因工程等課程有部分重復。

          2.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所占比例偏低,且驗證性實驗所占比例大。據統計,國外知名院校多單獨開設生物化學實驗課程,且實驗學時數與理論時數的比例在1.0以上,本校生物化學實驗學時較少,學時比為0.5左右。由于實驗學時少,且驗證性實驗所占比例大,如考馬斯亮藍法測定蛋白質含量、酵母RNA分離及組分鑒定等,而綜合性、開放性實驗所占比例小,學生普遍欠缺創新、設計能力,抑制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束縛其科學思維能力的發展,非常不利于實驗能力的培養。

          3.實驗教學方法單一。生物化學實驗教學長期依附于理論教學而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教學方法以傳統講授形式為主,很少進行問題引導,課堂上以教師為主體,在學生動手實驗前,教師從實驗原理、方法、步驟、注意事項,甚至實驗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都進行詳細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照搬照做、步步模仿。教師在講授過程中多以單一板書的形式進行,多媒體網絡化教學手段沒有或很少應用,且沒有發揮出現代化教學手段的特色。

          二、生物化學理論教學的優化———將生命科學最新進展與現有理論體系有機融合

          為了解決生物化學教學內容陳舊、與其他學科存在內容重復的問題,許多學者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法。劉堰和肖訓焰提出教學內容要與時俱進,具體指出在緒論中增加生物化學研究工作的現狀與未來、在核酸化學中增加核酸的序列測定等內容。刪除蛋白質化學中蛋白質的分類,維生素和輔酶中維生素的概念。胡曉倩等提出,學生在掌握生物化學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要了解學科發展的前沿知識與高新技術。謝珍玉和郭偉良具體提出講授內容的重點部分,部分章節分配到其他學科中進行重點講解。生物化學教學內容的修改不是簡單的增刪或將部分章節分配到其他學科中講述,在增刪內容的同時需要解決該課程與其他課程內容的自然銜接問題,待添加的生命科學最新進展內容要與生物化學現有知識體系有機融合。如在講述基因調控的章節中向學生介紹該研究領域的新熱點———微RNA(microRNAs)。讓學生了解microRNAs是由非蛋白編碼基因轉錄物形成的莖環結構前體,由核酶剪切,成熟后形成長度為20~25nt的小RNA分子;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病毒都可以編碼mi-croRNAs;與教學內容中出現的小分子干擾RNA進行對應比較;通過講述microRNAs的調控機制、功能、研究技術與方法、應用和前景使學生了解生命科學中該領域的最新發展趨勢。

          三、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圍繞國計民生的熱點問題設計實驗

          加大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綜合性、開放性實驗的比例,由培養學生基本實驗技能為“指揮棒”的教學模式逐漸轉變到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的模式中來。趙云濤等提出實驗項目分為基礎性、綜合性、設計型和創新型實驗。韓寒冰和劉杰鳳提出加強自主性實驗和研究性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創新性能力的觀點。在培養創新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培養模式下,開展綜合性、開放性實驗的需求越來越迫切。開設這類實驗的目的是拉近理論和實際應用的距離,讓學生了解所學知識綜合起來可用來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激發其創新思維,培養其創新能力。在考慮到理論與實驗課程一致性和對應性的基礎上,圍繞國計民生的熱點問題設計綜合性、開放性實驗作為實驗教學改革的切入點,可用以解決教學中課堂與實驗室、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問題,并能實現各基礎實驗項目的有機結合。如20xx年3月份報道臨沂部分地區冬小麥出現嚴重病害,表現為受害小麥葉片發黃、枯萎、矮化,嚴重地塊小麥完全枯死,導致這種病害的原因是小麥黃花葉病毒的侵染。據此設計小麥總RNA的提取及小麥黃花葉病毒檢測的實驗。提取小麥總RNA方法為實驗室常規TRIzol法,通過植物總RNA提取實驗使學生掌握核酸的基本組成、熟悉移液槍、離心機、研磨器的使用,讓學生理解RNA提取對實驗條件要求很高,原因是RNA酶無處不在,RNA易被RNA酶降解。隨后進行反轉錄及RT-PCR,以小麥黃花葉病毒的特異性引物進行擴增,獲得目的大小的特異性條帶。在實驗的過程中使學生掌握反轉錄、RT-PCR及瓊脂糖凝膠電泳等一系列生物化學基本操作。通過這類實踐性強的實驗將原有各自獨立的實驗統一到同一實驗材料和同一題目下,實現各基礎實驗項目的有機結合,體現出知識的系統性和實驗的研究性,同時同一題目下的各個小實驗一步緊連一步,增強學生的研究興趣。

          四、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方法的改革———由單一到多元化的教學方法

          近五年來,我校實驗中心引進一批具有博士學位的高學歷人才作為實驗員,這為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這些實驗員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參與生物化學實驗教學,可緩解緊張的教師資源,并且他們知識豐富、思路開闊、創造能力強、創新欲望高,能大大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實驗員與本科生的年齡差別不大,興趣愛好相近,他們之間交流較容易和順暢,重要的是他們知道學生最想了解的是什么,能在相對輕松的環境中交流實驗心得,討論問題。對有獨特想法的學生,在實驗員及教師的指導下進一步深入研究,獲得更多的鍛煉。在進行實驗教學方法改革的過程中,孔繁華等提出實驗課“3+1”的教學方法;舒樂新等以啟發式、歸納式、問題式、討論式等教學法,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激發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進行實驗教學方法改革過程中以傳統教學方法與現代多媒體技術相結合的手段,直觀、生動地向學生展示實驗內容,充分調動其積極性。采用啟發式等的常規教學方法,要求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獨立完成實驗準備、實施與總結,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形成開放式、互動式的教學模式。

          五、結語

          教學改革的目的是要增強學生素質的培養,加強對學生獲得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通過改革優化,調整理論課程內容,使學習內容具有基礎性、現實性和現代性。在理論與實驗教學內容對應的前提下,以社會中的熱點問題設計實驗,將理論學習中的各種基礎問題連貫起來,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興趣。在精心調整生物化學教學內容的過程中,以新穎的實驗教學方法實現實驗教學效果的優化。生物化學內容復雜繁多,通過課程改革,學生在學習中得心應手,會促進其對其他課程的學習乃至對未來都會充滿信心,這將非常有利于學生的人生發展,而這樣的前景激勵著我們在生物化學課程改革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參考文獻:

          [1]沈光濤,常灝,黃耀江.我國的生物產業狀況與前景[J].生物學通報,20xx,41(10):15-17.

          [2]劉堰,肖訓焰.高師生物化學教學的現狀分析與改革思路[J].教學研究,20xx,26(4):354-356.

          [3]胡曉倩,胡斌,畢淑峰《.生物化學》課程的教學現狀分析與發展對策研究[J].黃山學院學報,20xx,9(3):154-156.

        生物化學論文14

          1動物生物化學基于行動導向法的課程設計

          1.1課程設計思想

          筆者經走訪一些企業、學院畜牧獸醫專業的畢業生,涉及飼養技術員、農戶支持技術員、化驗室檢測員、業務員等崗位,學生均表示動物生物化學課程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在工作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應用,如化驗室檢測員需要掌握相關的生化指標檢測技術,以進行疾病的診斷;飼養技術員、客服專員和業務員等崗位則更需要堅實的動物生物化學理論知識,以解答農戶的技術咨詢和新疫情的分析與判斷。

          1.2重組教學內容

          教育心理學家認為知識的構成方式與實際運用的方式相似程度、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成正比。為了開展行動導向教學,結合學院動物生物化學課程開課40學時,對原有的教學內容進行了重組,將理論知識體系按照由易到難來編成(生物大分子結構與功能、物質與能量代謝、機能生物化學)3個項目,其中生物大分子結構與功能項目設3個子項目(核酸、蛋白質、酶等);物質與能量代謝項目設5個子項目(生物氧化、糖代謝、脂代謝、蛋白質代謝和核苷酸代謝等);機能生物化學項目設2個子項目(水與無機鹽代謝、酸堿平衡)。對各項目中理論性太強且實踐應用不多的內容進行刪減,以便于教師教、學生學。

          1.3配套案例

          為順利實施行動導向教學法,共設計了34個與動物疾病防治、時事案件、人類健康相關的生物化學教學的案例。如根據生物大分子結構與功能項目的特點設計了農藥中毒與急救、人體8種必需的氨基酸及功能介紹、鐮刀型貧血病、瘋牛病、克雅病、蠶豆病———G6PD酶缺乏等12個教學案例;針對高考設計了物質與能量代謝項目吊瓶班、減肥藥的危害、低血糖與休克、牛羊營養代謝病、糖尿病-糖代謝紊亂等19個教學案例;機能生物化學項目設計了產后癱瘓急性缺鈣、血紅蛋白尿癥缺磷等3個教學案例。這些教學案例將物質在動物體內微觀的代謝過程變得宏觀可見,且與身邊的案例相聯系,既加深了學生對生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1.4實訓內容

          根據學院現有的實訓條件及各班開展動物養殖的情況,將本課程的.實訓內容分為基礎驗證性實驗項目、綜合分析性實驗項目和探究創新性實驗項目(3個模塊)。1)基礎驗證性實驗項目以掌握基礎技能為目的,包括“雙縮脲法測定蛋白質含量”和“影響酶促反應速度的因素”(2個任務)。2)綜合分析性實驗項目以培養學生分析能力和提高專業技能為目的,包括肝臟中酮體的生成與測定、血清谷丙轉氨酶活性測定、無蛋白血濾液的制備、動物血糖測定等(4個任務),基礎驗證性實驗項目和綜合分析性實驗項目均為課堂教學任務,在課堂完成。3)探究創新性實驗項目為學生能力拓展項目,開設牛乳中蛋白質的提取與鑒定、不同飼養條件對動物血糖的影響(2個任務),由學生自主選擇其中一項或自選題目進行科學研究,在教師的指導下查閱相關資料,自行設計試驗方案,最后撰寫科研論文,為今后的畢業論文研究和撰寫打下基礎,提高學生探究興趣和創新能力。

          1.5考核方法改革

          為更全面地考核學生的學習效果,本課程的考核分為紀律成績、平時成績、實訓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四個方面。紀律成績考核上課出勤率、平時成績(課堂提問和作業成績)、實訓成績(實訓操作、實驗報告成績)、期末考試為筆試。課程綜合成績評定的比重分配為:學習紀律成績占10%,平時成績占15%,實訓成績占30%,期考成績占45%。

          2動物生物化學基于行動導向法的網絡教學資源庫開發

          行動導向法教學模式需要大量的教學資源支持才能順利地開展,為此學院開發了基于行動導向法的動物生物化學網絡教學資源庫,既方便教師開展教學又利于學生自主地進行個性化學習。

          2.1“教”資源開發

          資源庫將教學內容重組為3個教學項目和10個子項目并結合各自子項目開發多媒體教學素材,內容包括教學詳案、教學課件、圖片助學、上課錄像、案例分析、項目測試等內容,教學課件和案例分析均圖、文、動畫并茂,將教學的重點難點采用生動的Flash動畫模擬,再配以真實場景的教學錄像和相關的圖片素材,表達生動、豐富的知識,創設形象、仿真的教學情景,突出教學重點,化解教學難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知識視野,為教師在課堂展開豐富多彩的教學過程提供了直觀、有效地幫助。

          2.2“學”資源開發

          為方便學習者按學習需求靈活地查詢知識,資源庫將圖片資源、名詞解釋、虛擬空間、錄像資源、測試中心等重點教學資源單獨設置模塊。配套的教學錄像為學生提供了跨越時空的現場教學資源,其他分專題的錄像資源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可直接觀摩學習的教學資源。此外,資源庫設置自主學習、實訓基地、拓展資源等模塊為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提供了豐富的補充資源,如執業獸醫資格證的復習考試資料等,為擴大學習者的知識面和今后的專業提升與發展提供切實地幫助。

          2.3自我評價資源開發

          為了能讓學習者能對自己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資源庫為每個教學項目設計了題型多樣的項目測試,方便于學生按項目測試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單獨設計的測試中心為學習者提供了模擬試題和綜合在線測試題目,以檢驗對整門課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課件還為自主學習者設計了鞏固習題和答案,方便學生檢查自學效果。

          2.4輔助管理平臺開發

          為方便開展日常教學活動,資源庫開發了網絡教學平臺,包括作業管理、站內郵件、學習、讀書筆記等功能模塊,學生撰寫的作業、課程論文等材料均可通過網絡教學平臺遞交給教師審閱。學生還可以通過網絡教學平臺的學習、站內郵件等進行師生、學生之間的互動。在教學設計中利用學生對實際病例興趣高的特點,從生產、生活中常見的病例導入,使學生帶著問題開始學習,激發學生的新奇感與需要感,既增強了課程的趣味性與實用性,又提高了學生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經過教學實踐證明,在動物生物化學課程中應用行動導向法深受教師和學生的歡迎,提高了本課程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生物化學論文15

          “生而不化”的生物化學因其抽象難于理解,成為了學生們心中的天書課程,但是生物化學作為一門在應用化學方法與原理的基礎上解釋生命現象的本質的科學,其本身所包含的內容就繁瑣復雜,從生物分子的合成到講解、從遺傳信息的傳遞到表達、加上復雜的代謝循環反應過程以及其中的能量儲存與利用等等,這些本就繁雜抽象的知識對于基礎薄弱、學習能力較低的高職高專學生來說更是難上加難。因而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輔助生物化學教學,提煉口訣促進記憶使得抽象內容形象化,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記憶生物化學的基礎內容。

          1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引言引入的方式及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關系著教師能否將這門學科帶入學生興趣的樂園,而且對于引言做出一個明確的知識框架與清晰的脈絡對學生今后學習理論知識有著很關鍵的促進作用,而且生物化學內容里框架的建立及其脈絡的簡介能夠便于學生從整體概貌上全面系統地認識生物化學、、在了解生物化學發展歷程的.基礎上研究生物化學及其在社會生活中的具體實際的應用。同時在引言的講解過程中為學生說明生物化學的大內容:靜態部分(糖、脂、核酸、蛋白質、激素、酶、維生素等)、動態部分(三大循環及其它復雜代謝與合成過程)、生命現象(遺傳信息的傳遞表達)。

          2 生物化學與基礎化學銜接

          面對有著復雜化學反映與代謝過程的生物化學,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往往難以接受并吸收教師傳授的知識,考慮到高中階段有機化學和無機化學對于的學習中已經涉及到了生物化學中的一些知識,將高中階段學習與生物化學的教學要做一個科學的銜接,像高中階段學的就是一些基礎的理論知識,物質的組成、結構及性質,而生物化學里便是對這些物質的一種應用,因此,教學中可以安排課前預習已學過的基礎知識,以問題的形式作為作業任務督促學生鞏固知識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內容。

          3 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教學過程中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一方面營造活躍自由的良好學習氛圍,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學習知識探索知識;另一方面有助于學生獨立進行思考,表達自己對于教學內容或問題的想法與認識,對學生的理解記憶有很關鍵的作用。經常鼓勵學生以全新的思維方式認識事物,同時也為學生們創造積極大膽地質疑并提出自己自己的認知與創新見解的機會。

          4 多媒體輔助教學

          在生物化學就一些復雜化合物立體結構的教學過程中,傳統的平面教學方式難以展現分子的構象,對于一些復雜的循環代謝過程僅僅依靠教材里的文字描述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因而,應用多媒體生動形象的動畫與文字呈現不僅將抽象難以理解的內容形象化而且在也使學生注意力集中的同時調動學生主動思考的興趣。

          5 抽象內容形象化

          生物化學的很多概念與內容總是特別抽象,因而以一些具體生動的描述來代表抽象摸不著的知識,簡單形象的喻意可以使難以理解的抽象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從而便于學生對于生物化學里概念知識的理解。例如:用“能量貨幣”的比喻稱號喻指ATP,以“婚姻介紹所”來具體形象指代酶活性中心的功能等等,這樣恰當的比喻描述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學生的理解以更好地掌握知識內容。

          6 提煉口訣促進記憶

          對于三大循環及其他復雜的循環代謝過程往往會讓學生摸不著頭腦,拗口且難以記憶的物質名稱加之無規律可循的反映過程,編制口訣便于學生在記憶的基礎上促進理解。如對于糖酵解過程,編制口訣“撲(葡萄糖)溜撲(6-磷酸葡萄糖)溜(6-磷酸果糖)一溜果(1,6-二磷酸果糖),3桿(3-磷酸甘油酸)2槍(2-磷酸甘油酸)又3桿(1,3二磷酸甘油酸)”,這樣的口訣有趣生動描述了物質代謝過程,同時又能夠以深刻的方式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與長期記憶。

          7 小結

          對于生物化學的教學,做到以上幾點能夠很好地將生物化學與基礎化學做到知識的完美過渡與銜接。將多媒體對于教學的優勢應用于生物化學的教學過程,在教學中以一些具體生動的描述來代表抽象摸不著的知識,充分運用比喻意來使難以理解的抽象知識、抽象內容形象化、具體化,從而便于學生對于生物化學里概念知識的理解,與此同時,教師為學生們創造一些積極大膽質疑并提出自己自己認知與創新見解的機會,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生物化學論文】相關文章:

        生物化學研究論文05-20

        (精華)生物化學研究論文05-21

        生物化學論文參考文獻范例11-28

        生物化學研究論文(通用10篇)03-16

        生物化學研究論文15篇(精)05-21

        生物化學研究論文15篇(熱)05-21

        生物化學研究論文(優選15篇)05-21

        生物化學研究論文15篇【精華】05-21

        微課在臨床生物化學教學的應用論文11-14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