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中化學
“單元過關”教學法既能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又能使學生較好地提高技能和素質(尤其是自學能力),可以達到其他教學模式無法達到的教學效果,F將“單元過關”教學法介紹如下,以求拋磚引玉。
一、進行自學輔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在校期間所能掌握的知識是十分有限的,而科學技術卻在日新月異的發展,所以在校期間不僅要教給學生雙基知識,而更為重要的應著眼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就要求在平時的具體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育理論已經明確地說明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學生的主體性的發揮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教師為學生的學習可提供“捷徑”,當然這“捷徑”不是教師把現成的結論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在克服各種困難和障礙的過程中發揮自己的觀察力和思考力。有鑒于此,本人將學生在高中三年的學習過程分作三個階段,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保谝浑A段——基本依賴教師階段
這一階段的主要意圖是使學生明確如何進行有效的學習。以高一化學教材第一章“鹵素”為開始的近四周時間,課前教師把每節課教學的任務分解轉化為一個個連貫的具體的教學目標,這些目標可以是一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也可以是一種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某個方面、物質的制備等。課堂上以教師布置的預習思考題引導學生按教學目標閱讀教材、啟發思維和進行印證性實驗,從而明確教材的知識體系,同時要求學生自己寫出讀書筆記(每節課后檢查學生的筆記本,以保證全體學生都能按要求完成),每節課的后半段由教師按學習目標進行點評、講述,同時發課前編印好的思考題答案、教學目的要求及知識體系綱要,供學生對照和參考,以便發現自己讀書過程和筆記中的不足,課后進行完善和復習。
。玻诙A段——學生可以相對獨立地進行學習階段
有了第一階段的學習,學生已基本掌握了自學的方法,但尚未養成習慣,學生的觀察力(尋找教材中的知識點,尤其是重要的知識點和知識體系)、想象力(新知識和原有知識的聯系,新知識與生產、生活的聯系)、思考力等尚處于較低水平,故第二階段的教學內容是從第二章“摩爾”至第四章“堿金屬”,教學側重點是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具體做法是繼續第一階段的教學模式,但閱讀教材與課前預習結合在一起完成(課前檢查)。課堂上的工作,首先是根據課前預習的印象,結合教師印發的思考題進行思考和小組討論,約15min;另在約10min的時間內寫出本課的內容提要等知識體系;然后在約20min的時間內,教師結合印發的提綱側重講解知識體系、新舊知識聯系及其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使新學到的知識進一步升華。最后以個別例題講解的方式,使新學到的知識盡快轉化為能力。
。常谌A段——學生基本上可以獨立學習階段
以上兩個階段大約需要一學期。經過一學期的以上兩個階段的教學和訓練至高一下學期初,在學習第五章“物質結構和元素周期律”內容時,學生已能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地閱讀指定的教材和教學參考書,進行實驗,編寫讀書筆記,基本上能獨立掌握所要學習的內容,具備了聯系原有知識進行想象、對比、分析和思考的能力,養成了較好的學習習慣。但基于學生的知識基礎及知識面的限制,在學習過程中還會遇到一些疑難問題和發生一些缺點錯誤,因此他們無法完全通過自學來完成學習任務。那么第三階段也就是從高一下學期開始,教學工作的進行主要是通過學生在家完成閱讀教材和編寫知識提要,然后就學習內容(尤其是重要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變化、制備等知識要點)和解答習題(訂購的系列練習和課后習題)過程中的疑難問題記錄在專用的本子上,以備在課堂活動中進行提問和討論。那么課堂上的教學過程就是在教師的主持下或教師在場請某些學生主持,就知識體系和部分學生提出的疑難,通過互相爭議、討論來糾正錯誤、加深理解、煅煉表達能力。若上述方面學生都無問題,則這段時間就進行小組作業,完成一些要求更高的習題,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每節課的最后(約10min)由教師進行總結和評價。
二、上好習題課,煅煉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
練習是鞏固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發展記憶力和思考力的重要手段,可以使學生學過的知識得到加深和充實。上好習題課可以提高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習題課中要注意典型題的解法,要練得精和透,才能達到掌握一些重要知識和靈活應用知識的目的。如有關物質的量濃度的復習和習題課,為達到掌握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和熟練進行有關物質的量濃度計算的目的,本人通過以下幾道例題進行習題課:
例1.常用濃硫酸的溶質的質量分數為98%,密度為1.84g/mL,試求該濃硫酸的物質的量濃度。
這個問題比較簡單,要求這種硫酸的物質的量濃度,只需按定義求出1L濃硫酸中含H2SO4的物質的量。
例2.一種硫酸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是amol/L,密度是dg/mL,則此種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是多少?
此題未給出具體數值,但仍能按定義進行逆向思維而一步求出溶質的質量分數的代數式,與例1相比難度有所增加。
例3.14%的NaOH溶液,加熱蒸發掉100g水后生成28%的溶液80mL,此時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是多少?
這個問題中未直接給出80mLNaOH溶液中溶質有多少,因而不能直接求物質的量濃度。但聯系NaOH溶液的濃度因蒸發掉水剛好增大一倍,故知蒸發后溶液質量為100g,從而知溶液中nNaOH=100×28%/40=0.7(mol),物質的量濃度為0.7/0.08=8.75(mol/L)。此題與例2相比,難度又有所增大。
例4.要使物質的量濃度相同的NaCl,MgCl2,AlCl3中含有的Cl-數目相同,需這三種溶液的體積比是多少?
因為每1molNaCl,MgCl2,AlCl3中含有的Cl-數目分別為1mol,2mol,3mol,假設上述三溶液中各有3molCl-,則需NaCl3mol,MgCl21.5mol,AlCl31mol。因物質的量濃度相同,所以根據物質的量濃度的定義,這三種溶液的體積比應為3∶1.5∶1,即為6∶3∶2。
講完例4后,布置思考題例5
例5.體積相同物質的量濃度相同的氯化鈉、氯化鎂、氯化鋁三種溶液,欲使Cl-完全沉淀出來,所用的硝酸銀的體積恰好也相同,則三種硝酸銀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之比是多少?例5與例4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的地方,例5是例4的變形,通過變式訓練,可以煅煉學生的思維品質。
三、進行單元過關檢測,激勵學生的成就感
在各單元教學過程結束后進行書面考試(兩次平行測驗),檢測試卷由教學中學習目標范圍內的知識點和能力層次的試題組成,試卷中的每一道題都有各自的檢測意圖,以便測試后學生都能準確地知道自己掌握了什么,什么方面達到了預定的目標,還有哪些方面有缺漏,應進行補救。試卷都應及時批改反潰講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方式有講述、對答案、變形訓練等。講評的過程首先是明確該道試題的意圖、答案,然后就全班同學有疑問的問題進行認真講解,尤其是個別考查重要知識點的試題在講完原型題的基礎上,從不同角度和不同的能力層次上進行變形訓練,沒有疑問的就通過。利用考試進行訓練,使學生將學到的知識進一步升華,提高了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通過這樣的一次考試講評,力爭絕大部分學生都能達到教學目標。講評完后緊接著進行第二次(平行)驗收考試,第二次考試后講評因答卷中錯誤問題較少,所以講評主要以個別的面對面的方式進行,采用這種方式可以更有針對性的診斷和糾正不同學生在個別知識點上的漏洞。通過這樣有目標的教學和考試,學生看到了經過努力達到了目標,從而產生了極大的成功感,滿足了成就欲,也激發了學生進行繼續學習的熱情和責任感。
綜上所述,“單元過關”教學法是綜合了講述法、個別指導法、發現式問題課、小組討論課等多種教學形式的運用過程。試用三年來,在我校化學教學中顯示出了它的優越性。96屆學生參加全省高二化學結業考試和全國高考,以山區小縣的生源為起點,獲得了全市一中評比中優秀率、平均分均為第三名,全國高考萬人上線率獲全市九所一中第一名的好成績,并且學生的優勢還將體現在今后的終身教育上。
【淺談高中化學】相關文章:
淺談高中化學的教法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11-23
淺談高中化學教學中其他學科的滲透(一)03-08
淺談高中化學教師如何走進新課程03-20
淺談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論文11-15
高中化學論文06-13
高中化學論文11-21
淺談亞當03-19
高中化學教學論文03-05
高中化學論文(合集)06-22
【優選】高中化學論文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