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高中化學教學中其他學科的滲透(一)
淺談高中化學教學中其他學科的滲透
摘要:化學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與數學、物理學、生物學等相互滲透,具有多學科、多信息相互交叉、滲透和融合的特點。在化學教學中,充分合理利用化學和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把其他學科滲透其中,既可以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又能促進各學科的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化學教學;學科滲透;大科學觀
一、化學教學中其他學科滲透的必要性
(一)學科性質的要求
化學是重要的基礎學科之一,是研究物質的性質、組成、結構及變化規律和其應用、制備,以及物質間相互作用關系的科學;瘜W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與數學、物理學、生物學等相互滲透,具有多學科、多信息相互交叉、滲透和融合的特點。在化學教學中,充分合理利用化學和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把其他學科滲透其中,既可以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又能促進各學科的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新課改的要求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螺旋式上升的教學要求的提出,化學教學中的“拓展視野”躍然于每節課的教學之中。要實施這種化學教學的大變革,合理的進行知識延伸,就必須樹立“大科學觀”,注重化學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滲透、延伸;同時也應該注意課內與課外的溝通,包括書本知識與實際應用、課堂掌握的技能與社會實際的結合等。
在這種新形勢下,《化學與生活》、《化學與技術》、《實驗化學》三個模塊的獨立出現進一步強化了多學科滲透的信息,各地高考化學試題中,跨學科綜合試題也逐步升溫,出現了不少化學與物理、生物相結合的綜合題,甚至還出現了化學與文學、哲學的相互滲透題。由此可見,理清其他學科與化學的聯系對于化學教學至關重要。
二、化學教學中其他學科滲透的理論依據
在“教學大綱”和《化學新課程考綱》中,多學科滲透有著明顯的理論依據。
(一)傳統的教學模式過分強調接受式學習,學習以書本為主、以認知為主、以獲得間接經驗為主。新舊“教學大綱”中都要求我們要整體地把握和實施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課程目標。新的表述中更加關注對環境、資源、科學態度、情感的培養!澳芰、情感”這兩大目標的加強,成為化學教學中其他學科滲透的理論依據之一。
(二)09浙江省《化學新課程考綱》中強調,考試試題內容以能力測試為主導,主要是突出以科學探究為核心的學習能力考查,強調試題的開放性和較高層次能力的考查,其主要特點是走出化學學科教材范圍,與科學、技術、社會等廣泛聯系。這是化學教學中其他學科滲透的最強有力的理論依據。
(三)《化學新課程考綱》認為化學學科有以下特點:
開放的體系:化學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與數學、物理學、生物學等相互滲透,具有多學科、多信息相互交叉、滲透和融合的特點。
開放的目標:教學目標具有多元性,開放的化學教學提倡多元性。
開放的內容:要適當拓展課程內容;瘜W學科不僅具有鮮明的獨立性,而且具有廣闊的兼容性。課程內容應拓展視野,引進和整合各門學科的知識。
三、化學教學中其他學科滲透的作用
(一)化學教學與語文的聯系
語文是學習的基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們在審題的時候如果注意到詞語的區別、用詞的準確,就能避免許多非智力因素的錯誤。例如,“鑒別氯離子和碳酸根離子”與“檢驗氯離子”,用詞諸如熔沸點應對應高低,而非大;溶解度應對應大小而非高低。再者避免錯別字,“褪色”而非“退色”,“苯”而非“笨”。
其次,化學新課教學中“關鍵概念”的解析。如果能合理運用語文教學中“字詞解釋”的方式“概念”分析,對教學將有著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講解《物質的量濃度》時,學生原本對“物質的量”的理解就不大清晰,硬生生讓他們記住“物質的量濃度”這一“六字名詞”多少有些困難。如果換個角度,從語言文字解釋的角度上細加分析則豁然開朗。在化學教學中,物理量名詞皆由單位1衍生,我們不妨教學生作以下理解,“物質的量”的單位是mol,溶液的體積單位L,“濃度”是溶質在溶液中組成的體現,那么“物質的量濃度”即為“在1L溶液中1mol溶質的濃度體現為1mol/L”,文字含義拓展即為“以單位體積溶液中溶質的物質的量描述溶液組成的物理量”。先由文字轉化為實量,再由實量抽象回文字,這種由點到面歸納式的理解方式,清楚易懂、簡潔明了。
再者,化學教材中的閱讀材料是對教學內容的補充和延伸,能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如《侯氏制堿法》、《張青蓮教授為元素相對原子量的測定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就是生動典型的愛國主義教育的素材。或者,利用教材課后的研究性課題,讓學生做一些結合生活實際的小實驗或者調查,然后撰寫小論文,這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也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際應用能力。
最后,在化學課教學時,適當的運用語文的“詩歌”導入新課,或者用“小詩歌”進行課堂教學知識脈絡小結,往往能很好的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1)適當運用語文的詩歌導入新課,輔助化學課教學,既可導出新課的主要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氣氛,又能在新課開始就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牽引住學生的思維。例如,在講授《食品中的有機化合物——乙醇》這一章節時,可以運用古代詩人描述情境的優美詩句來導入新課,“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如此的導入,讓酒的色、香、味不知不覺在詩意般的情境中躍然紙上,讓學生感觸到化學課的學習不再是枯燥知識的羅列,亦有著詩詞般的文學韻味。
(2)適當運用詩歌進行課堂教學知識脈絡小結,形式比較新穎,效果較好,既能突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又能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美妙。例如,在講授“化學實驗基本操作——過濾”內容時,可運用七言詩來小結實驗操作的相關注意事項:“斗架燒杯玻璃棒, 濾紙漏斗角一樣。過濾之前要靜置,三靠兩低不要忘”。這樣的小結,脈絡清晰,學生學得活,記得牢,興趣也高。
(二)化學教學中數學的滲透
數學是化學學習中的重要工具,可謂理科學習的“工兵”學科。
對于化學學科來講,首先,化學計算是與數學知識結合的典型體現。其次,在數學學習中,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已經基本形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恰當、巧妙地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思維方式以及解題技巧來解決化學問題,便能有效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復雜化學問題的能力。
例如掌握比例式的應用、十字交叉法,在學習同位素的百分含量時,既省時,又明了。一個十字的減法,比值,只需2秒鐘就能解決冗雜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計算。
其次,利用數學空間幾何理解分子的結構模型、分子的極性問題等等,畫一個清晰的立體圖示,便一目了然,完勝過語言文字堆砌。
再者,利用統計學的方法理解電子云,利用函數圖像、解方程組解決化學問題,將數學中的建模思想引入化學,將消除學生在空間思維上的疑慮。
在化學教學中,化學平衡之 “等效平衡”的理解一直難以突破。將數學的函數圖像、建模思想引入后,1+1=2的解題方法讓等效平衡顯得相當容易。
例如,反應H2(g)+ I2(g) 2HI(g)存在化學平衡,在恒溫恒容的條件下,初始投料2mol HI(g),與初始投料1mol H2(g)、1mol I2(g),平衡狀態相同,為等效平衡。這段文字的分析,若只是咬文嚼字的解釋,其效果如同嚼蠟。借助數學圖像,通過觀察函數圖像(1)(2)的相似性和差異性,理解兩種情況下的等效則一目了然。
t1時刻,相同的1.58、0.21既突顯了化學平衡的建立與反應途徑無關,又明確了“等效”的“等”字。從而順理成章地得出“同一條件下,起始濃度相當的平衡為等效平衡的結論”。何謂“起始濃度相當”,則可觀察圖像的差異性。t=0s時刻的物料關系,鮮明的體現了數學中的“極值法”在化學中的應用(即當按照化學方程式的計量關系,把起始物轉化為方程式同一半邊的物質,起始量相等)。
如此,可清晰得出,(1)中 1 mol、1 mol、0,等效(2)中0、0、2 mol,(3)中0.5 mol、0.5 mol、1 mol。
編 號 H2(g)+ I2(g) 2HI(g) 編
號 N2(g)+ 3H2(g) 2NH3(g)
(恒溫衡容)起始狀態n(mol) (恒溫衡壓)起始狀態n(mol)
H2 I2 HI N2 H2 NH3
(1) 1 1 0 (4) 1L 1 3 0
(2) 0 0 ? (5) 2L ? ? 0
(3) 0.5 0.5 ? (6) 2L 0 0 ?
建立起如此清晰的思維模式后,再簡單構建兩個圓柱型體積模型(如中圖),恒壓等效就不難理解了。(4)中的1 mol、3 mol、0即等效(5)中的2 mol、6 mol、0,(6)中的0、0、4 mol。
由此可見,把數學和化學相結合,既可以培養綜合能力,也可以把數學中的邏輯思維能力、分析能力、歸納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在化學問題中再次得到鍛煉和增強。
(三)化學教學中物理的滲透
化學和物理有著廣泛而緊密的聯系。俗話說理化一家,“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物理中的許多知識都是與化學知識密不可分;瘜W反應中能量的變化滲透了物理中的能量守恒定律。氣體摩爾體積中滲透了物理中理想氣體的狀態方程的知識。在化學平衡移動的學習中,物理的模型遷移則有著打開思路、點睛的作用。
例如,“勒夏特列原理”只有簡單的一句話(改變影響平衡的一個條件,平衡將向著能夠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理解它卻是個難點。教師們總強調“削弱而不抵消”這五字原則,能迅速接受并掌握的學生卻不多。能夠將這些晦澀難懂的文字剖析深刻的莫過于“連通器” 這個物理模型。
如圖(1),改變條件、破壞平衡Ⅰ,向左U型管加水,水位將逐漸回落,最終達到平衡Ⅱ,平衡Ⅱ水位高于平衡Ⅰ。可見,平衡移動原理減少了條件中的水位“增加”趨勢,但最終水位相對于平衡Ⅰ而言仍舊是增加了。
如圖(2),改變條件、破壞平衡Ⅰ,從左U型管取水,水位將逐漸調整,最終達到平衡Ⅱ,平衡Ⅱ水位低于平衡Ⅰ?梢,平衡移動原理減少了條件中的水位“減少”趨勢,但最終水位相對于平衡Ⅰ而言還是減少了。
此謂平衡移動原理——“勒夏特列原理”之核心“削弱而不抵消”。
由此可見,在化學課堂里,巧妙的借助物理知識輔助化學教學,使學生了解物理和化學之間的必然聯系,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四)化學教學中生物的滲透
21世紀是生化的世紀,化學學科和生物學科形影不離。例如《化學與生活》模塊中,就有很多生物學的知識,包括人體必需的六大營養物質,糖類、油脂、蛋白質、維生素等等。其中油脂在人體內的消化,血紅蛋白、酶等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質的應用,人體缺乏維生素會患何種疾病等等,處處與生物學緊密相連。
化學、生物學與環境保護、生產、生活、醫藥、新材料、新能源、新科技亦有著極其緊密的聯系。近年來,以新科技成果、生物、環境知識為載體的試題屢見不鮮。這類試題要求學生能敏捷地接受新信息,并結合化學、生物知識,在分析、評價的基礎上應用新信息。這既加快了新知識傳播的速度和效果,也考查了學生的化學知識、閱讀能力及推理能力。
如例1,從化學史、生物史的角度考查現代科學前沿的有關簡單化學、生物知識的問題,重在測試學生分析和綜合、比較和論證等能力。
例1 有機合成是近代有機化學創立的標志,在有機化學發展的歷史上有過幾次重大的突破。
(1)1824年德國化學家維勒首次從無機物人工合成了有機物——尿素。實驗過程簡述如下:
AgCNO(氰酸銀) NH4CNO尿素
(2)美國學者米勒設計的一個模擬裝置。抽空后將CH4、NH3和H2從右圖中(a)泵入玻璃儀器內,再把B中的水煮沸,使水蒸氣驅動混合氣體在玻璃管內流動,然后在A內放電7天,經(b)冷卻后,產物沉積在C中,它含有包括氨基酸在內的多種有機物。
(3)1965年9月,我國科學家汪猷等成功地合成了具有生理活性的結晶牛胰島素。另外,1981年11月,我國科學家又在世界上首先人工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
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反應①、②的化學方程式 、 。
(2)圖中A內為模擬 中發生 。B和C中的液體相當于 。
(3)維勒和米勒的實驗表明 。
(4)結晶牛胰島素合成的化學意義和生物學意義分別是什么?
總結下來,化學和生物學綜合測試題結合特點有三:一是滲透,如糖類、蛋白質與細胞,有機物與生物遺傳等;二是交叉,如元素、化合物與生物的新陳代謝、污水處理與自然環境等;三是綜合,如有機物主要來源、農副產品加工、資源綜合利用、產品、新能源、新材料與生物的遺傳、生命的起源等。
這方面的內容要求我們要有意識地在立足化學和生物學的基礎上,挖掘出兩門學科相關的、交叉的教學資料,拓寬教學內容的廣度,增加交叉的知識面,主動的去滲透,教會學生綜合分析的方法,進而提高學生運用化學、生物視角去觀察分析生活、生產和社會中的各類有關實際問題的能力,體現學以致用的思想。
(五)化學與哲學的聯系
化學學習中處處體現著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例如,學習鹵素的性質,了解到氟元素與其它鹵族元素化學性質的差異時,讓學生樹立“普遍性”中存在“特殊性”的科學思想,認識到任何規律都不是絕對的,而是有條件的。學習氧化還原反應時,讓學生理解“對立統一”規律。學習影響氣體摩爾體積的因素時,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內因和外因”的關系。學習元素周期律,則能有力地論證事物的變化規律是由“量變引起質變”的規律……
總而言之,在化學學習過程中,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處處得以體現,理解了此觀點,則能很好的指導我們學習。
四、多學科滲透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
(一)不可喧賓奪主
化學教學進行多學科滲透,一定要以化學教學為主位,其他學科的滲入只可處輔助地位,一定要保證化學自身的特性。如果不加注意,主次顛倒,學習“乙醇”演變成“如何品酒”的鑒賞課,“酸雨的形成” 演變成“批判21世紀環境破壞的真兇”的政治課,這樣喧賓奪主,自然是失敗的。
(二)不可牽強附會
不言而喻,這點就是說,化學教學中滲入的其他學科的知識一定要有助于化學教學,一定要與化學教學相關聯,不可以“海闊天空”的濫用。
(三)不可模棱兩可
學科之間進行知識滲透的時候,所引進的其他學科的知識一定要準確,不可以在自己還有懷疑的情況下而“授”給學生,否則會出現以下不好的結果:
1、影響學生正確理解、掌握本學科的知識,甚至形成誤導。
2、與所引入知識的正確概念形成距離,甚至形成對立,這既影響學生對正確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又給其他學科老師的教學帶來一定“麻煩”。
這三點在其他學科進行多學科教學滲透中也是很適用的。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學科除了朝縱向深入發展以外,同時也在相互滲透交叉著。在高中課堂上,如果我們能夠注意學科之間的關聯和滲透,對促進教學改革及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 邱亮.高中化學新教材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 [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3,(5)
[2] 朱世友.化學與其他學科的結合應用 [J].新概念·中考2005,(1)
[3] 張穎.利用化學模型降低化學平衡的學習難度 [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 2008,(8)
【淺談高中化學教學中其他學科的滲透(一)】相關文章:
淺談德育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滲透論文04-28
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滲透淺談的論文08-02
淺談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詞匯教學04-20
淺談英語教學中的合作學習04-22
教育論文:淺談教學設計中的任務分析11-21
淺談數學教學中過程及方法目標的落實論文04-22
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快樂教學模式論文(通用5篇)05-09
淺談教育心理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論文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