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發展現代教育技術及走信息化學習之路
人類正闊步進入信息化社會,教育也正掀起信息化革命的浪潮。用現代信息技術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推進教育教學的改革已是歷史的必然。基于此種認識,我校本著早起步、早受益、高標準、高效益的指導思想,自1997年開始,就努力探索發展現代教育技術,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途徑。我們的實施策略是以構建信息化校園為理念,以先進的現代教育技術設備為載體,以現代管理方略為動力,力求高效率、低能耗的使用,讓教師和學生在信息化的校園中獲取知識,培養能力,生成智慧,形成人格。
建——創造信息化校園的物質平臺
一、更新觀念,提高認識,重點投入。
當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普及,已深刻地影響和改變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帶來了一場學習上的革命。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一本書”教學方式,顯然已與當今現代化教育大相徑庭。只有在裝備好現代教育技術設施的基礎上,積極運用現代化教育教學手段,創構新的教育教學過程,給學生提供廣闊的學習活動空間,才能搶占現代教育的制高點,使學校立于一流學校之林。為此,我們這幾年都把現代教育技術作為建設一流學校的突破口,確立了發展目標,多方籌措經費,克服重重困難,想方設法使有限的資金重點投入,在學校還有很多教師沒有住房、食無定所的情況下,我們從學校大局考慮,盡量保證了現代教育技術建設。
二、整體規劃,分步實施,注重實效。
我校的現代教育技術建設本著整體規劃,分步實施,注重實效的指導思想,具體經歷了三步走的過程:
1、準備階段(1997—1999年)。在這三年中,我們邊規劃邊建設,首先購買了相應設備,這時主要以PⅡ為主要使用機型,重點為電教教師、學校骨干教師、行政管理提供服務,同時為大規模開展現代教育技術裝備奠定基礎。
2、硬件設備添置階段(1999—2001年)。這一階段主要以購置設備為主。同時分步建立學校校園網,通過在全校各教室安裝多媒體電腦,使電腦從學校管理和少數人使用向課堂教學和大多數使用延伸,迄今為止,全校43個班級和15個年級處室都配備了由清華同方電腦公司提供了相應品牌電腦。學校同時投入20多萬元,建起了高標準的文昌電視臺,使之成為信息交流的重要中轉站。建起兩個寬敞的電腦網絡室和一個電子備課室,按當時較先進標準規格裝備了機房。目前,學校共配備計算機188臺,購買了電視機62臺,投影器5臺,攝像機2臺,多功能視頻展示儀9臺,教學演示、控制系統各一套,全數碼采編設備一套。使學生有了學習電腦、攝入信息的場所,也使教師和學生能運用多媒體計算機進行各種信息的交流和教學。
3、軟件提高階段(2001—2003年)。學校聘請華中科大附屬專業公司為學校建立千兆以太網,將各教室、各辦公室和計算機連接起來,組成了一個多媒體網絡,為教師提供能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利用網絡服務器的集中、存儲、檢查、編輯和演示,形成教師課件、存儲資料教學演示的支持系統,輔助教師的教學科研工作。實現學校與社會聯網,通過中國電信的Intercom連接,構建信息化校園,建立校園虛擬網,定期及時更新網上內容,使網上豐富的教育教學信息資源系統來輔助教師進行備課,制作課件和開展各種教學活動,進一步擴大學生的信息量和界面,實現教師、學生,國內外資源共享。建立學校圖書館多媒體網絡,為教師、學生提供一個具有電子閱讀的多媒體環境,并實現包括圖書編目、流通、檢索在內的圖書館管理自動化,提高圖書信息的流通量和利用率,為教育教學和教改科研更上一個臺階提供服務。
管——尋求信息化校園的高質量
一、落實分層管理責任。
為了抓好學,F代教育技術工作,學校成立了現代教育技術領導小組,由分管校長任組長,領導小組下設立現代教育技術中心,負責制訂學,F代教育技術工作計劃,制定現代教育技術設備的使用、保養、維護工作、借還登記等有關制度,收集整理現代教育信息資料,組織開展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活動,各個班級、處室的教師和負責人,負責各班和處室電教設備的管理和使用,形成設備損失與工作績效掛鉤的管理機制,保證了學校電教工作的正常運行。
二、扎實培訓,建好人才庫。
學校將現代教育技術培訓作為提高教師素質的重要指標,列入學校師資培訓計劃。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的教學設備,實現教育的現代化,關鍵在教師。我們將現代教育技術水平納入教師現代素質范疇,并在學校師資培訓計劃中作重點提出,在1999—2002三年間,我們請市電教館和兄弟學校的專家來校講課,使全體教師都接受了一定的基礎知識培訓。在此基礎上,我們派遣骨干教師赴武漢、宜昌、荊州等地學習觀摩優秀電教課,去年暑期我們派出了十多名教師赴荊州參加CAI課件短期培訓,今年,我們又派去了兩名教師赴武漢學習多媒體課件制作。與此同時,學校利用晚上和各個假期組織了三期教學多媒體技術集中培訓,內容從最初的電腦認識到一般維護,從authoware課件、Flash動畫制作到Frontpage網頁制作,各學科近40名教師初步掌握設計編輯多媒體教學課件的技術,他們放棄寒暑假休息時間,完成了首批課件制作工作,學校青年教師陳賢君、馬敏等在學習期間刻苦鉆研,常常一學就是十幾個鐘頭,他們不懂就問、刻苦鉆研的.精神也極大地帶動了其它教師的學習熱情,在培訓期間精益求精的學習態度蔚然成風。今年,學校對這些教師的培訓成績進行了評比,并在網上公布了考試成績。2002—2003學年度,學校要求青年教師將現代教育技術作為一門必修課程,作為提高教育教學效益,提高自身素質的需要。
我們在校內提出明確的指導意見,鼓勵教師自制課件運用于課堂教學中,鼓勵優秀教師脫穎而出,對在這方面取得突出成績的教師,學校予以表彰獎勵。學校每期都要開展一次電化教學評比活動,要求每位教師上一節電教優質課,寫一篇電化教學論文,設計制作一件CAI課件,由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組織評比,對獲獎教師給予獎勵。為督促教師堅持使用好各種電教媒體,學校還將電教媒體使用情況與教學工作考核掛鉤,獎優罰劣。
三、加強信息技術課程的管理,提高學生操作能力。
信息技術課不同于其它學科課程,是一個動手能力極強的課程,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操作水平,我們在其管理上也花費了大量的精力,首先成立了信息技術課題教研組,加強集體備課,學習初制訂教學計劃,期中檢查計劃落實,期末對學生進行綜合測評。其次,合理安排課表,合理使用計算機室,力爭學生上課就能上機,讓每一個學生都要上機時間和動手機會。最后,根據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注重信息技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指導,達到學以致用。
四、課題研究帶動現代教育技術經驗成長。
自1999年我校開展“互動—生成”課題實驗研究以來,計算機輔助教學一直是課題實施的必要條件之一,我們認為,要開展計算機輔助教學,關鍵是課件。針對市場上現有的課件還不太適應課堂教學和學校各科教師的具體情況,我們主要采取由執教老師談教學設想,由專長教師制作;利用已開發的課件,改進使之成熟;全校性課題研討會,帶動執教教師課件開發熱情等。目前,我校已建起了自制的課件加庫,由20多位教師自制的30多個課件極大的豐富了學校課件資源庫。
五、尋求技術支持。
為了提高我,F代教育技術的技術含量,至2001年以來,我們一直努力尋求,得到現代教育技術公司、大專院校和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技術支持,經過與華中師范大學信息技術系的多次接觸、交流,在華師教授、領導認真反復的考察之后,我校正式成為華中師范大學的教育實習基地和信息技術實驗學校,每年,他們都將派譴多名研究生、專家和教授來我校進行信息工作的指導。今年,我校又成為中央教科所的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這些都無疑將為我校信息技術的發展與騰飛提供絕佳的契機。
用——追求信息化校園的高效益
經過幾年來不懈努力,我們感到在學校工作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學校管理以及學生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提高管理效益。在學校校園網內,學校行政管理、辦公自動化,教務、財務管理、教師的教育、教學資料和學生各種資料共享,教師和職工開始逐步擺脫繁瑣的手工勞動式的操作,工作效率也大大得到了提升。
2、多媒體輔助教學。由于教室和辦公室都已安裝電腦和多媒體顯示儀等現代教育技術設備,教師在備好課后,只要將有關資料設置共享,不管走到哪個年級或處室都可以隨時調用,教師無紙化辦公、備課和學生無紙化學習已成為趨勢,不但增加了課堂教學的密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并且充分發掘了學生的潛力,促進了學生的左腦、右腦同步發展,使學生的觀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得到培養,學生學得也輕松愉快。
3、培養學生各種能力。據不完全統計,全校1600多名上機學生中,有40%學生能夠熟練使用Windows98操作系統和Word、excel等軟件,不少五、六年級學生有自己獨立的ICQ號,能自如的收、發電子郵件和閱讀網上資料,F代教育技術給學生帶來了信息化學習的革命,知識具有了更強的直觀性和可操作性,學生可隨時自由閱讀、選擇信息,主動地獲取各類知識。同時,網絡的更新也提高了學生絡的能力,為他們將來進一步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4、豐富校園文化建設。我們不僅利用電教手段創建了學生在課堂中的諸多“樂趣”,還利用網絡技術讓教師和學生自制處室、班級和個人網頁,現在處室、個人網頁已初見成效,由于其圖文聲音并茂,深受教師學生的喜愛,我們覺得這也是校園文化新的形式,我們將加以引導和發展。
5、暢通信息渠道。隨著教育網、科技網等開通,網上信息資源日見豐富,教師能夠從網上獲取各種有用的信息資源,充實教學內容,學生也能從網上學到各種有用的知識。
在各級電教主管部門的領導的支持下,我校師生齊心協力,使這項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學校先后被評為市級電化教學先進單位、市示范學校,成為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近二年來,教師采用電教手段的公開課有一節在荊州市獲獎,有3節在市級獲獎。教師參加電教論文評比中先后有4人獲省、地、市一、二等獎。教師制作的各科CAI課件也分別獲得省二等獎、地級一等獎。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對我們來說僅僅是個開端,今后,我們將進一步以學生發展為本,著力師資自培,努力創造出一支精良的教師群體隊伍,以適應現代化教育技術實驗的需要。我們相信,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之下,借助豐富的現代教育資源,我們構建信息化校園的宏偉目標一定能夠早日實現!
【淺談發展現代教育技術及走信息化學習之路】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