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企業國際競爭優勢可持續性研究
摘 要:經濟全球化帶來的企業競爭全球化是不爭的事實,企業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競爭就成為任何企業都不可回避的問題,在國際競爭中企業如何建立競爭優勢,并保持競爭優勢的可持續性,對于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分析了企業國際競爭優勢與可持續性的內涵及形成機理,并構建了企業競爭優勢可持續性模型。?
關鍵詞:國際競爭優勢;資源;能力;可持續性?
1 企業國際競爭優勢與可持續性?
1.1 企業國際競爭優勢?
企業競爭優勢可以定義為:“企業在其從事的生產經營領域內,能以低于競爭對手的價格向消費者提供質量相同或者好于對手質量的產品,并能從中獲得超過競爭對手平均利潤水平的利潤,該企業就具有競爭優勢!?
企業的國際競爭優勢是在企業競爭優勢的基礎上的延伸,主要是企業從事的生產和經營領域范圍的大小,當企業生產和經營領域范圍擴展到國際市場,企業的競爭優勢就是企業的國際競爭優勢。所以,在經濟全球化的競爭背景下,企業競爭優勢與企業國際競爭優勢是一個相同的概念。?
1.2 企業國際競爭優勢的可持續性?
企業國際競爭優勢的可持續性是從動態的角度對競爭優勢概念的拓展,企業競爭優勢和企業可持續競爭優勢的內涵是一致的。巴尼在其《企業資源與持久競爭優勢》中強調,競爭優勢的可持續性本質上既不是一個日歷時間,也不意味著競爭優勢將永遠存在,而只是由于某些原因使這些優勢在相當一段時期內不能夠被其他企業所復制。他強調了以下幾點:第一,持續競爭優勢必須同時考慮現存的對手和潛在的競爭對手;第二,持續性不是一個日歷時間概念;第三,持續性并不意味著競爭優勢將永遠存在,產業競爭結構的不可預期的變化也許使原來的持續競爭優勢的源泉不再有價值。因此,他認為持續競爭優勢的源泉應該滿足四個條件:即是有價值的、稀缺性的、不完全模仿的和不可替代性。企業競爭優勢的可持續性是根植于其自身的本質特征。筆者認為企業國際競爭優勢的可持續性可以定義為: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企業在國際市場上不斷地整合資源、提升創新能力,始終保持與競爭對手的比較優勢,并持續獲得超過競爭行業平均利潤水平的特征總和。?
2 企業國際競爭優勢的形成?
2.1 企業競爭優勢形成的源泉?
企業為了實現競爭優勢的目標,決定的要素很多,總體來看可分為資源論和能力論。1984年沃納菲爾特發表《企業資源基礎論》一文,提出了企業內部資源對企業獲利和維持競爭優勢具有重要意義,對企業創造市場優勢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企業內部的組織能力、資源和知識的積累是解釋企業獲得超額利潤、保持競爭優勢的關鍵。后來許多經濟學家對資源進行了分類和具體的研究?傊,資源論認為,企業的資源具有異質性和非完全流動性特征,因此,不同企業之間會存在很大差異性,也就是說,資源的異質性導致了企業的異質性。由于資源是不完全自由流動的,企業之間的異質性可能會長期存在。如果一個企業擁有稀缺的、能夠創造價值的資源,并且這些資源既不能夠被其競爭對手所模仿,也不能被其他資源所替代,那么這個企業就具有壟斷的地位,并成為企業獲得持久競爭優勢和超額利潤的必要條件。?
企業能力論認為,企業能力是企業擁有的為實現組織目標所需的技能和知識。雖然廣義的資源包括能力,但是能力論認為,能力與資源不同,能力是以人為載體的,是配置、開發、保護、使用和整合資源的主體能力。具有相似資源的企業通常在使用資源的效率方面有差異,這種差異就是能力上的差異,這是產生企業競爭優勢深層次的原因。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發表了《企業核心能力論》,根據他們的定義,核心能力是組織中的積累性學識,特別是關于如何協調不同生產技能和有機結合多種技術流的知識。核心競爭力是多因素的混合體,它是技術、治理機制和集體學習的結合。核心競爭力是一組技能和技術的集合體,而不是某一單個技術和技能,是企業競爭優勢的源泉。核心能力有三個主要的特征:一是核心能力具有充分的用戶價值,可以創造價值、降低成本;二是核心能力具備獨特性,難以被競爭對手所模仿;三是核心能力具備一定的延展性,能為企業通向多個市場提供支持。?
二種理論的區別在于,能力論認為,企業核心能力是企業持久性競爭優勢的源泉,而資源論則認為戰略性資源是企業持續競爭優勢的源泉。能力論將資源的配置和整合能力作為核心能力的一部分,而資源論則把企業能力用為企業資源的一部分。能力論強調企業圍繞核心能力制定企業戰略,而資源論則強調基于資源的競爭戰略。總之,企業競爭優勢的源泉是企業能力和資源。?
畢業論文搜集整理:
【企業國際競爭優勢可持續性研究】相關文章:
基于信息化的企業競爭優勢協同提升研究03-21
中國家電國際競爭力研究03-27
稟賦優勢論研究文獻綜述03-13
品牌優勢評價指標研究03-22
餐飲老字號后發優勢研究12-07
企業研究論文03-07
提高上海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戰略研究03-05
溝通對創造企業營銷渠道優勢的作用03-21
中小企業自身優勢的利用03-24
企業稅收籌劃研究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