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德育研究論文
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它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其中部分組成可有可無。
小學德育研究論文1
一、因人而異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每個學生都是具有獨立人格和獨立思想的個體,他們個性差異很大,教師要從家庭狀況、學習態度、思想品性、生理和心理特點等方面進行具體分析。只有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才能對癥下藥。貪玩、好動、逆反是大多數孩子的弱點,但他們心靈純潔、容易塑造。根據這些特點,社會、學校、家長、教師要利用多種渠道,采取多種方式,循序漸進、啟發誘導,使學生在增長知識,增加才干的過程中,把自己塑造成成績優良、個性良好、愛好廣泛、舉止文明、誠實守信、尊重他人、懂得感恩、勤儉節約、講究衛生的一代新人。每個學生的思想表現、道德品質、學習成績、性格特征、興趣愛好和家庭狀況等情況各不相同,他們接受教育者的教育方式也不同,有的通過表揚會使他們更加自尊自榮,有的通過制度約束會使他們走上正軌,有的通過嘗試挑戰會使他們養成頑強拼搏、勇于面對困難的良好心理素質,有的喜歡和老師談心為他們指點迷津?傊,只要教師根據個體差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只要教師多了解一些學生的心理狀況,與學生和平共處,針對學生內在的品格,進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才能達到德育目標,才能收到最佳的德育效果。
二、因人而異抓好德育的策略
學生的學習成績是一個學校教學質量的集中體現。而學校的精神面貌則體現在學生的思想品德上。德育工作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德育抓得好,整個校園到處就生機勃勃,充滿活力,學生的學習成績自然很高,相反德育抓的不好,學校學生精神渙散,組織紀律觀念不強,提高成績也是天方夜譚。這兩個方面是相互促進,相互滲透。個人認為:抓德育,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事而異,堅持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以強化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為重點,不斷增強德育工作的主動性、實效性,形成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參與的德育模式。
。ㄒ唬┓蛛A段
當前小學生德育教育的基本內容大致包括:五愛教育、集體主義教育、文明禮貌和遵紀守法教育、良好的品格教育、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等,這些內容具有深淺不同層次。不同的年級,由于學生的年齡特點,身心發展水平的差異,接受教育時,就不能同步。因此,在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要分年級來進行。
1、低年級側重于五愛教育
小學生的良好心理素質、勞動技能和習慣的培養,都離不開德育。在對小學低年級道德教育中,應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即“五愛”這一基本要求去實施教育,實現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標。否則,道德教育將無法體現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當前,由于社會上“望子成龍”、“學而優則仕”的思想嚴重泛濫,拜金主義充斥著孩子幼小的心靈。學校對學生進行五愛教育十分必要。如音樂教師在教唱《愛勞動》歌曲時,讓同學們先觀看多媒體畫面的演示,然后共同探討:青蛙是怎樣勞動的?蜜蜂是怎樣勞動的?進而想一想生活中媽媽是如何做家務的?讓孩子分組即興表演小品<媽媽勞動的情景>。最后師生共同分享:我今后應該怎樣做呢?通過觀看、討論、表演活動體驗,孩子的身心得到凈化,體會到勞動的辛苦和收獲勞動成果的快樂,教育孩子勞動最光榮;欣賞民樂合奏《三個和尚》時,教師問:為什么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讓孩子們討論,啟發孩子懂得勞動換來美好生活的道理。
2、中年級側重于集體主義
有的學生不注重自己身邊發生的小事,不屑于做小事,缺乏主人翁意識。如:放學后窗戶沒人主動關窗戶,白天開燈沒人隨手關掉,班級桌椅出現故障不能主動維修等等。針對這種情況,我組織開展了“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主題班會,會上孩子們對“小事該不該管”爭論的面紅耳赤,辯論過程中,同學們還列舉身邊發生的小事釀成大悲劇的事例,孩子從中受到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實踐證明:集體主義觀念是潛移默化支配集體成員行為和集體生活的一種重要力量。在玩《火車開了》這個游戲時,我讓班長扮演火車司機,其他同學扮演客人,邊唱邊玩,孩子們玩得興高采烈,我一看由于前面的同學太快,后面的同學跟不上掉隊了,這個時候該怎樣教育呢?我馬上暫停游戲,讓同學們看看你最好的朋友掉隊了怎么辦?如果這樣的速度開一天,會不會有人失蹤呢?孩子們一聽,馬上慌了,隨后建議司機慢點,照顧一下掉隊的同學。我問孩子為什么要照顧后面的同學呢?他們都說因為我們是“一家人”。通過這樣的游戲使孩子認識到不能只考慮自己,還要想到別人,一個人的快樂并不是快樂,大家快樂才最快樂。
3、高年級側重于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是道德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包括:全面看問題的思想方法;實踐是真理試金石的哲學觀點;事物是普遍聯系的觀點;矛盾是不斷發展的規律。在各學科教學中,教師應適時點撥,恰當引領。根據數學的學科特點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如:在數學教學中,新知識對舊知識進行沖擊,提高、升華時,學生的舊知識不能滿足新知識的需要而發生矛盾時,可適時進行矛盾轉化思想的教育。譬如:教學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時,先出示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3.22÷14,學生很快地計算出結果,并說出了計算法則,然后教師再出示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3.22÷0.14,這時學生原有的知識已不能解決當前所面臨的新問題了。此時,教師可啟發學生,將舊知識轉化為新知識,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解決當前問題,即把0.14轉化為14來計算。此外,教師還可聯系列學習小數乘法時,把小數乘法看作整數乘法來計算的方法,從而也進一步加深了對這一規律的理解。
4、針對各年級學生的接受能力開展法律教育
目前學校法制教育還是一個薄弱環節。對小學生進行法制教育,要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考慮他們的接受能力,結合實際運用多種方法有效地教育。每周開設一節法制教育課,充分利用課堂時間保證學生學好法律知識。學?烧埛ㄖ茖<一蚬珯z法執法人員定期進行主題講座,有目的地對全體小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利用學校的板報、宣傳窗、紅領巾廣播站宣傳法制教育內容和先進典型,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法制觀念。建立法制教育輔導站,幫助學生解決有關法制方面的問題。社會要多出版一些有利于學生法制教育的書刊、影視等,讓他們在良好的育人環境中健康成長。
。ǘ┓謱哟
實踐表明:創造條件讓孩子體驗成功,可以排除他們的心理障礙,使學校教育真正體現為不同的人在不同領域得到不同的發展的教育,真正體現為品格意志教育、全面發展的教育。德育目標是德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制約著德育內容的選定、德育途徑及方法的選擇和具體運用。一個人的知識結構影響著他的接受程度,影響他的道德養成。德育教育也要由淺入深,層層深入。切記不顧學生的水平高低,采取“一刀切”,這就很難達到教育的效果。所以,對于接受能力強的學生,對他的品德要求也要高。對那些接受能力差的學生,則要低起點、低要求,耐心教育。如在教學中采用分層次教學,利于培養孩子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有利于形成堅強的毅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多途徑
德育教育的形式不要過于單一,不能只局限于品德課,應該把它放在各科教學中去滲透。比如語文課上,在《周總理的睡衣》一文中,就要教育學生在經濟繁榮的今天,也不能丟掉艱苦樸素的優良傳統。美術課上,當教學山水畫時就可教育學生要熱愛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音樂課上接唱紅色歌曲,緬懷革命英雄。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學習的目的。除此而外,在平時的談話中,因事而論,也可進行德育。再有教師可以借助重大節日進行主題教育活動。如:借助“三八”婦女節,開展“我愛媽媽”系列主題活動;結合重陽節,開展慰問敬老院活動;結合教師節,開展“感謝老師”主題活動;結合國慶節,開展“我愛祖國”主題活動;結合感恩節,開展感恩教育大行動;結合清明節,開展緬懷革命烈士活動;結合“五一”勞動節,開展“熱愛勞動人民、熱愛勞動果實”活動。
(四)抓師德
師德是教師之魂,要為人師表首先需以德服人。學校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對教師進行師德教育和德育工作的培訓,定期組織政治學習、師德演講比賽、撰寫學習心得等形式落實師德建設的各項工作,做到主題明確、時間保證、記錄完整。例如:組織教師學習先進教師事跡,觀看電影紀錄片等,通過系列活動的開展,教師們堅定了為崇高的教育事業而獻身的信念,增進了老師們的“踏踏實實做實事,勤勤懇懇為教育”的服務意識。
三、結束語
總之,重視小學生德育教育,意義深遠。它能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塑造健康的人格、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良好的道德情操、心理品質,讓他們健康快樂成長。為更好地促進孩子身心和諧發展,作為教育工作者,要特別認識到從小培養良好的品德習慣是促進孩子身心發展的重要內涵。
小學德育研究論文2
中央確定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戰略任務,對學校班主任的德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班主任德育管理的實效將直接影響到學校德育工作的質量,影響到學校整體的育人水平和學生的發展。筆者在研究中采用行動研究、記錄研究和跟蹤研究的方法,利用濰坊市實驗小學詩文育人這一特色,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變常規的說教德育管理為新穎的詩意感悟,讓孩子們在感人的語言,實際的行動中受到熏陶,起到良好的班級德育效果。
一、具體做法:
(一)加強學習、提高認識,發揮班主任德育管理的主體作用。
加強班主任自身建設,提升教師自身德育教育管理水平。切實轉變教師的德育教學觀念,尤其是提高班主任老師的德育教學能力。增強科研意識,提高教學才能與教學效果。
在研究階段,班主任應該學習領會《義務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若干意見》、《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等精神,通過學習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
同時,通過讀與教育有關的各種書籍,如《第56號教室的奇跡》、《朗讀手冊》、《窗邊的小豆豆》、薛瑞萍教學專著等書籍,豐富自身的頭腦,提高自身的修養,給孩子做好榜樣,為班主任德育工作增加動力。
。ǘ┩ㄟ^加強習慣養成教育培養學生的自主精神,強化學生自我管理意識。
1、利用班會課,有針對性地安排詩文誦讀課程。精心挑選或自編與孩子習慣養成教育有關的各種三字歌,兒童詩,讓孩子們在朗讀和背誦的過程中,深入感受其中的內容,并以兒歌中的要求來規范自己的各種行為。如編寫常規兒歌“坐著要像大白鵝,挺胸抬頭真精神,不要做那小青蛙,弓背弓腰真糟糕”、“小眼睛,看老師,小嘴巴,閉起來,小胳膊,抱起來!薄靶±嘶,真淘氣,朵朵浪花哪里開”“誰的眼睛看老師,我的眼睛看老師”……
帶領學生背誦兒童歌謠《讀書歌》、《禮貌歌》《習慣歌》,讓學生在朗誦的同時加深常規訓練。
2、帶領孩子們誦讀賞析《弟子規》《三字經》《增廣賢文》等經典兒童讀物,把弟子規中的小故事與孩子們一起分享。根據學校特色學做《弟子規》操,并開展《弟子規》國學操比賽,讓孩子們在體驗運動樂趣的同時加強常規訓練。
3、班隊日常管理詩意化。在此次研究過程中,研究者注重細化班級值日制度和一日常規的評比制度,強化學生自主管理意識,充分發揮班隊干部的作用,放手讓他們自主開展工作。利用各項評比活動,把評比結果讓孩子們通過兒童詩的形式呈現在公示欄中,把養成教育落實到每位學生身上,規范了學生的言行,形成良好的班風和學風。
建立班訓、討論并確定了班級奮斗目標,制作含有我們全班師生集體合影和班級奮斗目標的掛牌,形成朗朗上口、有自我特色的班級詩意呼號,使班級充滿集體主義的融融愛心,使學生時時處處都受到文化的感染和熏陶。
(三)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積極開展各類德育專題教育活動。
1、根據上級要求和小學生的特點,開展“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結合“中國夢”的精神內涵組織學生開展“中國夢我的夢”演講比賽和詩文創作大賽。培育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開展愛國主義專題教育,組織學生參觀了濰坊市德育教育基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結合中國傳統節日和其他節日開展了系列德育活動。利用春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開展了系類小報和詩文創作活動。讓學生在品味傳統節日的同時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母親節來臨之際,開展“我為媽媽寫首歌”活動,孩子們用稚嫩的語言為媽媽創作一首詩歌,母親節的早上拿出送給親愛的媽媽,孩子們積極參與,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3、通過“我心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演講比賽和詩歌朗誦會等形式,讓學生深入理解24個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自己喜歡的詩歌的形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涵義謹記在心,增強效果。
。ㄋ模﹦撔掳鄷n形式,分享學校生活中的感人故事,強化心理健康教育
開展了向雷鋒叔叔學習專題教育活動。借向雷鋒同志學習紀念日,讓孩子們學習詩歌《雷鋒叔叔,你在哪里》之后深入了解雷鋒叔叔的事跡,分享現實生活中的感動故事,激發孩子們的情感體驗,希望更多的“小雷鋒”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開展學習《20xx感動中國》活動,學生利用班會課的時間開展交流活動,小組交流讀后感并在全班展示,讓感動印進學生的心里,讓行動體現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
。ㄎ澹┓e極開展安全教育。注意把握教育的時機,尤其在開學前、考試前、放假前,以及各類活動前,班主任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將安全細則等用詩文、兒歌的形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知曉安全知識,遇到突發事件,學會保護自己,為建設“平安校園”、“和諧校園”貢獻力量。
(六)寓社會實踐于德育教育中
空洞的理論及貧乏的說教只會讓孩子們感到厭煩,在日常的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注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積極參與各種實踐活中,如利用暑假期間鼓勵孩子們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義務整理圖書、幫助孤寡老人等。同時充分發揮家長的作用,通過家長助教團進校講課架起家;拥臉蛄骸<议L助教團進校對學生進行安全知識講座、傳統工藝剪紙課程教授、廚藝大比拼——中餐、西餐的制作……讓孩子們在具體的社會實踐和勞動中享受成長的快樂,并把這成長的快樂用詩文記錄下來,在班會課上統一展示,加深印象,鞏固班級管理效果。
二、研究反思
實現德育管理與詩文育人的巧妙結合,努力構建生本高效班級管理課堂。教師應該認真學習生本高效課堂的理念,創新班隊會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主動參與,注意記錄,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實效。
小學德育研究論文3
在對小學生的思想品德培養的過程中,小學生遇到的往往不是認知上的障礙,他們面臨的更多的問題是情緒障礙,甚至有的學生出現抵制情緒。這就嚴重地制約了德育的發展。在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學校的德育工作,如果僅僅只是停留在簡單的說教上,就很容易忽視學生們的內心感受,也就很難把德育規范變成學生們的實際行動。鑒于這種情況,可以嘗試通過課題研究這種形式,全面開展調查研究,進行原因與結果的歸類分析,不斷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尚未完全發揮出來
在小學生中開展德育,并不是一個只是由老師的教組成的簡單的育人的行為,更是由學生參與到其中的一項需要充分發揮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的活動。通過社會實踐這種形式,學生從內心深處把各種道德品質的形成和人格的發展作為一種完善自身的要求,并且通過德育這種形式得到滿足。在一項具體的社會實踐中,德育的發展與人才的內在需要保持高度的統一,進行德育實踐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優秀的人才,全面塑造人才,發展優秀的人才。
二、學校的社會實踐的評價體系有待于進一步完善
德育社會實踐的主要目的是對學生們的德育成果進行檢驗,與此同時,社會實踐也是推動學生的德育發展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因此,完善學生們的社會實踐的激勵制度有待于提高。通常情況下,在校園里這種評價體系過于籠統,不能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完善,還缺乏對學生們的個性的合理把握,無論對任何程度的學生們都采取同一種標準,并且這種評價體系還很不科學。目前,很多學校都沒有重視這個標準,對學生的社會實踐沒有一個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由于老師們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少會從社會實踐的角度去考核學生,這種做法造成的直接結果就是,無論學生的實踐能力如何,學生們的成績都是一樣的。很多愿意參與到社會實踐中的學生都沒有更多的機會,這一做法嚴重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造成他們失去探索知識的熱情。
三、學生沒有充分體驗社會實踐活動
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中,小學生們都面臨著十分嚴重的課業壓力,加上很多學校對社會實踐這種活動并沒有做出硬性的規定,導致社會實踐活動只是一種形式。即使是部分小學生參與到社會實踐中來,也會缺乏一定的積極性,導致學生們學習的興趣都不高,學生們對待實踐都是采取一種游玩的態度。假如在社會實踐中碰到難以解決的問題的時候,有的同學就很容易出現打退堂鼓的現象,并沒有充足的心理準備去面對社會實踐,就導致學校的社會實踐工作無法順利開展,也并不能達到鍛煉學生的初衷。要充分認識到,德育并不是一個孤立的被動的事情,應該是學生這種個體自覺主動的追求目標。學生們通過社會實踐,需要把內在的品德轉化促進自身發展的需要。另外社會實踐缺乏一定的創新,實踐的項目總是一年年地重復著,并不具有鮮明的時代感。社會實踐的形式基本上都有固定的模式和套路,很難激發學生們的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對社會實踐的考核形式都是以學生們的實踐報告為主要的標準,社會實踐活動的內容并不能與學生們的學習知識有效聯系起來。
四、應對策略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組織學生廣泛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實踐活動的實際效果。全面開展德育工作,學校需要精心挑選責任心及其強并且相對的德育水平比較高的教師,不斷充實班主任隊伍。學校要堅持在每月的班主任的例會工作中,根據德育工作中的重難點問題,展開科學的研究和探討,提高社會實踐的實踐效果。班主任要通過每學期的論文評比工作,開展具體的德育工作研討會,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的整體層次。并且還可以不定期地邀請校外的德育專家到學校來組織演講,提高教師們的德育理論知識。在學校內部開展一系列活動:每周組織一次國旗下的講話,并且每周各個班級必須組織開展一堂內容豐富的主題班會課,并且在活動結束以后,有專門的人員組織檢查,這項檢查的結果還要納入到班級每周的評分體系中,對每次的評分結果都要頒發證書以鼓勵學生們,每次列出的活動方案都要及時地計入檔案。為了使小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能夠順利開展,保持社會實踐活動的可持續開展,面對小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需要教師們作出正確的引導,從中吸取經驗,尋求正確的方法爭取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取得成功。
小學音樂德育教育研究論文
一、德育滲透教學的意義
小學的德育主要是養成教育,即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養成尊重師長、團結同學、勇于接受挑戰等良好的品德。而這些特點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實現的,因此,在整個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應逐漸滲透德育,強化學生們的道德素養,從而為學生們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對于剛入學的小學生而言,基礎性的道德理論課程必不可少,在教學計劃建立的過程中,應該對學生們進行常規性的訓練,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對于音樂課程內容而言,在教學建立的同時,可以通過旋律帶動學生們的情感變化,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音樂的真實性氛圍,從而為學生們音樂素養的形成提供科學化的依據。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可打造使小學生通過聆聽音樂進入課堂的教學活動。在拍打節奏的同時,讓學生們坐好,然后在一個規定手勢的指示下讓學生們保持安靜,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們的聽力,還可為音樂課程的常規化訓練提供充分性的保證。所以,在小學一年級音樂課程內容建立的過程中,豐富音樂教學的基本內涵并不是最重要的,應該激發學生對音樂內容的學習興趣,感受音樂的文化,從而為整個音樂課程內容的建立營造良好的發展空間,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地投入到音樂欣賞中,通過心靈的感悟來完成教學目標的。
二、教師在德育滲透教學中的職責
在音樂活動中,教師更應起帶頭作用,做學生的大朋友,讓學生產生親近感和認同感,使學生敢想、敢說、敢做來發揮他們最大的潛能。為此,教師應在以下幾方面有所突破:
小學音樂教學中德育教育研究論文
摘要:音樂是一種情感,可以美化學生的靈魂,陶冶學生的情操;音樂又是一種教育,可以開發學生的智力,張揚學生的個性。最重要的是,教師可以通過音樂向學生滲透德育教育,用優美的旋律凈化學生的心靈。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德育滲透;情感
記得有位著名的音樂家這樣說過:“如果我的音樂只會讓人覺得非常愉快,那么我很遺憾,因為我創作音樂的目的是讓人們變得高尚起來。”簡短的一句話,深刻地揭示了音樂創作的真諦:學習音樂不是為了掌握音樂本身的知識與技能,而是要通過其獨特的功能,培養學生的審美力、鑒賞力,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在音樂的熏陶下健康、快樂地成長。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重視人才的培養,更要注重學生品質的升華。
一、通過音樂背景,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缺乏社會閱歷和經驗,如果教師告訴學生要熱愛祖國,那么他們對“怎樣做才算是熱愛自己的祖國”的理解不透徹。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不必著急,可以告訴學生熱愛祖國就是愛自己的父母、愛自己的家鄉,熱愛祖國就是從點滴小事做起。當然,在這些教育方式中,我認為還是音樂背景的效果最好,它以故事的形式出現在音樂課堂中,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還可以達到愛國教育的目的。例如,教學《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這首歌曲時,我通過音樂背景的介紹,成功激發了學生的愛國之情。國歌是一首高昂、雄壯的歌曲,每當聽到國歌響起,我們都振奮起來,充滿力量。有的學生雖然會唱,卻不知道國歌的創作背景和歷史意義,因此他們的歌聲中沒有靈魂。所以,我為學生介紹國歌的創作背景,讓學生了解中華兒女為爭取自由而奔赴前線,與帝國主義進行不屈的斗爭。學生聽得非常認真,每個人都神情嚴肅,似乎在心中做出重大的決定。我想,學會這首歌曲之后,每當學生看到五星紅旗冉冉升起,聽到國歌的旋律蕩滿校園的時候,心中一定會有滿腔熱情,充滿對中華民族的熱愛之情,感受到作為一名中國人,自己是多么的驕傲和自豪!因此,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音樂背景的介紹和文化知識的灌輸,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還可以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達到育人育才的雙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