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老子的人性論及對藝術家修養的啟示
摘要:老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他的許多言論及觀點不僅能夠提升藝術家的人格培養和行為舉止,而且能夠幫助藝術家獲得精神及物質上的巨大回報。
關鍵詞:老子;人性論
老子是我國先秦時期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他對軍事學、倫理學、醫學、哲學、美學等諸多學科都有著深刻地思考和獨特的見解,而由他開創的道家思想對中國古代乃至當今的社會文化、倫理傳統及審美標準都起到了毋庸置疑的重要影響,特別是老子在人性論方面的研究和觀點對身懷技藝的藝術家們有著重要的影響和啟示意義。
一、靜以養心,不為物奴
老子思想中一個重要的觀點就是強調“虛”和“靜”,老子說“:至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道德經》第十六章)。“就‘虛’而言,他在本體論上是表征形而上學意義的虛無之道,而在價值論上則代表著人的一種空靈澄明的精神境界”①;而“靜”則是拋棄一切虛妄的念頭和凡世的嘈雜,讓自己能夠平靜心緒,修身養性。這兩點是大多數現代人所缺少的,更是藝術家們所應具備的品質。作為藝術家,如果沒有空靈的精神境界是很難產生靈感的,再如果他們無法平靜自己的內心,經常被外界所干擾從而使自己時常地焦慮和煩躁,那就更難創作出舉世之作了,這也就是為什么現今的經典之作如此稀少。
老子思想還有一個觀點對藝術家的修養和德行很有幫助,那就是遠離過分的物欲。物質生活是人人都需要的,但是過分地追求物質享受必然會對人的思想起到消極的意義,使人成為物質的奴隸。老子說“:不尚民,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道德經》第三章);老子還說“: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道德經》第九章)。從老子的言行中可以看出老子很排斥物質欲望,甚至他很鄙視以追逐物質為人生理想和價值取向的人。他認為“‘金玉滿堂’可能腐蝕人的靈魂,敗壞人的道德,使人生活糜亂‘;金玉滿堂’也可能遭到別人的妒忌和搶奪,難以終身保持。”②而在現實生活中為了追逐物質享受而用盡一切卑劣手段的人大有人在。許多藝術家們為了獲得客觀的收入,把良莠不齊的作品一起投放到市場,更有一些藝術家為了獲得巨大的利益回報把一些低層次庸俗的甚至是一些對人類身心健康有害的作品投放出去,他們不但不能通過作品提高人們的藝術情操從而實現自我的價值反而破壞了人性的美德,攪亂了社會的穩定。
二、少私寡欲,不與人爭
“少私寡欲”是老子在人性論方面的一個重要的觀點。
老子認為人是可以有欲望的,但是人不可以縱欲。老子說:“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禍。”(《道德經》第六十四章);老子還說“: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道德經》第四十六章)。老子提出“少私寡欲”的觀點自然是有現實依據的。在現實生活中,人往往是欲海難填,拼命的追名逐利卻忘記了人性的根本而被名利捆綁。在中國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告誡人們過分追逐名利的危害。戰國時期的越王勾踐有兩名大臣范蠡、文種,他倆人協助越王滅吳稱雄,事后范蠡懂得功遂身退告老還鄉,臨走時他告勸文種也告官回鄉,并寫信道“: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煮。”但文種被欲望沖昏了頭腦,不聽范蠡勸告,終招至殺身之禍。
對于這個時代的藝術家來說,懂得“少私寡欲,不與人爭”尤為重要,我們當今的經濟政策是市場經濟,因此藝術家把自己的成功和利益回報看的非常重要。“其實藝術家的成功有兩類,一類是作品的內容與世俗的視覺習慣合拍。往往在欣賞水平較平庸的圈子里享有盛譽,這是其中一類藝術家的成功;另一類藝術家其作品是代表人們內心的精神實質的文明,它是能在競爭中自然存活下來的,并能推動社會精神層次的發展。也就充當醫生的角色。”③能獲得第一類成功的作品比比皆是,但能夠獲得第二類成功的作品就不同,像是貝多芬的交響曲,莫扎特的歌劇等等,這些藝術品雖然已經面世了百年之久,但依然能夠給人以內心的撫慰和震撼,能夠提高人們的藝術素養和道德情操。作為藝術家應該把第二類成功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并且只有拋棄當前利益的誘惑才能獲得最終的成就和自我價值的實現。
三、道法自然,無為而治
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對藝術家影響深遠,老子說:“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也。”(《道德經》第三十二章)因此,藝術家們在創作時應該遵循事物的本性和規律,因為只有本性才能體現精神,只有創作出體現精神的作品才能使欣賞者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園。從而使作品得到別人的最終認可和自身的最終成就。
“無為而治”對于藝術家創作手法來說也是實為重要的。老子所謂的無為,體現在藝術創作中“實為一種極富靈活性和生命力的藝術原則,其真實內涵并非無所不為,而是通過藝術形式和內容來實現既定的藝術目標。‘無為’是為了‘為’,是為了更好的去實施‘不為’而‘有為’的事,是為了實現‘為’的一種態度和方法”④。中國繪畫大師齊白石的許多作品都是不以作品自身形象為重,而是以體現作品的
神韻和所表達的情感為最終目的,他所畫的動物和山水看似平平常常卻能叫人感慨萬千,意味深長。他就是以“不為”達到“為”的。
除了以上幾點外,老子還有許多思想能對藝術家的人格修養起到積極意義,例如老子的“慈愛”“、簡樸”“、不敢為天下先”等觀點。老子說“:天將救之,以慈衛之。”(《道德經》第六十七章);“儉,故能廣。”(《道德經》第六十七章)“;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道德經》第四十一章)這些言論不僅能夠提升藝術家的人格培養和行為舉止,而且能夠幫助藝術家獲得精神及物質上的回報。作為藝術家應該潛心學習和領悟老子思想,從中獲得更多的啟發和感悟,從而能夠詩意的居住在大地上獲得終極視域的開啟。
注釋:
、俣≡.哲學研究,2003年第3期.
、诟饦s晉.道家文化與現代文明.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邰苡岢.漫論老子思想與當代藝術文化.聊藝齋.
【淺談老子的人性論及對藝術家修養的啟示】相關文章:
馬歇爾的效率理論及其啟示12-05
股利信號傳遞理論及其對我國的啟示03-21
授權認知理論及其對治理的啟示03-22
淺談音樂的性作用12-07
淺談個人因素對藝術家的成長所造成的影響03-29
淺談如何培養個人的藝術修養論文11-28
淺談角色教育及其啟示03-30
淺談老子生態倫理思想及其現代價值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