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人性假設理論在學校管理中的運用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論文吧,借助論文可以有效訓練我們運用理論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的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論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淺談人性假設理論在學校管理中的運用,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人性假設理論在學校管理中的運用
1 人性假設理論的內涵
所謂“人性假設”是指管理者對人性的基本看法,實際上主要涉及到的是被管理者需要和動機判斷的問題。從麥格里格提出人性假設理論至今,關于人性假設的理論研究就一直就不曾間斷。但是從主流歸納來看,大概是以下四類:“經濟人”假設,“社會人”假設,“自我實現人”假設,“復雜人”假設。
1.1 “經濟人”假設
這種假設認為人天生是懶惰的,是不喜歡并且逃避工作的,大多數人是需要加以強迫,控制,指揮,才會迫使他們進入一種為實現組織的目標的工作狀態。能刺激到他們的只有金錢與其它的物質利益。因此在這種人性假設下,管理上主張采用嚴明的獎懲機制,對于表現優異的員工給予豐厚的物質獎勵,對于表現怠慢的員工給予嚴厲的懲罰。
這種假設認為人因為必然生存于社會之中,人的社會性于人而言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人際關系的好壞對于人們是否能積極投身于工作有著重要的影響。驅使人們去積極努力工作的不再是金錢物質方面的利益,更多的是一種良好的人際關系。因此在這種人性假設下,管理上主張由“以人適應物”轉向“以人為中心”,重視滿足職工的社會性需要,注重職工參與到決策的積極性。
1.3 “自我實現人”假設
這里的自我實現是指人們只有發揮自己的才能才干才能得以滿足。人的需要是有層次性的,而自我實現就是在這個金字塔的頂端,工作方面的追求可以使人越來越成熟,人也可以自己進行自我激勵,自我控制。因此在這種人性假設下,管理上主張為職工提供一種富有挑戰性并且能夠有利于實現員工自我價值的環境。
1.4 “復雜人”假設
這種假設認為人的需要和潛在的愿望是多種多樣的,而且這些需要的模式隨著年齡,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所處的境遇和人際關系的變化而不斷發生變化。因此在這種人性假設下,管理時沒有固定的模式可循的,只能采取靈活,多元的管理方式根據具體人的不同情況,靈活地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2 人性假設理論的價值
因為人在教育管理過程中的重要地位是靠人的活動以及行為來實現,所以在教育管理研究中關于人的問題的研究也就無法避免對人的行為的研究。然而人的行為并不是無章可循,它主要是在特定的需要以及觀念的驅動下的具有目的性的活動。所以要研究教育管理中人的行為就應當先對這些個特定的需要及觀念展開研究。而人性假設正好就是這樣一種管理者關于被管理者需要的觀念,它是管理者行為的重要依據。所以教育管理中人性假設的討論,是研究人的行為的前提。所以如果想要建立一個合理且完整的教育管理理論體系,就必須把人性假設作為它的人性論前提來看待,從理論層次上深入地探討這一問題。
3 人性管理理論在學校管理中的運用
3.1 樹立“以生為本”的管理理念
學生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呈現出不同的狀態,而不同的學生在面對同一問題或處在同一發展階段所呈現的處事方法和風格也是各有不同。而“復雜人”假設理論中所指出的需要根據不同人的具體情況采取靈活多樣的管理方式就要求我們的學校管理需要去樹立一種“以生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管理理念。在這種管理理念的指導下,我們需要去尊重每個學生個性上的發展,對不同學生采取不同的培養方式,作出不同類別,不同層次的指導。除此之外還應該盡可能為每個學生的專業發展提供相應的服務,使每個學生的潛能都能得到充分的發揮,盡可能為不同的學生提供不同的服務。
3.2 形成有法可依的管理制度
在“經濟人”假設中,有法可依,依法管理是它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征。而在學校管理中,我們也需要明確,合理的章法。針對那些積極性不夠,自律性不強的學生就必須靠嚴明的懲罰制度去將他們約束,對于那些學習態度端正,自身嚴格要求的學生就可以予以獎勵來激勵他們朝更加優異的表現努力。學校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出適合自己的完善的規章制度,這樣有利于規范學生的行為,采取有效的管理。并且這些制度應該做到可操作性強,不能脫離實際,具體的程序,要求也應該做到清晰明了,這樣便于執行。而且隨著社會和學校的發展,這些制度還應該予以適時的更新,這樣才不會出現滯后的現象。并且“社會人”假設中關于人際關系的理論也應該予以重視。如何保障學生的心理發展需要的權利也應得到應有的重視。比如建立一些為學生服務的專業的心理咨詢機構,申訴制度,事物咨詢機構等。在整個學校管理的過程中,這些法規應該既規范被管理者的行為,也應該約束和監督管理者的行為。使管理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職責分工明確,制度規范到位,實行措施得力。
3.3 營造民主氛圍,促進學生自治
根據“自我實現人”假設的理論,每個人唯有在自己的才干得以發揮后才能得以滿足,并且該理論還強調這一種才干的發揮來自每個人自身的主觀努力與追求。所以就這一點而言,它要求現在的高校中的學生能夠具備自我激勵,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自治力。而一種民主開放的氛圍是更利于這樣一種能力的實現的。學生在學校一定程度下的指導,把自己作為自己的服務對象,根據社會和自身的發展需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自覺,自律地去獲得知識,形成實踐能力,培養自身的全面發展的綜合素質。并且根據“社會人”假設的理論,學校更應該加強民主,鼓勵全體師生及行政管理人員參加到學校的管理中來,讓學校的`管理系統呈現出一種開放的狀態。
拓展:高校管理中人性假設思考
一、不同人性假設及在高校管理中的借鑒
人性假設是對人性提出一種預設,即對人的本性做出理論上的分類和認定之后,有針對性地建立一種管理模型,從而有效地提高行動效率完成預期的目標。西方管理學者對人性的假設認識大致經歷了“工具人”、“經濟人”、“社會人”和“自我實現的人”等階段,F將四種人性假設及在高校管理中的運用進行簡介。前泰勒時代所遵循的工具人假設認為管理者為了實現自己的管理目標,將被管理者視為達到目標的一個工具。后來麥格雷戈用理論來描述這種人性假設:人天生就懶惰成性,他們總是盡量逃避工作;人是沒有進取心的,他們從不愿意承擔責任,寧愿聽從別人指揮;人是有感情的,往往缺乏理智;诖巳诵约僭O高校管理中就會對教師與學生進行嚴格的監控與管理,還常采取必要的懲處方法鞭策懶惰的“工具人”。泰勒、法約爾、韋伯是經紀人假設代表人物,他們認為人不是完全被動的,人的活動是有經濟動機的。管理的特點為了提高效率而強調科學、理性、精密性和紀律性;強調標準化的作業方式、理性化的組織結構、集權化的領導方式。高校運用此假設主要體現在用經濟手段誘使教師與學生發揮個人潛能,因此學校會格外注重師生基本物質需求的滿足,學生獎助學金制度的制定。社會人假設認為人的行為并不完全是理性的,而更多受非理性的欲望、情緒等因素的支配;其二人是社會人,社會需要、團體歸屬感往往是人們更重要的行為動機,人只有有了社會需要,才會對管理有反應;其三是非正式組織與正式組織相互作用,共同決定組織的效率;诖思僭O高校管理會重視師生關系、學生團體、師生中非正式群體的管理,學校注重營造和諧校園文化,提升師生對學校的認同感,使其產生歸屬感。自我實現人假設,馬斯洛將人類需要按優勢出現的先后區分成五個層次需求,他提出了“自我實現人”的人性觀,認為人性具有充分發揮潛力的特征,每個人都渴望成為自己所希望的那種人!白晕覍崿F人”觀點,強調人的價值和發揮人的潛能。借鑒此人性假設高校會努力創造適宜的工作與學習環境,減少師生自我實現過程中障礙。
二、不同人性假設下的高校管理活動中的問題
不同的人性假設對應不同的高校管理形態,然而一般學校管理中,人性假設的基礎看上去是混合交織的,各種問題又是重復出現的。對人性的充分展現和挖掘,決定著學校管理的實踐方式和最終效果。因此本文將在此整理總結基于不同人性假設下當前高校管理中的一般問題。
(1)工具人假設下的功利化高校管理。工具人假設下高校的管理把人當成工具人,人成為管理者或學校達到功利性目的的工具。有些學校為了追求經濟利益和短期效益而出現功利性行為,如學校管理者為追求快速打造學校品牌,變校名,編校歌,一味走形式主義路線,并未用心建設校園文化,此類學校中的學生、教師、管理人員都成了學校追求虛名的工具。高校擔負著為經濟、政治培養高素質發展人才,為經濟、政治建設提供直接有效服務的任務,但是比高校追求就業率路這一重要任務之上高校還承擔著促進入的發展的非功利性使命。對學歷、文憑的追求使高校墮落為經濟的工具,一個功利化有才無德的高校畢業生即使有能力進行經濟、政治建設,但自私的本性最終會以社會的資源損失,他人的利益為代價。
。2)經濟人假設下的產業化學校管理。產業化的高校管理把人當成經濟人,把人性基礎建立在經濟管理的基礎之上。教育是一個不具有產業特征的事業,但如果高校太關注投入產出、生產效率而會忽略人性,這將背棄教育的本質。但目前高校有一類所謂“產學研”結合,實質是將教育市場化,學校企業化。此時育人將成為手段,利潤將成為教育的目的,學校也將成為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營利組織。在學校管理中,管理者就傾向于簡單地將學校學校管理視同為一般的企業管理,執行企業管理中的標準化、定量化、程式化、模式化管理,形成了學校管理的門面化傾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授課老師將缺乏人格引導、儀表示范、感情交流、價值觀念提升等教育意識和精神;教學方法上,教師缺乏煥發學生潛能的主體性,而是采用權威式的接受式教學,教師使教育過程缺乏教育本質上應該具備的科學意義、人文意義,成為只重視單純技術能力培養的過程。
(3)社會人假設下關系中的學校管理.社會人假設促使高校管理工作從以任務為導向轉為以人為中心,但部分高校會存在對以往制度化管理矯枉過正過分注重管理中人際關系,當人與事出現沖突時,管理者往往不能人與事區分對待。因此高校中會存在教師管理、學生管理、教學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內容的分離,因過分注重學校中的人際關系,制度與管理原則會因不同群體的利益與“關系”進行合理化“調整”。
。4)自我實現人假設下的“自由”學校管理。學校管理的目的是保證教育活動有序正常的進行。在自我實現人假設下,學校管理活動應該幫助師生共同挖掘自身潛力,不斷在人格,能力上日趨完善。然而有些高校管理者卻過分強調教師及學生的“自我管理”缺乏一定的引導和干預。人性都是有弱點的,人是容易犯錯誤的,因此高校管理也要針對人容易犯錯誤的特點,通過道德與制度約束,盡量限制人性弱點的暴露減少錯誤的發生。
三、以人為本的高校管理
管理史中不同的人性假設逐漸發展顯現出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但這些人性假設中的人依舊是勞動中的人,被管理中的人,縱使是為自我實現奮斗中的人也是人性假設中對人片段式的解讀。高校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是高校管理的價值追求,學校管理是促進各種類型與層面關系總和互動的一項活動,學校中的諸多主體是學校改革的策劃者、參與者與實施者,他們的互相影響對變革產生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因此以人為本是將諸多主體視為管理的核心,一切高校管理工作都將圍繞如何調動人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以人為本是不同人性假設發展后對人性的回歸,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才符合當今高校管理的目的與本質。在信息化的今天,高校師生的終身學習,校外學習成為可能。第一,高校應該以師生需求出發,要滿足師生發展的需要、成就需要與自我實現的需要。尤其是要為教師提供比較寬松、自由的發展環境,注重教師培訓與進修;為學生提供有現實意義與價值的課程,教學中注意因材施教,多為學生提供學以致用的實踐機會。第二,在完善高?茖W管理體系基礎上做到與時俱進,管理因人而異,因時制宜。高校中的人是最喜創新之人,因此管理方法與措施一定要靈活且不斷更新,新問題需要用新辦法應對。第三讓師生充分參與學校管理,使他們有機會參與學校目標的制定與決策過程。2005年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明確提出了大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權利與義務,而教授治校的口號也已經提出了很多年。當做到管理以教師文本,教學以學生為本時,人人都是學校的主人。民主管理增強了高校的凝聚力與向心力,師生的目標與學校發展目標相結合了,高校的管理就完成了減負,變成自我管理與自我約束。
【淺談人性假設理論在學校管理中的運用】相關文章:
淺談質量管理理論在企業中的運用11-08
淺談風險管理理論在質監執法工作中的運用09-13
淺談教育博客在常規管理中的運用10-30
淺談人性化管理在臨床護理管理中的應用10-11
談談內部營銷理論在酒店管理中的運用10-10
淺談管理審計在企業物資采購中的運用10-14
淺談責任會計管理在企業中的具體運用10-14
淺談建構主義在音樂理論教學中的運用10-18
淺談情感管理在圖書館管理中的運用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