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高校德育管理的現實困境論文
一、價值理念及取向:一元化與多元化的困惑
長期以來,我國學校德育教育價值取向的突出特點是一元化、理想化、剛性化,重心偏高,片面強調政治性和統一性,同時又缺乏層次性和差異性,基本上是用一個統一的模式去塑造所有的學生,且有泛政治化色彩。在德育中過分強調按照社會規范的需要來確定培養規格和設計培養過程,沒有充分考慮到個性化發展需要,學生主體精神的弘揚受到一定抑制,再加上目標統一,缺乏層次,沒有選擇自由度,最終培養出來的學生比較符合社會共性道德規范要求,但學生的創新精神、創造意識、批判精神以及良好的個性心理素質被忽略。這種現象是與價值理念息息相關的。作為社會縮影代表和政治訴求對象的高校,必然受到社會主導價值和意識形態慣性的影響和制約,其德育教育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強制性和統一性。而社會的豐富多彩和發展的日新月異,多種利益交織在一起,多種觀點互相激蕩碰撞,尤其在網絡興起的今天,多元化的思潮和多樣性的觀點層出不窮,道德教育的一元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具體來說,高校德育管理在價值理念方面的多元化傾向,主要是基于以下幾個方面的現實挑戰:
一是經濟全球化對高校德育的挑戰。二是現代高科技的發展對高校德育的挑戰。三是價值選擇的多樣化以及可能沖擊價值導向的一元化給高校德育帶來的挑戰。四是信息技術和網絡教育對德育方法的沖擊。五是物質生活不斷豐富給高校德育帶來的挑戰。
但是,社會生活中存在道德價值取向多元化現實,并不意味著道德建設的導向也要多元化。當前我國社會的利益主體是多元的,價值取向是多元的,路徑選擇是多元的,但是就整體而言,人們在觀念形態和價值觀方面需要作出一定的價值選擇。在思想文化領域,多元并存與一元主導是社會意識形態存在和發展的普遍規律,具有一定的歷史必然性和現實客觀性,在社會急劇變革和轉型時期,多元并存與一元主導的矛盾和沖突往往更為突出,沖突的焦點往往集中在指導思想多元化還是一元化的問題上。要求高校德育管理必須堅持一元化的價值導向,這是政治領域意識形態、社會道德導向和高校德育培養目標要求的一種價值導向,這就需要在高校學生中倡導主流價值觀念,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要堅持主旋律與多樣化的統一,一元化和多元化的結合,對于社會發展的主流方面,社會生活中的諸多積極、正面、健康的內容,應當在我們的德育教育中得到真實反映和充分體現,占據主導地位。同時,肯定多元存在的現實合理性,創設寬容多元發展的社會環境和校園環境,引導多元發展,呈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積極態勢。
二、管理體制及控制:剛性化與柔性化的沖突
高校德育管理體制是整個高校德育工作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是高校德育工作體系中帶有整體性、全局性的制度形態,是高校德育工作體系中具體統帥德育工作的基本模式,科學適宜的高校德育管理體制的功能,應當是能遵循高校德育的客觀規律,處理好德育過程中的各種關系,包括校內外的關系,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組織系統之間的關系和各種組織機構之間的關系。高校德育管理體制是以其合理的結構建制,明確的機構職責,協調的組織關系,在高校德育工作體系中發揮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管理方法及手段:單一性與多樣性的矛盾
不同社會環境、文化背景和政策導向中的中外高校德育工作在施行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德育手段不一樣,德育管理手段同樣不一樣,必須界定的是這兩者又息息相關,德育管理手段的差異性得以存在的前提就是中西方德育手段的差異化。
如何把道德知識傳授給學生,中國和美國的做法差異很大。一般說來,高校德育主要施行方式是以課堂傳授為主,而課堂講授的方式主要就是灌輸訓練和問題討論,對學生的道德行為規范進行勸誡、教育和訓練,同時組織討論,但在實際操作中,問題討論的方法采用極少,即便組織如此教學方式,效果也是差強人意。如果要對兩種教學方式相比較,應該說各有其特色和優勢,不能片面地強調其優劣部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中國學校側重于前者,而美國側重于后者。中國的高校德育更強調系統的教育、理論的灌輸和教學任務的如期完成,注意道德知識的傳授,而忽視道德情操和道德能力的有效砥礪;強調政治性、注重統一性和規范性的特點,但教師往往忙于完成規定教學任務;理論教學相對完善,但學生缺乏接觸社會的機會,對社會的復雜性和道德的相對性沒有深入了解。美國高校德育偏向于通過學生之間的爭辯和討論,讓學生自己分析和討論各種道德問題,做出道德判斷,并在判斷過程中明確道德價值標準。寓道德教育于教學過程中,寓道德教育于管理和服務中,寓道德教育于大眾傳播及社會環境之中,寓道德教育于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不斷地將道德原則內化為自己的道德信念,進而轉變為行為習慣。當然,相對而言,美國不太重視系統的學習,使學校道德教育處在一種較為松散的狀態,大部分學校沒有明確的道德教育目標和方案。這極大地影響和削弱了學校道德教育的權威性和效果,往深層次講,這也是美國社會問題產生的深刻原因之一。 四、績效評價及反饋:功利性與實效性的反差
教育管理的本質屬性和內在要義決定了教育管理必然最大限度追求管理過程的有效性,即管理目標的順利達到,也就是教育管理績效。管理效益原理是現代管理的基本原理之一,已揭示了管理的目的和效果之間、系統的生態和發展與大系統需要之間的本質聯系,已使人們認識到管理的實質就是增效,必須在管理過程中合理而有效地運用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空間、信息等要素,使有限資源發揮最大的效能,取得最有成效的結果。高校德育管理同樣必須遵循效益原理,即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空間,獲得德育最大可能的效果。
關于德育管理績效評價,可采取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定性評價是指評價者在觀察的基礎上對評價對象基本屬性和特征的整體認識,是對評價對象進行抽象概括,而不做具體量的分析,得出一個定性的結論。定量評價是指通過數學模型和科學計算手段對計價對象德育狀況進行全面的數值量化評價,所得結果相對來說較為可靠、準確。
總之,通過德育工作績效評估,能了解自身德育工作所處水平和存在差距,同時有利于學校德育管理工作走上科學化與系統化、制度化與規范化、標準化與精細化、民主化與人性化軌道,促進學校德育工作水平不斷地提高。
【淺談高校德育管理的現實困境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高校教師激勵機制的現實困境與路徑選擇03-18
淺談高校德育管理機制的理性思考03-18
淺談高校德育管理體制的改革與創新03-18
淺談高校管理育人03-18
淺談高校德育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03-18
淺談德育優化管理03-18
淺談高校建設工程管理審計策略論文11-14
淺談當今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論文12-02
新時期高校德育的教育論文12-08
論文:淺談教育類電影的現實啟發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