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中國古典管理思想初探

        時間:2024-07-02 21:27:16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中國古典管理思想初探

        中國古典管理思想初探 摘要:中華古典管理思想是積我國勞動人民5000年的實踐經驗形成的,它以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為基本內涵。探索中國古代管理的思想流派和理論體系,古為今用,已成為當今世界管理學界研究的一個“熱點”。不僅如此,這對于建設中國式現代管理也是十分必要的。

          關鍵詞:古典管理思想 流派 體系

          現代意義上的管理理論溯源于西方,它是伴隨著近代資本主義文明的誕生而發展起來的。這就給人們一種模糊的認識:似乎西方文明是孕育現代化管理的唯一母體。其實,作為在人類共同勞動中產生的管理思想是與各個國家、民族的文明史及其文化背景相關聯的。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積淀了浩如煙海的治國、治生(經濟)及修身的思想,形成了具有獨特韻味的管理文化。

          研究一下中華古典管理思想,分析其成敗,探究其優劣,古為今用,這對于探索建立完整的社會主義管理學的理論體系和帶有鮮明民族個性的現代企業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中華古典管理思想的流派

          中華古典管理思想是中國兩千多年農業宗法社會國家管理的指針,它的原生形態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成形。那時,恰逢諸子競起,百家爭鳴。各學派無不提出自己的一套經邦濟世的理論、謀略,形成了強大的文化震撼力。這次思想大解放是中國傳統管理思想成熟的標志。其中形成系統的管理理論并對兩千多年中國傳統社會具有廣泛滲透力的卻只有儒、道、法三家。

          這三元的互動與嬗變使中華古典管理思想呈現出階段性發展的特征,并且在這一思想整合的過程中逐漸確立了以儒學為主干的管理理論框架,下面就著重介紹這三大管理思想流派。綿延兩千多年的儒家思想,是我國傳統管理文化的基干。儒學在中國封建社會被視為顯學。它在中國古代管理思想史和管理實踐中具有其他派別思想無法比擬的影響力。

          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1反映的就是漢代以后,中國歷代封建王朝的統治者都將儒學視為經世致用的必修課。原始儒學是以倫理為中心,政治倫理一體化的管理思想。其管理思維有一個由自我管理(修身)到家庭管理、再到國家管理的邏輯軌跡,而且還有獨具中國管理特色的終極目標設計——“大同”的社會構想。一言以蔽之,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精神是“信仰仁義,主張以同情忠恕來追求至善。體悟天地生萬物的仁心,奮然興起發揮生生不已的創造活力,并不只求個人生命的完成實現,而是連同一切人群,與一切萬有的生命都一起要在雍容恢宏的氣度中完成實現。”2道家是由中國古代哲人建立起來的學派,其管理思想極富于智慧和藝術。

          道家主張無為管理,推崇“無為而無不為”3的管理方式。老子所謂“無為”并不是要求管理者消極觀望或無所作為,而是應該效法道在化育萬物中的作為:看似無為,實質上無所不為。這就說明管理者的管理行為要以一種無聲無息的自然方式展開,其依據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4除此之外,無為管理最形象的概括是“治大國,若烹小鮮。”5這句話包含了兩層意思:一是“治”,指管理者要積極進行管理,而不是不管理;二是要求管理者盡量減少管理活動,就像烹飪小魚一樣,翻動多了,小魚就會爛。西漢初年道家思想經過改造應用到社會管理活動中,結果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道家的無為管理實質上是把人的社會性減少到最低限度,通過恢復人的自然屬性的方式來達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法家是諸子百家中政治色彩最濃重的學派。該學派旗幟鮮明地站在封建統治者的立場上,專門探討統治者的管理技術!胺ā、“勢”、“術”是法家管理謀略的三大理論柱石!皠荨敝腹芾碚叩牡匚缓土α,它本身可以隨著職位高低而變化。因此,管理上的服從與被服從要依權力的大小、地位的高低而定,而不考慮道德品質的因素!百t而屈于不肖者,權輕也;不肖而服于賢者,位尊也!6“術”是統治者駕馭部下、統帥民眾的方法、策略!胺ā笔墙y治者手中最銳利的武器,是“勝民”的不二法門。法家主張以法治國,以刑去刑。在法家看來,管理的行為是一種“循利”的行為。人“以腸胃為根本,不食不能活,是不免于欲利之心。”7因此人類普遍的愛是根本不存在的,人與人之間只是一種利害關系。

          同時,法家強調君主之利是高于一切的,君主既要統率民眾,又要防御大臣。那么,采取的最好方法,就是遵循“利”的原則,君主與臣民之間只不過是一樁以爵祿換取法術和“效死”的交易。

          二、中華古典管理思想的理論體系

          中華古典管理思想的理論體系架構有這樣一個特點:先秦時期復雜多元,各學派旗幟鮮明。西漢以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中國傳統管理思想也從此劃一時代,確立了以儒學為主干兼納它派的理論體系。下面,筆者以現代管理學為視角,循儒學主干的框架,對中國傳統管理思想的理論體系作概要性的分析和探究。

          1.管理目標觀

          目標管理是美國企業管理學家德魯克于1954年提出來的,它是被世界各國普遍認同的一種有效的管理方法。中國傳統管理思想在目標設計上獨具特色。道家個人管理的目標是“內圣外王”,社會管理的理想狀態是“小國寡民”;墨家的社會管理目標是“三圣”時代;儒家的目標管理最具典型意義和現代價值,概言之,它力圖通過“修己——安人”的過程,達到社會管理的終極目標——“大同”。其中,“修己”與“安人”體現了個人管理與社會管理相統一的辯證關系。個人管理逐步實現自律到自覺的飛躍:“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8這樣,就可以推己及人實現社會管理的目標。第一步“齊家”,對家庭及家庭成員進行行之有效的管理。第二步“治國”,國是家的擴大和延展。國與家只不過是地域面積和人口數量上存在著不同,二者的管理原則并不存在實質性差別。第三步“平天下”,在全世界的范圍使大同的社會構想變成現實的社會制度。

          其中“安人”是貫穿修齊治平的一條紅線。修齊治平本身就是一個安定家人、安定他人、安定百姓的管理行為,而且也是管理者孜孜以求達到的目標和理想。那么,怎么樣才算達到“修己——安人”的理想狀態呢?儒家的回答是:大同社會。“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9這就是儒家為社會管理所設計的終極目標。它向我們展示的是一幅消滅了私有制,人人安居樂業的理想社會圖景。但是,這種理想社會是在感嘆當時禮崩樂壞、大道既沒的社會現實中提出來的,它并不引導人們向前看,而是效法先賢,仍停留在對過去社會的留戀。

          應該看到,在階級存在的社會里,“安人”與“大同”的目標理想是難以真正實現的,只有到了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生產力高度發達,消滅了私有制,消除了一切舊的社會關系和重大的社會差別,才能有資格談“安人”與“大同”。將我國這種獨特的目標管理用于企業及社會管理,就會營造出一個個人目標與企業(團體)目標及社會管理目標協調一致的目標鏈,前一個目標的完成是后一個目標實現的前提和基礎,后者的達成又是前者的印證和升華。這樣循環往復,形成一個合理的目標流程網絡。

          2.管理的組織觀

          組織是管理活動的基本職能之一,它是指“對人員及事物進行有效的組合工作”。10中國傳統管理思想對組織問題的探討,集中在《荀子》一書中。荀子認為合群是人類的本性之一。那么,人類如何結成社會群體呢?荀子的回答是:“分”。在荀子看來,人類結成社會群體,沒有等級劃分的限制,就會發生爭奪。

          首先,“群分”是社會分工和職業差別所必然導致的,也是解決諸類矛盾的最佳方案。因為用來供養一個人的產品是由各行各業的人所提供的。一個人是無論如何不可能精通所有技藝的,也不可能同時從事所有的職業,所以人“群而無分則爭,窮者,患也,爭也,禍也。救患除禍,則莫若明分使群矣!11其次,“分”為組織手段,是人類社會良性運轉的基礎。荀子指出:“有分義,則容天下而治;無分義,則一妻一妾而亂!12在荀子看來,圣王所以制禮以分之,是籍此“養人之欲,給人之術,使欲必不窮乎物,物必不屈于欲,兩者相持而長!13把劃分各人的等級地位職分作為人類社會組織的根本原則,沒有名分,是人類的大災難,有了分,人類社會組織就可以良性運轉了。最后,“分”是社會達到有序化控制的標志。荀子認為,職務劃定了,民眾就不會謀求其他職位;等級確定后,社會秩序就不致混亂。這樣,從大臣百官到平民百姓無不是終身之后,才求安居;有了真才實學之后,才敢出仕謀官。民風日漸純樸,人人各得其所!胺蚴侵^政教之極!14

          綜上所述,中華古典管理思想已經涉及現代組織理論的結構、形態等問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企業管理迫切需要解決以下組織問題:(1)建立一個合理而又富于彈性的組織結構,以適應多變的市場需求;(2)明確企業管理者和每個員工的責、權、利,促進組織目標的達成;(3)培養和造就一支高素質的企業家隊伍,并為他們的發展提供一個溫和的組織環境。

          3.管理人性觀

          對人性的認識是管理思想形成的重要理論依據。西方行為科學和中國傳統人性理論對于人性的探討大都是從人的自然屬性展開的。西方行為科學先后提出四種人性假設:經濟人、社會人、自動人和復雜人。并據此產生三種人性管理理論:X理論、Y理論和超Y理論。中國傳統人性理論有儒家的人性可塑說(其中包括荀子性惡論和孟子性善論)、道家的人性自然說、法家的人性好利說等。儒家的開山祖孔子最早提出“性相近也,習相遠也”15.荀子和孟子都承繼了這一“人性可塑”思想,荀子認為人性是好利多欲的,他指出“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16這里的“偽”并不是虛偽的意思,而是指性善是人為的。他又說:“今人之性,饑而欲飽,寒而欲暖,勞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17若放縱人的本性,依順人的情欲,就一定會出現爭奪。因此,必須有“師法之化,禮義之道”才能使人們遵守禮法,從而最終趨于安定太平。

        下一頁

        【中國古典管理思想初探】相關文章:

        儒、道思想與中國山水畫之審美精神的初探02-27

        論儒、道思想與中國山水畫之審美精神初探11-20

        淺析中國古典美學思想與宋代山水畫的藝術意境論文11-16

        中國哲學還是中國思想02-27

        中國哲學還是中國思想?03-26

        知識管理策略初探03-24

        中國家族企業管理思想分析03-28

        中國陶瓷出版的營銷策略初探12-07

        中國樂器英文譯名初探03-08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