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簡述公共部門管理會計體系的構建論文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西方發達國家提出了“新公共管理”理論,該理論的核心是將管理學的理論和方法應用于公共管理,倡導在公共部門引入私營部門的管理經驗和模式,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企業的效率總是要高于公共部門的效率。在這一理論的影響下,一些企業的管理方法,比如目標管理、戰略管理、成本管理、績效管理等方法,被引入到公共管理領域,催生了公共部門管理會計的產生。2014 年11 月,我國財政部發布了《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開始推進管理會計改革。2016 年6 月,我國財政部發布了《管理會計基本指引》,建立健全了管理會計的基本框架;2016 年12 月,我國財政部緊接著又發布了《管理會計應用指引第 100 號———戰略管理》等22 項管理會計應用指引征求意見稿,至此,我國已經全面地進入到了管理會計指引體系的建設階段。
一、公共部門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在現代經濟社會里,任何方面的管理活動,特別是決策,都需要有一個信息系統的支持來滿足管理工作的需要,諸如預算、控制、業績考評等等,公共部門管理自然也不能例外。
(一)配合績效預算的需要
公共部門是在社會公眾的授權之下進行活動的,預算是公共部門活動的準繩,是社會公眾對公共部門實施有效監督的重要機制之一。公共部門預算旨在為管理控制提供一個具有可衡量性的標準。在我國公共部門預算體系當中,存在多層次的委托代理關系。在委托代理關系中,雙方掌握的信息是不對稱的,因而會出現代理問題,需要進行業績評價,以此考核管理者的受托責任。
傳統的預算關注的重心在于預算投入,預算管理的目的是確保財政資金按照預先規定的方式和用途使用,是一種典型的投入型預算管理模式,行政部門缺少改善業績的動力,這種模式容易導致資源分配與社會需求脫節。鑒于此,公共部門從投入控制型預算模式轉變為結果導向型預算模式是新經濟形勢下的必然選擇,即建立績效預算機制。通過對預算編制、執行的監督和評估,社會公眾據此判斷公共資源是否用于公共目標,是否實現了公共資源的有效配置。
(二)降低行政成本的需要
公共部門的職能與企業的職能有著顯著的不同,公共部門是擁有權力的行政組織,它代表著社會公眾對公共資源進行配置。作為公共部門,它往往不受市場機制的約束,公共部門的這一特征意味著公共部門管理會計與企業管理會計也有著顯著的不同。公共部門有更多的政治和社會考慮,而不會像企業那樣僅僅是出于經濟考慮。正因為如此,公共部門對資源的配置有可能是低效的。例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行政管理經費年均增長了350%,而整個財政支出年均只增長了80%;我國GDP 年均只增長了120%。目前,我國行政成本居高不下,需要利用管理會計工具,如標準成本法等,進行差異分析,從而發現成本問題并加以改進。
二、管理會計在公共部門應用的現狀
20 世紀70 到80 年代以來,“新公共管理”理論在西方發達國家逐漸興起,該理論倡導最大限度地重視公共資源的利用效率,由此,公共部門管理會計中績效管理與戰略管理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重視。受西方這一理論的影響,2014 年11 月,我國《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正式發布,《指導意見》將公共部門也納入到了管理會計體系的構建對象當中。2016 年6 月22 日,財政部又發布了《管理會計基本指引》,不僅對管理會計的目標、原則等概念進行了定義,而且還對企業、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會計的應用環境、管理會計活動、工具方法、信息報告等要素進行了指導。2016 年12 月14 日,財政部又發布了《管理會計應用指引第 100 號———戰略管理》等 22 項管理會計應用指引征求意見稿,全面地推進了管理會計指引體系在我國的建設工作。
可見,我國有關部門對公共部門管理會計,不管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做了有益的探索,如績效預算、作業成本法、平衡計分卡等。然而從總體上看,管理會計的作用被簡單的財務會計所代替,尤其是在行政事業單位,這種現象更為明顯。
三、公共部門管理會計體系的構建
公共部門的預算管理是以預算管理為主線、以成本管控為核心、以業績評價為保證的,在此基礎上,管理會計的主要作用是為預算管理提供信息支持。
(一)公共部門管理會計目標
與企業會計目標不同的是,公共部門的使命是多元的,其會計目標也是多元的,一般情況下會分為三個層次,分別是初級目標、中級目標和高級目標。公共部門的初級目標是產出目標,公共部門日常運營需要人、財、物和信息資源的投入,經過一系列的運轉最終將這些資源轉化為成效。效率和效果是公共部門管理會計的中級目標,是對初級目標的提升。公共部門管理會計的高級目標,則是對社會責任負責和滿足受托方的利益,公共部門管理會計高級目標的實現是由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綜合決定的。
公共部門戰略管理的提出,是公共部門對快速變化的外部環境所做出的能動反應。公共部門戰略管理著眼于公共部門與外部環境的相互作用,系統地考慮組織的遠景和使命、近期的發展目標和長期的發展戰略。傳統的預算管理是基于年度預算的管理模式,不可能重視預算的長期效應,這種模式容易誘導公共部門行為的短期化。根據戰略管理會計的要求,一是在構建管理會計體系時要以戰略為目標導向,也就是說,目標要有長期性,公共部門的宗旨是為了取得長期和持久的公共效益,要引導公共部門追求公共投資的長期效應;二是管理會計系統要能夠提供充足的非財務信息,例如公共產品質量、公共產品提供時間等非財務信息,以引導公共部門注重公共資源效用的長期性,注重發展的長期性。
(二)全面預算系統
全面預算是公共部門管理會計的基本內容之一。全面預算系統應當將預算管理的職能與公共部門的業務活動全過程聯系起來進行設置。全面預算系統的主線是預算管理,核心是資金管控。為了滿足全面預算管控的需要,管理會計系統需要從經費支出總量和預算項目兩個層面對全面預算的執行結果進行信息反饋。
(三)預算管控
預算是公共部門活動的依據,所以說,公共部門管理會計實質上就是預算管理會計,這有別于一般的預算會計。預算管理是公共部門對資源使用的規劃、控制、核算、分析和評價等工作,管理會計通過對公共部門預算的編制、分解和執行,規劃管理活動,保證預算的落實和執行,從而實現公共部門的長期目標。據此可知,公共部門的活動是以預算管理為主線、以預算資金管控為中心的,是通過對預算目標的細化,來落實各個部門的經濟責任,從而實現組織目標。
(四)責任會計
責任會計是基于績效管理而建立的會計體系,該體系的核算主體是企業內部的責任單位,核算基礎是責、權、利相統一的經濟責任制。它是把行為科學理論應用到會計學中形成的,它通過確定各責任單位的責任目標,制定和分解責任預算,評價和考核各責任單位的責任業績,進而不斷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一種管理會計活動。在上世紀初,責任會計首先是被用于營利性組織,到了上世紀的七十年代,責任會計才被用于非營利性組織。責任會計是控制預算支出、落實預算控制目標的重要手段。實施責任會計首先要劃分責任中心,然后再把預算控制的目標與責任細化分解到部門個人,之后再通過責任會計核算,提供部門和個人績效評價信息,以便于對預算進行全過程的管理和控制,為績效評價奠定信息基礎。
(五)成本控制
成本是管理會計的基礎和核心,公共部門管理會計的核心也是以成本控制為中心的。同時,公共部門成本控制的主要對象是預算成本,即預算投入成本。因此,可以借鑒企業管理會計工具,如標準成本制度等,預先制定預算項目標準成本,并將其作為目標成本,然后再將實際成本與目標成本相比,揭示差異,分析差異產生的原因,以尋求控制成本的途徑,促進公共部門提高預算績效。
(六)績效管理
績效評價是管理會計的重要工具,是實現預算目標的重要保證?冃ьA算是借鑒企業管理會計理論技術和方法而提出來的一個概念?冃ьA算和公共部門績效管理在國際上已經有了成功的案例,如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國。但是,由于公共部門的非營利性質,公共部門推行績效管理的難度要比企業大許多,因為公共部門的目標是多元的,因而其績效評價指標也應當是多元的,所以,公共部門績效管理的關鍵是建立以績效為基礎的預算制度,即績效預算。將績效管理與預算管理、成本管理等工具結合起來加以運用,可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公共服務成本。
【簡述公共部門管理會計體系的構建論文】相關文章:
戰略管理運行體系的構建03-18
構建班級民主管理體系教育論文11-15
關于醫院管理會計體系的構建03-01
淺談企業如何構建現代財務管理體系論文05-23
會計學專業實踐課程評價體系的構建論文11-19
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管理體系構建論文11-15
企業信息安全管理體系構建的要點與策略論文06-29
民航空管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體系的構建論文11-14
決策導向下管理會計體系的構建11-29
服務質量管理體系構建研究論文質量管理論文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