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權利失效原則
[摘 要] 禁止權利濫用原則的要旨是要求民事活動的當事人在行使權利及履行義務的過程中,實現個人利益與利益的平衡。禁止權利濫用原則負載了“社會本位”權利觀的價值,在民法上成為一般條款;诨驹瓌t的不確定性(模糊性)的特征,設立權利失效原則實乃必要。文章以權利的本質和禁止權利濫用原則為出發點,闡述權利失效的構成及功能! 關鍵詞] 權利;禁止權利濫用;權利失效 在一個基于私法自治原則所組成的市民社會以及肯定個人自由的市場體制中,蘊涵于權利的個人自主決定居于核心的地位,但是權利與自主決定并不是自己一人所獨有的,他人也能享有。因此,為了保障個人能夠享有共存共榮、和諧的社會生活,權利的行使必須受到限制。權利皆應受限制,無不受限制的權利。[1]禁止權利濫用是在法權觀念的變遷過程中,由觀念到判例,再發展到成文法上的一項基本原則,是指導、評價民事主體正當行使權利、立法以及法律解釋和補充的準則,也是賦予司法裁量權的依據,因此權利濫用者對其行為應承擔不利的法律后果。由于法律原則在技術上隱含于法律規定之中,本身不具有直接適用性,須具體化為可適用的法律規定才能貫徹!睹穹ㄍ▌t》雖然有禁止權利濫用的若干規范,但卻沒有設置德國及其他大陸法系國家的“權利失效”(Verwirkung)原則,難免有所缺陷! ∫弧嗬 。ㄒ唬嗬暮x 在西方語言中,“權利”一詞可以追溯到羅馬拉丁語“jus”或“ius”,但它原來只代表公平或正義的行為或情況。我們現在所常用的“權利”概念,是在15~17世紀之間逐漸形成的,完全是近代西方文明的產物! 嗬臉嫵梢厥窍喈攺碗s的,哪個才是最為本質的,歷來是學者們爭論不止的話題。美國當代著名家范伯格干脆主張把權利這個概念當作“簡單的、不可定義的、不可分析的原始概念”看待,[2]為了探詢權利的核心意義,人們花費了很多精力去探索一個恰當的權利定義。19世紀形成了兩個流派。薩維尼(Savigny)普赫塔(Puchta)和問溫德沙伊德(Windscheid)強調意思力或意思支配,認為權利人可以依據權利自由地發展其意思。而耶林(Jhering)則強調這種權力授予的目的,認為授予權力是為了滿足特定的利益。因此,在耶林看來,權利既是受法律保護的利益。[3]利益是權利的基本要素己取得共識,然而不管哪一種利益,皆不得自我標榜為權利,因為利益有正當的與不正當的之分,馬克思指出:“利益就其本性來說,是盲目的、無止境的、片面的,一句話,它具有不法的本能,難道不法可以頒布法律嗎?”[4]凡不正當的利益永不可能是權利,倘若硬說是權利,那么一定是存在于“強權即公理”的地方。所以,只有正當的、也惟有正當的利益才是權利。正當性即成為權利這一屬概念的最本質特征。正當利益可以稱為權利,不正當利益則永遠不會被當作權利。法律是對權利與義務關系的分配,因而法律規定了權利與義務的界線,故法律就是權利與義務的尺度。法律界限就是權利行使的界限,從權利與義務關系的角度分析,權利的界限就是義務的界限,義務的界限也是權利的界限! 。ǘ⿵臋嗬纳膳c演進過程分析,權利的原初意義即意味著正當的事物羅馬人用法律來支持凡是正當的或正義的事情,即權利。希臘人雖沒有明顯的權利觀念,但他們所講的正義和用于特定場合的正當行為,即是他們心目中的權利觀念。故其一,權利在最原始的意義上是指正當的或正義的事情;其二,權利概念的正式提出也是羅馬人對正當的事情的概括;其三,權利或應有權利就是基于自然法這一規定正當行為的理想法令而擁有的對某些東西和做某事的權利。顯然,個人權利只有在社會關系之網中才能存在并得以說明! £P于權利“這一爭議沒有多大意義。其在實踐中的最大分歧,主要反映在濫用權利學說上。如果強調目的,則違反目的地行使權利就顯得不合法了。[5]誠如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說過”一切有權利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驗……“ 二、禁止權利濫用 。ㄒ唬┐箨懛▽Α皺嗬麨E用”的表述 大陸法上“權利濫用”的概念與其他概念(如公序良俗、誠實信用)一樣,是一個十分抽象的法律概念。它起源于羅馬法,但最初只是作為一種觀念而存在,并沒有明確的、系統的表述,法律上也僅局限在相鄰關系中才折射出這種法觀念。何謂權利濫用,有以下幾種學說:1、主觀惡意行使說。認為權利乃法律分配一部分社會利益于權利人,行使權利之結果,固不免使他人發生損害,然如專以損害他人為目的,則屬權利之濫用。如《德國民法典》第226條的規定:“權利的行使,不得專以損害他人為目的!2、違反權利本旨說。認為權利濫用者,乃權利人行使權利違反法律賦予權利的本旨(權利之社會性),因而法律上遂不承認其為行使權利的行為之謂。按照該學說,權利的本旨是指權利的社會性,行使權利應當遵守誠實信用原則,否則,構成權利濫用。如《瑞士民法典》第2條規定的“任何人在行使權利或履行義務時,都必須遵守誠實信用原則;權利的明顯濫用,不受法律保護!3、超越界限說。權利行使必有一定之界限,超過這一正當界限而行使權利,即為權利之濫用。從其反面解釋,“非正常的權利行使,屬于不法行為”。若該行為致使他人所受的損害超過了社會一般人所能忍受的限度時,則不能認為是權利的正當行使,而應解為權利的不當行使。4、超越目的或界限說。認為權利濫用,謂逸出權利的、社會的、經濟的目的或社會所不容的界限之權利行使! 〗箼嗬麨E用,本質上是法律對私權行使的一種限制,體現了法律追求“矯正正義”和“分配正義”的目標。以上學說,各有合理的一面,但都很難說真正揭示了權利濫用的實質。不過,在各國的判例以及學說上,由加害目的及加害意思的主觀的標準,而演進到權利人之間相對立的利益均衡之破壞、合法利益的欠缺、社會的經濟的目的之違反、公序良俗之違背、誠信原則之違反等客觀的標準,使權利濫用要件更為客觀化,此為權利濫用發展的一般傾向! 。ǘ┯⒚婪ǖ谋硎觥 嗬麨E用在大陸法上作為一個法概念并無疑問,但在英美法上有無這一法概念或法理,存在著一定的爭議。有學者認為,英美法上權利濫用法理不存在;但也有學者認為,權利濫用法理與英美法上的禁反言的權利放棄之法理有相通之處,英美法中的某些侵權行為,如濫用訴訟權利、惡意訴訟等在某種程度上代替了禁止權利濫用概念。筆者認為,英美法注重實用主義,對法概念或原則的抽象概括無所偏好。因此,雖然沒有明確的權利濫用這一法概念,但并非意味著禁止權利濫用的法觀念不存在。大陸法上設立法律原則以補充法律漏洞的做法,在英美法上則由衡平法發揮法律原則的功能。如誠實信用原則,從職能上,它與英美法律制度中衡平法相對于普通法的作用完全相同,兩者之間大量的相似之處可以證明這一點。同樣,禁止權利濫用的法理和功能,在英美法上是由衡平法中創設的“允諾禁反言規則”(Promissoy Estoppel Rule)來替代的。 1907年的瑞士民法典第一次出現禁止權利濫用的概念,該法典第2條規定:“行使自己的權利,履行自己的義務,應依誠實信用為之,權利濫用者不受法律保護!边@一法條的解釋,有學者就作了這樣的結論:誠信原則與禁止權利濫用原則同為權利義務之行使的準則。前者為積極原則,側重于正面引導;后者為消極原則,側重于反面禁止。瑞士在吸取了德國與法國的學說判例成果的基礎上,將禁止權利濫用法理推向了一個新。此后,絕大多數國家都效仿德國或瑞士的立法例,在民法典中確立了禁止權利濫用的法律原則。我國《憲法》第51條規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是我國法律禁止權利濫用的立法上的根據!睹穹ㄍ▌t》第7條規定的“民事活動應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破壞國家經濟計劃,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是我國現行民事立法關于權利濫用之禁止原則的基本規定。依此規定,當事人在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時,必須實現個人利益、社會第三人利益及社會公共利益的平衡。禁止權利濫用原則是一把“雙刃劍”,利用它可以對具體法律規范疏于規制的行為予以制裁;利用它也可以置具體法律規范于一旁,向“一般條款逃避”。筆者認為,在援引禁止權利濫用原則時,應在法律規則體系和審判機制上對法官的自由裁量權予以合理的配置。就法律規則體系而言,為防止法官任意解釋法律,應當明確權利濫用的認定標準,并由法律作類型化的規定或概括規定,從總體上為法官給定一個適用的范圍! ∪嗬г瓌t的概念 權利失效,在德國法上稱為Verwirkung,原譯為“失權”!叭魴嗬嗽谙喈斊陂g不行使其權利,依特別情勢足以使義務人正當信賴權利人不履行其義務時,則基于誠實信用原則不得再為主張,此謂權利失效。權利失效原則,除時間因果外,尚有基于特別情況而生之信賴性及不可責性,亦為權利濫用之一種特別形態”。[6] 權利者在相當期間內不行使其權利,依特別情事足以使義務人正當信任債權人不欲其履行義務者,基于誠實信用原則不得再為主張。[7]權利失效原則的要旨,就是要求民事活動的當事人在行使及履行義務的過程中,實現個人利益與他人利益、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平衡。權利失效原則是禁止權利濫用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的當然,或者說是禁止權利濫用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的反面規范,即權利之行使有違禁止權利濫用原則者,該權利將不受法律保護。權利失效原則并不是一項民法基本原則,而是誠實信用原則的具化。因為民法基本原則有如下特征:1、貫穿全部民法規范之中;2、不直接涉及當事人具體權利與義務。它不預先設定任何確定的具體的事實狀態,沒有規定具體的權利義務,更沒有規定確定的后果。同時,這也是基本原則的局限性。指法律基于其防范人性弱點工具的特質在取得其積極價值之同時不可避免地要付出的代價,是法律由于其技術的特點不能完善地實現其目的的情況。為了使權利人正當行使權利,保護相對人的合法利益,引導和約束法官正確運用自由裁量權,有必要禁止權利濫用原則框架內針對各種具體情況設立“個別法律命題”或“下位概念”,防止一般條款(禁止權利濫用原則)被濫用,如史尚寬先生就對濫用權利概括為十九情形。因權利人濫用權利,違反了權利的、的、的目的,而剝奪其權利,這是禁止權利濫用原則發揮作用所產生的最為強烈的效果。權利失效是建立在禁止權利濫用原則的基礎上。在德國、瑞士、日本、韓國以及我國地區的立法與判例上,都存在適用禁止權利濫用法理判斷權利失效的情形。 四、權利失效原則的構成 。ㄒ唬嗬瞬恍惺箼嗬 1、這里的權利是即得權而非期待權,因為從邏輯說,期待權是指尚不具備全部成立要件的權利。 2、權利人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要求權利失效的成立必須以權利人的知悉為條件。如果權利人不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就宣告權利失效是對權利人的不公平,也有違權利失效原則設立的本旨。權利人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此處的知道應是“明知”或“應知”。“明知”是一種法律事實,是指權利人對權利所處狀態完全明白無誤:“應知”是指以一個通情達理人的標準來判斷該行為所處的狀態!皯蓖ǔJ欠ü賹徖砭唧w案件時,所做的一種推定,具體時,相當嚴格,應有其他證據加以輔助! 3、權利人在相當期間內不行使權利。 法律對權利進行了界定,制訂了各種各樣的權利,旨在保護權利人免于不法侵害,但權利人知道其權利遭受侵害后,疏于對自己的權利進行保護,造成了損害,亦應由自己負擔。而權利人疏于對自己的權利進行管理必須經過一定期間權利才會失效,至于期間的長短,法律并未規定,應視具體情況而定! 。ǘ嗬瞬恍惺箼嗬阋允沽x務人正當信任權利人已不欲其履行義務,導致權利再為行使有違誠實信用原則 權利人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后,未做任何表示,給相對方產生了“將來也不再行使此項權利”的印象。例如,如果某人通過他的行為給他人造成了一種他將不行使預告終止權或消滅時效抗辯權的印象,而對方信任了這一點,并采取了相應的措施,那么這個人喪失該項終止權或抗辯權,這就是失權。相對方正是通過對權利人的不作為,推斷出權利人的意思表示是對其行為的同意。 。ㄈ┤绻试S權利人行使權利,會造成當事人之間利益嚴重失衡 這是因為權利人的不作為已使相對方確信權利人將來也不會再行使此項權利;谶@種信賴相對方已從事了一定的行為,這一要件在德國民法中又稱為“信賴投資”! 嗬г瓌t的適用范圍極為廣泛,如王澤鑒先生所說“……系關于民法上之租賃關系,然此項理論既以誠實信用為基礎,而誠實信用又為法律之基本原則,故對整個法律領域,無論私法、公法及訴訟法,對于一切權利,無論請求權、形成權、抗辯權,均有適用之余地。” 五、權力失效原則設立的必要性 (一)不能以訴訟時效(亦稱消滅時效)取代權利失效 訴訟時效與權利失效二者之間的區別是明顯的,訴訟時效是指法定期間內,債權人不行使權利為要件;而權利失效除需一定期間外,還需有特別事由,此特別事由是指非因客觀原因所致,而是權利人主觀故意不作為。我國的民法草案規定了訴訟時效,但至今仍未明確權利失效制度。鑒于二者之間的差異性,在理論上應加以區別對待,在立法上也不應以訴訟時效來取代權利失效。 。ǘ┎荒芤猿馄陂g來取代權利失效 除斥期間與權利失效是兩種不同的理論:(1)除斥期間是不變期間;而權利失效雖需經過一段相當期間,但此期間的長短是由法官依據自由裁量權視具本情況而定。(2)在除斥期間內,債權人不行使權利,權利本身即歸消滅;而權利失效是指權利人的濫用權利并未違反法律的強行性規定,其權利母體并未消滅,只是不受法律保護而已。從以上可以看出,二者之間存在著明顯的不同,所以不能以除斥期間來代替權利失效制度。 六、權利失效原則的功能 由于權利人的濫用權利,給他人造成損害,即使權利人本身并沒有損害他人之意圖,這種行為也是不合法的,應加以限制。權利失效正是為彌補這種權利的失衡而設置,其目的并不在于懲罰權利人對權利的濫用,而是為了督促權利人更好的行使權利;同時給予相對方一種權利救濟,使其免于權利濫用而遭受損害,使權利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同時亦使得法律維護社會秩序穩定的原初功能得以實現。 其次,權利失效是對訴訟時效、除斥期間的一種補充。我國民法中已規定了訴訟時效、除斥期間制度作為權利保護的手段,但我國民法規定了20年的最長訴訟時效,在這一期間內,若權利人的行為足以使相對方確信權利人不再使其履行義務時,如果仍然以訴訟時效作為出發點來制約社會出現的各種復雜的法律關系,未免顯得過于嚴格,僵硬,不夠靈活。有時可能會出現不公平的結果,此時的權利失效正是作為對訴訟時效的一種有效補充。另外,訴訟時效僅適用于請求權,除斥期間雖適用于形成權,但范圍相當的小不夠廣泛。權利失效是誠實信用原則和禁止權利濫用原則的具體應用。誠實信用原則在民法中被稱為“帝王條款”,“君臨整個法域”是一項“彈性”極強的條款,但不夠具體化,不易操作,在實踐中常常出現權利利益保護失衡的現象,而民法如不對某一類典型化情形進行規范,公民的合法權益將得不到保護,行使權利時也沒有準則可依! 嗬麨E用者對其行為應當承擔不利的法律后果。剝奪權利濫用者的權利,是禁止權利濫用原則發揮作用所產生的最為強烈的效果。我國民法應當建立起權利失效原則的具體規范,從而督促權利人更好地行使權利,保護相對方的信賴利益,維護社會穩定與和諧! 。骸 1]、[7]王澤鑒。民法總則[M].北京: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84-85、217. [2][美]羅·龐德。通過法律的社會控制法律的任務[M],沈宗靈、董世忠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46. [3]、[5][德]迪特爾·梅迪庫斯。德國民法總論[M],邵建東譯。北京:法律出版,2001,62、63.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79. [6]王利明。民法總則[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246.
【論權利失效原則】相關文章:
論民事調解自愿原則06-07
論物權法的基本原則06-08
論謹慎性原則的利弊及其正確運用04-16
論環境侵權民事責任規則原則06-04
從不同治療原則論失眠的針刺研究05-30
論醫療過錯原則在法律沖突中的適用06-04
論不動產權利人之作為義務論文(通用8篇)05-13
論謹慎性原則在會計核算中的運用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