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謹慎性原則的利弊及其正確運用
謹慎性原則可以防止高估資產和收益,低估負債和費用,并起到預警風險和化解風險的作用。因此,謹慎性原則的應用成為必然。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論謹慎性原則的利弊及其正確運用,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論謹慎性原則的利弊及其正確運用 篇1
摘要:
我國的《企業會計制度》指出,謹慎性原則要求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應當遵循謹慎性原則的要求,不得多計資產或收益、少計負債或費用,但不得設置秘密設備。它屬于會計核算的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則。謹慎性原則帶有兩面性,一方面它能避免虛增資產和浮夸利潤從而保護投資者和債權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在運用該原則時不可避免地帶有主觀隨意色彩,使得謹慎性原則與其他會計原則經常發生沖突,甚至為粉飾財務報表留下了空間。本文從會計的定義和職能的角度來分析謹慎性原則的利弊,并對其正確運用提出了幾點意見。
關鍵詞:
謹慎性原則;盈余管理;利益相關者;會計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競爭和風險的日益加劇,會計所處的客觀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程度越來越高,以投資者為主體的會計信息使用者更加重視與不確定性相關的風險信息的披露。因而,謹慎性原則的應用成為必然。新頒布的《企業會計制度》和具體會計準則對謹慎性原則的規定更加明確。《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十八條規定:“會計核算應當遵循謹慎性原則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發生的損失和費用”。而新制度則更加明確地規定:“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應當遵循謹慎性原則的要求,不得多計資產或收益、少計負債或費用,但不得計提秘密準備”。然而,謹慎性原則自身的局限性使得其如何正確運用成為一個需要探討的問題。
一、 謹慎性原則的定義
謹慎性原則的思想萌生歷史悠久。美國著名會計學家查特費爾德在其《會計思想史》中稱謹慎性原則可追溯到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上千份芝諾紙草會計檔案中。后來,在中世紀的莊園會計中,英國最大莊園的賬目每年均要經莊園主和他的家族議會檢查,而且常常是由選定的審計官員進行的。會計賬目的記錄使審計人員和管家之間產生一種微妙的對立,這種會計代理產生受托責任,并為謹慎性原則的產生奠定了基礎,那時“謹慎性原則的學說來自面臨審計的莊園管家進行自保的對策”。那時的謹慎性原則就是要高估損失,低估收入。進入19世紀,股份公司異軍突起,受托責任盛行。英國接連發生了幾起銀行破產和公司舞弊事件,因此,隨著社會環境的日益復雜化,會計處理中的不確定事項增多,會計風險加大,會計人員出于謹慎,在會計處理中往往低估資產和收益,高估負債和費用。“為了避免法律風險,防止從資本中分配紅利,會計師們傾向于采用另一個極端的辦法,即故意低估資產價值和利潤,成本與市價孰低的原則更加受到尊重”,此時的謹慎性原則是為了抵制高估資產價值和低估負債。進入20世紀,謹慎性原則更加盛行,但對謹慎性原則的普遍關注是在30年代經濟危機之后,反思中人們認為,在大危機之前虛夸利潤的會計報告的泛濫,導致各方面對經濟的“盲目”樂觀,是引發大危機的一個重要原因。由此,謹慎性原則得以重用,其地位得到最終確立。
具體地說,謹慎性原則(Prudence)亦稱審慎原則、穩健性原則、穩健主義、保守主義等,在會計環境中存在不確定因素和風險、會計要素的確認和計量的精確性受到影響的情況下,應運用謹慎的職業判斷和穩妥的會計方法進行會計處理。充分預計可能的負債、損失和費用,盡量少計或不計可能的資產和收益,以免會計報表反映的會計信息引起報表使用者的盲目樂觀。
謹慎性原則可以體現在確認、計量、報告等方面。它要求:會計確認標準穩妥合理;會計計量不得高估資產、權利和利潤;會計報告提供盡可能全面的會計信息。
謹慎性原則是在保守主義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但不能將其完全等同于保守主義。因為保守主義的信條是:確認一切可能的損失,但避免預計任何可能的收益。算足可能的損失,無視可能的收益。其極端是一貫地、蓄意地、一概地多計費用和損失,少計資產和利潤。甚至建立秘密準備,人為操縱利潤。造成信息誤導。
應用謹慎性原則的依據有二:
1.會計環境中存在著大量不確定因素影響會計要素的精確確認和計量,必須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估計和判斷;
2.是因為在市場經濟中,企業的經濟活動有一定的風險性,提高抵御經營風險和市場競爭能力需要謹慎。而應用謹慎性原則的效果主要有:
1.使會計信息建立在謹慎性的基礎上,避免夸大利潤和權益、掩蓋不利因素,有利于保護投資者和債權人的利益;
2.可以抵消管理者過于樂觀的負面影響,有利于正確決策。
長期以來,會計理論界對謹慎性原則的作用存在兩種截然相反的意見。謹慎性原則的支持者認為謹慎性原則的存在是由于會計工作環境的不確定性導致的,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它既是會計處理過程的要求,又是會計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因此,美國的斯特林說它是“會計計價最古老的,也許是最深得人心的一項原則”,我國的會計學者閻光華先生認為“它在西方會計學中,是一項既有理論價值又有實際意義的重大會計慣例,是最古老的會計信條之一”。而謹慎性原則的反對者則認為,謹慎性原則與歷史成本原則相矛盾,而且存在較大的主觀因素,因此會降低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
筆者認為,不能簡單地說謹慎性原則是好是壞。畢竟它已經存在了這么長時間了,必定有其存在的價值。因為它是屬于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所以筆者從會計的定義和職能來說明問題。
企業是不同利益相關者利益的集合,其間存在多方面、多層次的委托代理關系,委托人與代理人利益往往不一致。由于信息不對稱、監督成本、信息成本等的存在,代理人具有侵害委托人利益而增大自身利益的動機,因此,雙方需要簽訂代理契約對相應的權利、義務進行規定,此時,主要利用的是會計信息。簡單地說,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反映和監督一個單位經濟活動的一種經濟管理工作。在企業,會計主要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并對企業經營活動和財務收支進行監督。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會計主要有如下的職能:第一,會計信息有助于有關各方了解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并據以作出經濟決策、進行宏觀經濟管理;第二,會計信息有助于考核企業領導人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第三,會計信息有助于企業內部管理當局加強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偟膩碚f,會計是一個信息系統為各個利益相關者提供與決策相關的信息。但會計并不是一個硬性的系統,它無處不充滿著專業判斷。也就是說,它允許企業在不傷害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的前提下,選擇對企業更加有利的會計政策或估計,以達到雙贏的局面,甚至是帕雷托最優狀態。筆者正是要從這個角度來分析謹慎性原則的利與弊。
二、謹慎性原則的優越性
前文所述,會計是一個擁有相對彈性的系統,企業對會計政策是有選擇權的。下面,筆者將從西方及國內企業利用謹慎性原則的普遍情況來分析其優越性。
在西方自由市場經濟體制和私有制下,企業和投資者都很重視資本的保全,因而愿意按照謹慎性原則來謹慎地處理有關確認和計量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遏制利潤的虛假繁榮。
論謹慎性原則的利弊及其正確運用 篇2
摘要: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WTO的加入,會計所處的客觀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越來越高。會計作為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種國際通用的商業語言,會計信息能否全面、系統、正確地反映企業的實際情況,無論是對國家的宏觀調控,還是對企業的經營管理以及對投資者的正確決策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會計信息使用者應更加重視與不確定性相關的風險信息的揭示,因而,謹慎性原則在會計實務中的正確運用也應引起我們的足夠注意。謹慎性原則是一種國際會計慣例,在我國會計業務中廣泛運用,可以及時處理壞賬給企業帶來的經濟損失和減少因技術進步給企業造成的無形損失。
關鍵詞:
謹慎性原則 ,會計核算,完善及建議
前言
謹慎性原則是企業會計核算中運用的一項重要原則,亦稱審慎原則、穩健性原則等。進入二十一世紀后,會計所處的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越來越高。會計信息使用者面臨的決策風險也越來越大,以投資者為主體的會計信息使用者更加重視與不確定性相關的風險信息的揭示,從而,謹慎性原則的應用成為必然。然而,謹慎性原則自身的局限性使得其如何正確運用成為一個需要探討的問題。
一、 謹慎性原則概述
。ㄒ唬┲斏餍栽瓌t的含義
謹慎性原則,又稱穩健性原則,其含義是指企業在面臨不確定性因素的情況時,會計人員應保持必要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收益,也不應低估負債或費用,應確認一切可能的損失,但要避免預計任何可能的收益[ 劉鳳委,伍中信,2007:《關于會計謹慎性問題的理論探討》,《財會通訊》,第2期。]。作為一項會計原則,謹慎性原則既有其合理的一面,同時也存在著局限性。一方面他能避免虛增資產和夸大利潤從而保護投資者和債權人的權益;另一方面,在運用該原則是不可避免的帶有主觀隨意性,經常與其他會計原則發生沖突,甚至為粉飾財務報告留下了空間。因此,探討謹慎性原則在應用中如何審時度勢不無裨益。
。ǘ┲斏餍栽瓌t的本質
謹慎性原則的本質就是資本保持和資本維持,其經濟含義是:只有在資本得到維護或成本得到彌補以后,才能確認收益。它是針對經營活動中的不確定因素,要求人們在會計處理上保持謹慎小心的態度,要充分估計到可能發生的風險和損失,對可能發生的收益留有余地,在其尚未實現前予以保留。要求會計人員對某些經濟業務和會計事項存在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選擇時,在不影響合理選擇的前提下,以盡可能選用一種不虛增利潤和夸大所有者權益的方法和程序進行會計處理,要求合理合算可能發生的損失和費用。謹慎性原則要求體現會計確認、計量、報告等一系列會計核算的全過程中。
。ㄈ┲斏餍栽瓌t的依據
《新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十八條規定:“企業對交易或實行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者受益,低估負債或者費用”。謹慎性原則的產生和引用,其根本依據是不確定性。這里的不確定性,除了企業經濟活動具有的內在的不確定性及各種風險外,還包括會計核算中的不確定性。會計核算本身的不確定性,首先,源于會計核算基本前提的不確定性。持續經營、會計分期以及貨幣計量,本身就是一種假設,雖然這是必要并且合理的,但仍然具有不確定性。例如貨幣計量假設,其隱含了幣值恒定這一前提條件,但是實際是不可能達到的。其次,在會計實務中也有不確定性。在會計核算中,不可避免的要大量運用會計估計,對于這些估計的合理性和未來的預期依據就必須做些假定。而謹慎性原則,則是處理這些不確定性的一種約束因素。
(四)謹慎性原則的重要性
權責發生制原則中包含謹慎性原則,現代會計以費用和收入的發生為依據,進行期間損益的計算,F行的權責發生制會計是由確定性計算和非確定性計算構成的,其計算結果也自然包含著確定的數值和不確定的數值。預見計算時,會計人員必須選擇特定的一個數值,如果是單純的預見計算,從理論上來說就要使預計值和事實確定值的誤差盡可能縮少,為此應選取中值。然而,會計只要以持續經營假定為前提,在與利潤分配的聯系中就必須選擇不使利潤過大表達的數值。這種選擇標準就是一種謹慎原則。在預見計算中采用謹慎原則時,預見計算帶來的利潤過小表達的可能性雖然很大,但它并不是有意識地謀求表達過小的利潤。只要以權責發生制為前提,謹慎性原則就必然有一席之地。
二、謹慎性原則運用中存在問題的原因
(一)謹慎性原則應用中,會計確認與計量的難度大
目前我國資產信息、價格市場機制尚不健全,大多數商品和股權沒有價格信息,很難確認資產的公允價值,債務企業和被投資企業財務狀況及持續經營狀況也很難認定。會計人員難以把握各種準備金的計提,會計確認與會計計量難度較大,而且確認計量的`準確性也難以驗證。謹慎性原則實際操作中容易受會計人員業務素質、職業判斷能力的影響,而導致偏差。另外,由于會計準則未對計提各項資產減值準備的比例和操作方法作出具體規定,使得不同的企業在處理相同或相似情況時存在較大差異,缺乏可比性。
(二)稅法對謹慎性原則運用的制約
稅法制約了謹慎性原則的應用,F行稅法對稅前列支的費用規定有別于會計制度,如壞賬準備金的提取,在計算所得稅所得額時,超過3%以上的壞賬準備金應調整所得稅額,這就導致企業當期賬面利潤因準備金的提取而減少時,還需補交所得稅,并直接增大企業當期的現金流出,這使謹慎性原則的應用受到了限制。企業因選擇謹慎性原則而導致利潤虛減,例如當期產品保修費用,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可用于產品銷售的當期計提,但按照稅法規定于實際發生時從應稅所得中扣減,這就使得當期費用增加,所得稅卻未能相應抵減,造成當期利潤虛減。
。ㄈ⿻嬋藛T誤用和濫用謹慎性原則
作為會計人員,既要有良好的職業素質,又要具備較高的道德水平。只有兩者都具備才能保證企業在這外在客觀經濟很不確定的情況下穩健地發展。首先,會計這個職業是需要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的,時刻關注會計法規和準則的變動,能夠正確掌握會計核算的要求。目前,從事會計職業的人員有1,000多萬人,不能保證每位會計人員能夠良好的主動接受繼續教育,所以如果會計人員連基本的專業知識都不能很好地掌握,就更不用說良好地運用謹慎性原則了。那么,就很可能出現會計人員過度運用謹慎性原則,造成對收入不確認,而大量計提成本費用:或者是對于一些需要會計人員職業判斷的事項,如折現率的選用,會計人員如果沒有過硬的專業水平,只會通過主觀臆斷,造成企業會計信息的失真現象。
三、合理運用謹慎性原則的建議
(一)不斷完善會計準則和制度,增加謹慎性原則的可操作性
在我國會計規范中,比如存貨的后進先出法以及固定資產的加速折舊法,都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但是也有不足,比如對于存貨、固定資產等相關資產沒有足夠明確的發生減值的判斷標準,如果沒有明確統一的標準那么據此核算的可變現凈值就難以確定,這就為企業利用謹慎性原則操作利潤留下了漏洞。我國的會計準則和制度需要明確資產減值的確定標準以及計提比例,以便于會計人員有章可循,降低主觀臆斷的幾率,同時增強企業之間的可比性,保障企業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不受侵犯。
。ǘ┩晟剖袌鰴C制和稅收政策
首先,目前我國的經濟體制需要不斷地深化改革,加強完善市場機制和市場效能,使得商品市場經濟的秩序更加規范,營造公平競爭的外在客觀經濟環境。在此基礎上,加強證券市場的監管水平,公正透明地為資本需求者提供更加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同時應逐步把謹慎性原則運用到非上市公司,有利于類型各異的企業在同一起點上公平競爭,使得信息使用者更加高效地利用會計信息作出正確的決策。其次,應該使國家稅收政策和企業會計準則更加契合,縮小差距。稅務人員、專業會計人員、企業所有者能夠換位思考,互相溝通,最終達到雙贏。例如,對資產減值準備納稅的問題方面,企業可以將計提的減值準備報稅務部門備案,能夠在稅前列支部分經注冊會計師審計后的資減值準備,這樣既可以避免企業操縱利潤,計提秘密準備,又沒有打消企業計提減值準備的積極性,充分發揮謹慎性原則的作用,有利于最終提供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性。
。ㄈ┨岣邥嬋藛T素質和職業判斷能力
會計人員在企業會計準則明確規定的情況下,要完全遵照會計準則和制度的要求做出決策,而在沒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同樣需要在一定的會計準則允許的范圍內根據自己的經驗作出判斷。如果會計人員沒有過硬的職業判斷能力,作出的判斷與企業實際情況會有很大的出入,不利于企業的發展和企業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所以,會計人員必須不斷提高職業判斷能力和職業道德水平,企業可以通過周期性的培訓,促使會計人員不斷學習財務知識和企業會計法規和制度的變動,不斷加強后期教育,同時會計人員除了不斷更新自己的財務知識外,自身要積極主動地經常了解有關經濟、法律和金融等方面的信息,來增強對極其不穩定的客觀經濟環境的預測分析能力。
四、結論
目前,在客觀經濟環境不穩定程度越來越高的情況下,謹慎性原則的作用也越來越不可小視。在《企業會計制度》和《企業會計準則》的規范下,恰當地運用謹慎性原則,能夠有效避免經營風險,有助于企業所有者、債權人等會計信息使用者更加真實地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正確評估企業的優勢和劣勢,最終作出正確地決策,使得企業能夠鞏固自己的競爭優勢,擁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相信通過完善市場機制和稅收政策、加強謹慎性原則的可操作性、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素質,謹慎性原則運用的局限性將不斷被克服,并成為企業的一種必要的經營意識,保證企業健康發展,從而推動我國整個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汪祥耀等.中國新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比較. 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6,63.
[2] 孟憲宏,會計謹慎性原則的運用及其局限性,會計之友,2010.(20),61-62
[3] 安梅,淺析會計謹慎性原則的應用,時代經貿,2010(7),223-224
[4] 赫巖,淺析會計謹慎性原則的局限性及其改進對策,財改金融,2010(25),45
[5] 魏民強,淺談謹慎性原則在會計中的運用,壩代商業,2010(13),242
[6] 楊靜,謹慎性原則運用中的問題,合作經濟與科技,2010(6),88-90
論謹慎性原則的利弊及其正確運用 篇3
一、財務分析中謹慎性原則的運用
財務分析是以企業財務報告及其他相關資料為主要依據,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進行評價和剖析。為了客觀地評價企業一定時期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需要計算各種財務指標。在進行財務分析、計算財務指標時遵循謹慎性原則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進行短期償債能力分析時除計算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外,還應計算現金流動負債比率。現主流動負債比率是經營現金凈流量與流動負債的比率,它是速動比率的延伸,能直觀地反映出企業償還流動負債的實際能力,用該指標評價企業短期償債能力更為謹慎;
。ǘ┻M行長期償債能力分析除計算資產負債率、產權比率外,還應計算有形凈值債務率和利息保障倍數。有形凈值債務率是負債與所有者權益扣除無形資產價值后的比率,它是產權比率的延伸,能更謹慎地反映企業清算時債務資本受到保障的程度。利息保障倍數是息稅前利潤與利息費用的比率,作為分母的利息費用不僅包括財務費用中的利息費用,還應包括計入固定資產成本的資本化利息,同時從謹慎性角度出發,最好比較本企業連續幾年的該項指標,并選擇最低指標年度的數據,作為標準,以保證企業最低的償債能力。
二、籌資管理中謹慎性原則的運用
籌資管理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取得企業所需要的資金,包括籌資數量、籌資時間、籌資來源和籌資方式等。為了規避籌資風險,企業在籌資過程中遵循謹慎性原則表現在以下方面:
。ㄒ唬┗I資數量適當。不同時期企業的資金需求量是不一樣的,企業財務人員應采用一定方法,預測資金的需要數量,合理確定籌資規模。這樣,既能避免團籌資不足,影響生產經營活動,又可以防止籌資過多,造成資金閑置。
。ǘ┗I資時間與用資時間相適應,這樣,既能避免過早籌集資金形成資金投放前的閑置,又能防止取得資金的時間滯后,錯過資金投放的最佳時機。
。ㄈ┎扇《喾N形式的籌資組合,以分散籌資風險。權益資金的風險一般小于負債資金的'風險,但資金成本較高。采取多種籌資方式籌集資金,可以揚長避短,分散籌資成本。
。ㄋ模└鶕首兓厔菁皟斶債務能力來確定長期債務與短期債務的合理比重。如果預期利率將持續上升,應考慮增加長期債務比重,可以節省資金成本;反之,可適當增加短期債務比重。但是實際上,利率很難預測出來,企業最好能合理搭配長短期資金來源,使企業在任何利率環境中都能生存。
。ㄎ澹┎扇∪谫Y租賃和尋求債務擔保等方式轉移籌資風險。融資租賃既可以將設備過時的風險轉嫁給出租者,又可以適當減少不能償付租金的風險;尋求債務擔保既可以增強企業對外舉債能力,并將部分償債風險專家給擔保人。
三、投資管理中謹慎性原則的運用
投資管理須考慮投資規模,同時還須通過投資方式和投資方向的選擇,來確定合理的投資結構,以提高投資效益、降低投資風險。由于投資時間的長短不同,其謹慎性原則的運用也不相同。
(一)短期投資中謹慎性原則的運用
。ǘ╅L期投資中謹慎性原則的運用
四、股利分配中謹慎性原則的運用
股利分配是指在企業獲得的利潤中,有多少作為股利發放給股東,有多少留在企業作為投資。企業要制定謹慎的股利分配政策,須妥善處理企業所有者的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維護所有者的正當權益,并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股利支付率的確定和股利政策的選擇,必須綜合考慮企業發展規劃、所有者意愿以及國家法律規定等因素,在提高企業股票市場價值的同時,確保企業財務的穩定與安全以及企業的未來收益增加。
總之,企業財務管理在運用謹慎性原則時,并不意味著保守和消極,而是在保持其均衡和穩定的同時,使財務管理活動具有合理的彈性,從而有效的規避各種風險,促進企業價值最大化。
論謹慎性原則的利弊及其正確運用 篇4
摘 要
會計謹慎性原則是會計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原則,雖然目前已經被廣泛采用,也成為現在企業財務制度的一個重要特征,但是謹慎性原則在會計實務的具體應用中是一把“雙刃劍”,在處理不確定性和復雜性的業務時,從業人員選擇的會計政策不符合要求,因而影響會計政策的可靠性。不僅如此,企業有時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往往都會操縱利潤、虛估資產,而導致所披露的會計信息無法反映企業的真實經營情況,因而也會影響謹慎性原則的運用。本文介紹了謹慎性原則在我國會計核算中的具體運用情況,揭示了其逐漸暴露的局限性,并有針對地提出了一些改進意見和措施。
關鍵詞
謹慎性原則;會計實務應用;問題;措施
1、謹慎性原則在會計實務中的應用
1.1 在資產方面的應用
1.1.1 在固定資產中的應用
在目前,企業會選擇運用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數總合法,也就是加速折舊法來作為固定資產折舊的核算方法,這充分體現了謹慎性的原則。固定資產折舊是指固定資產價值的減損,減損的形式是固定資產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價值轉移,并且從企業的商品銷售中來獲取一定的利益和補償。采用直線法計算折舊額時,各時期計提的折舊額是相同的,但是在加速折舊法下,在固定資產使用的前期多計提折舊,后期則少計提折舊。折舊速度的加快,固定資產成本在估計使用年限內加快得到補償,符合謹慎性原則。
1.1.2 在期末存貨核算中的應用
存貨的計價方法有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當存貨價格處于上升時期,采用先進先出法,造成當期成本費用下降,增加當期的利潤。反過來,當存貨價格處于持續下降時期,企業選擇先進先出法人為地調節當期的成本費用,違背了謹慎性的要求。所以很多企業使用成本與市價孰低法計算資產期末價值,這也是謹慎性原則在會計實務中的典型表現。
1.1.3 在無形資產中的應用
無形資產的確認和計量,《企業會計準則―無形資產》第四條中有明確的規定,必須滿足下面的兩個條件才能對無形資產進行確認和計量:
。1)與無形資產相關的未來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2)無形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企業會計準則》第五條規定:在判斷無形資產產生的經濟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業時,企業管理部門應對無形資產在預計使用年限內存在的各種因素做出穩健的估計。同時,由于自創商譽不符合可靠性原則,如果將自創商譽作為一項資產予以確認和計量。這樣會導致企業信息的用戶對企業的前景抱有盲目的樂觀,這就違背了謹慎性原則,是極其不穩健的做法。因此第十一條規定:“企業自創商譽不能加以確認!边@些規定都充分體現出謹慎性原則。
債務重組收益從本質上來講是屬于交換資產產生的收益,債務重組收益計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而不是計入“營業外收入”,這一點正體現了謹慎性原則。若是出現債務重組損失,那么就劃分到當期利益損失或獲得中,計入“營業外支出―債務重組損失”。這樣一來,低收益確認就會得到保證。謹慎性原則在債務重組上體現為兩點,從債務人來說,在以現金和非現金資產清償債務時,只能確認債務重組的損失,在重組過程中增加的凈資產,增加到資本公積,只有在收到補價的一方才能夠確認收益;從債權人方面來說,用修改債務條件進行債務重組的時候,修改的債務條款中涉及或有應收金額,則不應該確認,不得將這部分或有應收金額計入重組后債權的賬面價值。
《企業會計準則――租賃》要求承租人對融資租賃固定資產計價符合謹慎性原則。在租賃期開始日,承租人應當將租賃開始日租賃資產公允價值與最低租賃付款額現值兩者中較低者作為租入資產的入賬價值,將最低租賃付款額作為長期應付款的入賬價值,其差額作為未確認融資費用。這一規定,明確了融資過程中發生的相關費用不包含在融資租賃資產的入賬價值里。資產實際購入的成本是由最低的租賃付款額現值體現的,如果低于租賃資產原賬面價值,則資產入賬價值應采用最低租賃付款額現值。這充分體現了謹慎性原則的要求。
借款費用會計準則也體現了謹慎性原則。借款費用能否資本化首先要界定區分的界限。借款費用非資本化期間,則費用不得資本化,只能費用化,計入當期損益。在借款費用資本化期間內,符合資本化條件的借款利息才允許資本化,計入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這正體現了謹慎性原則中的不得高估資產的要求。
2、謹慎性原則在實務運用中的問題
2.1 謹慎性原則與其他會計準則相互矛盾
2.1.1 與權責發生制的沖突
權責發生制原則,也稱應計制原則,根據權責發生制的要求,凡是當期已經實現的收入和已經發生或應當負擔的費用,無論款項是否收付,都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計入利潤表,其核心是根據實際發生期間來確認收入和費用。而謹慎性原則卻是把還沒發生的、未來可能發生的損失以及費用提前計入損益,與權責發生制原則的核心發生了沖突。
在歷史成本原則的要求下,財產物資的計價應當按照取得時的實際成本,有物價變動情況時,除了國家有另外的規定外,企業不得調整賬面價值?墒窃谶\用謹慎性原則時,存貨可以采用成本市價孰低法計價,市價指的是重置成本,當重置成本低于存貨的'歷史成本時,存貨計價就按重置成本計價,這顯然背離了歷史成本原則。
2.2 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和職業道德制約
在會計實務處理過程時,謹慎性原則具有的主觀性比較強,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和職業道德對謹慎性原則的使用也有相應的影響力,這樣不確定的會計信息就會產生。對于可能發生的不同種類的事項,比如“合理核算”是確認、計量費用和損失的標準,但也不能忽略不一定會發生的費用、負債,并且也不能秘密計提準備。盡管在我國會計行業的發展頗為迅速,但是會計人員的素質仍然參差不齊。造成這樣的原因是:一是部分會計人員更新知識的能力比較弱,業務水平處在比較低的水平,不能夠及時地把新制度運用在會計實務中。二是雖然部分會計人員對這些新的應用了如指掌,但是如果這部分人員存在職業道德問題,又或者出于某種目的,濫用謹慎性原則,已達到私利。
2.3 謹慎性原則與稅法政策不能協調一致
依照我國目前的經濟環境形勢,我國經濟基礎和國家財力還沒有強大到普遍運用謹慎性原則,所以在與國際接軌的同時,還應該考慮具體國情,所得稅要達到目標,即要求確保國家及時繳納稅收和穩定的財政收入。所以,在所得稅確認時,在時間上,提前計量收入類、資產類,延遲確認費用、負債;在金額上,多計收入、資產,少計費用、負債;在對國家財政收入有利的情形之下,默認不確定性項目。但是謹慎性原則在確認計量過程中,要求必須記錄能預見的費用和相關損失并予以確認,不能確定的收入,則不能記錄和入賬。謹慎性原則與所得稅政策相沖突的不協調的表現在金額、時間和性質上。針對稅前列支費用稅法與會計制度的規定是不一樣的,以八項準備金的提取為例,壞賬準備超過3‰以上和其他七項準備金都要調整納稅所得額,使得企業要補交所得稅,企業增加當期現金流出,謹慎性原則的運用條件受到限制。
3、謹慎性原則應用的完善措施
3.1 加強會計準則、會計制度與稅法政策的協調一致
為了促進企業合理地積極地運用謹慎性原則,實現會計制度與稅法制度協調統一是有必要的,這樣可以縮短稅收政策與會計制度之間的差異。相關部門應設立專門機構處理兩者的關系,在溝通協調中使稅收合理化,減輕由于不合理的稅收導致企業納稅負重,為企業長遠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3.2 對會計人員進行定期職業培訓,提高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
會計人員是會計行為的真正主體,因為必須由他們貫徹使用會計準則、會計方法。企業選擇適合自身的會計政策,使得會計報表反映信息真實、可靠,這些都是對會計人員專業知識和職業道德提出的要求。所以會計人員應該學習會計法、相關的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知識,在工作的實踐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業務水平和道德質量,幫助企業顯現出更加客觀真實的財務情況和經營取得的成果。
3.3 避免謹慎性原則與其他原則的沖突
合理的確定各個原則的先后使用順序是有必要的,這樣能夠有效地避免謹慎性原則與其他原則矛盾。在會計原則中,最重要的是真實性原則,謹慎性原則只能在堅持真實性原則這個前提條件下進行運用。當權責發生制、配比原則或其他原則與謹慎性相互沖突時,選擇什么樣的原則是由經濟活動的不確定性程度來決定,不確定性程度比較高時,優先考慮謹慎性,這樣能夠更合理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所以,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來安排這些會計原則的先后使用順序。
4、結論
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報告等會計核算的全過程都離不開謹慎性原則,其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如何正確的使用謹慎性原則,對企業會計報表所呈現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有很大的影響,更進一步會影響報表的用戶因這些反映的狀況和成果作出的投資、籌資以及經營管理方面的決策,所以貫徹落實謹慎性原則對企業的長遠發展來說是很重要的,不可或缺的。
在現階段,由于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不太健全、配套措施不夠完善,所以很多時候還是摸索著前進的。只有堅持謹慎穩健的態度,才能在保證日后企業積極健康的前進。在改革我國經濟體制的過程中,擴大謹慎性原則在企業中使用的范圍是我們必須要做好的事情,使謹慎性原則滲入企業發展的各個階段和環節,只有真正的貫徹落實謹慎性原則才能為企業提供最及時、最準確、最全面的相關信息,我國的會計核算體系才會更加的完善,才會發展得更好。
【論謹慎性原則的利弊及其正確運用】相關文章:
論謹慎性原則在或有事項準則中的運用03-23
會計謹慎性原則的運用及其局限性03-19
淺析會計謹慎性原則的運用及其局限性03-25
權責發生制原則與謹慎性原則12-08
財務管理如何運用謹慎性原則03-23
論稅法原則及其功能03-18
淺談謹慎性原則在會計核算中的運用03-29
論重要性原則在會計核算中的運用03-21
謹慎性原則對會計實務的影響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