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地理簡易教具制作和使用論文
隨著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在地理教學中的推廣與應用,一線初中地理教師較偏重使用PPT、FLASH和視頻等多媒體教學手段,而忽略了對傳統教學手段的創新與發展。作為實現地理直觀教學的重要工具,地理簡易教具一般采用簡單并容易獲得的制作材料,具有形象直觀性、可操作性和趣味性等特點,在突破初中地理教學重難點和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等方面仍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現舉例介紹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簡易教具的制作和使用情況,供大家參考,如有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一、拼一拼,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有這樣一條活動建議:“開展我國省級行政區域單位拼圖游戲”。受此啟發,筆者在一次市級公開課《海陸的變遷》中,嘗試開展“六大板塊”的拼圖競賽。課前篩選出清晰度較高的“六大板塊分布示意圖”,請文印店按戶外廣告的材質,放大彩色打印1份(如圖1),沿板塊的分界線剪開后,在每個板塊的背面粘上帶有雙面膠的磁鐵,作為開課時吸在黑板上,可以靈活移動的教具(也可以背面直接用雙面膠或準備至少12個吸鐵石吸在板塊的正面);再用A4紙彩色或黑白打印8份,分別沿板塊的分界線剪開,裝入8個信封。開課前的五分鐘,筆者將8個神秘“錦囊”交給組長保管,激發學生探索地理奧秘的好奇心。當學習到“板塊的運動”這部分內容時,筆者請學生打開錦囊,每組6名成員分別手持一個板塊,通過親手拼圖,了解全球大致劃分為六大板塊和若干個板塊,與七大洲存在的不同之處,最快的一組可以獲得上臺拼圖展示的機會;學生還可以手拿板塊拼出動態演示板塊的碰撞和張裂運動,如兩位學生分別手拿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演示兩個板塊相向運動(如圖2),最后碰撞擠壓形成了喜馬拉雅山脈,舉一反三,探究阿爾卑斯山脈和科迪勒拉山系的形成原因和過程,以及驗證人們對紅海和地中海預言的正確性。
二、變一變,突破地理教學的難題
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多變的天氣》這節中,介紹了風向和風力的概念,以及天氣預報中的表示方法,偏向感性思維的初一學生不易理解這些內容,容易犯錯。針對這一學情,筆者嘗試制作風向和風力的簡易教具,以突破教學難題。首先,在學校裝作業本的紙箱子上找到一種扁平的硬包裝帶,通過裁剪得到一長四短的材料,用針線將第一個短條固定在長條上,再將其余三個短條放置在長條上,等距離縫兩針,達到能橫豎90°靈活轉動的效果(也可以用魔術貼或磁鐵)。改變教材授課順序,先介紹“風力是風強弱的級別,級數越大,風力越強”,一邊講解,一邊旋轉短條(如圖3):一個短條代表2級,兩個平行的短條——像把小刷子或者英文字母“F”代表4級,三個平行的短條代表6級,四個平行的短條代表7級,而前兩個短條的尾端相碰表示小旗子,用來代表8級。因為風力與風的強弱有關,每一個級數的風所對應的風速是不同的,3級和5級風是分別在2級和4級的基礎上加上長度減半的短條,而7級風的表示較為特殊,對于初一學生應盡量簡化,不必深究其中的原理,知道天氣預報中幾種常見的表示方法即可。再介紹“風向是風的來向”,如果風向為“北”,說明風來自北方,如同有人拉弓射箭,傳統羽毛狀的箭尾化身為風力符號中最重的部分——風尾。最后請學生上臺運用教具變換成4級東北風、6級東風、8級西南風等,臺下的學生當小老師,進行適時糾錯。
三、演一演,提升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
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人口與人種》這節中,有一個公式:“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比較抽象,筆者找到一個空礦泉水瓶子,在離底部大約2~3厘米的位置鉆一個小孔,在小孔中垂直插一根吸管。上課時向該瓶子倒水,沒多久之后,有水從小孔流出,學生明白了倒入瓶子的水如同“人口出生率”,從小孔流出的水如同“人口死亡率”,瓶中剩下的水如同“人口自然增長率”(如圖4),最后學生不看書,自己總結出公式。演示中倒入的水比流出的水多,即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瓶中才能保留一定水量,請學生思考“如果倒入的水比流出的水少或者兩者相同,會有什么結果?教具應該如何修改呢?”這比直接告訴公式和結論,更能提升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運用簡易教具進行實驗演示這一方法,筆者曾經用在舊版教材“為何說地球的水資源寶貴”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上。教材提供了一組數據,如:“淡水資源占2.5%”“可以被我們直接利用的淡水資源占0.3%”等,可是初二學生對這些數據并沒有概念,通常先計算出可以被人類直接利用的淡水資源量:假設100ml代表地球的水資源,其中淡水資源是2.5ml,可以被我們直接利用的淡水資源為2.5ml×0.3%=0.0075ml,有什么辦法能把這三個量放在一起對比,引導學生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呢?筆者在請教物理老師之后,找到了一個有刻度的水杯,如常見的樂扣杯子;一根針管,可以在藥店里買到;為了實驗更加清晰,還買了一瓶藍色佳得樂飲料。(如圖5)從100ml的水杯里,用針管吸出2.5ml,再輕輕擠出一小滴水,代表0.0075ml,實際上1ml=20滴水,即一滴水有0.05ml。實驗排除了密度、體積等問題,未必精確,但是一目了然,直觀形象。同時,這個實驗演示耗用的課堂教學時間較少,容易組織開展,避免了教學內容與教學時間矛盾的發生?傊谱鞑牧显绞呛喴,地理教具就越容易操作,課堂效果就會越明顯,因此一線初中地理教師多請教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老師,發動學生一起動腦和動手,盡量使用日常生活中可以方便找到的材料和工具,設計出更加豐富多彩、科學性更強的地理簡易教具,不僅有利于突破初中地理教學重難點,還能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培養學生在綜合思維和地理實踐力等方面的核心素養。
【初中地理簡易教具制作和使用論文】相關文章:
生物教學中直觀教具的使用原則的論文05-11
初中地理的小論文06-29
地理教學論文初中09-17
論文寫作和發表的策略08-02
論文寫作和閱讀的方法10-21
關于初中地理教學論文07-07
論文寫作和發表的基本策略07-13
教具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的論文10-15
新教育語境中玩教具論文06-17
初中地理小論文怎么寫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