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學中直觀教具的使用原則的論文
摘 要:隨著新的教學媒體的出現,某些直觀教具,如掛圖等退居二線,而這些教具的使用對于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提高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具有重要的意義,不應被舍棄。如何協調各教具才能更好地發揮其作用呢?提出了在使用時要把握選擇的最佳性原則、安排的有序性原則、展示的適時性原則。
關鍵詞:生物教學;直觀教具;使用原則
新教學媒體的出現,豐富了直觀教具的類型,我們如何協調各教具才能更好地發揮其作用呢?在使用時要把握以下原則:
一、選擇的最佳性原則
恰當使用直觀教具進行生物教學,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研究對象,牢固掌握所學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而且有利于發展學生的觀察、想象、思維等能力。生物學課堂上如何選擇教具,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應該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實際水平出發,選最直觀、最有代表性、最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的教具,做到教具“少而精,少而實用”。例如,在學習《使用高倍鏡觀察細胞》時,最好選用實驗,讓學生可以自己體驗反光鏡、轉換器的作用,能通過調焦知道粗細準焦螺旋及調節方向與鏡物距離的關系,體會使用高倍鏡的步驟和要點。而在學習《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時,最好選擇生物膜的結構模型,通過學生的反復拆裝讓學生掌握生物膜的組成、結構,更重要的'是了解模型建構思想。
其實學習生物學的魅力就在于理論聯系實際,因此要把握一切能動手的機會,讓學生自己去體驗動手的樂趣。了解學生,把握目標,使教具能發揮出最佳的組合效果,這就是選擇的最佳性。
二、安排的有序性原則
有時一節課教師會精選出多個教具,這就要對這些教具做合理有序的安排。例如,在學習《物質跨膜運輸實例》時,滲透現象非常重要,我們不妨先選擇實驗讓學生能夠自己觀察液面的變化,思考液面變化的原因,探討滲透作用發生的條件。而要針對學生的疑惑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選擇掛圖將局部放大,觀察單位面積內膜兩側水分子及葡萄糖分子的個數,分析單位時間內進出膜的水分子個數,最終明確液面變化的原因及滲透作用發生的條件。
教具是為學生服務的,在安排教具時,應充分考慮學生對不同教具的可接受性,分析不同教具的優劣合理安排,使各種教具都能發揮各自獨特的作用,以達到有利于學生全面掌握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并培養其觀察和思維能力的目的,這就是安排的有序性。
三、展示的適時性原則
在生物學課堂上,教師要掌握好各種教具的展示時機,像上例中實驗和掛圖解決的是同一內容的不同方面,實驗是先宏觀把握,觀察到液面變化,引導學生思考,而掛圖則在學生要釋疑時針對微觀的分子層面進行放大突破教學難點。選擇了多個教具在使用時,要做到其他教具不會妨礙正在展示的教具的演示。每種教具只能在講到與之相關的內容時才能展示,我們有的教師習慣上課鈴一響就把本節要用的模型放在講臺上,或進教室先把要用的掛圖掛在黑板上,這是不可取的。因為學生對直觀的教具感興趣,一開始就展示,學生的注意力容易被教具吸引而對教師所講內容則注意很少,等到需要展示時強調觀察教具學生對其已經失去興趣。
【生物教學中直觀教具的使用原則的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