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論文
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它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
初中地理論文1
全球經濟一體化和貿易自由化的浪潮推動著世界各國和地區之間經貿往來的密切和深化,我國的外貿人才在從事對外經貿交往工作中必然需要掌握和運用世界經貿地理知識。因此,我國各高校的本科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紛紛開設了國際貿易地理課程,對這一門課程的教學研究與改革在培養高質量的國際外貿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國際貿易地理課程性質和目的
國際貿易地理課程屬于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主干課,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處于核心地位,其必要的先修課程為國際經濟學、后續課程有世界經濟概論等。國際貿易地理學是研究世界各國(地區)商品生產的地域分工、商品交換的地理分布和地理格局的形成及其發展變化規律的科學,是經濟地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
二、當前我國高校本科國際貿易地理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材內容更新速度難以跟上國際貿易格局變化速度,F有的國際貿易地理教材出版時間距課程授課時間往往具有一定的時間差,但是國際經濟貿易格局確實瞬息萬變的,其動態性特征直接導致多數的教材內容出現陳舊和過時等現象。學生學習陳舊的教材內容是沒有任何現實意義的,根本無法將之用于實踐。因此,教授國際貿易地理課程的教師只有將學科最前沿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有用之才。
(二)實踐教學環節缺失。國際貿易地理學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兼具的學科,但是我國部分高校本科國際貿易地理課程教學的實踐環節缺失。實踐教學環節對于學生全面掌握國際貿易地理學知識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實踐教學環節能夠為學生提供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的解決中的機會,從而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提升。
(三)課堂氛圍和教學質量有待改進。國際貿易地理學作為一門經濟學和地理學的交叉學科,它的相應課程內容應該是豐富有趣的。但是由于部分高校將教學重點放在理論教學方面,且長期采用灌輸式教學,使得課堂氛圍較為沉悶,難以激發學生興趣。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想要取得高質量的教學效果是比較困難的。
(四)師資力量有待增強。目前,各高校本科國際貿易地理課程主要由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教師任課,這些教師的研究方向主要是經濟學相關領域,而地理學相關領域并非其專長。同時,有限的師資力量也增加了這部分老師所承擔的壓力,進而影響到學科教學質量。因此,師資力量成為了部分高校本科國際貿易地理課程教學的薄弱環節。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離不開優秀的師資力量的培育,優秀的師資力量能夠將課程的精髓提煉出來,培養出更專業的優秀人才。
三、我國高校本科國際貿易地理課程教學改革措施
(一)選擇新穎適用的國際貿易地理教材,F有的國際貿易地理教材良莠不齊,這就要求教師在甄別和選擇過程中慎之又慎,堅決摒棄那些內容陳舊和過時的教材,選擇適合授課對象適用的、緊跟國際貿易最新形勢的教材。當然,再新穎的教材也難免會出現部分滯后的內容,這就要依靠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及時收集最新的教學資料對這部分滯后內容進行更新或替換。教師切忌照本宣科,要運用多種渠道更新和充實授課內容,如互聯網、著作、學術期刊等都可能為教師提供有用的教學素材。
(二)合理安排實踐教學環節。那些沒有在國際貿易地理課程學時中安排實踐學時的高校應該為該課程設置專門的實踐學時,同時各高校應該選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材,以及為師生創造實踐教學條件。實踐教學又分為校內實踐教學和校外實踐教學。校內實踐教學需要相應的實踐設施,例如需要配備實驗機房和實踐教學軟件。校外實踐教學需要各高校積極開展與外貿相關企業、機構和組織的合作,例如安排學生到外貿企業中去交流、參觀或實習。
(三)運用多種方式活躍課堂氛圍,提升教學質量。教師在國際貿易地理課程教學過程中應該摒棄單調的教學方式,通過理論講授、地圖展示、案例解析、小組任務、師生討論等多種教學方式來活躍課堂氛圍和吸引學生學習興趣。此外,教師還可以借助互聯網資源、多媒體教學和實踐教學軟件等現代化的教育技術來充實課程教學。豐富的教學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動性,積極參與到整個課堂教學中去,師生間的共同協作必然會大大提升教學質量。
(四)注重增強師資力量。針對各高校本科國際貿易地理課程師資力量在水平和數量上有待增強的問題,應該采取以下兩種途徑解決:一方面,應注重對校內任課教師的培訓,這些培訓應該既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又有教學方法和技巧的培訓,其中,還應特別注重對教師實踐教學水平的提升,可以選派教師到國際商事組織和機構中去學習和鍛煉;另外一方面,還可以通過從校外國際經貿相關企業、組織、機構中聘請兼職教師的方式增強師資力量,這些兼職教師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可以給學生實踐性指導。
四、結論
國際貿易地理學是一門經濟學和地理學的交叉學科,且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和區域性。針對上述學科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指導學生運用多種研究方法進行課程學習和研究。如抽象法、歸納法、演繹法、對比法、地圖法和系統分析法等。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提升教學質量,教師應注重熟練掌握和靈活應用。國際貿易地理學具備較強的操作性和實踐性,各高校應加強本科國際貿易地理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如增加實踐學時和加大對實驗設施的投入。各高校還應該加強校企合作,安排教師和學生到外貿企業中去參觀和學習,專業知識的實際應用環境有助于提高國際貿易地理課程教學質量,為各高校培養出滿足社會需求的外貿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在世界各國和地區經濟聯系越來越密切的形勢下,熟知世界經貿地理格局的外貿人才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因此,我國各高校應重視對國際貿易地理課程的教學研究與改革。
基金項目:重慶三峽學院財經學院重點課程項目。
參考文獻:
。1]蔣江林.探析國際貿易地理課程的自主-合作教改模式[J].才智,20xx(04):64.
。2]馬宵梅.《國際貿易地理》校本教材開發與教學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xx.
初中地理論文2
摘要: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建立情境模式,引導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去,并積極開展思考主動探究教學問題,屬于情境教學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能夠建立輕松的教學環境,提升教學效率。本文研究了情境教學法在我國初中地理教學課堂上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初中地理;課堂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能夠為學生營造出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教師應用情境教學模式能夠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把抽象化的地理知識更加具體生動地傳達給學生,簡化地理知識難度,吸引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1根據教學內容創設問題情境模式
教師在教學中要設置好教學疑問,只有學生心中有了疑問,才能夠積極主動地而進行動腦思考,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創設問題情境模式,引導學生能夠產生自主探究的好奇心,從而把自己已經掌握和學習的知識點充分地調動起來。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性地選擇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突破口[1]。問題情境模式并不是單純的進行課堂提問,而是需要通過提問來讓學生開展自主探究活動,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識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在學習《中東豐富的石油》課程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們來討論一下,在石油枯竭之后,我們的世界是什么樣子的呢?石油屬于不可再生資源,因此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石油肯定也會有開采空的一天。中東是石油最大的輸出國之一,如果中東沒有了石油,那么中東的經濟會變成什么樣子?通過以上這幾個問題,好像乍一看跟教材沒有直接的聯系,但是通過問題的分析,學生們能夠了解困擾中東地區多年的經濟問題是什么。通過問題的思考讓學生掌握事物之間的利弊關系。石油屬于不可再生的資源,因此國家可以在石油枯竭之后大力發展其他行業,爭取通過其他行業的發展來帶動國家經濟的提升。
2應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模式
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教學,能夠提升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新鮮感,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結合在一起,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加強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能夠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圖文并茂,聲像結合,擁有更多的視聽沖擊力,吸引了更多的初中學生進入到教學活動中去。在學習人教版的《河流》這一課程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們布置好課前小任務,在網絡中自己收集和整理相關的河流資源,簡單地分析一下我國的河流分布情況以及水資源的相關圖片信息。在網絡當中包含有我國大量的河流信息,教師可以應用這些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來選擇有用的材料,制作成教學課件、教學視頻,跟學生們一起在課堂上展現出來。不同的學生學習角度和思考問題的方式都是不同的,有的學生通過展示出各個地區的年降水量來分析我國水資源的地域分布情況;有的學生則是根據我國的水利樞紐工程來分析水流資源和水庫的實際作用。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有效信息,能夠有效讓學生養成保護水資源的良好觀念[2]。
3課堂教學創設生活情境模式
初中地理教學跟我們生活實際聯系非常密切,教師需要把教學知識點和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現象結合在一起,讓抽象枯燥的地理知識點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直觀形象。通過生活實際來引導學生體會到地理知識點的趣味性,并能夠靈活地利用自己學到的知識點來幫助分析和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多種問題。在學習《交通運輸線的布局》這一內容時,為了讓學生認識到交通運輸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可以給學生們尋找青藏鐵路修建的相關視頻,讓學生們觀看視頻中展示出來的:“在高原上建鐵路會遇到什么樣的挫折和困難?”學生們通過觀看教學視頻之后開始自行學習討論,提升了課堂教學氣氛。一部分學生通過開發青藏高原的資源角度入手,展開了積極的想象;還有的學生則是從民族團結的角度進行探究。應用多媒體信息還能夠給學生們展現出生活當中的熱點問題,提升教學跟生活實際的結合度,促進了初中地理教學課堂質量的提升[3]。
4創設故事情境模式
在初中地理課本當中存在很多有趣的小故事和小典故,因此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給學生們找尋相關的趣味故事,幫助學生拓展學習視野,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在學習《石油、天然氣》這一課程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述世界十大未解之謎之一的百慕大三角的故事。在百慕大三角一帶經常會發生船只和飛機神秘失蹤事件,最近科學家們在附近海底發現了天然氣,從而推測出是天然氣泄露降低了海水的密度,導致船只的沉降。通過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故事情境模式,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地理知識探究意識。
5結語
情境教學法多種多樣,地理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合理地選擇情境模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初中地理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黃英冠.初中地理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運用[J].中學教學參考,20xx,(16):88-89.
[2]陳建梅.提高初中地理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下),20xx,(5):58.
[3]江文濤.淺談初中地理中情境教學法的有效運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xx,(18):63.
初中地理論文3
一、信息技術的廣泛性
21世紀是網絡時代,信息技術作為網絡的工具,給大家帶來了很多方便。如何把信息技術運用到初中地理教學中,首先需要電腦教學,把真實的圖片呈現在學生面前,有利于學生在大腦中形成對地圖、地形、地貌的輪廓,方便記憶學習。信息技術的廣泛性適用于地理這門特別的學科,擺脫了原來單一的講課模式。信息社會,信息量比較大,信息技術的應用是非常重要的。在新教學模式下,老師應該培養學生的大腦創造力。地理這門學科范圍比較廣,不僅有中國地理,還有世界地理。學生學習地理知識,必須有很強的大腦創造力。學生的想象力豐富,運用信息技術帶來的便利條件,更好地把它帶到學習生活中。在新課標的要求下,讓信息技術和地理知識相結合,新的教學模式的形成,有利于新的教學活動的實施。
二、網絡平臺的運用
網絡是一個虛擬的世界,但對于初中地理這門學科,它把地理變得更加真實了。上網搜索地球的輪廓,詳細的圖片、資料一下子就出現在學生的眼前,方便學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識。網絡平臺的運用,給老師的教學帶來了很多好處。不僅更好地把老師的教學方法展現在學生面前,還有利于老師和學生的交流。新的教學模式需要老師與學生的合作。地理這門學科,其實說簡單也簡單,說復雜也復雜。在新的教學模式下,需要老師多進行實驗研究。把地理教學帶到生活中來,聯系實際生活。生活帶入教學,地理就是生活,讓學生輕松學習地理。初中地理教學是初級地理教學,也是學生學習地理的基礎。打好基礎很重要,這就需要在新課標教學模式下,利用電腦教學,把網絡平臺帶給學生,讓學生廣泛利用并學習。
三、運用信息,實際操作
把信息技術帶到地理課堂,這是一個落實新課標的過程。地理知識有些是比較抽象的,比如介紹地球。在課堂上,老師應該把地理知識活學活用,不僅讓學生學到知識,還開闊了視野。學生應該學會實際操作,利用網絡平臺,把地理課堂氣氛帶動起來。比如老師可以讓學生做幻燈片來展示所要學習的地理知識,展開知識競賽,學生積極學習地理知識,對新模式進行肯定。新的教學模式,就是為了把知識變得更加靈活。運用先進的技術,讓學生投身到輕松的學習環境中。學習地理在初中生眼里不再那么抽象了。地理屬于文科,需要大腦的記憶。信息技術與地理教學相結合,提高了學生的想象力。知識變得不那么復雜化,而是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輕松完成上課教學的內容,讓地理學科更接近實際生活。沒有完美的人和事,中國的教育模式存在著不足。在新教學的模式下,把信息技術運用到初中地理的教學中。受益的不僅僅是學生,也減輕了老師的教學任務;提高了課堂效率,把初中生的積極性帶動起來。這也是廣大家長希望看到的。還有一點就是信息技術的硬件設施也需要學校和教育機構的大力支持,為了學生的未來,需要共同努力。
淺談初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地圖能力論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說到論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論文的類型很多,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你所見過的論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淺談初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地圖能力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淺談初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地圖能力論文 篇1
地圖是地理知識的綜合載體,是地理學科獨有的一種語言。地圖是地理教學中應用最廣泛、最實用,同時也是最不缺少的工具。十幾年的地理教學使我深深感覺到,如果學生掌握了運用地圖學習地理知識的技能,不僅能幫助學生高效的理解,記憶地理知識,而且能夠培養學生分析、判斷、推理、概括、綜合等多種思維能力。因此,培養學生的識圖、讀圖、析圖、繪圖等地圖能力是地理教學中最基本而重要的內容。但對于剛跨入中學的學生來說,地理是一門嶄新的學科,地圖概念幾乎沒有,由于年齡的關系,空間思維能力比較差,所以大多數學生普遍反映地理知識難記,地理學科難學,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學生沒有掌握運用地圖學習地理的能力和方法。那么怎樣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地圖能力呢?下面,我粗淺地談一談自己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地圖能力的幾點做法:
一、教會學生識別地圖
認識地圖就是讓學生掌握構成地圖的基本條件和要素,能夠看懂地圖并分清地圖的類別和所表現的區域范圍。認識地圖是學生地圖能力培養的第一步。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使學生掌握地圖的三要素,即能夠在圖中辨認方向、會換算比例尺、懂得各種圖例和注記,這一階段的知識在初中地理《地圖》一章中做了專題介紹。這部分知識對于剛入校的七年級新生來說是個難點,但它又是今后使用地圖的基礎,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把起點放低,要耐心細致的講解指導,并給予熱情的鼓勵,一定要把這部分知識基礎打牢固。第二階段是讓學生分清地圖的種類,明確各類地圖的用途。初中新教材在編排上大量增加了地圖的數量,各種不同類別的地圖散布于教材的各章節中,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整理歸類,由計劃的分類滲透,使學生分清地圖的種類,并明確各類地圖的用途,在解決問題時,根據需要,能夠正確選用合適的地圖。第三步使學生熟練識別不同區域的地圖。初中階段,區域地理的學習是教材內容到重中之重,不論是世界地理還是中國地理,都分別講述了多個不同尺度的區域,分區地圖多而復雜,學生難記,并且容易混淆。我在教學中,利用形狀觀察法,就是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圖的輪廓、形狀、看看是否有明顯好記的特征。再根據觀察出的形狀、特征把地圖記住。這個方法能幫助學生輕松地判讀出所表現的是哪個區域。從而為進一步解答有關問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初中地理小論文優秀范文
在個人成長的多個環節中,大家都經常看到論文的身影吧,論文的類型很多,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一篇什么樣的論文才能稱為優秀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小論文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
初中地理小論文優秀范文 篇1
摘要:初中教學作為高中知識的過渡階段,隨著課程教學不斷深入,初中地理教學主要培養學生對方向、國內外地勢地貌的了解,在新課程標準下的地理教學必須要擁有學科上的創新性和趣味挑戰性。在教學改革深入的同時,教師要讓初中地理突出自身特色及主體地位,在課堂教學當中激發學生積極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本文根據初中地理教學的目標及特點,以實例探析新課改下的地理教學方式。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地理;教學方法
1引言
新課改下的初中地理教學要求既教授學生相應的地理知識及地理技能,還要培養學生對國內外地域環境熟練了解,讓學生能夠具備地理綜合能力。這一要求對教師的創新能力及教學經驗提出更高要求,在地理教學過程中,由于初中地理所涉及到的知識點較多且雜,對相應圖表上標記的內容也比較多,學生需要記憶的知識點多且抽象。因此,無法激發多數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學習興趣,教師需要采用更多有效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強調地理知識學習的趣味性,將地理教學理念傳導到學生意識當中。
2充分發揮學生在地理教學中的主導地位,深層挖掘教材資源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主體不再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著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初中地理教學當中,地圖是學生更好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在整個地理教學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地理圖形教學當中,充分運用地圖為學生描繪出更多具體化的地理形態。比如在統計圖、景觀圖甚至示意圖的繪制當中,地圖作為地理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讓抽象的地理教學內容上更加直觀、生動。教師利用這類工具讓學生在無形中掌握地理在空間上的分布規律,將所教學的內容與相應的真實地理形態結合一體,在后期的地理考察當中靈活運用,準確掌握相應的地理知識點。比如在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冊《海陸變遷》的教學中,主要是將各大陸板塊之間的形成變化運用唯物主義的科學觀點說明海陸變遷,讓學生了解到大陸漂移和板塊運動,并且讓學生了解到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在教學當中,運用初中學生對萬千變化的自然界充滿好奇心,設置相應的探究性和懸念性較強的問題,以此開啟學生對新知識的求知欲望,讓學生根據以前學習或掌握到的地理技能進行學習,為學生創造出自主學習的氛圍。
關于初中地理教學的論文范文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的科學研究能力。一篇什么樣的論文才能稱為優秀論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于初中地理教學的論文范文,歡迎大家分享。
摘要:詳細闡述影視資源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希望對地理教學的優化改革有積極作用。
關鍵詞:影視資源;初中地理;自主學習
1、前言
初中地理教學中運用影視資源是一種創新之舉,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培養創新能力和想象力。
地理教師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運用影視資源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并利用課堂導入、課堂教學和課后練習等環節發揮影視資源的作用,用影視資源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在課堂導入中運用影視資源
課堂導入是初中地理教學的重要環節。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可以為之后的課堂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在課堂導入中運用影視資源,需要地理教師選擇合適的素材,使影視資料具有合理性和趣味性,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激發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和熱情。同時,教師選擇的影視資源需要建立在教學任務的基礎上,不能單單以提高學生興趣為重點,而要綜合考慮初中地理教學的目標和要求。當然,選擇的影視資源還需要貼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體會到生活化的地理知識的魅力。
在初中地理教學課堂導入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影視資源。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早已形成自己獨特的思維習慣,在認識、感知事物時有自己的理解方式。因此,教師賦予學生選擇影視資源的權利,無疑是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初中生運用所學知識選擇與課本知識相關的影視資源,可以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鍛煉思考和動手的能力。
如何在初中地理課堂上進行情境教學論文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論文吧,論文對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對于人類整體認識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論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如何在初中地理課堂上進行情境教學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摘要:對初中生來說,地理這門科目是很重要的,但其知識點存在一定的抽象性,需要記憶的內容也比較多。要想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地理教師就要改變傳統教育模式,減少甚至杜絕使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而使用多種類型的新型教學模式來讓學生對這門課程產生興趣,進而積極、主動地學習,最終達到提高效果的目的。情境化教學模式是一種效果較好的教學方法,能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體會、掌握地理知識。本文主要針對情境教學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初中地理;新課程改革;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社會各個領域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讓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滿足社會的要求,教師就必須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不斷運用新的模式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在使用情境教學法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教材中的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實踐問題結合起來,使整個課堂教學的知識點變得更加系統化、具體化。
一、情境教學的優點
從定義的角度來分析情境教學,其實就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創造一些比較具體的情境,讓學生了解所學知識點。情境教學具有比較高的使用價值。使用該方法傳授相關知識點時,教師需要認識情境教學包含的多種類型的教學資源,如教學視頻、多媒體等,并有效融入情境教學模式,讓學生學好初中地理這門科目的一些比較枯燥、難懂的知識點,更直觀、深刻地了解教師所教內容。這種創新性的教學方法能讓學生不斷提高地理知識水平。[1]
初中地理小論文怎么寫
導語: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初中地理小論文怎么寫呢?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小論文范文,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摘要:初中地理體驗學習中的主要辦法有情境體驗法、社會理論體驗法和入手操作體驗法。
一、 把地理形象思想作為培育學生思想才能的切入點
地理教學中的地理形象思想是經過典型的地理現象,反映和把握地理事物實質的思想活動。地理形象思想不只是思想過程中的一個閃念、一顆火花,而且是能夠經常地存在于教與學的過程中。在教學中,進行地理形象思想才能的培育與鍛煉,關于全面開發學生大腦(特別是右腦)、全面培育學生學習地理、認識地理并在理論中運用地理學問的才能具有重要意義。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提供應學生的地理形象內容從方式上看能夠分為三類:一是經過實物、模型、幻燈照片、聲像材料等表現詳細可觀的地理形象;二是經過教師生動豐厚的言語,描畫出詳細的地理情境;三是經過簡約的線條符號和地理表示圖形附加少量的闡明文字表達一定的地理學問內容的形象化圖示。它們都為教學中構成地理形象思想的豐厚資料。
二、 應用理性資料,強化言語表達,培育學生的籠統思想才能
理性認識是思想的起點,思想就是對形象、直觀的理性資料進行加工整理,上升到對事物的實質及規律的理性考慮。初中生的時空籠統才能有限,教師必需從初中學生實踐動身,教學中充沛運用形象思想的豐厚資料,把一些地理事物或現象經過直觀的方式予以展現,教師進行必要的點撥、解說,引發學生考慮、探求,必要時進行恰當的暗示或提示,同時請求學生對這些理性資料用本人的言語進行表達,強化表達才能。例如:在“黃河水系”的教學中,幻燈片上黃河下游的流域面積明顯地比中、上游減少,這種一如既往的現象能夠作為讓學生從直觀的視覺中進一步鍛煉其籠統思想才能的一種素材。我們都曉得黃河因中游流經黃土高原,大量的泥沙在下游地平水緩的華北平原堆積,使河床抬高而成為“地上河”,高出空中的河床再也不可能接納主流入黃河干道(水往低處流的道理人盡皆知,但這一點僅從流域的平面圖中是不可能直接察看到的,學生必需經過籠統思想才干得出的結論)。而在解說黃河中游特性時,教師事實上已把緣由告知了學生,因此,這一請求對初中生而言并不太難。
關于初中地理教學論文
初中地理到了復習階段,課時容量大、難度增加、復合性強的特點越來越突出。復習課的教學目標相比新授課而言,更多地強調地理事物間的聯系,或是因果關系,或是類比關系。這些都要求教師在時間有限的課堂上,最大限度地呈現給學生盡量多的直觀印象,這是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張嘴、一本課本難以做到的。所以,必須重視多媒體在地理復習課中的應用。
一、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多媒體教學手段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方式而言,優勢在于,可以利用其對文本、聲音、圖形、圖像、動畫等的綜合處理,充分創造一個圖文并茂、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為教師教學的順利實施提供形象的表達工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快樂中將教學目標落到實處。
多媒體教學在地理課中的優勢更是明顯,地理學習中經常遇到一些相對抽象的內容。比如學生難以理解的《地球的運動》一節,很難運用語言來描述地球自轉、公轉的性質以及產生的現象。通過多媒體播放視頻,學生就一目了然了。地球的公轉軌道是美麗的橢圓,公轉時地軸與軌道面成66.5°夾角,公轉到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時,太陽分別直射在赤道、北回歸線、赤道、南回歸線上,與此同時,南北半球出現不同的晝夜長短變化?戳搜菔,學生不僅牢牢地記住了這些特征,而且被地球環繞太陽運動的優美所折服,不斷地發出驚嘆的聲音。他們大概也感受到人類的渺小,因為其它行星都沒有地球這樣獨特的適合生命生存的條件。多媒體教學的直觀、生動、動感是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
關于初中地理課堂教學論文
初中地理課堂教學要嘗試創新的教育理論,做到教、 學、 做合一的教學,重視對學生知識的傳授,更要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初中地理課堂教學論文,歡迎閱讀。
初中地理到了復習階段,課時容量大、難度增加、復合性強的特點越來越突出。復習課的教學目標相比新授課而言,更多地強調地理事物間的聯系,或是因果關系,或是類比關系。這些都要求教師在時間有限的課堂上,最大限度地呈現給學生盡量多的直觀印象,這是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張嘴、一本課本難以做到的。所以,必須重視多媒體在地理復習課中的應用。
一、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多媒體教學手段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方式而言,優勢在于,可以利用其對文本、聲音、圖形、圖像、動畫等的綜合處理,充分創造一個圖文并茂、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為教師教學的順利實施提供形象的表達工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快樂中將教學目標落到實處。
多媒體教學在地理課中的優勢更是明顯,地理學習中經常遇到一些相對抽象的內容。比如學生難以理解的《地球的運動》一節,很難運用語言來描述地球自轉、公轉的性質以及產生的現象。通過多媒體播放視頻,學生就一目了然了。地球的公轉軌道是美麗的橢圓,公轉時地軸與軌道面成66、5°夾角,公轉到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時,太陽分別直射在赤道、北回歸線、赤道、南回歸線上,與此同時,南北半球出現不同的晝夜長短變化。看了演示,學生不僅牢牢地記住了這些特征,而且被地球環繞太陽運動的優美所折服,不斷地發出驚嘆的聲音。他們大概也感受到人類的渺小,因為其它行星都沒有地球這樣獨特的適合生命生存的條件。多媒體教學的直觀、生動、動感是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
新課改背景下初中和高中地理銜接教學研究論文
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發現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銜接出現了問題,初中地理知識過渡到高中地理知識存在較大的跨度,導致學生難以適應高中地理的教學,進而使學生成績不理想。因此,高中地理教師應該意識到初中和高中地理知識銜接問題的重要性,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將高中地理和初中>:請記住我站域名/<地理知識銜接起來進行教學,從而提升高中地理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初中地理;高中地理;銜接策略
初、高中地理課程具有非常密切的聯系,但在現實的高中地理教學中,存在與初中地理不銜接的現象,始終困擾著絕大多數高中地理教師。由于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教師將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銜接的問題作為重點研究的對象,進而不斷完善高中地理教學的模式和手段。本文主要分析了新課改背景下初、高中地理的銜接問題,探究出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
一、導致初、高中地理脫節的原因
1.師資問題
根據調查顯示,我國目前初中地理師資力量有限。因為受傳統思想和初中升高中考試要求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大部分初中學校對于初中地理的教學不夠重視,在初中教學中,地理通常被看成副科,導致一部分初中尤其是農村初中缺乏專業的地理教師,由其他教師代教地理課程。由于教師的專業能力較低,導致初中生地理基礎普遍較差。另外,因為教師地理專業文化程度不高,并且對于初中地理課程缺乏整體了解,導致其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無法把初、高中地理的內在知識聯系起來,這也就造成了初中生在升入高中后無法適應高中地理教學,以致對高中地理教學的效率造成一定影響。
初中地理會考復習應注意的問題及對策教育論文
初中地理會考前的總復習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可以達到梳理知識,形成網絡,使所學知識系統化、熟練化、技能化,促進學生能力和綜合素質的進一步提高,要求具有系統性、針對性、典型性、指導性。
存在的問題:
1.重進度輕反饋
因為課時比較緊,部分老師擔心復習不完,急于趕進度,導致單課時內知識密度過大,但深度不夠,“走馬觀花”,反饋練習又不及時,既影響基礎知識的掌握,也難以讓學生在能力上有所提高,雖然表面上在正式會考之前完成了復習任務,但質量不高,效果不好,導致出現“知識點都復習了,可學生成績就是不高”這種狀況。
2.大量使用教輔資料,復習針對性不強
部分教師大量使用教輔資料,導致自命題減少,試題陳舊,缺乏新意,使得復習過程被教輔資料牽著鼻子走,而不是針對本校學生實際情況合理選題、編題,導致復習過程學生陷入題海戰術,負擔加重,能力卻得不到提高。
3.復習重點不夠突出
會考試題雖然知識覆蓋面較廣,但重點內容依然是考查重點,分值較高,且對相關知識點具有支撐作用,復習時如果不能重點突破,重點練習,不僅重點內容不能落實,還導致相關知識點缺少支撐,學生的知識結構缺少重點內容的支撐和引領,零散無序,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更不利于在應試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如氣候專題、山脈與地形區、工業與礦產分布等知識點。
復習建議:
針對會考的選拔性特點及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提出如下建議供參考。
1.多引導學生討論典型試題。精講精練,摒棄題海戰術。選一些代表性的題目與學生分析,討論。
2.將知識歸類并系統化,通過面的突破,帶動點的復習。不求面面俱到,將零散的陳述性知識點提前整理,由學生自主掌握,教師在反饋階段進行檢查,不再占用寶貴復習時間。如:氣溫,降水,氣候類型等知識。
3.將知識梳理清晰,不僅可以提高復習效率,更能構建知識網絡。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整體把握,還原地理學科本質,達到“螺旋式上升”的復習效果。例如:世界各地理區域的人種,宗教和語言。七年級上冊的知識基礎性、理論性強,對后續學習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應重點突破。經緯網、等高線、天氣與氣候、地球運動等相關知識不僅是重要的基礎性知識,更是每年考試的重點內容,應加以重點鞏固落實。
4.重能力同時勿輕基礎知識的識記和情感、價值觀方面知識考查。雖然地理會考越來越重視考查地理基本能力,但基本的地理知識,每年也是考查必不可少的內容,如世界之最、地形分布交通運輸網等也應給予足夠的重視。而生態保護、地區發展差異、世界局勢等方面的內容往往與情感、態度、價值觀聯系密切,在復習時應適當強調,使學生能夠以正確的態度面對類似問題。 5.加強地圖教學。各個大洲、地區、國家和重點省級行政單位的輪廓圖,重點經緯線、海港、海峽、首都務必牢記。指導學生能從地圖上讀出基本地理規律的同時,能解釋特殊地區的特殊地理現象。如赤道附近為熱帶雨林氣候,但赤道附近非洲東部地區卻為熱帶草原氣候。中國夏季全國普遍高溫,但青藏高原卻是全國最涼爽的地方。
6.重視區域地理的復習。不同的大洲比較(如南美洲、非洲的比較)、不同的分區比較(如北非與中東的比較)、不同的國家比較(如俄羅斯、日本的比較)、不同的省區(廣東與黑龍江的比較)
7.應十分重視自命題考查、變式訓練,適當使用教輔資料可以提高復習效率,但如果過分依賴則不妥。教師應該加強自命題考查,這樣才能適應本地區的考試特點和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自命題時應先了解本地區的命題特點,科學、規范命題,也有利于教師有針對性的考查復習效果和學生的'掌握情況,更能避免學生已經陷入題海之中,教師卻依然把握不住正確地復習方向。命題時減少內容重復和形式重復,多進行變式訓練是提高復習效果和學生應考能力的有效手段,希望各位老師加以重視。在地理會考命題“不出舊題、不用成題、全部命制新題”的前提下,這一點尤為重要。
8.規范學生答題習慣。每年會考閱卷中都發現許多學生因為答題習慣不好被扣分。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1)易錯字問題。重點地名寫錯,如哈爾濱、霍爾木茲海峽、珠穆朗瑪峰、渤海、湄公河等重點地名應讓學生切實掌握,不能重記憶,輕書寫。
。2)語言不規范問題。地理規律或地理現象的解釋、描述應該使用規范的語言、專業的術語,平時教學和檢測中應加以強調,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如氣候特征的描述、地理現象的解釋、等高線的識讀、河流流向、山脈走向的描述等。強調單位,如攝氏度、人口密度、比例尺的計算時,要注意數據單位。
。3)卷面整潔問題。特別是錯誤改正時,切忌亂畫。填圖位置準確。
。4)作圖細節問題。如指向標的畫法、氣溫變化曲線是否平滑等。作圖時的距離計算問題等。
。5)避免漏做。有些題目需要在圖上做標記的切忌漏做,教師要反復強調。
9.關注熱點時事,及時引入復習。熱點時事每年會考都會有所體現,利用地理知識理解和解釋這些現象也是地理學習的目的之一,地理教師應該有職業的敏感性,善于發現、善于命題,并能及時體現在模擬考試中。如氣候大會、歐債危機、各地地震、中東問題、南海爭端、倫敦奧運會等。
關于初中地理教學方法優化初探論文
一、教學方法優化要考慮的問題
1、學生的認知能力
初中的學生們由于受到年齡的限制,對于事物的了解還不夠全面,而地理知識所涉及到的內容比較抽象和復雜,學生認知起來較為困難。例如“板塊的運動、大陸的漂移”等地理知識,學生如果缺少必要的想象能力,就根本無法理解這個過程,對于這部分的知識便會一知半解。因此教師在優化教學方法時必須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思考應該用什么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更為直觀的了解地理知識,從而學習起來輕松一些,他們便會克服對地理學習的恐懼心理。
2、情感因素在教學中的作用
當前時代強調的是素質教育,何為素質教育,便是提升學生們對于學科研究的興趣,培養學生們的科學素養,讓學生們熟練的掌握各種科學分析方法和基本技巧。因此要想讓學生們的地理素養得以提升,地理技巧得到掌握,教師就必須得將情感問題重視起來,培養學生們的地理情趣。在傳統地理課堂教學之中,非專業教師往往拘泥于課堂,采用照本宣科的形式向學生們灌輸地理知識,這樣未免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教學活動了無生趣,而專業教師則又過分強調科學的嚴謹,將原本生動活潑的課堂弄得死氣沉沉,師生之間沒有互動環節,學生缺乏學習興趣,成績自然難以提高。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之中可以采用生動或風趣的語言,和學生適當的拉近距離,增長學生的見聞,學生定會覺得有趣,從而更加樂于投入到地理課程的學習之中。就如當教師講述到“天氣與氣候”這一地理知識時,可以適當的和學生們談談本地的天氣,從而引申到教學主題。學生在和教師互動的這個過程之中,可能會被教師的人格魅力感染,從而喜歡上地理課堂。據研究,“愉悅”是初中生們的學習動力之一,情感因素在學生的學習動機之中占據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