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天人合一與風水地理哲學基礎論文
1風水地理哲學批判——從傳統風水地理走向現代風水地理
1.1辯證唯物主義哲學觀對傳統風水地理學的認知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既不要用傳統風水地理學科學的一面來掩蓋其偽科學的一面,也不要用其偽科學的一面否定其科學的一面,要通過深入研究劃清其科學性與偽科學性的界限,弘揚其科學的一面,擯棄其偽科學的一面?茖W的難能可貴之處就在于其具有邏輯推理與預言的能力。雖然現代科學是建立在嚴謹的定性、定量實驗基礎之上,并有嚴密的邏輯歸納推理,而現代堪輿學與之相比顯得原始落后,但二者竟有類似的追求“預言”的邏輯思維。因此,應該用科學哲學觀認知傳統風水地理學,其正確的成分要研究,發揚光大,做到古為今用;而其迷信的成分也要研究,揭示其實質,做到去偽存真,這才是對待傳統風水地理學的科學態度。
1.2中國風水地理哲學批判
無論自然科學、社會科學還是哲學,在其萌芽產生發展過程中,均含有迷信成分[1]。即使歐洲近現代科學的形成與發展,其源頭也含有神學思想,甚至一度神學起了主導作用。因此,產生于兩千多年前脫胎于易學的風水地理學,含有迷信成分,自然在情理之中。傳統風水地理學存在某些迷信和偽科學的思想,有其認識和社會歷史方面的局限[4-6],因此,不應苛求古人,而應對傳統風水地理學中的迷信和偽科學思想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批判,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中國哲學是綜合思維和辯證思維[7-9],而西方哲學是邏輯思維和分析思維[10]。以西方哲學思維考察傳統風水地理學,就會認知到其科學和偽科學的雙面性。而其中的偽科學成分,正是中國哲學以綜合思維和辯證思維考察傳統風水地理中的人-空間關系,既確立了不乏經驗科學的理念,同時又給傳統風水地理學蒙上朦朧、詭異、神秘的面紗,并為大量的迷信活動提供了空間場所,故李約瑟(JosephNeedham)稱之為準科學[11]。準科學的概念包含科學的實質,又摻雜了偽科學的內容。傳統風水地理中的迷信產生的原因很多:社會發展的局限性、科技認知的淺薄性、經濟生產的落后性、封建統治者及江湖術士的需要性、哲學科學思維方法的局限性等。事實上,對傳統風水地理中迷信的哲學批判古已有之,王充、呂才、朱熹等有識之士就是典型代表[12-14],由于其認識論和方法論的局限性,批判不徹底,未能區分傳統風水地理中的科學與偽科學成分。中國傳統哲學局限于類比方法認識世界,在傳統的“天人合一”觀念下,對表征萬物序列關系的宇宙圖式賦以象、數、理的意義而無限制地推演,附會以諸多牽強無稽的成分,這正是傳統風水地理學中迷信的源頭。必須進行剔除和現代哲學批判,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構建中國特色的現代風水地理學。
1.3從傳統風水地理走向現代風水地理
傳統的堪輿學即風水學(廣義概念),其胎生于易學?拜泴W也稱風水地理學(狹義概念),實際上傳統的堪輿學(風水學)包括兩大部分,即傳統風水地理學和傳統玄學[15]。這2個傳統領域均含有迷信成分和偽科學思想。現代風水地理學是狹義的堪輿學,其主要研究聚落、民居、陵園等的選址、設計與規劃,是通過對傳統風水地理學的科學哲學過濾,剔除迷信成分和偽科學思想,以狹義堪輿學的科學哲學原理為基礎,結合現代地理學、建筑學、人類生態學、環境景觀學、環境倫理學、行為心理學等學科(不包括玄學),建立起來的一門具有中國特色的獨特的學科(圖1)。
2中國風水地理哲學基礎——《周易》中的“天人合一”觀
2.1《周易》中的“天人合一”觀奠定了傳統風水地理的哲學基礎
2.1.1“天人合一”釋義
“天人合一”是《周易》哲學思想的核心,其思想本質上是關于天人關系問題[9,16-17]。何謂“天人合一”?自“天人合一”思想萌芽至今,可謂智者見智,仁者見仁,觀點紛雜,見解不一!疤烊撕弦弧笔侵袊诺湔軐W的根本觀念之一,與“天人之分”說相對立!饵S帝內經》“天人相應”學說認為有2個基石:一是大的生態環境,即天地(大宇宙)的本質與現象;二是生命(小宇宙)的本質與現象[18-19]。
站在第一個基石上,中國古天文學給出了系統的闡釋,即:
。1)天地對應;
。2)天地氣交;
。3)天地同律。
站在第二個基石上,中國古中醫學給出了系統的釋義,即:
(1)人天同構;
(2)人天同類;
。3)人天同象;
(4)人天同數。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劉笑敢教授[20]對古代“天人合一”觀進行了梳理,提出8種“天人合一”觀:
。1)天道人事相貫通的天人合一;
(2)以人事為重心的天人合一;
。3)以天道為重心的天人合一;
。4)天人感通式的天人合一;
。5)道家式天人合一說;
。6)禪宗式天人合一說;
。7)唯器說的天人合一;
。8)作為贊頌語的天人合一。這些都是當代學者“天人合一”思辨研究中特有的不同傾向。
還有學者把“天人合一”思想歸納為4種涵義:
(1)“天人合一”思想是政治管理之策;
。2)“天人合一”是理想的生存狀態;
(3)“天人合一”是超拔的道德境界;
(4)“天人合一”是高遠的審美境界[21]。關于“天人合一”的內涵,用《矛盾論》的觀點分析[22],其根本表述是:“天”與“人”是世間萬物矛盾中最核心最本質的一對矛盾,“天”代表宇宙環境、自然環境、物質環境的物質客體,“人”代表認識宇宙環境、適應自然環境、調適物質資源環境的思想主體,“合”是“天”與“人”矛盾間的形式轉化,“一”是“天”與“人”這對矛盾相生相依、相互作用的根本屬性!疤烊撕弦弧睒嫵闪巳祟惿鐣凶罡、最核心的矛盾對立統一體系,這一體系又按照由內到外的順序,存在著四大子矛盾系統(本我與超我、自我與外物、規律與原理、思想與現實世界),而人類一切活動的起點、發展趨向與終結,均在“天人合一”的四大子矛盾系統運動之中。
“天人合一”哲學思想可概括為5個命題:
(1)人類生于天地之間,既是天地之精華,又是天地組成部分;
。2)天地運行的普遍規律人類必須遵循;
。3)天地運行規律與人類精神和心理活動具有統一性;
(4)人性即天道,道德原則和天地運行規律是一致的;
。5)人生的理想和追求是天地人諧調和諧[23]。
2.1.2“天人合一”的辯證思維奠定了傳統風水地理的哲學基礎無論對“天人合一”思想有多少種解讀,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天人合一”思想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的思想核心與精神實質[24-26]。之所以如此,“天人合一”思想的以下3個功能足以證明:
(1)揭示了人與自然的辯證統一關系;(2)映射了人類生生不息,則天、希天、求天、同天的完美主義和進取精神;
。3)體現了中華民族的世界觀、價值觀的辯證思維模式。中國人最基本的思維方式,具體表現在天與人的關系上,實際上體現的就是“天人合一”的辯證思維。其最基本的表現形式是“天”與“人”合而分,分而合的“合―分―合”關系,亦即“一分為二”與“合二為一”的對立統一關系[27-30]!疤烊撕弦弧钡倪@種思維模式蘊含了整體性、矛盾性、系統性、聯系性和動態性五大特性,這五大特性為傳統風水地理的研究與實踐提供了哲學支撐,奠定了傳統風水地理的哲學基礎。
2.2現代風水地理的哲學基礎——新“天人合一”觀
2.2.1現代風水地理實踐賦予了“天人合一”新內涵
“天人合一”是傳統風水地理學的核心思想,現代風水地理學仍然是在風水這一特殊領域研究人與自然的關系(人地關系),離開了“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基礎研究人與自然的關系(人地關系),就會成為“無水之源,無本之木”,因此其哲學基礎依然是“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但是,這里有一點必須明確,現代風水地理內涵與傳統風水地理含義有著本質上的不同,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以現代科學為基礎,擯棄了封建迷信和偽科學思想。因此,其哲學基礎“天人合一”的思想,與傳統的“天人合一”哲學思想也有著本質的區別。這種“區別”最關鍵的一點在于對“天”和“人”的認識上[31-32]。通過現代風水地理實踐,通過對傳統“天人合一”哲學思想的梳理,將會逐漸認識到傳統“天人合一”哲學思想的科學性和非科學性,弘揚其科學的一面,擯棄其非科學的一面,使傳統風水地理學走向現代風水地理學,F代風水地理學認為,科學的“天人合一”哲學思想,對其“天”的解釋與以往不同,剔除了迷信成分。所謂的“天”,就是現代科學意義上的“自然”。自然(Nature),即天然,非人為的。自然是無窮多樣性的一切存在物,與宇宙、物質、存在、客觀實在等范疇同義[33-34]。自然,最廣義而言指的就是自然界、物理學宇宙、物質世界以及物質宇宙,從這個意義上講,還應包括人類社會(隨著人類的發展自然而然形成的)。自然通常分為非生命系統和生命系統,被人類活動改變了的自然界,通常稱為“第二自然界”,或“人化自然界”[35-36]。在此基礎上,從現代風水地理學角度出發,現代“天人合一”哲學思想對“自然”的解讀又賦予了新內涵。筆者認為這一新內涵就是把“天”看成是自然(環境)系統,這一自然系統可分為若干層次,但最基本的層次有3層:第1層次是宇宙自然(環境)系統;第2層次是地球自然(環境)系統;第3層次是與人類活動相一致的局域自然(環境)系統。各層次自然(環境)系統之間,緊密關聯,互相作用、互相影響,不停地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交流傳遞,形成一個巨型、復雜、開放的自然(環境)系統,F代“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對“人”的解釋也賦予了新內涵,認為人是大自然的產物,既是在一定地域空間上從事生產活動、社會活動、各種生活的社會化了的人,又是具有豐富內涵、系統結構、組織功能的系統化了的人。這種對“天”和“人”內涵的新解讀,也給“天人合一”賦予了新內涵,其要義簡言之,即“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人地關系和諧),持續發展”。筆者稱之為新“天人合一”觀。
2.2.2新“天人合一”觀是現代風水地理的哲學基礎
新“天人合一”觀是現代風水地理的哲學基礎,主要是由其思想的要義和現代風水地理研究與實踐探索所決定的。
1)以人為本是現代風水地理研究與實踐的最高宗旨現代風水地理研究的核心是新“天人合一”觀視野下的人地關系問題,其目的是探尋人地關系的規律,為科學調控人地關系提供科學依據,促進人地關系和諧發展,最終促進人的健康發展,F代風水地理的城、鄉及民居選址、規劃、布局,其目的就是創建人類和諧美好的生存環境,有利于人類與自然和諧,最大限度地滿足人類心理需求,有利于人類身心健康。因此,人地關系和諧、持續發展的核心就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是現代風水地理研究與實踐的最高宗旨。
2)人與自然和諧是現代風水地理研究與實踐的終極目標人生在天地間,和諧相處是終極目的。人與自然和諧的含義就是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和諧。這種和諧是解決各種生態問題的根本途徑,是實現人地關系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F代風水地理研究與實踐的終極目標就是要協調人地關系,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3)持續發展是現代風水地理研究與實踐的不懈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和諧發展,并不是一帆風順和一成不變的,總是處在由和諧到不和諧再到和諧這樣的周期變化過程中。每一個變化周期都推動人地關系向更加復雜的方向發展。因此,在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周期中,如果不能及時掌控人地關系發展演化的新動向,及時調控人地關系,就可能使人與自然關系惡化并走向極化,最終導致人地關系崩潰,人類走向滅亡,F代風水地理研究與實踐就是以風水地理環境這一特殊領域為基礎,結合現代地理學、氣象氣候學、水文學、生態學、心理學、行為科學、環境科學等探索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規律,為科學調控人地關系,實現人與風水環境持續發展,人地關系持續發展提供科學依據[23]。因此,人與自然(人與風水環境、人地關系)的持續發展是現代風水地理研究與實踐的不懈追求。
2.3新“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
對現代風水地理研究的意義新“天人合一”的哲學觀是現代風水地理學的哲學基礎,其核心內涵主要有3點:
。1)以人為本;
。2)人與自然和諧;
。3)持續發展。
以此為出發點,即可清晰地看出新“天人合一”觀對風水地理研究的意義主要體現在3個確立上:
。1)確立了現代風水地理研究的基本原則——“以人為本”;
。2)確立了現代風水地理研究的核心軸線——“人與自然和諧”;
。3)確立了現代風水地理研究的戰略命題——“持續發展”。
3中國風水地理哲學基礎——“天人合一”觀與“人地關系”
3.1中國傳統“天人合一”觀對風水地理中“人地關系”的闡釋
“人地關系”不僅是現代人文地理學研究的主題與核心,而且也是中國人文地理學的分支學科風水地理學研究的源頭與核心。風水地理學自萌芽之日起,就把“人地關系”確定為永恒的研究課題!吨芤住返摹疤烊撕弦弧彼枷,是風水地理學的基本哲學思想。因此,“天人合一”思想對“人地關系”的闡釋,是支撐風水地理研究的基本理論和方法論。前已述及,關于《周易》“天人合一”思想的解讀,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五花八門,種類紛呈。為了清晰認識和把握“天人合一”觀對風水地理中“人地關系”的闡釋,以開展深入地風水地理研究,以諸多古代學者的相關研究為基礎[37-41],歸納梳理傳統經典的“天人合一”觀對風水地理中“人地關系”的解讀,基本上都可以折射統一到5種理論模式中(表1)。
3.2傳統風水地理選址規劃布局中構建的“人地關系”模式
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大地上,特別是漢族分布區,在傳統的聚落選址規劃布局中幾乎都打上了傳統風水地理的“烙印”,典型的案例不勝枚舉,這里僅以浙江蘭溪諸葛八卦村為例,簡析傳統風水地理選址規劃布局中構建的“人地關系”模式。諸葛八卦村于元代中后期開始營建,至今有600余年歷史。就地形、地貌、水文、氣候、植被、朝向、景觀等而言,堪稱人居理想環境之典范[42]。該村地形中間低平,四周漸高,外有八座山,形成外八卦,內以鐘池為中心形成內八卦。鐘池是諸葛八卦村的核心所在,也是布列“九宮八陣圖”的基點。“鐘池”乃設計的“太極”,在傳統風水地理布局中,往往把“太極”看作與宇宙相連。不僅如此,該村整體格局左有石嶺溪,右有高隆市,前有不漏塘,后有高隆岡,其地形、地貌正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靈守中”的風水格局,形勢契合了堪輿家的理想模式。綜觀諸葛八卦村的風水地理大勢,映射出山環水繞,負陰抱陽,藏風聚水的一種意境景觀格局(圖2)。由此可以看出,這種傳統風水地理選址規劃布局中構建的“人地關系”模式是:以人為本,人適應自然地理環境,自然地理環境對人具有重要影響甚至有決定性作用,人與自然地理環境之間有一種超自然的東西相關聯,具有神秘性。簡言之,這種“人地關系”模式是傳統的人地適應論、地理環境決定論、人地感應論的復合體,既是長期生活經驗的科學總結,又具有一定的神秘主義色彩。
3.3中國新“天人合一”觀和科學觀視野下的“人地關系”理論模式
在現代新“天人合一”觀的框架內,人地關系有了全新釋義,筆者認為主要體現在以下8個方面:(1)人類是自然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2)自然界是人類存在與發展的根基;(3)自然的精華——人類創造了社會(人類是主體,具有強大的主觀能動性);(4)人類自然社會構成一個復雜開放的人類生態系統;(5)人類社會必須遵循自然運行規律;(6)人類的物質、精神、心理活動以及價值觀念和倫理道德與自然運行規律具有統一性;(7)人類的理想是人類、自然、社會的統一和諧持續發展;(8)人類的追求是生活越來越美好。然而現代人對人與自然關系(人地關系)的解讀也是多種多樣,方創琳于2004年對此作了系統總結[43]。這里有一點需要注意,就是古代或者傳統的“人與天”“人與自然”,和現代的“人與天”“人與自然”或者“人與地(地理環境)”,既有著本質意義上的不同,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對人地關系中涉及到的“人與天”的問題,不要人為地賦予其神秘色彩,要把物質與精神統一起來以辯證的思維解讀“人與天”“人與自然”,辯證地解讀人地關系。以地理科學哲學發展的歷史軸線為基礎,按照不同的歷史階段,把中國“天人合一”觀和科學觀視野下的“人地關系”的理論模式和西方哲學科學視野下的“人地關系”的理論,作一歸納總結(表2)[43-47],以便互相借鑒,取長補短,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為現代風水地理學在城鄉規劃、民居規劃中做到人地關系協調和諧,從哲學和科學上提供人地關系理論的支撐打下堅實的基礎。這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而且更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3.4現代風水地理選址規劃布局中構建的“人地關系”模式
現代風水地理選址規劃布局中構建的“人地關系”模式,與傳統風水地理選址規劃布局中構建的“人地關系”模式有著明顯的不同,主要是吸收了傳統風水地理選址規劃布局中科學的理論、方法和模式,剔除了偽科學和迷信的成分。現以青海黃河果嶺國際旅游度假區風水地理選址規劃為例進行分析。青海黃河果嶺國際旅游度假區位于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交界的貴德縣境內[1,48],其周邊群山環繞,是相對封閉的盆地,同時,緊鄰黃河河谷,形成山環水繞的格局態勢;匾巹澝娣e約為47.7km2,水域面積18.8km2,內含侵蝕性構造高山、堆積侵蝕中低山、堆積階地、準平原和黃河現代河床等地形地貌,疊加著濕地、河流和草地等自然資源,構成極為壯觀的自然環境景觀。以基地內、外的自然環境景觀要素為基礎,結合其氣候、水文、風向等,實現青海黃河果嶺國際旅游度假區的軸線定位和主要功能定位。在風水地理經典理論“陰陽論”“五行論”“精氣論”“形勢說”等指導下,遵循現代風水地理選址規劃布局的整體系統、因地制宜、山水選擇、負陰抱陽、順乘生氣、陰陽調和辯證、合時有情、科學審美、改造風水(趨利避害)等原則,對基地及其周圍的自然環境景觀進行科學分析,在“預測論”“方位論”“四象模式”的指導下,確定青海黃河果嶺國際旅游度假區的中心定位和坐向;借助堪輿(風水)羅盤,確定其軸心線的走向,使基地各功能區的布局系統、協調、和諧,呈現出“天人合一”之美(圖3)。這一選址規劃布局體現出以人為本、天人感應;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負陰抱陽,藏風聚水;順乘生氣,萬物感應;山環水繞,環境幽美。人、建筑、自然環境有機配合,趨利避害;協調統一,渾然一體;生機勃發,相得益彰,人與自然和諧順暢,做到了游人美、建筑美、自然美“三美”珠聯璧合,和諧統一,可持續發展。由此可以看出,現代風水地理選址規劃布局中構建的“人地關系”模式是: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可持續發展。即人地關系和諧可持續發展論。
4結論
1)《周易》是中國古代一部最偉大的哲學和預測學著作,其“天人合一”觀是風水地理學的哲學基礎。由于《周易》自古至今被人為地誤認為是算命之術,故也被人為地涂上了“迷信色彩”,并滲透到傳統風水地理學中。絕不能因為傳統風水地理含有迷信色彩和偽科學思想,對傳統風水地理所闡釋的而現代科學又無法解釋清楚的先人經驗和事象進行一概否定,因為即使現代科學對人-自然系統的認識也只是微乎其微,無法解釋的事象浩如煙海,數不勝數。傳統風水地理學含有迷信色彩和偽科學思想,必須進行哲學科學批判,必須進行革新,引入相關的現代科學理論、方法、技術,從定性研究走向實證研究,從傳統風水地理學走向現代風水地理學。
2)諾貝爾獎獲得者物理學家李政道曾經對科學巨匠錢學森說:“我國的《周易》是純之又純的科研成果”。其實,中國自古以來在治理山水,建造城鄉、宮殿、園林、民居等工程中,都是以“天人合一”哲學觀為主線,以風水地理學(堪輿學)為指導,風水地理學的實踐,充分體現了《周易》哲學思想“天人合一”的科學性。
3)傳統風水地理學的哲學基礎是《周易》中的“天人合一”思想,而現代風水地理學的哲學基礎仍然是如此。但是,在現代風水地理研究中,對“天人合一”思想在擯棄“迷信”思想的前提下,賦予了現代科學的新內涵,真正反映出其科學精髓,也可稱為新“天人合一”觀,F代“天人合一”思想的要義有3點:(1)以人為本;(2)人與自然和諧;(3)持續發展。此3點看上去極為簡單,但其哲學、科學內涵極為豐富深刻,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光輝哲學思想的結晶,是指導人類持續發展的最高準則。這些思想必須貫穿于現代風水地理研究的始終。
4)“人地關系”不僅是現代人文地理學研究的主題與核心,而且也是中國人文地理學的分支學科風水地理學研究的源頭與核心。風水地理學自萌芽之日起,就把“人地關系”確定為永恒的研究課題!吨芤住返摹疤烊撕弦弧彼枷胧秋L水地理學的基本哲學思想。因此,“天人合一”思想對“人地關系”的闡釋,是支撐風水地理研究的基本理論和方法論。
5)《周易》“天人合一”哲學觀對“人地關系”的解釋,為現代人文地理學研究“人地關系”提供了科學的哲學思維方式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盡管中外對人地關系的研究提出了多種多樣的理論模式,筆者認為這只是對“天人合一”觀視野下的人地關系研究的不斷發展、完善與深化,并未有超越“天人合一”這一古老的哲學命題視野下的人地關系的內涵框架。
【天人合一與風水地理哲學基礎論文】相關文章:
關于中醫學的古代哲學基礎論文06-12
反思經濟學的哲學基礎優秀論文07-06
論Chomsky語言學理論的哲學基礎論文09-21
地理教學哲學思考06-12
跨文化言語交際的哲學基礎言語行為理論論文09-20
有關哲學論文08-24
生態哲學的論文09-09
何謂哲學的論文07-06
哲學論文寫作指南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