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實例研究探討式教學在高中地理課程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為踐行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提倡新的教學方式,福鼎一中地理組開展了《研究性學習與高中地理課程整合的實踐探究》的課題研究,其中一項研究就是將研究性學習的觀念滲透到課堂教學中,于是探研式教學成為重要的整合手段。
現以福鼎一中李明老師所上的《影響降水的主要自然地理因素》課題為例,說明高中文科地理專題探研式教學思考。
一、《影響降水的主要自然地理因素》專題探研教學簡介
根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影響氣候的因素》中對降水的相關要求,并按照研究性學習與高中地理課程整合的需要,李明老師在課前預習學案中布置各班分小組自主探究源于高中地理課程的研究性學習。ㄎⅲ┱n題:①降水形成需要具備什么條件?②氣壓帶、風帶的分布與降水的關系;③季風環流對降水的影響;④海陸分布對降水的影響;⑤地形(如山地)、地勢對降水的影響;⑥洋流對降水的影響。然后分發課內探究案開展《影響降水的主要自然地理因素》課題專題探研式教學。
二、高中文科地理專題探研式教學思考
講授式教學是先將結論直接告訴學生,然后通過實驗或事實材料加以驗證,是一種灌輸教學。與此不同,探研式教學是教師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各式各樣的探研活動,親自得出結論,使他們參與并體驗知識的獲得過程,形成新的認識,并培養科學探研的能力。我們認為,在高中文科地理中開展專題探研式教學既有理論依據,又有實踐價值。
1.探研式教學符合科學教育的理論
首先,探研式教學符合杜威“做中學”的理念。教育家杜威倡導的教育理念是重視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即讓學生在“做”的過程中獲取經驗,積累知識,培養科學研究的能力,這才是教學的成功。其次,探研式教學符合布魯納“發現學習”的思想:在教師的啟發和幫助下,使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自覺、主動地探索,研究事物的性質,發現事物之間的聯系和發展規律,從而獲得所學的概念和原理。第三,探研式教學符合研究性學習的要求。近十年來隨著我國中小學活動課實踐的深入和經驗總結,發展了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即研究性學習,教育部為此還頒發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南(試行)》。研究性學習,它是模仿科學研究的過程,是科研思路與中小學生日常學習相結合,具體作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他們分工、合作,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經過選題、實地考察、資料收集、資料整理分析、論文寫作等階段,培養團體意識,養成科學學習態度,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2.專題探研式教學與地理學科具有良好的結合點
中學地理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區域地理三大板塊,具有綜合性、地域性、開放性、實踐性的特點。因此,中學地理教材中有很多的課程內容貼近生活,貼近實際,便于實踐和理論知識相結合,適合學生開展探研性學習,讓學生在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接觸社會生活和大自然的方方面面,既增長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由于地理學科綜合性、區域性很強,知識跨度很大,又十分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要讓學生真正地學好它,我們首先要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培養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我們特別重視學習并貫徹新課程理念,把握新教材特點,研究實踐新的教學方式,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大量的“活動”或“研究性問題”等情境素材,設置了創設充滿生命活力的探研教學氛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教師還可以根據地理課程標準的要求,在、焦點中收集與新教材相關的豐富素材,創設新課程背景下開展專題式探研環境,讓學生從“學地理”到“做地理”,嘗試當一個發現者。在探研中促使學生調動各種感官積極參與新知識的形成過程,充分挖掘學生的理性思維,理清新舊地理知識結構的邏輯聯系,提升了地理思維能力,這樣專題探研式教學與地理學科就具有良好的結合點。
3.地理專題探研式教學與高中文科學情相吻合
地理專題探研式教學的教學對象選擇是高中文科班學生,他們在初中和高中地理學習的基礎上,積累了一些知識基礎,掌握了學習地理的一些基本方法,如對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氣候特征、氣候分布規律、氣候成因有一些初步的認識。他們還具備一定自學能力、分析能力、知識整理能力和表達能力,通過地理專題探研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地理知識結構的邏輯聯系和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因此,開展地理專題探研式教學與高中文科學情是相吻合。例如,課題《影響降水的主要自然因素》的教學對象是高二文科學生,他們在高中必修地理模塊和區域地理模塊的內容學習的基礎上,對學習影響降水的主要自然因素有一定的理解。學生能夠在課前復習已經學習的區域地理、全球氣溫分布規律、全球氣壓帶、風帶及洋流的分布規律等相關的地理知識基礎,在老師講解下理解并掌握相關地理知識,通過模擬實驗觀察,學生小組討論,并結合相關學科的知識,歸納降水形成的基本條件,推導出影響降水的主要自然因素;并在此基礎上再探討與之形成原理相似的其他特殊降水現象(例如霧的形成。)及在生活中出現的一些地理問題如何處理(生活中如何防潮,什么時候是觀賞云霧的最佳時間)最后布置學生進行課后相關地理問題的探研性學習。
4.地理專題探研式教學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
地理專題探研式教學確定的“專題”一般是教師在對課標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選出當前所學知識中的地理特征、地理規律、地理成因的邏輯聯系作為當前所學知識的“主題”,然后再圍繞這個主題進行探究,弄清相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過程,這樣有目標的探究才是符合新課程要求的,才是真正有意義的。因此,在新課程背景下開展的高中地理探研式教學,是對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方式的有益改革嘗試。首先,可以促進教師改變教學方式,有利于提高教師教學素質。有利于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探索知識的引導者,通過對高中地理相關知識的歸納整理,指導學生探討高中地理知識與生活中的地理現象的整合,幫助學生構建一定主題的知識網絡,形成良好的知識結構。教學中大量運用到相關的地圖,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用圖、讀圖能力。其次,探研式教學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在探究中把學科知識與生活經驗相結合,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和綜合素質,為利于研究性學習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整合開辟了一條的良好途徑。
本實例以影響降水的主要自然地理因素為課題,創設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的讓學生欲知、欲究、欲得、欲進的盡可能真實的情境,引導學生探討降水形成的基本原理,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探究意識。本課題教師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通過區域地圖和有關資料探討該區域降水特點及其影響原因,深化對自然環境的認識。
【實例研究探討式教學在高中地理課程教學中的應用論文】相關文章:
研究性學習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6-12
研究式教學法在碩士教學中的應用03-02
生物教學中探究式教學活動探討論文11-17
差異教學在地理教學中應用研究論文11-10
對高中地理教學優化的探討論文11-19
研究性教學模式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論文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