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兒患兒肌肉注射中心理干預的運用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門診注射室100例3~6周歲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每組各50例患者。對照組男32例,女18例,平均年齡4.5歲,干預組觀察組男33例,女17例,平均年齡4.4歲,全部為第1次在該院門診進行肌肉注射治療。
1.2 方法
安排專人分別負責兩組患兒的注射操作。對照組患兒在肌肉注射過程中按照常規程序進行,僅作規定的說明解釋。干預組患兒在開展肌肉注射之前、過程中以及結束后分別開展心理干預,方法如下。
1.2.1 注射之前建立良好關系 3~6歲的患兒一般進入到注射室之后,會產生緊張心理,患兒如果情緒過于緊張,不僅會大聲哭鬧,身體不安,同時對于護士也會產生強烈的對立情緒,此時,護士與患兒之間建立起良好的關系,有助于治療活動的有效開展。護士要以和藹的形象出現在患兒面前,面帶微笑,和患兒說話語氣溫和,尋找患兒身上可以贊揚的地方進行贊揚,如衣服的顏色很漂亮,帽子很暖等,并和患兒拉一拉家常,談一談在幼兒園的有趣事情,拉近之間的心理距離。在護士開始溶藥的時候,要不停地鼓勵患兒,如:“老師都說你是一個勇敢的小朋友,阿姨打針一點也不疼”,并和患兒商量注射的位置以及體位,提高患兒勇敢心理,主動積極配合。
1.2.2 注射之中轉移注意方向 研究顯示,患兒在注射過程中,一旦注意力被吸引到注射活動之外的事物上,尤其是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其對于注射活動的恐懼心態與緊張心理能夠得到緩解,同時有助于全身肌肉的放松,有助于注射活動的開展。在對患兒實施肌肉注射的過程中,護士要盡量轉移患兒注意力集中的方向,可以和患兒談一談孩子們都喜歡的動畫片內容,說一說童話小故事,或者出一些簡單的加減法算術題讓患兒口算,通過這樣的一些患兒感興趣的內容,有效轉移他們對注射活動的注意力,將他們的注意力從注射部位轉移到其他方面,對全身肌肉進行放松,順利完成肌肉注射過程,防止患兒因為注意力集中在注射部位導致肌肉緊張。
1.2.3 注射之后及時開展表揚 患兒在注射治療活動中,積極的情感體驗能夠讓其增強配合效果,以及為下一次治療提供幫助,尤其是要在患兒積極配合治療的情況下,要給予患兒表揚鼓勵。一定比例的患兒在注射活動中能夠經過教育主動配合護士,在主動積極配合護士完成肌肉注射操作的患兒注射結束之后,護士要及時進行表揚,對患兒注射中的勇敢給予高度評價,如:“你真是個勇敢的孩子”、“這么多小朋友中,你是最棒的”、“你是阿姨所見到過的最勇敢的孩子”、“阿姨相信你一定很勇敢”等,讓患兒從注射疼痛感中迅速轉移到成功、滿足、自豪這樣的積極情感中,為下一次注射奠定情感基礎。同時,這樣的積極評價也能夠為其他患兒做好榜樣,讓正面激勵引導其他患兒的情感,對更多的患兒產生激勵引導作用。
1.2.4 個性患兒心理干預途徑 絕大多數患兒在上述心理干預情況下,都能夠積極配合護士操作,但是也有部分個性患兒需要適當變通心理干預方式。對于膽小類型患兒,要采取長時間鼓勵加撫慰的方式強化心理干預成效,如在注射過程中,輕輕安撫患兒的后背,以親切的話語鼓勵患兒配合治療。對于蠻橫類型患兒,如鼓勵、表揚、撫慰均無法奏效情況下,可以板下臉,加之嚴肅的威懾性話語,促使患兒配合注射操作,但是對于這樣的患兒,不能采取恐嚇的方式。對于哭鬧等情緒較為激動的患兒,可以稍等一段時間,待其情緒穩定之后進行教育引導,配合治療活動。
1.3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結果
干預組主動配合41例(82%),被動配合9例(18%),合計100%;對照組主動配合12例(24%),被動配合26例(52%),合計76%。兩組患兒在肌肉注射中的配合程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從對比研究結果可以分析得出,經過心理干預的患兒在肌肉注射過程中配合人數、比例明顯高于常規注射患兒,兩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這一現象和3~6歲兒童心理發展特點直接相關,這一年齡段的兒童具有較為完整的情緒分化體驗,但是自控自制水平較低,持久和耐受水平不足,具有執拗和沖動的特征,在開展肌肉注射操作中會表現出明顯的抵制,大聲哭鬧和推搡,有的患兒因為對肌肉注射疼痛的懼怕導致強烈的排斥表現,最后只好強制控制患兒身體完成注射[2]。針對這樣的狀況,護士在提高肌肉注射技巧水平的基礎上,還要研究分析這一階段兒童心理發展特點,在準確判定患兒性格類型的基礎上,找準有利契機進行心理干預。
在對患兒進行心理干預的過程中,護士要尋找患兒身上可以作為表揚的地方,并爭取共同的話題,以此來拉近相互之間的心理距離,如表揚患兒辮子好看、衣服漂亮、平時勇敢等,讓患兒感受到護士阿姨的親切,消除抵觸心理,并通過與患兒討論動畫片、游戲、故事等方式,提高患兒對自己的信任程度,無形中化解患兒緊張、抵制的心理[3]。在對患兒進行注射操作過程中,要將注意力轉移作為切入點,通過講故事、算算術題、背誦古詩等方式,將患兒的注意力轉移開去,順利實現肌肉注射的操作。在患兒配合護士完成肌肉注射操作之后,還要及時進行表揚鼓勵,否則患兒會產生上當受騙或者失落的心理,不利于下一次注射治療。對于特殊個性的患兒,在表揚鼓勵以及較長時間的撫慰,仍然無法讓其進行配合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擺出嚴肅的表情,講出威懾性的話語相配合的方式,讓其對護士產生一定的畏懼感,雖然內心極不情愿,但是不敢反抗,被動配合護士進行肌肉注射操作,完成治療活動[4]。
綜上所述,護士在對3~6歲患兒開展肌肉注射操作中,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學知識以及語言技巧,在對患兒進行認真觀察分析的基礎上,準確判斷其性格類型,運用恰當的心理干預手段,能夠消除患兒的緊張焦慮等不安情緒,提高對疼痛耐受性,配合護士進行操作。同時,心理干預還能夠密切護患關系,有利于醫院形象建設。
【小兒患兒肌肉注射中心理干預的運用分析】相關文章:
重癥監護病房患兒心理分析與臨床護理干預08-24
小兒疝氣手術綜合護理干預分析10-13
小兒疝氣手術綜合護理干預分析論文07-09
早期護理干預對小兒肺炎臨床療效的影響分析09-16
積極心理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分析10-15
基層員工流失中心理資本干預的運用論文07-04
心理暗示在德育管理中的運用07-29
傳統紋樣在現代設計中的運用分析09-03
心理學在舞蹈教學中的運用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