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高職語文課程改革離不開人文精神
論文關鍵詞:高職語文;人文精神;課程改革;內涵
論文摘要:歸根結底,一切教育的最高價值應該說是人文的。如果說知識賦予我們的是工具理性,那么人文賦予我們的則是價值理性。高職語文在給予學生以語文基礎知識以外,人文精神才是高職語文的筋骨。
一、高職語文教育中的人文內涵語文不僅是一種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種文化構成。它作為一種交際工具和文化載體,傳達的是思想與情感,承載的是文化精神、價值艦念和人類的文化成果。高職語文的學習不只是為了掌握與人交流的工具,它既要作為工具教會學生表達思想。叉要在審美中培養其人文精神。因此,高職語文教育的人文性可以包含下面兩層含義:
1.高職語文教育的內容具有人文性。高職語文教育的內容包括:①豐富的思想性!八枷胄浴卑ㄕ軐W原理、自然事理、社會倫理、人生理想、民族意識、思想方法、良好習慣等.是一個非常廣泛的范疇。②情感意向性。語文教材中凝聚了人類豐富的情感(如喜怒哀樂、悲歡離合、親情、友情、愛情、愛國之情、正義感、理智感等)和個性心理品質(如興趣、動機、意志、性格、氣質等)。③美感性。語文教材集結了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和實用文章,包容了美的各個領域和各種形態,如人性美、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科學美等。
2.高職語文教學方法具有人義性。語文教學中的主體與客體之問不是對的兩極,而是呈現出主客體交融的趨勢,主體必須積極地調動自身的思想感情才能進入客體。達到對客體的真正理解,同時客體中蘊含的情感因素也對主體進行滲透,所以語文教學較之其他學科更看重的是感悟和想象。錢理群說:“中國的傳統文化,從根本上來說,是一種感悟的文化,它不同于偏于分析的西方文化。”然而科學主義思想觀念在教育范疇演化為重理輕文的現象,具有人文性質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被自然科學化,使文科教學向理科教學模式靠攏,即把教學內容客觀化,淡化人的主觀情感因素;崇尚理性知識結構,忽視感悟與想象。它使本來詩意的、審美的、情感與想象的、以形象思維為內核的語文教學向工具化、機械化、標準化、邏輯化轉變,導致人文精神內蘊、人文價值體系包括理想信念、審美趣味的喪失。
二、高職語文教材內容的加強
首先要加強文章。選擇的文章應側重人文精神,并對學生加以引導。通過語文教學,給學生初級的審美體驗以培養同情、憐憫、血性和良心。文章有兩種:一是知識型的,教會你表達;另一種就包含了,審美的感情,以高尚的情操影響人的一生,高職語文在這方面要加強。單純的描寫,如游記也需要,但更應注重那種可以培養人文精神的文章,使學生既學會知識,叉陶冶情操。另外,還要注意啟發。讓學生擴大閱讀量,超越課堂。老師要在其中做些指導,看哪些書,哪些書一定看.注意有所取舍,也要注意古今中外的廣泛涉獵。
其次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在高職語文教材中以前是選擇較為單調的、歌頌性的、理性的文章。這些文章只能培養學生粗淺的掌握文字的能力,對于情操的培養作用有限。容易使之單一化?赡芤饘W生反感。課文應是多樣化的,這樣學生才有學習興趣,有了興趣,才能深入;沒有興趣,就不能使學生深入地掌握工具。
最后,還要充分利用新課程方案選修課和活動課的設置,殲出具有濃厚人文色彩的課程。語文老師要根據自己的特長,利用選修課的拓展性,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為基礎,對學生進行人文知識的基本訓練。如書法、作文、誦讀、文學鑒賞、人物評傳、文化常識等,或側重于情感熏陶,或側重于健康人格的培養,或側重于審美情趣的引導。老師要利用活動課程實踐性原則,組織讀書會、誦讀會、演講會、辯論會、文學社團,通過講座、讀書、討論、參觀、訪問、考察等方式積極開展活動。引導學生兼收并蓄地了解和學習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創造學習的人文氛圍,使我們的人文教育既具有中國特色,叉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三、高職語文教學方法的改革
長期以來,學生常常被置于從屬的地位,處于被動的狀態。當前,語文教學中,特別要呼喚學生的主體精神,張揚學生的個性特征,激發學生的生命活力,發揮學生的創造才能,真正落實“大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人文精神的本質就是以關注人本身,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重視人的全面發展為核心內容。這種精神體現在教學上就是要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語文老師應把人文精神滲透到語文教學中,更多地關注學牛心理與靈魂等諸因素,最終全面地關注學生本身及其發展,樹立起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
傳統的學習方式是授受習得.學生的學習被動,缺乏個性。本次課程改革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轉變學習方式,實際上是改變一種習慣,是學習領域的移風易俗,需要相當長的實踐過程。而且學習方式的轉變不僅僅是學習方式的更替,從本質上看,它的目的在于弘揚人的主體精神,促進人的可持續發展。新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獨特性、體驗性和問題性。因此,改變語文學習方式也要從轉變教育理念做起,要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和責任感。把語文學習變成學生的成長需求;要把語文教學過程變成從教到學的轉化過程,培養學生獨_啻=學語文的能力;要尊重和發展學生個性化的語文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果;要創造學習氛圍,讓學生親自體驗,鼓勵學生對文章的自我解讀,充分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個性化的表達。學生要逐漸養成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自己提出問題、研究問題的習慣。語文綜合性學習是這次課改開辟的新的學習領域,能充分體現學習的自主性,培養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和創新精神,是改變學習方式的重要途徑,有待師生一起用創造性的勞動來共同構建。
高職語文教材,特別應該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究、發現、感悟。多編排一些具有豐富人文內涵的現當代名篇佳作、古代經典之作。老師在授課時,應充分利用新教材的優點,突出學生在學習時的主體地位,突出人文精神,讓“師生共處于一種植根于語文人文精神的人倫情懷、人生體驗、人性感受之中,充分激活本來凝固的語言,充分施展個性,使情感交融,造成一種癡迷如醉、回腸蕩氣的人文情境,從中體會語言的妙處,學會語言的本領”。
[1][2]下一頁
【淺談高職語文課程改革離不開人文精神】相關文章:
試析高職語文課程改革探討03-20
淺談語文課程改革新思路03-19
淺談高職藥物分析課程改革的思考與實踐02-28
淺談高職英語教學改革思路與方向03-21
淺談關注語文課程改革樹立新的教育理念03-20
試析關于高職大學語文課程改革的構想03-20
淺談高職院校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03-20
淺談高職市場營銷專業教學改革的新思考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