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大學新生適應期的心理問題
摘要:首先通過心理健康調查統計數字介紹了大學新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問題,然后講述了問題存在的原因,最后說明了心理教育的必要性和方式、方法。通過該文章能使人盡快了解大學新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思路等。
關鍵詞:心理障礙;適應期;心理焦慮;心理教育
大學階段正處在人生發展的關鍵時期,是心理活動復雜多變、心理矛盾和沖突比較烈的時期。能否處理好這些矛盾,調節好自己的心理,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成長與發展。為了全面了解我院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心理問題的表現及心理健康對其成長的影響等,我們采用大學生人格健康調查表,隨機對我院296名大一新生進行了心理健康調查,收回有效卷290份,其中男生210名,女生80名,結果如下:
(一)有38人可能有明顯的心理問題,占13.1%,其中女生13人,占女生總數的16.25%;男生25人,占男生總數的11.9%。經咨詢面談,確定有21人存在激烈的心理矛盾和各種神經癥的困擾而異常痛苦,學習生活明顯受其影響。
(二)應引起重視者(介于正常與問題者之間)80人,占27.59%。
(三)一次過關者(心理健康者)172人,占59.31%。
這一結果表明:我院有心理障礙傾向的大學生占40.69%,而其中有13.1%的大學生有較嚴重的心理障礙。此結果與全國在校大學生30~40%有心理障礙傾向,而其中存在較嚴重心理障礙者大約占10%左右這一結果相比基本吻合,但略高出幾個百分點。這充分說明我院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
大學生心理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獨立能力較弱
從中學進人大學,伴隨著生理成熟而反映在心理上的成人感,使得新生的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大大增強,他們從理智上要求擺脫家長和老師的束縛,爭取獨立性。但是,由于過去依賴父母和老師較多,社會經驗缺乏,使得大學新生在具有強烈獨立意識的同時,還存在一些難以擺脫的依賴性,還不能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來獨立地解決一些生活問題、學習問題和處理好各種社會交往中的關系。新生入學后,許多事情需要自己處理,心理準備不足,許多幼稚、處事能力差的新生常常為自己在某些問題面前束手無策,猶豫不決而感到苦惱和憂慮,因而心理失衡,產生緊張和自我地位變化帶來的不適應。
二、學生期望值于現實反差大,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沖突
大學一年級是一個特殊的階段,他們大多數是從家庭到大學,都是第一次真正離開家鄉、父母、親友,走出家門,來到大學求學。由于高校的辦學條件還相對較差,新生入學后,無論是學習、生活還是文化娛樂方面條件都與期望值相差甚遠,給新生帶來失望,使他們感到現實生活的困難。環境、角色的變化引起心理上的不適應。調查中有6.7%的學生認為目前最需得到幫助的是“生活適應”。有的同學,報到手續剛剛辦妥就給家里打長途,說學校不是自己理想的學校,宿舍條件差,生活條件難以適應等等。由于理想與現實的強烈反差,他們不敢正視現實,也不敢改變自己時,一遇到挫折,就會產生苦悶、厭倦、消沉的情緒,直接影響到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
三、學習方法的不適應導致心理焦慮
大學里的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與中學發生了質的變化。在中學,教師的授課方式是以學生能理解為目的,內容少,練習多,一切學習生活都有教師安排,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然而,大學則不同,教師上課來,下課走,課程多,教材有取有舍,要求學生能獨立思考、學習及自我管理。這種學習方法的轉變,要求學生盡快調整自己所處的位置,達到“角色轉變”,然而,許多學生往往缺乏必要的心理準備,仍然抱著那種等待心理。在經歷一個階段的學習之后,便感到有些茫然失措,頓時情緒由興奮轉為自卑、消沉,部分學生處于難以適應的境地。個別學生的學習適應期長達半年到一年。
四、人際關系適應不良
人的社會性決定了交往的必然性,F在的大學生絕大多數在上大學前沒有離開過家,他們過慣了家庭重點保護的生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彪x開了父母、老師和朋友,來到大學,面對陌生的環境和面孔,學生普遍有一種孤獨感,渴望結識新的朋友以求幫助和理解。調查統計,有34%的學生認為目前最需幫助的是“情感交流”,而有41%的學生認為“社交能力”的培養更需得到幫助,還有17%學生“感到孤獨”,絕大部分新生都非常想家。但是,在老師、同學的交往中,許多學生表現出戒備、觀望、自我保護的心理,常常使交往受挫。他們渴望與別人交往,卻又不知道如何交往,于是,有的同學就把自己封閉起來,使自己與周圍產生隔閡,盡管生活在集體之中,仍然感到孤獨和不安。加之沒有可親近的人在身邊予以安慰,不能及時解脫孤獨感,時間長了酒會有精神抑郁和無助感的時刻。若陷入這種誤區長期不能自拔,就會發展為嚴重的心理癥狀。進人大學后如何處理好人際關系,是學生們最熱門的話題。
相應的新生教育對策
根據適應階段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環境上存在的問題,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新生進行教育。
1、幫助新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現代教育方法要求教師不僅傳授知識,更為重要的是指導學生,使他們學會學習,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具備觸類旁通的自學能力。開設學習方法講座,介紹大學的學習過程,如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習計劃的制定,怎樣讀書,怎樣利用圖書館,怎樣使用工具書與查找文獻資料,怎樣科學用腦等。重點介紹上好一堂課要注意的幾個環節。
2、加強班集體建設,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
大學新生來自五湖四海,由于風俗習慣、飲食習慣、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及性格上的差異,加上語言上障礙,相互了解甚少,同學間不輕易吐露真情,交流思想。以往所熟悉,所信任,所依賴的老師、同學、家長都不在身邊。在這個陌生的環境里,如果缺少溫暖和真情,自然會產生一種孤獨感。他們也迫切希望有良師益友,得到他人的理解和親近。班集體建設就顯得十分重要。班主任及學生管理工作者應當多下教室和寢室,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生活和思想,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
一方面,要在管理工作中激勵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學會用客觀的思想方法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客觀地分析社會和周圍環境。既要看到自己的優點,又敢于正視自己的短處,能夠辯證地看待成功和挫折、順境和逆境,正確處理個人與他人、集體和社會的關系。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利用余暇時間,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培養廣泛的興趣。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業余文化生活中,增加人際交流,提高同學間的親和力,增進同學間的相互關系,推動群體中互助互愛的精神。如果把同學間的這些情感適時地給予激發與引導,使之與集體榮譽等結合起來,就能形成一種強大的凝聚力,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就會形成。新生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充滿樂趣,孤獨感也自然而然地淡化以至消失。
3、賦予新生入學教育以新的內容
新生入學的接待和教育工作,學校一直非常重視。一般要安排3至5天的時間,由院系對新生進行適應性教育,亦稱始業教育。主要是介紹校系的概況,組織學生學習高校學生行為準則、校園秩序管理若干規定、學生德智體能綜合考評辦法及學生有關管理規定,并進行測試,以了解學生掌握的程度。這樣做很有必要。同時,始業教育還應當增加對學生心理能力、獨立生活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教育內容。并根據教育內容的需要來選擇一些德高望重,既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又有豐富閱歷的教師來作專題報告。還可以讓高年級的學生來現身說法。在形式上既可采取專題報告、座談會、個別談心等方式,也可通過寓教于樂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教育。使新生入校后,在心態上及時地作出調整,適應大學的學習和生活。
總之,因不適應而導致的種種心理問題是一個人走向成熟所必然要經歷的,是正常的現象,在剛入大學的新生中是普遍存在的,這一時期的大學新生非常渴望得到幫助與理解。新生在適應階段存在的問題,應當引起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的重視。同時要根據新生的特點,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幫助新生順利渡過困惑時期,從理性上把握自我,提高心理調試能力和心理免疫力。
【大學新生適應期的心理問題】相關文章:
高職新生心理適應問題探析的論文06-05
從心理學角度看大學新生的適應問題論文04-14
大學新生入學適應問題研究論文04-29
少數民族大學新生學習不適應問題探究論文05-06
青春期女孩心理問題03-24
有關青春期的心理問題10-21
青春期常見的心理問題及疏導12-06
青春期的心理問題以及疏導10-31
青春期少女常見心理問題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