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中國家長破解教育焦慮癥的辦法

        時間:2020-07-01 13:51:52 心理疾病 我要投稿

        中國家長破解教育焦慮癥的辦法

          這篇文章,我想來談談,我們是不是應該重新看待擺在孩子們面前的這些教育道路。很多時候,為孩子的教育焦慮,實質上是我們自己的焦慮,可能是我們自己出了問題,我們要先解決自身的問題。

        中國家長破解教育焦慮癥的辦法

          為什么一定要依賴于這個教育框架?

          在一篇文章末尾的投票第一題“你對孩子的小學教育焦慮嗎?”中,我投了“心寬,放養式管理”的選項。這是我內心的真實體現。大概有20%出頭的家長和我有一樣的選擇;仡^想起來,這個選項或許有些問題,心寬未必要放養式管理,也可以一邊心寬,一邊和孩子一起積極地尋找辦法共同成長。

          我自己確實不怎么焦慮,因為我通過思考早已經調低了對他未來的期望。但另一方面,我又對孩子有一定的信心,從日常相處之中,我知道他是一位善良、老實、有一定創造力、思維能力還可以,但同時也有很多不足,比如應對挫折能力不足,耐心不足的孩子。

          我覺得這樣一個孩子,在我們的關懷下自己探索成長,到了成年,不會差到哪里去。這個世界自會有他的一個小位置。

          如果這樣想,你的焦慮會減少,因為我們確實是從自己的經驗出發,判斷怎樣的一個人在今天的社會上可以獲得怎樣的機會和資源。

          所以,這里的核心問題是:作為父母,你自己能不能跳出當今的教育框架來考慮孩子的成長問題?

          我們這代人,是深深隨著這個教育框架成長的,幾乎動彈不得,鮮少有人homeschooling一路出來。在這一點,我們比自己的父母還深陷其中。我們的父母大多受教育不多,他們的人生道路和格局是自己闖出來的。

          而我們這一代人中的一部分,包括我自己,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這個教育框架的一些紅利,去了國內很好的大學,后來也努力申請到了國外讀書。我們或多或少在這個框架獲得了回報,這使我們在潛意識里對這個教育框架(包括國內和國外的)有顛撲不破的依賴。這種依賴慣性從血液里直接就傳遞給我們的下一代。

          但就像這個日益爆炸變化的時代一樣,一樣東西在二三十年前適用,不見得現在適用。很多人并不能在船開始發出警報的時候就果斷棄船而去,就如我所在的.媒體業一樣,十年前就發出警報,但現在已經沉船遍地。

          在我看來,“馬太效應”的出現,資源的高度集中而且牽涉房產等龐大社會因素,社會流動性減弱,就是這個教育框架發出的警報,盡管我判斷從警報到沉船,可能至少還有十年以上的時間。但我們難道不能提前做些準備和調整,至少調整自己的心態,不為孩子趕不上這趟船而焦慮萬分么?

          對教育標簽化的反思

          說具體點,就是我們開始要重新審視這個教育框架里的一些道路,無論國內的,國際的,難道我們只能像對神一樣供奉,遵從它們,而沒有自己的一些主觀能動創造性在里面?

          誠然,這個世界是講究標簽的,現有教育框架給我們制造了很多便利的標簽。比如傳統的名校出身——從事金融和咨詢行業數年——然后讀一個MBA,這樣從美國傳來的精英路徑,也曾經在1990年代開始的20年間深深地影響了中國的優秀學生和后來的白領們。

          可是,最近幾年,這些精英們大多自我顛覆了這個路徑。他們開始遵循自己的內心,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離開那些看起來光鮮的標簽,甚至雙手沾滿泥土做起了農夫,在我過去五年創辦的中國三明治里,我們記錄了近千個這樣的故事。為什么我們自己最終放棄的,卻又要讓孩子隨著我們的來時路徑重走一遍?

          可能有人會講,這些人通過接受精英化教育取得資源和地位,或者財務自由之后,才能做這樣的選擇。我覺得有這樣的情況,但不盡然。我自己采訪和接觸的很多朋友,在邁開那一步時,沒有人是完全想好的,沒有人是完全衣食無憂沒有風險的,真的衣食無憂你可能更沒有動力和壓力去邁開那一步了。

          昨天有我以前的一位學生轉發了我的文章,她是這樣評論的:

          朋友上的就是文中所提no.1的上海中學,但他說他一點也不喜歡也不開心。相比之下,我大學畢業了還天天夸自己母校執信中學,開心,珍惜。當然,他最后去了港大而我到了汕大。但又然后,我們現在一起做同樣的事情。人生這樣吊詭復雜,做家長如何能為孩子預測太遠呢。

          人生確實難料,這位學生從廣州的重點中學執信,到了普通人眼里的一般大學汕頭大學,卻獲得了難得的機會和資源。

          在大二的時候,她隨我帶領的學生采訪團去了美國采訪總統大選三個月,她在我的團隊里是年齡最小的,卻是唯一的攝影師。在那之前她已經在學校的另一個項目去了非洲采訪。畢業后她去了著名的影像人文雜志《Lens》工作,現在和他提到的港大畢業的男朋友一起做獨立攝影,前一段時間拍了一部引起強烈反響的同性戀伴侶視頻和肖像專題。

          其實,推崇教育標簽化,和推崇進大公司是一樣的體制依賴。但現在,這樣的潮流已經明顯過時了,就看你敢不敢從孩子的教育源頭就開始實施變革?

          什么是重要的個人基礎能力?

          未來的社會,肯定是更加遵從個人價值的,但這個價值肯定是多元化的。

          作為父母,我們從現在開始,就要注重培養孩子的個人價值實現路徑,發展他的可能性,保證一些基本個人素質的培養。我覺得這樣就足夠了。

          更具體而言,我們在孩子的兒童和少年階段,要培養的是孩子的品格、視野和基礎能力(我自己認為是國際化生存、母語、英文、體育、有一兩個愛好,以及保持終生學習的好奇心)。這些能力,坦白講,我自己有很多是20多歲才一一補課的。因為我們之前沒有這些條件,也沒有這樣的認識,雖然我們通過應試教育擁有了名校學位,可是我們還是沒有這些能力。

          以我自己而言,我就讀的大學是國內數一數二的文科高校,但是整個學校當時沒有一名外教,英語走過場,出國交流機會也很少。畢業后可以有個工作,但很容易就混日子了,這是我們很多同齡人的影子,F在的時代不同了,我覺得,孩子們應該抓緊時間和機會先培養這些能力,而不是因為對教育框架的依賴而急切地去成為一名“學歷人”。

          在這里,我要說明我并不是要抹煞學校的作用,F在教育不斷進步,很多學校都在多少提供上面所說的能力培養,只是實質程度不一。

          像我前一篇文章而言,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信息不對稱”,一個家長在為孩子選擇心儀的學校之時,往往像一場賭博。因為他獲取信息的渠道非常之少,一些名校更是“朝南坐”,不愿意給家長太多信息,你愛來不來,反正競爭者那么多。家長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去初步判斷,但是誰又能確保孩子進去之后真實的感受,要知道一入學,很多事情變動起來就會極其麻煩了。

          在這種情況下,有標簽的名校又成了所謂的心理安慰的“保證”:反正都是信息不對稱,他們名氣這么大,應該不會差吧;蛘呤牵悍凑乃鶎W校都有問題,都沒法了解清楚,那就選名校吧。

          坦白講,我自己都未必能擺脫這種困境選擇。因為除非我付出很大的力氣,進行調研,跨越很多人為的壁壘,才能夠對一個學校有比較清晰的認識,但這一點,對于大多數家長來說,太難了。而依賴口碑的二次傳播,可信度又打了折扣,傳播學上所說的“傳播噪音“和”損耗”因素加了進來。

          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家長的另一個辦法,就是在孩子接受的學校教育的基礎上,開展所謂的“自救”。自己尋找合適的教育資源,或者自建教育資源,彌補孩子不能接受到的那部分必要教育。

          我們不可能完全脫離一定的體系獨立生活,但我們要學習對這個體系有獨立的思考和判斷力。我不認為我們要絕決地去homeschooling,那個太難了。但我覺得家長自己先做到不對名校迷信,不對標簽迷信,得不到名校的機會也不要太沮喪,才是緩解自己焦慮的藥方。

          “儀式感”

          而在對自己孩子進行教育方面,可能沒有你想象的那么難,家長自己要先樹立信心和興趣,拿出專門的時間。在這里,我只想先提一點,就是“儀式感”。

          中國家庭其實是一個儀式感日益被沖淡的社會細胞。傳統上,我們的節日有很多儀式感,就像我們家鄉潮州,過年有非常多繁瑣的祭拜風俗。這些儀式,其實形成了一個人內在的心理秩序。

          現在,大多數的中國都市家庭,儀式感已經越來越缺乏了。節日也沒有什么固定的儀式,平時家里的各項活動,也比較隨意。這樣,孩子內心其實是沒有什么秩序性的。我覺得這種秩序性,是決定一個人的精神、靈魂能不能有一些熟悉的路標,去盡快地回到自己熟悉的場景,進行創造性精神活動的重要構件。

          今天,非常純粹的,不受干擾的場景,在家庭里,一般是很難做到的。

          我們這些“三明治一代”中國人處在極端復雜的家庭關系結構之中。我們的父母一代雖然自發成長,但由于時代格局的大變遷,他們大多是傳統體制的追隨者,很難接受自由的新觀念。加上家庭的場景里,干擾和誘惑太多,孩子容易分心。但是,像很多媽媽和孩子做的睡前閱讀,也是一種儀式感。

          如果在家庭中,如果不能構建有儀式感的學習型小環境,我們就要想辦法去外部構建它。我認為帶幾個小朋友,在一間文藝氣息的老房子里面,談論中國文化,練習寫作,就是一種儀式感,我正準備一點點去構建它,雖然還不知能不能成功。

          就像,放一本日記在故鄉,每次回去的時候寫上一篇,已經成為我非常重要的儀式感。那本日記,到現在已經寫了10年了。

        【中國家長破解教育焦慮癥的辦法】相關文章:

        處理分離焦慮癥的辦法08-21

        破解中國農產品營銷體系的死結10-17

        淺談中國的教育12-01

        消除初三家長的焦慮癥方法08-22

        焦慮癥的跡象10-21

        淺談關于中國的教育11-27

        photoshop破解版:CS4破解教程08-20

        如何破解硬盤的保護07-11

        焦慮癥散文08-31

        緩解焦慮癥08-20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