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心理健康小知識
小學生心理健康小知識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提出,必須讓孩子知道生活里有一個“困難”字眼,這個字眼是跟勞動、流汗、手上磨出老繭分不開的。這樣,他們長大后就會大大縮短社會適應期,提高挫折耐力。為此,日本東京一家小學為三年級小學生設置了一種新課,要他們用洗衣板洗衣服,用扁擔挑水或抬水,用煤爐生火,用石磨磨大豆,并告訴他們幾十年前絕大多數日本人就是這樣生活的,許多家長也被告知,要培養孩子的競爭能力,首先要克服孩子“輸不起”的心理障礙,能謙讓,能合作,能吃虧,然后才能競爭。美國汽車大王福特盡管身為億萬富翁,但卻要求子女自己去擦皮鞋,打工掙錢;印度也規定了小孩的“饑餓日”以餓其體膚,苦其心志等等。這些國家的做法,無疑拓寬了我們的視野,給我們以深刻的啟迪。為此,我們可以在“吃苦活動”中自討苦吃。以提高我們的生存能力、自理能力,作好迎接逆境,向挫折挑戰的預備。
隨著社會的發展,競爭將會更加激烈,對人的心理素質,包括對挫折的承受能力的要求,將會越來越高。面對二十一世紀,我們的教育中缺少“挫折教育”是不行的。所以我們應該重視對小學生的挫折教育,F在我們可以向自己提幾個要求:
1、不對自己過分苛求。為了避免挫折感,應當把目標定在自己能力的所及之內。
2、不對別人期望過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短處,不能強蟊鶉朔?獻約旱囊?蟆?/SPAN>
3、疏導自己的憤怒情緒。發怒時盡量把怒火泄于其他方面,如打球和唱歌之上,以消火泄憤。
4、能伸能屈。當大前提不受影響的情況下,無需過分計較小處,以減少自己的煩惱。
5、向別人傾訴煩惱。把抑郁埋于心底,只會令自己郁郁寡歡。假如把內心的煩惱告訴知己好友,心情會頓感愉快
6、助人為樂。幫助別人可以使自己忘卻煩惱,更可以獲得珍貴的友誼。
7、集中精力處理近事。這樣可以減輕精神負擔,以免弄得心力俱廢。
8、不要處處與人競爭。以和為貴,不四面樹敵,以免經常處于緊張狀態
9、熟悉到挫折具有雙重性,挫折會給人以打擊,帶來損失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奮起、成熟,從中得到鍛煉。
幼年周恩來假如不是目睹了殘酷的社會現實,經歷了苦難的洗禮,也不會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偉大抱負。由此可見,孟子的“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將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也是不無道理的,挫折教育是可取的。耐挫力是心理品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人耐挫力的高低不是恒定不變的。“人生能有幾回搏!”這話固然深刻,但“人生總有幾回挫!”也許更有普遍意義。小學生在學習、生活當中,碰到挫折是經常的,不可避免的,小學生應該正確對待所碰到的困難和挫折,熟悉到困難和挫折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學會如何應付所碰到的挫折,提高挫折耐受力。從這個意義上說,挫折對我們來說是一種成熟和成功的“催化劑”,只要能從容地面對它,自信地戰勝它,成功就離我們很近了。
三、人際關系方面:給老師留下的第一印象不好;沒有知心朋友,經常遭人議論,被人特殊是被同性戲弄、嘲笑等等。
四、愛好方面:班主任不答應自己參加社團活動;自己的愛好得不到家長、教師的支持,甚至受到限制和責備。
五、自尊心方面:被老師體罰或變相體罰,遭到點名批評,經常忍受委屈;教師、同學不信任、不理解自己,班干部被撤職;沒取得應有的比賽名次。
六、自信心方面:自己付出巨大努力,沒有達到預期目標,精心制訂的學習計劃經常不能落實;自己苦思冥想的工作打算,被同學輕易否定;因某門功課沒學好而被視為“不可造就”。
當人處在挫折情境中的時候,總要伴隨著一定的心理反應,引發出一系列直接或間接的挫折行為,并最終影響到人們個性心理的形成和發展。學校中的上述挫折情境會給學生帶來哪些反應呢?
(1)情緒方面:挫折經常使學生產生一種壓抑感、懼怕感以及焦慮不安、灰心喪氣、敏感多疑等不愉快的情緒反應。
(2)理智方面:接二連三的挫折情境抑制了學生的心智活動,經常使一些學生在分析、判定、解決問題時滯緩、刻板,缺少靈活性、獨創性。這些學生往往把失敗歸咎于他人,并為自己找一些合理的借口,以減輕心理壓力。如:踢輸了球,便抱怨場地不標準;害怕與人交往,就說別人對自己不熱情。
(3)自信方面:由于學習上的頻繁挫折,加劇了學生對學習的擔憂,從而懷疑自己的能力,喪失了學習的信心,放棄了追求的目標,進而產生逃避學習的心理傾向。
(4)性格方面:挫折情境常會使一些學生變得悲觀失望、沉默孤獨、抑郁寡歡、不愿交往、不好競爭,或表現出急躁、易怒,喜歡挑釁等等。
(5)生理方面:挫折情境所帶來的緊張情緒,經常導致生理上的一系列反應,如呼吸急促、出汗、臉紅、神情恍惚、食欲減退、失眠、健忘,以及輕度的身體疾病等等。
(6)行為方面:挫折情境經常使學生表現出直接或轉向的攻擊性行為。學習上的挫折經常導致學生破壞紀律、擾亂秩序、厭學、逃學、考試作弊等。自尊與人際關系方面的挫折經常使學生作出破壞對方財物、偷竊、諷刺譏諷別人、打人、罵人等行為。
這一切都要求小學生必須加強對自己的挫折教育。其實早已經有很多中外偉人為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如音樂家貝多芬在生活極度困頓,耳朵聾了的困境下與命運奮力抗爭,譜寫了至今仍鼓舞了很多人的《命運交響曲》;愛迪生為了發明電燈不知試驗了一千多次,不知失敗了多少次,才最終找到了鎢絲;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命運對他十分殘酷,17歲時他考取了著名的牛津大學,21歲時卻患上了萎縮性的脊髓側索硬化癥,醫生說他至多只能活兩年半,霍金頑強地向命運發起了挑戰,兩個半年過去了,他不僅堅強的活著,還成了偉大的天體物理學家,他寫的科學著作《時間檢史—從大爆炸到黑洞》轟動了世界,他不僅以他的成就征服了世界,更以他的頑強搏斗的精神征服了世界;美國前總統林肯22歲生意失敗;23歲競選州議員失敗;24歲再次生意失敗;27歲精神崩潰;29歲競選州議長失敗;34歲競選國會議員失敗;35歲當選州議員;39歲競選國會議員再次失敗;46歲競選參議員失敗;47歲競選副總統失敗;49歲競選參議員再次失敗;51歲當上美國總統?v觀中外名人的成功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不經風雨哪能見彩虹。我們碰到挫折時,就不應該怨天由人,應該樹立正確態度。正確的態度主要是指面對困難的勇敢和面對失敗的不屈服。對挫折的正確態度,首先表現在中小學生能勇敢地面對困難。有的中小學生在一般情況下,也是不怕困難的,但倘若碰到太多的困難,感到“對手”太強大時,例如,學習上碰到比較大的“攔路虎”,生活中碰到非常不順心的事情等,往往不敢正視現實,不敢迎著困難上!段饔斡洝分械奶粕舨皇墙洑v過諸多的艱難險阻,克服了重重困難,恐怕也不會取得真經。高爾基說:“我覺得奮不顧身的精神能克服任何障礙,能在世界上創造任何奇跡。”假如你是一個害怕困難的人,假如你想具有勇敢地面對困難的態度,就請記住歌德的名言:“你若失去了財產——你只失去了一點兒;你若失去了榮譽——你就失掉了許多;你若失掉了勇敢——你就把一切都失掉了!”因此,對于困難我們既不必害怕,也不必回避,而應以積極的態度勇敢地迎難而上,在征服困難的過程中,增強我們對挫折的心理承受力。
對挫折的正確態度,還表現在中小學生不怕失敗所造成的挫折。俗話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不僅是“兵家”,做什么事都會存在或勝或敗兩種可能性。在行動前只作成功的打算,不作失敗的預備,這只會削弱對失敗的耐挫能力,從而在失敗后變得十分脆弱。例如,有的中小學生在考試前給自己定了過高的目標,結果考試成績一但不如愿,抱頭痛哭者有之,離家出走者有之,服毒自盡者有之。作為小學生,面對失敗應該成為一個強者,熟悉到“失敗是成功之母”,熟悉到沒有失敗就沒有成功,應該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對失敗要有足夠的心理預備,在失敗時應仍能表現得像一個勝利者,信心十足,布滿干勁,繼續干下去,直到成功。
在碰到挫折時,我們還應該提高耐挫能力,強化心理素質。某中學的一位教師做過這樣的挫折實驗:“今天中午放學后,大家都已饑腸轆轆,急著趕回家吃飯,可發現自行車輪胎被放了氣。這時候,你們會怎么辦?”學生們一聽,有的.表現為心慌失措,有的說給家里打電話讓家長來接,有的說改乘公共汽車。老師又設計了一個情節問同學們:“假如忽然傳來一個壞消息,母親上午看病診斷得了重病,你聽到后會怎么樣?”一個女同學當時抱住腦袋說:“哎呀,那我沒法活了!" 該實驗說明中小學生對遭受挫折的心理預備往往不足或根本毫無預備,因此,我們應該知道挫折是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挫折是令人不快的,但不快程度及轉化情況是由自己控制的,樂觀堅強的孩子往往能接受挫折。所以我們應該從小便能作好接受挫折的心理預備。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提出,必須讓孩子知道生活里有一個“困難”字眼,這個字眼是跟勞動、流汗、手上磨出老繭分不開的。這樣,他們長大后就會大大縮短社會適應期,提高挫折耐力。為此,日本東京一家小學為三年級小學生設置了一種新課,要他們用洗衣板洗衣服,用扁擔挑水或抬水,用煤爐生火,用石磨磨大豆,并告訴他們幾十年前絕大多數日本人就是這樣生活的,許多家長也被告知,要培養孩子的競爭能力,首先要克服孩子“輸不起”的心理障礙,能謙讓,能合作,能吃虧,然后才能競爭。美國汽車大王福特盡管身為億萬富翁,但卻要求子女自己去擦皮鞋,打工掙錢;印度也規定了小孩的“饑餓日”以餓其體膚,苦其心志等等。這些國家的做法,無疑拓寬了我們的視野,給我們以深刻的啟迪。為此,我們可以在“吃苦活動”中自討苦吃。以提高我們的生存能力、自理能力,作好迎接逆境,向挫折挑戰的預備。
隨著社會的發展,競爭將會更加激烈,對人的心理素質,包括對挫折的承受能力的要求,將會越來越高。面對二十一世紀,我們的教育中缺少“挫折教育”是不行的。所以我們應該重視對小學生的挫折教育,F在我們可以向自己提幾個要求:
1、不對自己過分苛求。為了避免挫折感,應當把目標定在自己能力的所及之內。
2、不對別人期望過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短處,不能強求別人符合自己的要求。
3、疏導自己的憤怒情緒。發怒時盡量把怒火泄于其他方面,如打球和唱歌之上,以消火泄憤。
4、能伸能屈。當大前提不受影響的情況下,無需過分計較小處,以減少自己的煩惱。
5、向別人傾訴煩惱。把抑郁埋于心底,只會令自己郁郁寡歡。假如把內心的煩惱告訴知己好友,心情會頓感愉快
6、助人為樂。幫助別人可以使自己忘卻煩惱,更可以獲得珍貴的友誼。
7、集中精力處理近事。這樣可以減輕精神負擔,以免弄得心力俱廢。
8、不要處處與人競爭。以和為貴,不四面樹敵,以免經常處于緊張狀態
9、熟悉到挫折具有雙重性,挫折會給人以打擊,帶來損失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奮起、成熟,從中得到鍛煉。
幼年周恩來假如不是目睹了殘酷的社會現實,經歷了苦難的洗禮,也不會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偉大抱負。由此可見,孟子的“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將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也是不無道理的,挫折教育是可取的。耐挫力是心理品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人耐挫力的高低不是恒定不變的。“人生能有幾回搏!”這話固然深刻,但“人生總有幾回挫!”也許更有普遍意義。小學生在學習、生活當中,碰到挫折是經常的,不可避免的,小學生應該正確對待所碰到的困難和挫折,熟悉到困難和挫折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學會如何應付所碰到的挫折,提高挫折耐受力。從這個意義上說,挫折對我們來說是一種成熟和成功的“催化劑”,只要能從容地面對它,自信地戰勝它,成功就離我們很近了。
【小學心理健康小知識】相關文章:
精選心理健康小知識10-31
心理健康教育小知識10-28
常見幼兒心理健康小知識10-31
心理健康知識的小故事09-24
小學心理健康知識10-30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知識10-28
心理健康小知識手抄報內容10-30
關于心理健康的小知識整理10-30
小學生心理健康知識歸納11-02
小學生心理健康知識集錦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