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時間:2023-04-28 19:44:34 夏仙 心理健康 我要投稿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2000字(精選17篇)

          在各領域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論文吧,論文對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對于人類整體認識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你所見過的論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2000字(精選1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2000字(精選17篇)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1

          【摘要】音樂無處不在,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無論是在你痛苦、失落時,還是在你開心、激動時,音樂都是最好的陪伴。音樂影響著人們,也改變著人們。它不僅能陶冶人們的情操,提高人們的審美能力,而且也改變著人們的性格、態度,甚至價值觀和人生觀,進而影響著我們的人生進程。

          【關鍵詞】音樂;審美欣賞;大學生;心理健康

          大學生是最具年輕、有活力的一族,是一個看似輕松卻承擔著巨大壓力的群體。這些壓力來自學業、生活、家庭、感情以及就業等方方面面。近年來,因大學生心理問題休學、退學的現象逐步攀升,自殺、兇殺等不良事件屢見不鮮,一個個血淋淋的事實在不斷的警示我們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告急,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刻不容緩。

          一、大學生不良心理現狀

          1.1情緒控制、抗挫能力差。當代大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從小就活在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生活環境中,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上基本都是一帆風順,幾乎沒有受一點委屈和苦難。這就使得他們缺乏獨立自主、經受挫折及良好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上大學后,有的學生要遠離父母,獨自學習和生活,沒有了父母的庇護,一旦遇到什么困難,他們就開始產生負面情緒,加上就業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使得他們對前途十分迷茫,遇到挫折便會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甚至情緒失控,做出過激行為。

          1.2人際交往能力差。上面提到目前很多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獨處時間較多,步入大學后要面對新的同學和新的環境,他們難以適應。加上在與人交往中缺乏技巧,便產生交往恐懼,對人自私、冷漠。另外,由于大學大多是開放的校園,大學生身心基本偏向成熟,他們有的開始談戀愛,但是往往會在戀愛、性方面出現心理與行為的偏差,一些學生難以把握住自己,一旦出現問題便走向極端。

          1.3自我認知能力差。所有大學生步入大學生活前都覺得大學生活是豐富多彩、輕松愜意的,但現實與理想總有一定的差距。進入大學后,由于學習生活、環境的轉變,加上受學業、社會經驗、人際交往、感情及就業等方面壓力的影響,導致有的大學生由于壓力過大而承受力低下,便逃避現實,沉浸在自己的理想世界中,或依賴互聯網等虛擬世界,通過玩樂、放縱麻痹自己的心靈,發泄對現實的不滿,久而久之出現消沉、頹廢、苦悶、抑郁等不良心態,甚至滋生自殺傾向等嚴重心理問題。

          二、音樂審美欣賞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2.1培養學生認識美、發現美的.能力。音樂是一門特殊的藝術。在所有藝術形式中,音樂最能撥人心弦、最擅長抒發情感,并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和震撼力。音樂是人抒發情感、寄托情感的藝術語言。音樂家在創作音樂時,充分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他們將音樂美分為六類,分別是:優美、壯美、歡樂美、悲劇美、崇高美和喜劇美。學生通過音樂欣賞,能喚起內心深處的美好,并從中獲得精神和心理上的愉悅和滿足,獲得美的感受。

          2.2調節不良情緒。人有悲歡離合,也有喜怒哀樂。音樂也是如此,有的音樂輕快歡樂,有的音樂悲傷萬分,有的音樂鼓舞人心,有的音樂催人淚下。不同的場景下創作出不同的音樂,不同的心理下也要聆聽不同的音樂,這樣才能有效的控制并調節人的不良情緒。大學生由于受各種因素及壓力的影響,難免會有不良的情緒。當憂郁、煩悶時,可以聆聽《彩云追月》、《金蛇狂舞》等清新、明快的樂曲;當自卑、情緒低落時,可以聆聽軍歌、進行曲等具有號召力和鼓動性的音樂,從而激發學生們的斗志,讓他們找到自信,形成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態。

          2.3培養大學生高尚的情操。大學時期是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重要階段。受不良風氣及不良誘惑的影響,當代很多大學生對感情觀以及思想觀存在一定的誤區,不能理性的對待情感。通過音樂審美欣賞,學生們能在音樂家譜寫的音符及樂曲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并產生共鳴,有效培養大學生高尚的情操。

          三、結語

          大學生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棟梁之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關系著他們的成長和祖國未來的發展。音樂不僅能陶冶人們的情操,提高人們的審美能力,而且也改變著人們的性格、態度,甚至價值觀和人生觀,進而影響著我們的人生進程。因此,教師在大學教學中要擅于應用音樂欣賞,從而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質。

          參考文獻:

          孔杰.音樂審美欣賞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分析[J].音樂時空,2015,08:183.

          朱燕聰.在音樂欣賞中培養大學生的健康心理[J].音樂時空,2014,09:115-116.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2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給人們帶來了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也為人們帶來了一些新形勢下的心理問題,在大學生群體中這些問題尤為突出。大學生往往面臨著學習壓力、就業壓力、人際交往困難等多種問題,造成了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樂觀的現狀。而公共藝術教育正好可以通過審美與藝術的途徑,將大學生的種種壓力合理疏導,陶冶他們的審美情操,為他們提供情感宣泄,促進人際交往能力,真正使學生養成健全的人格,促進了他們的心理健康。

          關鍵詞:公共藝術教育;大學生心理健康

          公共藝術教育是一種面向大眾,通過藝術的形式培養審美能力、提升公民修養的重要教育手段。在上世紀80年代末,我國高校教育開始引入公共藝術教育。我國高校的公共藝術教育經過了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培養學生美育的主陣地,并為完善大學生人格、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本文就對公共藝術教育與大學生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進行簡要探究。

          一、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概況

          我國高校公共藝術教育以“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高雅的審美情操,提升人文素養;發展形象思維,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獲得感受美、創造美、欣賞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審美情趣,促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作為教育目標。經過了多年的發展,人們對高校公共藝術教育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公共藝術教育選修課體系趨于完善,公共藝術教育已經成為了高校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雖然我國的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發展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是存在著一定差距。比如課程設置時間不足、教學方法過于單一、課程的專業性不足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公共藝術教育的.發展。尤其是目前的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沒有很好的與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工作相結合,所以這正是我們需要努力的方向。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分析

          大學階段是學生人格成熟的關鍵時期,他們的精神飽滿、愛好豐富、思維活躍,充滿了想象力與創造力。學生們渴望在大學之中學習到更多知識,渴望交到更多朋友,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尊重,這些都是他們的自我意識逐漸成型的標志。但是在當今高校的大學生群體中,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確不容樂觀。總體來說,很多大學生缺乏遠大理想,沒有完善的學習目標。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較弱,同學之間經常出現矛盾。部分學生還存在生活能力不足、情感脆弱等問題。根據年級來說,低年級的大學生剛剛擺脫了高考的壓力,很多學生進入大學之后就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不認真學習、沉迷網絡等現象普遍存在。高年級學生由于面臨學習難度提高、就業難度增大雙重壓力,往往不能合理疏導,影響了他們的心理健康。

          三、公共藝術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

          1、陶冶審美情操

          目前的大學生群體由于受到網絡文化的影響,審美格調日益低俗化。而通過公共藝術教育,正好可以抵制網絡文化對學生的不良影響,陶冶他們的審美情操。在學生參與到藝術作品欣賞的過程中,不僅會得到身心的愉快,更是一種審美享受,經過了大量高雅藝術作品的熏陶,他們的審美標準得到不斷提升,自然就會摒棄低俗文化。例如學生們在欣賞肖邦的《幻想即興曲》過程中,他們的思維隨著曲目的變化而得到了放飛,體會到了音樂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使他們充分感受到了作品的美,培養了高雅的審美情操。

          2、提供情感宣泄

          大學生處于青年階段,生理上精力充沛、體力旺盛,但他們在心理上確還沒有完全成熟,在生活中遇到矛盾往往會使他們產生不良情緒,長時間積累會影響心理健康。公共藝術教育為學生提供了情感宣泄的途徑,引導學生合理的將過剩的體力和不良情緒進行疏導,保證了學生的心理健康。例如在音樂表演課程中,學生們對于在教師和同學面前演唱自己喜愛音樂充滿了積極性,他們有的演唱流行音樂,有的演唱重金屬音樂,有的演唱民歌,都充滿了個性。在演唱過程中他們不僅在教師和同學面前展示了自己的才能,也合理宣泄了自己的情感。

          3、促進人際交往

          擁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內容,也是大學生在大學生活和畢業后社會生活需要掌握的重要能力之一。在公共藝術教育中很多教學活動都需要學生通過合作才能完成,學生可以通過藝術教育課程學會相互尊重、相互幫助、相互理解,所以說公共藝術教育能夠有效促進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發展。例如學生在進行書法課程的學習中,個體差異很大。有幾名學生擁有書法基礎,所以寫得很好,而大部分學生書法能力較差。教師就鼓勵寫得好的同學去幫助其他同學共同練習,不僅班級整體的書法水平得到了提高,也增進了學生之間的感情?傊菜囆g教育對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應當對它引起足夠重視,充分結合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開展,為學生培養出高雅審美情操、健康的心理品質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3

          摘要: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對于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具有重要意義,是高校一門不可或缺的課程。本文主要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高等教育有了新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各種挑戰,培養出與社會接軌的全能型人才是我國各大高校面臨的首要難題。對大學生進行心理教育是發展的前提,如果大學生普遍存在不健康心理,那么全面發展即是空談。所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科學性、有效性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與重視。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不合理之處

          1、教學目標忽視發展性

          我國大多數高校的心理教育課程是以問題導向式教學為主,沒有與發展性目標進行良好結合。一般來說,高校從預防心理問題、普及心理知識、治療心理疾病三個不同等級入手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目標也分成了三個級別:一級目標是以預防教育為主,是針對全體學生開展的,主要為了培養大學生的心理素質,防止心理疾病的產生;二級目標是以普及心理問題為主,教師通過對學校普遍心理問題的調查,面向全體學生予以針對性教育與輔導,從而達到消除學生心理障礙的目的;三級目標是以治療為主,對患有較嚴重心理疾病的學生進行獨立的、針對性的診療。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標通常是二級目標,即以問題導向為主,主要采取預防措施,避免心理疾病的產生,而忽略了發展性目標,也就是很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并沒有起到開發大學生心理潛能的作用,不注重對大學生積極向上、樂觀等思想品質的培養。

          2、教學手段單一

          據調查,很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采取理論教育的形式,并沒有創設一些情境讓大學生身臨其境地去感受,即缺乏體驗式教育的`引入。心理教育本來就與其他專業課不同,不是記住基礎知識就能解決心理問題的,該課程應該著重于學生真實的體驗。而單純的理論教學使課堂毫無生氣,學生提不起學習興趣,導致不能發揮應有的心理教育效果。

          3、課程設置有待優化

          我國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重視程度有待提高。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都是選修課或者是活動課程。部分學校有心理專業,開設的心理課程也相對較多,但是很多內容都很深奧,對于非心理專業的學生來說難度過大,加上部分教學內容沒有邏輯性,知識層次混亂,導致課程教學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質量的方法

          1、教學方法多元化

          同其他學科教育一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以大學生為主導的,教師起輔導作用。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多加關注學生的心理歷程,總結學生的心理特點,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應該進行針對性指導,從而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增強其適應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促使其更好發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應該改變傳統的單一教學方式,將游戲教學、情景教學、心理測試、影片分析等環節加入課堂,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培養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課程教學應與課外學習相結合

          為了提高心理學教學質量,應該將書本教學與課外知識掛鉤,教師應該在課堂之余,多組織學生參與專題講座和社團活動,并與課堂內容相融合,從而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心理。

          3、將課堂學習與學生課后反思相結合

          教師除了引導學生進行形式多樣的課堂學習外,還應教會學生進行自己教育,也就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認真復習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自己教育可以強化學生學習心理健康課程的積極性、主動性,不斷提高他們自己教育的能力和綜合素質。

          4、進行有效的課后評價

          為了更好地實現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教師應該關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課后評價,不僅包括心理知識的掌握,還包括課程目標的實現。很多學校都是用分數評價教學效果,這是不全面的,并不能反映問題。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來說,應采用作品分析、行為觀察、心理測量等方法來對教師和學生進行全面評價,從而真正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效率。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大學生通常自我認識不足,缺乏人際關系處理能力,導致心理問題的產生,嚴重影響了自身的發展。我國很多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目標設置、教育方式等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嚴重阻礙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所以,只有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將理論課與課外學習相結合、課堂學習與學生課后反思相結合,并進行有效的課后評價,才能真正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

          參考文獻:

          張元洪,孔慶娜.論新形勢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J],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2):134-136.

          張孝鳳.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初探[J].浙江理工大學學報,2014(4):151-154.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4

          摘要: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受到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建立完善的預警機制、及時的干預機制,能有效地減少大學生突發心理問題。預警機制主要包括全體篩查、四級預警;干預機制主要包括宣傳干預、教育干預、活動干預、咨詢干預等。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預警;干預

          高校的培養目標不僅僅是德才兼備,更要身心健康,只有身心健康的大學生,才有可能在日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脫穎而出。然而,大學生因心理健康問題導致自傷或傷人現象時有發生,不得不引起社會的高度重視。增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既要做好知識普及和心理疏導,更要早預防、早發現、早干預,建立突發心理問題預警干預機制,有效減少大學生突發心理問題,進一步構建安全和諧的大學校園。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問題

          1、工作隊伍不健全。很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相關工作都交給學生思政輔導員完成。一方面學生輔導員可能并沒有經過多少專業訓練;另一方面其本身就負責眾多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對象多,工作任務重,可能對每一位學生的心理狀態無法完全及時掌握。此外,高校專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數量不夠,有些高校有幾千上萬的學生,卻只有一名心理健康專職工作人員,甚至有的高校連一名專職心理健康工作者也沒有。無論是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提升,還是突發個案出現時及時有效的處理,相較于國外高校,每兩千名學生就配備一個心理教育專職工作者的情況來說,國內高校心理健康工作隊伍不健全,遠遠無法滿足廣大學生群體的需求。

          2、預警機制不完善。高校新生入學之初,通常都會進行心理普測。但心理測試結果是否引起高度重視,是否及時反饋給相關學院及班級,是否對“特殊”學生予以重點關注,持續追蹤?很多高校這些環節沒有步步落實,那么心理普測就會流于形式,甚少發揮作用。此外,學生心理問題的日常預警,缺少從寢室到班級再到年級的層層預警模式,一旦出現突發心理問題,容易導致手忙腳亂,事倍功半。

          3、宣傳教育不深入。雖然當下心理知識在大學生中有所普及,出現心理問題不再被看成“異類”,但很多宣傳教育仍然浮于表面,如何提升個人心理調適能力,如何判斷典型心理疾病癥狀,出現心理問題具體有哪些求助渠道等等,仍然需要對全體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宣傳教育。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預警機制

          1、全體普查,重點篩查。新生入學之初,全體同學都要參加學校統一組織的心理普測。通過心理普測篩查出的學生需要引起足夠的.關注。應該由專職的心理健康教師通過個別約談、側面了解等方式對這些同學的成長背景、家庭情況、個性特征、精神狀態等方面有一個充分的了解,重點篩查出那些確實可能存在心理異常問題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引導。建立心理健康檔案,以便進一步追蹤觀察。同時把重點篩查出的學生情況告知相關班主任、輔導員,做好相關預警工作。

          2、四級預警,層層遞進。建立健全良好的心理預警體制,以“寢室—班級—學院—學校”四級預警體制為管理手段,及時掌握全體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心理異常情況。值得指出的是,在這四級預警體制中,“寢室”是最基礎的一級,也是最重要的環節,是信息來源的核心。因為在當前大學“走班制”的前提下,上課教室不固定,一個班級的同學,除了上課時間在一起,其他接觸可能并不太多。但學生寢室卻是固定的,寢室室友,每天朝夕相處,相互的了解程度會比其他同學好很多。一般大學期間最好的朋友,也會是自己的室友,有什么心理的小秘密,也會選擇和自己關系好的室友傾訴。因此,學生心理有波動或變化,班級干部、同班同學不一定感知到,但同寢室室友,大多會有所察覺。所以,抓好“寢室”層面,發揮“室友”的作用,是良好心理預警體制的重中之重。

          如何發揮“室友”的作用呢?首先應該消除大家的顧慮——將同學的情況上報老師是一種“打小報告”的行為,會被其他同學鄙視和嘲笑——予以正確的引導:同學情誼最值得珍惜,應該常懷一顆善良之心。將一些“異!鼻闆r上報老師,并不是“打小報告”的行為,而是基于幫助同學的考慮。老師也會注意溝通技巧,做好保密工作。其次,知識普及也很重要。比如心理問題可能引發的嚴重后果,應該重點關注哪些同學,哪些屬于異常行為或言語,常見的抑郁癥、狂躁癥、精神分裂癥的典型癥狀是什么,遇到室友有傾訴的意愿應該如何應對等等,都是需要普及的知識。只有牢固掌握了這些基礎知識,才有可能做出正確的預判。

          同時,保持上報渠道暢通,可以建立心理問題“月報”制度。緊急突發情況隨時上報,平時采取“一月一報”的形式:寢室長向班級心理委員匯報,心理委員向班長匯報,班長向分管教師匯報。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情緒異常,對個別同學及時進行心理疏導診斷。收集到有效信息后,第一時間追蹤處理,視情況考慮約談、醫院診斷、聯系家長。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5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競爭壓力空前加大,給大學生帶來了較大的壓力,這就會直接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給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心理效應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展開論述。

          關鍵詞:心理壓力,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效應

          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的發展,當前社會的競爭壓力空前加大,這就對在校大學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他們的壓力比較大,在強大的壓力之下會產生許多的心理的問題,心理問題的長期存在嚴重的影響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這是我們要特別關注的問題,要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本文就來談一談這個問題。

          一、要詳細的掌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狀況

          經過相關的調查發現,現代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如下的問題:有一部分學校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還停留在對個別學生進行心理咨詢工作,比較表面的工作。還有一些大學的心理教育只是開設一門課程和個案的咨詢。即使是某些大學已經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是實際的教學質量不佳,教學內容不符合要求,沒有形成系統。從學校的層面上講,學校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視度不高,投入的也不夠,更沒有形成規范性的工作體系。

          二、優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核心理念

         。ㄒ唬┤烁窠逃怀

          1.客觀的認知與正確的自我意識

          對實際情況有個客觀的認識指的是對待現實情況要實事求是,不帶有主觀色彩,不帶有偏見的看待問題。馬斯諾指出:客觀的認知是使世界變得和諧的前提條件。一個人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對自己有正確的、客觀的態度主要內容是人應該對自己的存在和周圍人或者是物的關系始終持有正確的態度,人要明白自己為什么活著,活著的真正意義是什么,人應該是積極向上的,應該是陽光自信的,應該是自尊自愛的。

          2.生活態度要樂觀,情緒體驗要積極

          人要擁有樂觀的生活態度,要擁有積極的人生態度,只要心中有陽光,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才不會被輕易的打倒,遇到不順心的事情也抱有樂觀的心態,心境是明朗輕松的,覺得每天都是充滿陽光的。這樣的人幸福感是很強的,比那些悲觀消極的人容易取得成功。

          3.處理人際關系的方法要正確

          在相關的研究中得出:20―24歲這個年齡段的年輕人群中,這是在他們的人格發展中處在親密對孤獨的階段,這個階段若處理好人際關系是可以很好的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的階段。在這個年齡段青年人如果用正確的方式處理了人際關系,那么他們就會收獲和諧、緊密的人際關系。反之,若處理人際關系的方式不正確,就會導致人際關系不協調,嚴重的可能會影響到心理健康。大學生的年齡還比較小,社會閱歷不夠,與人處事的方法還沒有掌握全面,要通過學習,掌握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的方法,保證健康的心理水平。

         。ǘ┳⒅亟】敌睦硭刭|的培養

          我們將心理素質分為2種:一個是正性的心理素質,一個是負性的心理素質。負性的心理素質是一種消極、不健康的心理素質。正性心理素質是一種積極、健康的心理素質。在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對他們心理素質的教育是比較重要的內容,要不斷的培養學生的健康的心理素質,使學生的心理素質是正性的,這對學生的整體素質的發展是十分有意義的。

          (三)實施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1.積極的教育

          積極教育屬于當前比較新穎的教學理念。積極教育提倡老師要以學校和師生的現實情況為教學的出發點,教師在教學中要以積極的行為與思想去教授知識,從而促進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與品質。

          2.積極心理學

          積極心理學重視的是人的`積極的心理力量,從而促進了心理學向著更加科學的方向發展。積極心理學能夠使人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這對大學生的發展是有重要的意義的。

          3.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設計與實行要根據大學生的實際的心理情況來決定,價值取向是人的向善性,教師要應用積極的教育內容與方法來教學,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三、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模式

         。ㄒ唬┬睦斫】到逃n程

          1.必修課

          必修課面對的是廣大的學生,是目前我國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模式。但是在我國這門課程的名稱還沒有達到統一,但是實際的教學內容與目的是相同的。

          2.選修課

          如果在必修課的基礎上根據各個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選修課的話,就能夠使這門課程更加具有針對性,能夠彌補必修課的某些缺點,使這門課程更加的完善。

          3.網上教育

          網絡已經非常普及了,大學生對網絡的熟悉程度很高,利用網絡這一資源開展網上教育能夠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ǘ┬睦斫】到逃n程之外的輔助途徑

          1.使用校園情境對學生進行心理的訓練

          大學階段在學校的生活是很豐富多彩的,我們可以利用校園情境對學生進行心理鍛煉,要掌握學生的實際心理情況,在這個基礎上精心設計、組織,進行系列化的心理鍛煉。

          2.給學生多提供一些社會實踐活動

          學生最終是要走入社會的,為了能夠讓學生盡早的接觸社會,在社會中鍛煉自己,我們要多給學生提供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多參加多種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在真實的社會環境中鍛煉自己的品行,磨練自己的意志。

          3.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心理氛圍

          如果校園的心理氛圍好的話,學生就會被感染,漸漸的學生的心理也會健康發展。因此,我們要努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校園心理氛圍,營造積極的、和諧的、充滿希望的大學校園心理氛圍,學生在這種大環境下就會形成較佳的心理,這是對學生形成健康心理有重要意義的。

          綜上所述,在大學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我們要非常的重視,通過多方面合作,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心理氛圍,應用新穎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學生的心理健康、積極了,是有利于學生一生發展的。

          參考文獻:

          方黛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協同創新路徑研究[J].職教通訊,2014,(17)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6

          摘要:當代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的主要建設者,為使大學生能更好地承擔起這一重任,學校要加強對大學生的教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便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健康心理的大學生能更好地應對社會的挑戰。主要介紹大學生各種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并對其提出解決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心理知識

          當代大學生是社會重要的建設者,社會的不斷發展對大學生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這便要求大學生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可以適應社會的壓力和在社會中遇到的挫折,但是當代大學生往往因為各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一些心理上的問題,阻礙了大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一、大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1.現實情況與自己預期不相符造成消極心理

          現代大學生在進入大學前處于學校及家長的保護下,對一些事情的認識不正確,往往不是過于積極便是過于消極,對事情沒有一個界定,處于兩極之間。大學生對自己的大學生活充滿幻想,這些幻想往往是過于美好且不符合實際的。當大學生真正開始大學生活時,便察覺到大學的.現實生活和自己所想的完全不一樣,這樣的想象和現實之間的差距,使大學生不能更好地適應,從而導致大學生產生心理問題。

          2.挫折產生抑郁,有自殺傾向,抗壓性差

          生活往往不會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學生是獨生子女,從小到大處于家長的寵愛下,心理承受能力較弱。當面對這些挫折時,大學生會產生焦慮、自己懷疑甚至自己放棄,采取一些過激的行動。

          3.互聯網的自由使大學生沉迷網絡

          當代大學生處于信息爆炸的時代,網絡對大學生來說充滿了誘惑,網絡環境是自由的,大學生可以把在生活中遇到的苦悶通過暴力游戲和對別人的惡意攻擊抒發出來,隨著這種習慣的逐漸形成,大學生會把生活和網絡環境相混淆,從而做出一些自毀前程的事情。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實現方式

          1.鼓勵學生進行社會實踐

          大學生對社會認識不深,社會閱歷不豐富,心理承受能力較輕。為了改變大學生這種現狀,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學校要聯合家長鼓勵大學生進行社會實踐,在實踐中讓大學生走出學習和生活的環境,在新環境中體會挫折,增加對社會規則的認識。如,鼓勵大學生在課余時間內打工、勤工儉學,通過勤工儉學讓大學生拋開學生的身份,以一個社會人的身份體會社會中的酸甜苦辣。

          2.豐富教師資源建立術業有專攻的教師團隊

          現今大學教師體系中,心理相關專業的教師較少,往往是學生出現了心理問題后,教師并不能及時發現,從而導致了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學校要豐富教師資源,通過校園招聘、社會招聘或定向培養等多種方式,在大學校園中引進具有心理學知識的教師,做到術業有專攻。同時,要對普通的授課教師進行心理學方面的培訓,如,對教師開展心理知識講座或是開展關于心理健康的研討會。普通的授課教師同學生接觸的時間較長,為使教師能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便需要授課教師擁有健康的心理,教師在教師生涯中也會遇到許多問題和挫折,有時也會產生心理問題。其次,學校要構建綜合性互補的教師體系,通過將專業性教師同普通教師的教學活動相重合,讓教師之間有話題可談,增加教師之間的熟悉感,當教師授課時察覺到某些學生的異樣時,可以與專業教師進行探討,及時獲得解決的意見、建議。

          3.針對大學生普及心理知識

          學校要通過各種手段向大學生普及心理方面的知識。首先,學?梢园汛髮W生心理衛生健康以及心理學等課程引入學科體系中,通過把以上課程設置成大學生的必修課,使大學生了解維護心理健康的知識和方法。在進行心理健康課程的授課時,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的知識,了解心理健康的具體操作方法。如,在針對大一新生的期望與現實不符的問題上,授課內容主要應包括人際交往、自己探索、情緒表達與控制、網絡運用、團結協作等等方面的內容。通過對學生進行課堂訓練,讓學生在課堂訓練及不同角色的扮演中體會到新的感受,并將感受到的貫徹到自己的大學生活中。其次,要重視大學中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相關的社團組織,學校要積極支持這些社團的各項活動,因為這些社團組織中的成員都是在校大學生,大學生對這一群體是充分了解的,這些組織進行的活動往往都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可以規避大學生群體中的一些敏感問題。

          總之,當代大學生中仍存在許多心理方面的問題,但是我相信,隨著學校的重視以及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定會使大學生養成健康的心理衛生習慣,最終實現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參考文獻:

          陳家麟.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操作與實務[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

          施福新.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成因及對策[J].常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7

          【摘要】舞蹈治療以心理治療方式,利用動作來加強個體情緒、身體和認知的整合。對于專業院校的學生來說,舞蹈或許是種技術技巧的學習與展現,而這里所說的舞蹈,重點是讓學生在相同的環境下,根據不同的節奏與方式手舞足蹈,放松緊張的肌肉、關節以及心靈,使身心在各種高壓下得到放松,從而達到有創造性的自己表達。

          關鍵詞:舞蹈治療;大學生;心理問題;創造性

          中圖分類號:J70-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7-0179-01

          我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且正處在社會轉型期,快節奏的生活導致人們的心理壓力如影隨形,全民的心理問題也在逐步顯現,在青少年中間尤為明顯。近年來,據心理健康調查報告表明,大學生已成為心理弱勢群體。震驚世人的“北大學生殺母案”以及近期的“碎尸案”,讓人不禁要問:大學生們究竟怎么了?導致這些案件發生的原因何在?

          一、導致大學生存在心理問題的五大因素

          (一)家庭因素:每個有問題的孩子都有一個有問題的家庭。家庭關系的不和諧、親子關系的緊張以及家庭教育失當,都會導致孩子心理相對敏感、承受能力差等。

         。ǘ┙巧Q能力差:當教學模式從填鴨式的教學轉變到自主學習時,在很大程度上給學生們帶來精神層面上的壓力,如困惑、懷疑等,成為心理疾病的誘因。

         。ㄈ┥缃灰蛩兀涸诩彝、學校和社會這三大不同的環境背景下培養出來的學生會有很大的差異,他們在思考問題的廣度、深度、性格、擇友方面以及為人處事方面各不相同,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造成了大學生無法處理好人際關系。

         。ㄋ模┉h境壓力:在大學里,學生需要獨立處理好各方面的關系,對于平時習慣于依靠父母和家庭的大學新生來說,這種變化給他們帶來了一定的精神壓力,導致一定程度的自卑和自閉。另外,近些年來,因就業環境的不景氣,給大學里眾多高年級的學生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壓力,許多心理問題也隨之而來。

         。ㄎ澹┣楦刑幚硎Ш猓捍髮W生因戀愛所造成的情感危機,是誘發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要因素之一。戀愛的失敗導致其心理發生扭曲,產生諸多消極思想,甚至有的人因無法走出陰影而走向極端,最終釀成悲劇。

          二、舞蹈治療的方法

          (一)肢體動作:通過對來訪者構建情感表達的細微特質性動作和手勢的仔細觀察和響應,與之建立信任及同感關系。

         。ǘ┫笳鳎阂宰园l性和創造性韻律動作體驗進行想象、幻想、回憶和設定的過程,通過動作的力量,被壓制的恐懼情感可以得到釋放,培養來訪者的自愈能力,與來訪者建立信任感和接受感。

         。ㄈ┲委熜詣幼麝P系:以語言及非語言的的參與和催化動作,幫助咨詢師和來訪者建立起良好的互動。

         。ㄋ模﹫F體節奏性動作:通過有節奏、有組織的'方式促進和支持思想和情感的表達,改善來訪者的行為方式,提高交流能力。

          三、舞蹈治療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ㄒ唬┪璧妇哂凶詩市裕璧钢委熅哂凶杂。舞蹈在源頭上是人們工作生活和娛樂的一部分,而在舞蹈治療中,舞動不是為表演,而是希望通過體驗動作感受內心,做到自己接納,整合自己內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平衡狀態,從而深層次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狀態,以達到自愈的目的。

         。ǘ┪璧妇哂袆撛煨裕璧钢委熅哂凶园l性和自控性。藝術的本質在于創造和表現,舞蹈治療本身也是一種創造性的心理治療,是一個追求創造和實現美的過程,學生正是具有創造力和想象力的一類人,而創造性和表現力的源泉就是自發的狀態。通過舞蹈治療引導個人建立行為上的自發、自控能力,在活動中可以盡情地享受美的概念。

          (三)舞蹈具有適應性,而舞蹈治療具有自省性。為增進學生對自己身份的認同感,提升自己存在感和價值感。通過體驗式的舞蹈治療程序,使學生逐漸適應舞蹈,引導者以語言及非語言的的參與和催化動作,來加強與學生的信任和共情關系。在此基礎上,通過音樂道具等練習活動,營造安全和支持性的氛圍,讓學生通過舞蹈動作表達自己,在自己暴露和宣泄的基礎上,達成自己的覺察和自省。

         。ㄋ模┪璧妇哂谢有,舞蹈治療具有團體性,而它們都具有社會性。互動是打開彼此心靈的最好方式之一,團體舞蹈治療本身就是一個人與人互動的情景,引導者要創造一個安全、支持、接納的環境,讓學生充分信任團體并融入其中,當與他人一起舞蹈時,必須通過感覺、視覺和觸覺與合作者進行情感的互動交流,動作才能達到和諧、統一。

          四、結語

          在大學生中間開展舞蹈治療,具有極大的社會意義。通過舞蹈治療這種方式,實現大學生良好的身心構建,并推廣到大眾中去,對實現社會的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弗蘭·麗芙.舞蹈動作治療——療愈的藝術[M].北京:億派國際出版公司,2014.

          伏羲玉蘭.舞蹈心理治療的新進展[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2(3).

          謝丹.論舞蹈治療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J].文化學研究,2013(1).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8

          摘要:部分高校畢業生面臨擠壓現象,女大學生在社會職業的選擇上卻往往處于劣勢,民辦高校女大學畢業生在就業中遇到的問題更加嚴重,同時也產生了一定數量的心理問題。經調查分析后,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三種問題發生比例較高,心理問題既傷害了學生的健康,又影響到學生的就業和擇業。

          關鍵詞:民辦高校;大學生;就業心理;心理健康

          從xx年開始高等教育大規模擴招,20xx年第一批民辦高校畢業生走進就業市場。特別是20xx年4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開始實施以來,截止到20xx年7月我國民辦高校達444所,民辦高校畢業生數量越來越多。20xx年我國應屆畢業生數量將創紀錄達到749萬。部分高校畢業生面臨擠壓現象。女大學生在社會職業的選擇上卻往往處于劣勢,由于就業受挫和對就業的不合理認知,內心迷茫等等原因,心理問題發生的幾率較高。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研究對象:隨機調查吉林省內3所民辦高校的四年級學生,發放問卷260份,回收有效問卷240份。研究工具:1、選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該量表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測試量表之一,是當前使用最為廣泛的心理障礙、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檢查量表,將從十個方面來了解心理健康程度。本測驗適用對象為16歲以人群,國內高校心理健康測評普遍采用這一量表。

          二、結果及分析

          本次問卷調查發放問卷260份,回收有效問卷240份,回收有效率92.31%。心理正常214人,占有效回收問卷89.2%,心理問題26人,占有效回收問卷10.8%。分析結果詳見表一強迫癥狀檢出19人次、占有效問卷7.9%,人際關系敏感因子檢出11人次、占有效問卷4.58%,抑郁因子檢出8人次、占有效問卷3.3%,其他因子的檢出人數分別為焦慮4人次、敵對3人次、其他為2人次、恐怖和精神病性各為1人次。經過與全國大學生常模比較,女大學生群體心理健康水平于全國常模無差異。但是個別因子檢出率上存在存在差異。

          三、心理問題的應對策略和解決辦法

         。ㄒ唬┐髮W生群體具有智力發達、情緒情感豐富、自己意識明顯、個性張揚、思想活躍,接受新鮮事物能力強的特點。因此應該針對大學生的的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就業心理指導培訓,學校加大就業心理輔導工作,幫助存在心理困擾的學生盡快回到學生生活中。

          (二)學校應該大力開展針對對女大學生就業心理的輔導工作,F在有很多學校都在開展就業教育,就業教育存在只注重就業技能的培訓,忽視了學生的心理素質的培養。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再好的創業就業技能也不能很好地執行。由于畢業年級學生正在實習找工作階段,不可能進行集中的'心理輔導和心理健康教育,所以我們必須改變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課授課模式和心理咨詢方式。在離校教育中,針對以往高發的就業心理問題進行特別講解,如就業的自己設定、角色定位、抗挫折能力培養。讓學生在就業中不至于盲目、慌亂,提高擇業中心理健康意識,遇到就業挫折時能夠合理處理。培養學生優良的就業心理品質。

         。ㄈ┽槍z出率較高的強迫癥狀因子、人際關系敏感因子、抑郁因子進行個體化輔導。

          1.強迫癥狀是指以重復出現的強迫思維和強迫動作,使個體感到困擾,以致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對癥狀輕微者可以在加強體育鍛煉,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工作,尋找生活的興趣點,來轉移注意力,減緩強迫行為和強迫思維。針對強迫癥狀建議到專業的心理治療或者心理咨詢機構就診。

         。玻穗H關系敏感是指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團體、個人與他人相互關系,在人際交往中處于劣勢或者人際關系緊張,與他人相處時有著較強的戒備、懷疑和嫉妒心理,不輕易相信他人。尤其在就業過程中存在此種問題,非常不利于應聘工作,影響就業。

         。常钟魻顟B對就業中的女大學生來說非常不利。如問題較輕,大多數人能夠自愈。要培養學生面對挫折的能力,正確面對困難,樹立正確的擇業觀,不以一時成功沾沾自喜,也不因一時失敗而垂頭喪氣,鼓起勇氣,勇于面對困難。如問題嚴重應到心理醫院檢查。

         。ㄋ模┎捎梦⑿拧ⅲ眩、電話與在校外找工作的同學進行有效交流,關注他們的動態,如微信和QQ動態,發現問題主動聯系學生,給學生正確心理指導,讓他們正確認識自身問題、盡快擺脫心理困擾。在就業難的大形勢下,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大學生內心的焦慮不安越來越強,因就業壓力過大導致的心理事件時有發生。本文從民辦高校女大學畢業生這一群體出發,來研究就業心理問題,是對以往研究的有益補充,本次研究既促進了心理健康工作的開展,也是大學生順利就業的有力保證。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9

          摘要:隨著全民健身計劃在學校體育教學中的大力推行,學校體育教學改革如火如荼,現在大學生的體育學習心理需求已經發生了變化。通過對普通高校體育學習心理需求的探討,提出了深化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建設性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體育教學;心理需求;課程改革

          前言

          近些年來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問題,人們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探討和研究。本文擬從分析普通高校體育課程現狀入手,結合教育發展趨勢,以理性的視角分析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發展方向,為高校體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1、體育興趣的需求

          通過對大學生們訪談,其中絕大多數學生喜歡體育鍛煉,并且能夠充分意識到體育對增進健康的重要作用。絕大多數學生認為入學以來對參與體育活動的意識增強了。有資料證實大概有10%的學生表示畢業后會堅持體育鍛煉,尤其是大學時代選修田徑等相對比較枯燥的項目的同學表示畢業后會堅持鍛煉的人數更少,這說明傳統枯燥的田徑教學或者說田徑項目已經不適合在高校作為引導興趣而存在的體育課了。大學時代是學生接受體育教育的最后階段,大學時代的體育教育最終要與終身體育接軌,這也是大學體育立足當前、放眼未來、培養合格的現代化人才的目標。因此,我們務必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弘揚體育思想。在跨世紀的'時代里,隨著國家對人才培養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之際,更要求學校體育教育把培養人才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涵蓋在體育教育的身心全面發展的目標之中。

          2、求知欲望的需求

          學生求知的欲望可以說比任何時代都強烈。隨著年齡的增長,文化層次的提高,特別是在當今高校體育教學的指導思想中強調"全民健身"這一原則,使他們對體育有強烈的求知需求。大學生往往力圖深人了解與體育有關的知識,開始把體育學習、體育鍛煉、強身健體和將來工作聯系起來。根據這一求知心理需求,我們認為作為一名合格的體育教師,首先必須博覽群書、更新知識、嫻熟地掌握高校體育理論知識。在運動形式豐富多樣追求個性化體育運動的今天,對于求知欲望強烈的現代大學生來說,傳統的教學內容安排要求系統性;考核標準注重競技性;教學形式體現規范性;學生練習要求紀律性,這種五、六十年代的體育教學運動模式的"四性化"已經不能適應新時期體育課的需要了。絕大多數學生迫切需求新穎的教學內容和方法。但是這種傳統的體育教學觀念仍然是現階段高校體育的主體,這使得學生的體育意識和體育能力在客觀上造成障礙,嚴重阻礙了新時期體育的發展。

          3、生理心理的需求

          大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目的是增進健康,另外一個目的是練就健壯的體魄和健美的體形,身體是載知識之車,存道德之倉庫。有研究表明男生比女生更重于強身健體、健美體形,女生對體育的健身價值認識不足這是大學體育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女生對于體育健身價值認識不足與傳統文化、社會環境、家庭環境等諸多因素有著必然的聯系,大學體育課程對于這個問題要引起重視,至少在課堂上要努力提高這個群體的認識。比如可以開展各種比賽、樹立模范和榜樣、宣傳制造濃烈的運動氛圍等。在此認識基礎之上從課堂上課外活動上以及各種組織形式上繼續加深引導,讓女同學們不僅認識到體育運動的重要生理功能,還要讓她們認為體育是一種美的享受,是一種藝術欣賞和體驗,是一種高尚的生活方式,體育可以使人開闊視野,結交朋友,提升學習生活適應能力等。

          小結:學生對于體育有較高的興趣、但是個別枯燥的項目阻礙了興趣的繼續發展。學生求知欲望較高,但是傳統的教學方式阻礙了學生的求知欲。在對于體育的生理心理需求方面,男生較之與女生略高,提高女生群體對于體育的深層次理解迫在眉睫;仡櫢母餁v程,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無論在理論研究還是實踐探索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在目前看來,雖然仍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高校體育課程的明天是美好的。

          參考文獻:

          王素華,李荔.多元文化教育下的我國課程改革[J].教學與管理,2009,(7):60-61.

          陸作生,劉昕.學校體育課程改革思考[J].中國體育科技,2002.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10

          摘要:如今大學生心理健康情況不容樂觀,因心理原因產生的問題越來越多,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迫切需要。本文旨在通過調查探求心理問題出現的原因,提出心理問題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問題;健康教育措施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的日益加快,大學生承擔著越來越大的心理壓力。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日益凸現出來,逐漸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然而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發展慢,未能充分發揮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調節作用。因此,通過對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現狀分析,有助于完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大學生心理問題調查

          一個月前,我們使用“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抑郁自評量表”與“焦慮自評量表”三種貼近大學生日常生活與學生心理聯系密切的量表對河南科技學院新科學院的新生進行了心理測試調查。此次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平均水平低于正常群體水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集中在強迫、抑郁、焦慮、恐怖等方面。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研究表明一個人心理健康如果出現問題,那么他在其他各個方面都會受到影響。當代大學生,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爭中取勝,幾乎全身心投人學習,家長的過度保護、學校的應試教育、生活經歷的缺乏使這些學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學習、生活、交友、戀愛、擇業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們中的一些人難以承受,以致出現心理疾病,甚至離校出走、自殺等。從環境因素看,竟爭的加劇、生活節奏的加速,使人產生了時間的緊迫感和壓力感;個人對生活目標的選擇機會增多,難以兼顧的矛盾加劇了內心的沖突,產生了無所適從的焦慮感。凡此種種,對變化的環境適應不良而出現的各種困惑、迷惘、不安、緊張在明顯增加,社會的變革給正在成長著的大學生帶來的心理沖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強烈、更復雜。可見如今大學生心理問題愈發嚴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經迫在眉睫。

          三、大學生心理問題產生原因分析

          筆者認為心理健康問題的產生原因可以分為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主要原因可以分為六點。

          1.對網絡產生過于強烈的依賴性

          不少大學生一方面因交際困難而在網絡的虛擬世界里尋找心理滿足,另一方面也被網絡本身的精彩深深吸引。所以,有些大學生對網絡的依賴性越來越強,有的甚至染上了網癮,每天花大量時間泡在網上,沉湎于虛擬世界,自我封閉,與現實生活產生隔閡,不愿與人面對面交往。

          2.交際困難造成心理壓力

          “踏著鈴聲進出課堂,宿舍里面不聲不響,互聯網上述說衷腸!边@句順口溜實際上反映了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的交際現狀,F代大學生的交際困難主要表現為不會獨立生活,不知道如何與人溝通,不懂交往的技巧與原則。有的`同學有自閉傾向,不愿與人交往;有的同學為交際而交際,不惜犧牲原則隨波逐流。

          3.學習與生活的壓力

          大學生的學習壓力相當一部分來自于所學專業非所愛,這使他們長期處于沖突與痛苦之中;課程負擔過重,學習方法有問題,精神長期過度緊張也會帶來壓力;另外還有參加各類證書考試及考研所帶來的應試壓力等等。精神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下,極可能導致大學生出現強迫、焦慮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生活的壓力主要在于學生不善于獨立生活和為人處世,還有生活貧困所造成的心理壓力。

          4.情感困惑和危機

          當前,大學生對情感方面的問題能否正確認識與處理,已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是大學生的性困惑問題,在性意識與自我道德規范的沖突中產生心理矛盾。其次是大學生因戀愛所造成的情感危機,這是誘發大學生心理變異,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極端,甚至造成悲劇。

          5.就業壓力

          近幾年來,由于社會競爭的加劇,就業市場的不景氣,大學生找工作或找比較理想的工作越來越困難。這對大學里眾多高年級學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心理壓力,使他們因焦慮、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許多心理問題也隨之產生。

          6.家庭及外界環境的不利影響

          家庭及外界環境的不利影響也會成為誘發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因素,比如不當的家教方式、單親家庭環境及學校環境的負面影響、消費上的浪費攀比、對貧困生的歧視、學習節奏過于緊張等等。

          大學生的心理困原因概括來說就是一“高”一“低”:高,大學生是個承載社會、家長高期望值的群體,自己成才欲望非常強烈;低,其心理發展尚未成熟,缺乏社會經驗,適應能力較差。正是這欲與不能之間的矛盾導致大學生心理問題頻頻出現,并且人數越來越呈上升趨勢。

          四、大學生健康教育措施

          1.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

          大學生要積極參加社交活動,在社交活動中解決自身的心理問題。

          2.加強心理訓練,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訓練是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一個有效渠道。心理訓練應不拘一格,可以通過組織辯論、演講、郊游、社會調查等多種形式,根據具體對象,充分運用放松、暗示、音樂、表象、心理劇、模擬與模仿等心理學技術與方法,結合其他輔助手段、設施,設計特定的情景,使參與者在其中積極活動,最終達到改變其心理面貌養成預期的行為習慣,提高心理素質,促進人格的全面發展。

          要普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大學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賈偉.《善待心靈》[M].北京:di震出版社,2006.143-147

          文柯.《心理學改變生活》[M].北京:世界出版社,2006.229-243

          詹姆斯.《心理學原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164-170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11

          摘要:本文研究運用文獻資料法對國內體育鍛煉行為與大學生心理健康關系的文獻進行系統了解和梳理,更深的探討了體育鍛煉對心理應激的治療和預防的問題,體育鍛煉對生化大學生素質教育改革有重要理論價值和實際意義。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生活節奏加快,競爭日趨激烈,個體的情緒處于較為緊張的狀態,因此,心理健康問題日益成為現代人關注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傳統社會中,人們認為健康主要是指身體的健康、生理的健康,因而采取各種措施,增強生理機能水平,提高適應自然、抵御疾病的能力。由于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們越來越意識到精神世界的沖突與紛爭。那種“無病即健康”的生物學健康觀已經過時,而發展成為生物、心理和社會三維健康觀。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健康是指在精神、身體和社會上的保持健全的狀態,精神健康的標準是:

          (1)具備自我控制能力;

          (2)能正確對待外界影響;

          (3)內心世界處于相對平衡狀態。世界衛生組織還指出,健康應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會適應性和道德健康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大學生。

          (二)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

          二、研究結果

          (一)體育鍛煉的心理應激作用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體育鍛煉通過形式多樣的身體活動,能夠分散學生對自己在學習生活中所產生的由來和挫折的注意力[2],從不愉快的刺激或痛苦的抱怨中解放出來。當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成功地完成某項任務后,就會產生自信心,提高自信并從中體驗到滿足、舒適等運動愉快感,產生良好的`心境。其次體育鍛煉由于能增強體質,當其意識到自己具有社會所希望的身體特征(如高大)和運動能力時,就會產生自信和適應感,形成積極肯定自我概念,增強應對應激能力。最后心理應激水平過高、壓力過大均不利于身體健康。

          (二)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對大學生心理應激影響

          本研究得出的結論可知,大學生體育鍛煉情況不樂觀,只有不到一半的學生會有體育鍛煉行動,意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3]。并且研究中還得出結論:體育鍛煉能夠改善心理應激,減少心理壓力。對心理應激的研究中得到了公認的是:適度的心理應激對于人的身心健康和功能活動具有促進作用,而長期的或超過個體適應應對能力的應激是有害的。英文長期的、過于強烈的心理應激不會引起各種令人感到不適的身心狀態,而且會造成人對許多基本的脆弱易感傾向。并可能在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人罹患疾病。體育鍛煉作為應對方式,可以降低心理應激對機體的影響,促進心理健康。陳佐松,季瀏[4]在心理學報上發表的《身體鍛煉對高中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影響極其心理機制》。此項研究表明:經常鍛煉的高中生比鍛煉不足的高中學生的主觀幸福感更加強烈。體育鍛煉還可以作為一種發泄情緒的方式,將各種煩惱、焦慮不安等應激情況發泄出去。

          (三)不經常運動對大學生心理應激的影響

          不同性格的大學生應激反應是不同的,內向型與外向型性格的學生們應激狀態的持續時間也不相同。比如外向型性格的大學生反應比較靈敏,應激反應閾值低,情緒轉移較快,陷入應激狀態后,可以迅速爆發較強的反應,其急性應激往往勝過內向型,一旦緊張刺激的程度降低或消除,很快恢復原來的平靜。因此,其應激狀態的持續時間較短,應激能力較強。

          (四)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現狀

          大學生在體育方面的支出情況是評價大學生體育運動態度的一項指標,從整體上看,大學生體育消費與其它方面的消費相比差異非常明顯,每年大學生體育消費總額是上午消費的21.33%,是逛街交友消費總額的10.23%。大概有一半以上的大學生在體育鍛煉方面基本上沒有費用支出,包括買用器材、去運動場館鍛煉、參加相關的學習班等,這些原因低于他們在人情和其他方面的消費,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大學生體育消費意識淡薄,許多大學生體育消費的目的不明確,不能認識到體育能帶來健康的重要意識。

          三、結語

          心理健康是一種持續且積極發展的心理狀態,個體表現出良好的社會適應性,并充分發揮其身心的各種潛能,在應付各種問題和環境時更多表現出積極的傾向。體育活動對于增進個體的心理健康水平,調節情緒狀態,消除心理障礙,提高社會適應性具有積極作用。選擇合適的鍛煉項目及適宜的運動負荷可以有效發揮體育活動的心理效應,同時應考慮體育活動參與者的個體差異,才能取得良好的心理效應。

          參考文獻:

          [1]陳作松,季瀏.身體鍛煉對高中學生的主觀幸福感的影響極其心理機制[J].心理學報,2006,38(4):562-575.

          [2]徐斌.大學生身心健康[M].山東大學出版社,1990,3:101.

          [3]汪明旗.女大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與行為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6,(30):185-187.

          [4]季瀏.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12

          摘要:加強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環節,更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德育工作的需要,因此,構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本文結合時代發展需求以及當代大學生的身心特點,提出了一系列適合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對新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構建和實踐應用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心理健康;心理障礙;教育模式

          隨著社會的發展,競爭壓力的不斷加劇,現在的高校大學生承受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心理健康問題也由此更加凸顯。逃學、玩游戲、悲觀厭世甚至自殺現象時有發生,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所引發的不良影響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因此,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然而,由于種種因素限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還存在很多薄弱環節,很多高校沒有一套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既不能很好地滿足大學生心理上的需要,也大大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充分發揮。因此探索如何在新時期開展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徑和新方法,并且構建一套符合我國國情并且適合于高校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國內外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得已經相當普遍,并且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視,心理學課是高校大學生的必修課,而且還形成了很多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和流派,掌握并創造了多種獨具特色的實際操作模式。在國內,很多高校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大都只是注重專業技能的教育,而忽視心理素質的培養,注重政治思想表現,輕視健全人格的培養,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育混為一談。

          二、高校大學生心理障礙表現

          1、適應性心理障礙。適應性心理障礙主要存在于大一新生中,由于大一新生剛從中學來到大學這個新的環境,因此有些學生就會產生一些不適應,比如對新環境的不適應。對于大多數新生來說,來到一個陌生的校園,嶄新的面孔、生疏的群體、不同的風俗人情、甚至不同的方言都會讓學生感覺不適應,感覺不知所措,常常會感到與人難以交流,從而產生寂寞孤獨感。對于新生來說,還會產生一些學習上的不適應。大學的生活不像高中那么緊湊,自由支配的時間比較多,所以很多學生就不知道如何適應和支配這些課余時間,也不知道如何學習和生活,從而覺得大學生活非常無聊、枯燥、乏味,結果會有掛科、留級、目標不明確,渾渾噩噩地度日等現象出現。

          2、人際關系方面的心理障礙。由于大學生都是集體生活,人際關系就顯得尤為重要。倘若搞不好人際關系,將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及心理健康都將會有不良的影響。然而,由于各人的性格、生活背景的不同又會產生一定的思想上的隔閡,所以,由人際關系而引發的困惑和苦惱就會出現。來到大學,一般都非常期望能夠建立友好與和諧的人際關系,而這種期望又過于理想化,對別人要求過高,因此現實與理想的矛盾會導致大學生對自己人際關系的不滿,認為自己人緣不好,不會處理問題,造成錯誤的歸因。而這種錯誤的歸因往往又會反過來對人際關系帶來消極的影響。因此,他們就很容易會產生自卑怯懦、自暴自棄、嫉妒猜疑、悲觀厭世、孤僻冷漠等方面的心理障礙,這對高校大學生的生活、學習乃至身心健康都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

          3、學業方面的心理障礙。由于大學的學習和中學的學習不同,所以,就會有一些大學生出現學習方面的心理壓力,有些學生對所學專業不感興趣,或者學不會,這樣很容易自暴自棄甚至走極端。甚至有些學生無法正常完成學業,這對其心理造成的影響非常嚴重。而對于即將畢業的學生,他們的心理壓力更大,一方面,他們要正常完成學習,另一方面,由于目前高校擴招,畢業生增多,找工作比較困難,要想找一個理想的工作就更是難上加難。在他們就業時會遇見猶豫、彷徨、忐忑不安等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這就會給臨近畢業的大學生造成巨大的壓力,不僅是學業更是就業的壓力,這些壓力可能會以一種不正常的舉動宣泄出來,如打架斗毆、喝酒鬧事、悲觀厭世等。如果不對其進行正確的疏導,將會對學校乃至社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構建

          在高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為了少數確實有心理問題而需要救助的學生,更是為了在大學校園推廣及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使大學生能夠正視在學習與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幫助同學們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健全的人格,使學生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能力,挖掘自己的潛力,正確面對和處理生活中出現的各種挫折,更好地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和價值體系,健康快樂地成長,進而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以期達到身心健康發展。所以,要切實做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須構建一套適合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1.成立專門的心理健康輔導中心。高?梢猿闪⒋髮W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或者大學生心理健康輔導中心,并且成立一支專兼職相結合并且有貢獻精神的心理輔導教師隊伍,對于專職心理輔導老師來說,應該具備一定的專業心理咨詢水平,并且有一定的工作經驗,這樣可以給大學生提供準確、高效的心理咨詢服務;對于兼職心理輔導老師來說,要有一定的心理學、教育學基礎,并且熱愛心理咨詢工作且具有一定的專業水平。心理健康輔導中心將負責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工作,并且制訂每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計劃,負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組織協調和運行工作,調動各方面的力量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服務。

          2.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課。高校應根據大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開設一套符合本校實際情況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課。在內容上,要不僅涉及到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還要著重于幫助大學生建立良好的心理品質、挖掘潛力,提高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更好地發揮自己的能力。使大學生心理健康課能在真正意義上幫助大學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在形式上,可以采用互動式、體驗式等教學方法,在人數不多的情況下,可以采用團體輔導的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進來。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13

          摘要: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能體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對自己的能力、性格和優缺點都能作出恰當的、客觀的評價。本文闡述了大學生在大學時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及出現原因和解決這些心理問題的建議方案

          關鍵詞:心理健康大學生環境因素生活因素

          隨著我們踏入大學的校門,一系列問題也隨之到來。大學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一段時期,在大學路段走的成功與否將直接關系到我們自身未來的成功與否。所以要想把大學這段路走的更好,更穩定,為以后積累寶貴的基礎財富。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是我們必須要關注的問題。而我們要做的就是認清自身心理問題和解決自身心理問題、以免誤入歧途造成自身遺憾。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是與我們自身所處的心理階段有關,也與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分不開。大學升一般年齡都在十八到二十三、四歲之間。而這段年齡正是處于人生的青春期,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至關重要的一段時期,也是人一生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赡苁切睦戆l展不成熟、不穩定;面對一系列生理問題、心理問題、社會適應問題。心理矛盾沖突時有發生,像:理想與現實的沖突、理智與情感的沖突、獨立與依賴的沖突、自尊與自卑的沖突、求知與辨別能力差的沖突、競爭與求穩的沖突等等。如果這些沖突與矛盾不能得到有效疏導和有效解決,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心理障礙。特別是我們這些當代大學生,經過數十年寒窗苦讀,走過高考這座獨木橋。在以前的學習階段我們全心投入,無力其他。家長更是對我們無微不至,溺愛至極;而這些就導致了我們缺乏癥真正的生活能力。而上大學更是遠離家鄉,遠離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這些就導致我們當中有些人心理脆弱,意志力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學習、生活、交友、戀愛、等等小小的挫折就足以使我們當中的某些大學生難以承受。以致出現心理問題,最后出現不好的結局。

          現在就拿我自身舉個例子:我來自農村,家里世代務農。在如今這個社會激烈發展與競爭的時期我承擔著父母無限的期望踏入求學之路。然而、在高中時期我曾經退過學。因為我厭倦學習,是的我學習不好。我自己覺得在求學這條路上無法找到屬于自己的道路、可是當我踏入社會,看著眼前洶涌的.人流我感到無處可落腳。我又一次感到無力,自己未來的路徒有望洋興嘆。在感到自身渺小的同時,我又回到學校繼續學習。如今我考到我現在這個大專院校!父母常年在外,根本無法在我旁邊陪同我。而我所遇到的問題只能自己去解決;同時這也造就我的某些性格與問題。例如:自卑啊、不是很愿意和人打交道也就是所謂的社交能力差!我害怕新的環境、新的人物。我舍不得我高中的朋友與同學,我不愿意背井離鄉。偏偏我又本性倔強,我拒絕父母臨時回來的相送?墒俏矣植坏貌幻鎸Γ∥易约邯氉砸蝗吮持@行李。踏上離開家鄉的旅程。當我來到大學時,我承認我有點慌了,陌生與不熟悉充斥在我的腦海。我記得很清楚,剛來學校我不清楚大學報道行程,又因為來的較晚學校未能及時安排住宿。我自己一人抱著行李在網吧住了一晚上。次日清晨,我自認為厚著臉皮找到一些新生,和他們一起完成了入學報道程序;而社交能力差導致我現在的朋友只局限在我的班級。在大學,我所接觸的新的課程里面出現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程。在上這門課程的過程中我逐漸找到自己的某些心理問題,F在我正在努力的去解決這些問題。而如今,我坐在這里寫著《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結課論文》。我相信我一定能夠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從而更好地適應新的學習環境。

          以上的一段話是我自身的真切經歷。雖然我自身可能未出現打大的心理問題,但我相信:絕大多數大學生心理會如同我一樣或多或少出現過一些問題。我們大學應當如何去解決這些已經出現或者可能出現的問題呢?那就是找出問題所在。要學會分析自己、認清自己。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我已經在上文分類列舉;也從我的自身經歷中反應出一些問題。我想提出一些建議,希望對我們大學生解決心理問題提供一些幫助。

          首先,我們要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而良好的人格品質應有:正確的認識自己,培養悅納自己的態度。揚長避短,不斷地去完善自己。其次是應該提高自己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對挫折應有正確的認識,采取的應付方法,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樹立科學人生價值觀。積極參加各類實踐活動、豐富人生經驗。

          還有,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指:作息有規律、科學用腦、少喝酒、不抽煙、盡量多做體育運動提高身體素質、講究自身的衛生。當然,科學安排學習更為重要。學習是我們作為大學生的必要任務。所以我們要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有了學習興趣才能夠自覺去投入到只是的海洋之中,不斷地汲取新知識充實自己,提高自身素質,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關于自身更為重要的是我們呀保持樂觀的心情和良好的心態。我們要對未來充滿希望與信心。當遇到悲傷或者憂愁的事情時,要學會自己調節。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

          ①合理宣泄:例如哭泣啊(莫以為哭是很丟人的事情,這樣可以很好的宣泄我們心中的負面情緒)、旅游或者運動

          ②學會幽默;幽默是消氣的最好方法。既不傷害別人又不煩惱自己。

         、蹖W會轉移:移位思考是解決憂郁心情的好方法,聽音樂、接觸自然美景等;

         、軐W會回避:當你覺得即將出現不愉快的場面是,不放加以回避,找個僻靜的地方回避一下,這樣做能幫助你緩和緊張的局面。

          以上種種是我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以及一些體會,可能說的不是和全面,但我相信,如果能夠按我說的這樣做,你一定可以避免心理健康這些問題!另外,我之所以認識到這些心理健康問題,與我大學所開課程《心理健康教育》很大關系,在此感謝心理健康教育老師讓我能夠在人生迷茫多事的階段認清自身問題,準確定位自己,從而在大學這個新環境中慢慢融合,提高并完善自身。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14

          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當今的形勢對當代大學生的期望值是越來越高,需要的是復合型全能人才,F代青年不僅要具有相當的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還應勇于創新,敢于挑戰,具有一定的身心承受能力。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指身體沒有疾病,而且是身體、心理上和社會上的完好狀態。由此可見,健康包含著身體、心理和社會健康三個方面。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是當代大學生成長的重要保證。心理學指出,心理包括:認知過程、情感過程、意志過程、個性心理(能力、氣質、性格需要、動機、興趣、信念和世界觀)。

          1、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1、人的身體素質影響心理狀態,又依存于心理素質

          在運動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建立在良好的身體素質的基礎上,而其身體的發展又依存于心理素質。例如,在接受耐力素質練習時,哪些勇敢而好勝心強的學生,他們具有自覺、頑強的意志品質就容易戰勝疲勞取得良好效果,而哪些怕苦怕累、意志品質較差的學生,他們就會提早產生疲勞而堅持不下去,影響練習效果。

          1.2、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養并發展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還可陶冶他們的情操。

          1.3、培養未來人才的需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心理素質日趨重要。普通高校是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場所,面對現代社會的激烈競爭,未來的人才不僅要掌握現代的科學技術,具有較強的能力,而且要有強健的體魄、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質。

          2、高校體育教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特點

          2.1、特殊的教育目的

          在體育課教學過程中以心理保健、心理適應、心理素質的培養與發展來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開啟學生的心理潛能為目的。

          2.2、特殊的教育內容

          在體育教學中,心理健康的教育內容包括學生的學習心理指導、情感教育、意志教育、能力培養、氣質培養、性格培養及學習興趣的培養。

          2.3、特殊的教育對象

          教育的對象是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學生,他們主觀意志較強,思想復雜,不易把握,但易溝通,所以要正確引導,使他們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2.4、特殊的教育方法

          心理教育可以通過不同的教學手段發展學生的健康水平,在教學過程中采用說服疏導法、典型榜樣法、競賽評比法、表揚與批評等方法,還可以傳授一些心理常識,以及心理輔導與咨詢等等,還可以有意安排一些針對性的練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3、心理健康教育途徑

          3.1、在準備部分安排有針對性的游戲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體育游戲大都具有豐富的趣味性,在教學的準備部分,有針對性的.安排體育游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體育興趣,利用游戲本特點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參與意識與協作意識。

          3.2、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教師應以“健康第一”的思想來指導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引導和幫助學生自覺的進行身體鍛煉,促使他們將體育運動納入到生活中,從而促進體育的社會化進程,讓學生深知體育運動不僅可以提高身體素質,還能提高人的心理應激能力和適應能力,減少心理疾患,培養樂觀的思想和健全人格的深遠意義。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健康第一”這一觀念的宣傳教育,利于教學內容中的積極因素及深刻內涵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例如,利用中長跑的“極點”現象,對學生進行意志品質教育,利用健美操的美感、節奏、力量感及韻律感來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他們對生活的熱愛與自信。

          3.3、鼓勵學生進行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

          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對于大學生來說,不僅有著磁鐵般的吸引力,能夠融洽人際關系,溝通心靈,有助于培養團結互助、友好協作等良好品質,而且能發揮自己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有助于個性發展和才能發揮。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依據教學計劃和教材,結合學生自身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有針對性的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培養良好學習態度;與學生積極溝通,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激發與培養他們對課余體育鍛煉的興趣。根據教學內容、學生掌握情況和學習興趣,適當布置課外體育活動作業,并幫助和引導他們自己制定鍛煉計劃,進行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

          3.4、教師在課中保持良好的情感狀態

          作為高校體育教師,應擁有樂觀的人生態度,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心境,沉穩的情緒,還要具備較強的自控能力和抗外界干擾能力,防止煩躁、焦慮和抑郁等心理疾病的發生;掌握大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的情感投入和體育運動中得情感表現,并分析其成因和處理方法,幫助學生以愉悅的心情參與體育運動。平等對待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興趣,對學生公正評價,同時教師要精心備課和組織課堂教學,注意教學的藝術性和技巧性,增加情感投入,縮短心理距離,多與學生加強交流。

          參考文獻:

          運動心理學編寫組.運動心理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8.

          學校體育學編寫組.學校體育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8.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15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活學習環境的日益復雜多樣,大學生的學習、就業、經濟等壓力增大,由于戀愛受挫,環境不適應,人際關系不協調等原因產生心理障礙甚至走向極端的事件時有發生。

          一、大學生心理障礙的表現及原因

          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如感覺過敏或減退、體感異常、錯覺、幻覺、遺忘、疑病妄想、意識模糊、心理紊亂和難以相處,等等。就目前大學生的心理現狀看,他們的心理問題主要是強迫、自閉、抑郁、焦慮、偏執、精神分裂等。上述問題的產生歸根結底是由于大學生在生活當中遇到問題、產生矛盾的時候所積累的情緒無法得到適當的釋放,不斷的自我壓抑,心理的平衡逐漸失調導致的。

          二、開展音樂欣賞是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徑

          我們目前的任務就是要找到能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增強他們心理素質的方法和幫助大學生解決心理問題的有效途徑。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音樂欣賞教學經驗和思考,提出通過音樂欣賞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構想。音樂是自己表現和情緒釋放的`最佳方式,情緒是能量的聚集和釋放,是對某種體驗及需要發泄的動態反應。眾所周知,情緒必須發泄,只有在自己表現后,情緒才轉人有意識的平靜狀態,這也是健康的需要。音樂恰恰能滿足這個需要,它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情緒宣泄的出口,可把人帶到意識的深度。音樂的神奇力量能幫助人們顯示和喚起許多未表現的或潛在的意識。音樂欣賞能幫助大學生探索和發現內在的自己,幫助和發展自己了解及對他人的了解,從而達到心理調節的效果。

          三、音樂欣賞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理論探究

          (一)音樂欣賞通過調節情緒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它能使人產生喜、怒、哀、樂、憂、思、悲、恐等情緒變化,又能使人瞬間心曠神怡、情志優越。音樂藝術與人的情感活動密切相關。現代科學研究和實踐證明,欣賞音樂可以使人的情感強度、情感產生發展的時間延續得到調節平衡,使之身心愉快、精神協調、心境良好。優美的音樂、動人的旋律、輕松的節奏、悅耳的和聲、豐富的音色可以使興奮與抑制得到調節,情感強度適中,時間延續適度,精神能量消耗減少,疲倦的身心恢復精力,不平衡的心理趨于平衡等。人的情感體驗是一種以時間方式展開的運動過程,而音樂也恰恰是在時間中展開的藝術;感情體驗在運動形式上主要表現為力度的強弱和節奏的張馳,而音樂也恰恰具有這方面的特征。此外,通過不同樂器所展現的聲音色彩的變化,不同調式、調性的變化也能使人產生相應的情感體驗變化,如:明亮的、憂郁的、熱情的,等等。因此通過對具有崇高意味的音樂欣賞,培養大學生對真、善、美的熱愛;通過對深刻表達各種情感的音樂欣賞,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世界,就可以幫助他們解憂愁于歡悅,化暴躁為溫和,使他們的精神獲得平衡,情感得到調節與宣泄。

         。ǘ┮魳沸蕾p通過強化自己意識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許多大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在現實中迷失了自己,對自己的存在以及自己同周圍的人或物的關系認識的錯誤導致的。通過音樂欣賞,十分有利于大學生自己意識的強化。音樂作品本身會傳達出自己意識。藝術品作為藝術家能動創造的成果,自然會帶有生動的自己意識的印痕。作為欣賞者,大學生根據音樂作品中所表達的“自己”,能感受到大學生對自身及所處的人和世界的看法和態度:熱情、悲觀、寧靜、憤怒、無奈、思念、仇恨、失落,等等。有了對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圍事物關系的客觀深刻的認識,大學生就不容易迷失,更不會時常感到困惑,因此產生心理問題的幾率也就降低了。

          (三)音樂欣賞通過引發自己調整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音樂作品能引發大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判斷,促使他們進行自己調整。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往往能從教師所選擇的經典音樂作品中得到不同的生活感悟。當大學生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接觸到這些不同類型的音樂作品時,他們會很自然地反思自己的存在狀態。通過把自己的情感狀態和現實處境同音樂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及反映的現實環境進行對比,對自己能作出更準確的定位和評價,并有可能嘗試調整自己不適應現實的某些行為,從而減少了大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可能性,保證了他們的心理健康。

          四、結語

          音樂欣賞是一種包含了“積極”欣賞因素在內的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的欣賞活動,因而課堂音樂欣賞和個人課外獨自欣賞音樂給學生制造的聯想和想象空間有很大區別,具體而言,音樂教師對音樂作品的內容、風格等的選擇應具有針對性、代表性,并借助一定的教學方式、方法引導學生欣賞,這樣,它所產生的聯想和想象更豐富。音樂課堂使學生處在一個集體欣賞環境中,欣賞時注意力更為集中,更具有目的,因而,此時的聯想和想象更為專注、傳神;在集體環境下,人們對音樂的不同聯想和想象具有參照性和對比性,能促進和加深他們對音樂的理解和記憶,從而加強音樂欣賞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因此,在高校開設音樂欣賞課程是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一條有效途徑。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16

          隨著高校教育的深入發展,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也日漸突出,就業、生活等多個方面都給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困擾。

          因此,通過促進高校體育發展緩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成為了眾多高校教師關注的焦點。高校體育教育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如何做到通過高校體育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成為廣大體育教育者的重中之重。

          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高校生受到的壓力越來越大,不僅僅是就業壓力,生活壓力和學習壓力也給高校生造成了一定的困擾。因此,有些高校生出現焦慮等心理健康問題,雖然這些問題不具有普遍性,但是它是客觀的存在,仍需學校和教師給予一定的關注。

          因此,積極開展體育教育促進高校生心理健康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就此本文與讀者對高校體育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徑進行共同探討。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及表現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生活節奏的加快,社會上各種競爭日趨激烈,雖然大學生未出校門,但是很多競爭壓力依然給大學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再者隨著近年大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重,尤其高職院校的學生,進入大學三年左右的時間就要進入社會,這使得很多大學生在之后的學習中感到很焦灼,不知道應該怎樣利用有限時間來有效的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競爭能力。

          隨著這種壓力的日益劇增,很多大學生或多或少的都出現了一些心理問題。而且很多大學生在高中時期只關注學習,忽視了綜合素質的發展,到了大學才發現自己的交際能力和表達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也給大學生造成了一定的生活壓力。

          根據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報告顯示大學生出現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有緊張焦慮、浮躁、急功近利等,之所以出現這些問題,主要是因為大學生剛剛經歷了緊張的高中時期。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都有了極大的改變,大學生還不能很快的投入到新環境中。

          二、高校體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作用

         。ㄒ唬w育運動有助于培養大學生交際能力

          大學生從緊張的高中時代一下跨入輕松的大學時代,雖然沒有學習的壓力,但是由于大學生的社會經驗不足,使得一些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而體育運動正是能夠消除人與人之間隔閡的重要途徑。在體育運動中,學生要學會相互合作和相互交流,從而通過這種途徑大學生的交際變得會更加容易。

         。ǘw育運動有助于大學生完善自己

          體育運動可以很好的幫助學生形成開朗外向的性格,并且在體育運動中,學生很容易培養自信心和自尊心。這對大學生的性格完善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三、高校體育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

         。ㄒ唬┙處煈摮浞职l揮體育教育的積極作用

          通過體育教育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起主要作用的就是教師,教師應該主動承擔起這個責任,在日常的體育教學中,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實施,讓學生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共同提升。

          比如教師可通過隊列隊形練習如越野等,培養學生的毅力和韌性,還可以讓學生在嚴格的紀律和規則要求下養成一定的自制力。又如競技體育可以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培養學生的自己認識意識,從而使得學生在以后的學習和工作能夠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爭得屬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ǘ┙處煈摲e極開展體育競技活動,培養大學生的健康心理

          體育競技活動并不是教給學生要爭強好勝,而是要學生在體育競技中感受到真正的體育精神。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很多學生已經不再是以往的體育盲了。有的學生可能會喜歡籃球,也有的學生可能會喜歡足球,無論是哪種體育活動,學生在實際的參與中不僅能培養健康的`身體更能培養積極向上的心理。

          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興趣點,開展體育活動。如籃球比賽,學生在積極參與比賽的各個環節中都能感受到運動精神,并且比賽是一項團體活動,這就要求每個學生都要以維護集體利益為首要準則。學生通過準備比賽和比賽的過程能夠感受到團體合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也能夠懂得如何與別人分享自己的喜悅和煩惱。并且體育競技還能有效的促進學生品格的完善。又如象棋比賽,不僅能促進學生培養冷靜、認真的學習能力,還能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團隊意思?傊w育競技比賽能夠消除大學生心理的負面情緒,為大學生的交際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就是深化高校體育教育,讓大學生在體育競技中學會分享,學會交流從而培養出外向開朗的性格,從而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做出正確的指導。因此教師在實際體育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使得大學生養成健康、積極的心理。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17

          本文對運用教育心理學知識有效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必要性進行分析,旨在有針對性地引導和幫助大學生切實有效提高綜合素質。

          一、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內涵

          大學生素質教育分為:思想政治素質教育、人文素質、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法律素質及道德素質。思想素質有思想情感、思想認識、思想方法三方面,政治素質有政治觀點、政治信念、政治立場三方面。思想政治素質是大學生價值觀、人生觀、道德及政治觀的綜合體現。人文素質是指人們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綜合品質或達到的發展程度。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學習過程中形成和體現出的創造發明素養,以及運用所學所能將個人目標或任務付諸實踐的能力。法律素質是其所具法律知識,法律意識,法律行為的綜合體現。道德素質是其做人及行為實踐過程中對其自身起規范作用的心理品質。

          二、大學生素質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我國高等教育一直提倡專業教育與素質教育并進,但實際情況不近人意,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思想政治素質教育難入人心,。在這個價值觀高度多樣化的時代,學生現有的思想政治認知結構和相關課程內容差異大,施教者難以有效輸入新的思想政治認知。

          2.人文素質教育難以深化,現行人文素質教育只達到人文知識教授層面,學生無法真正理解人文思想、法掌握人文方法,更無法遵循人文精神。

          3.大學生缺乏創新意識原動力,普遍只想順利完成學業并獲得工作,缺乏高層次追求。

          4.大學生法律和道德意識薄弱,缺乏維權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道德素質存在道德評價失準、道德價值取向混亂問題。

          三、運用教育心理學知識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

          大學生素質教育過程中們,我們需要理論結合實際,發現大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運用教育心理學相關知識引導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逐步形成,解決高校在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其一,用皮亞杰的建構學說中同化和順應這兩種建構認知結構的方式的理論來指導思政素質教育。思政教育過程中,受教育者會將施教者所教授的信息納入并整合到自身已有的認知結構,加強和豐富原有的結構,只是這一同化過程學生會過濾和改造施教者給予的外界刺激。也就是說,學生已有的思想政治認知結構如果和施教者所授結構不一致,那么他們就可能不接受甚至排斥。這正是目前思政教育存在的問題。雖然思政教育在同化過程中受挫,但是我們可以在順應過程中找到改變這一現狀的希望。因為受教者的認知無法適應客體要求時,就會創造新的認知結構來適應環境需要,這是一個自己改造的過程。高校對大學生的思政素質教育如果能把握好學生在同化和順應過程的中認知結構變化的節奏、時間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強度,那么思想政治素質教育就可能發生實質性的轉變,建構起大學生全新的思想政治認知結構。

          其二,高校若能重視和提高學生的認知驅力,那么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將實現由現目前學生僅僅是機械接受人文知識的層度到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的深層次轉變。認知驅力是奧蘇貝爾三大成就動機中最重要和最穩定的一項,此外還有自己增強驅力和附屬驅力。我們需要認識到這種動機就是對求知的需要。人文教育無法深化的原因在于對實利的追求。而奧蘇貝爾對認知驅力的重視本質是對認知和理解的價值的追求,這種追求同學生作為學習者的心理傾向契合。所以只要高校引導和培養大學生的認知驅力,就能轉變大學生認為人文素質教育沒有現實意義的想法。

          其三,將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介紹給大學生,并引導學生追求較高層次的人生需求,幫助他們找到創新意識的原動力。文獻顯示我國大部分大學生在高校就讀期間的人生需求模糊,甚至是缺失,尤其缺乏對自己實現需求的追求。馬斯洛理論把需求由低到高層次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感、尊重和自我實現。我們可盡力引導大學生追求馬斯洛理論的高層次需求,鼓勵他們將自我實現作為自己的終身人生目標。

          其四,高校可在法律道德教育的課程中引入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以喚起大學生的道德和法律意識以及對責任感的考慮?茽柌竦牡赖掳l展階段理論分為六個階段,而我們要重點引薦給學生的是第六個階段,即普遍性倫理原則階段。這一階段的人確立起了一種用于社會治理的道德觀,他們懂得德性的本質、以尊重人為目的而非手段為前提。執此道德觀的人是推動社會道德發展的力量。具體可選用科爾伯格的“海因茨難題”這一經典道德兩難問題作為課堂開放式討論話題,了解學生的道德觀和法律基礎知識掌握情況。而后,為其講解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及基本法律知識以激發和普及大學生的法律道德意識。

          結論

          大學生素質的形成看似由外至內,其實也是一個內心變化引起外在行為表現變化的外化過程,是需要施教者帶著潛移默化的意識耐心引導和培養的過程。因此運用教育心理學知識有針對性地引導和幫助大學生有效提高綜合素質是順應大學生身心發展的。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相關文章: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04-27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11-12

        有關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06-17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精選20篇)04-26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2500字04-08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精選5篇)12-26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1000字03-14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1500字04-30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15篇02-28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通用50篇)03-28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