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意識心得體會(通用20篇)
我們有一些啟發后,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么要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創新意識心得體會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創新意識心得體會 1
創新是一切突出成績的動力源。因此,黨員干部要想出色做好在本職工作,真正為部門事業、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必須以走在時代前列、推動工作見實效為坐標,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敢為人先,進一步增強創新意識,用新的舉措,開創工作新局面。
增強創新意識,首先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思想解放有多遠,發展之路就有多遠。飛速發展的世界把“不進則退”的形勢展現在我們面前。黨員干部要有勇于沖破防礙發展的思想觀念,革除影響發展的體制弊端,不斷增強工作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牢牢把握各項工作的主動權,努力做到在思想上不斷有新突破、理論上不斷有新發展、工作上不斷有新舉措、實踐上不斷有新創造。
增強創新意識,還必須要在學習中堅持與時俱進。無數實踐經驗證明:創新不是輕而易舉的事,而是主客觀條件巧妙結合的產物,是多種因素的結晶,而知識和經驗的積累則是實現創新的基礎。一個人掌握知識的多少,往往意味著這個人水平的高低、能力的大小。沒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做基礎去創新,這好比在空中建樓閣一樣虛幻縹緲。所以,黨員干部要想踏準時代的節拍,在工作中有所創新、有所創造,就離不開持之以恒的學習。
增強創新意識,需要有敢為人先、敢想敢干的膽氣。創新是在現有基礎上前進、突破,某種程度又需要對現在發展思路、發展模式的傳承、修定、調整,甚至否定。只有敢想才能敢干,只有敢干才能突破,才能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才能實現跨越式發展。所以,黨員干部要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創新,把創新作為自身一種必備的素質和能力,用進步的思維和舉措推動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以永攀高峰的精神創造一流的業績,開創各項工作新局面。
創新意識心得體會 2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的過程就是解放思想,不斷發展的過程。實踐證明,只有不斷解放思想,不斷創新,才能不斷發展,改革創新是推動司法行政工作發展的不懈動力和源泉。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只有解放思想才能促進各項事業的發展。要打破傳統思想的定勢,激發工作活力,抓住機遇,尋求更大的發展。還要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增強創造力,還要加強團隊精神,發揮最大的價值。我們在工作的過程中,時常面臨著各種的`考驗,需要我們付諸實踐,認真思考,破除以往的舊思想,舊觀念,集思廣益,解決工作中的各種難題。
作為一名基層工作人員,更要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在工作中多動腦,多創新,轉變以往舊的工作作風,敢于解放自己的思想,敢于探索,實踐。還要勤于學習,善于思考,要將學習與行動結合起來。
創新意識心得體會 3
中國共產黨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行動指南。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是基礎原理,我們在任何時候都要堅持,否則,我們的事業就要歸于失敗,這就是我們為什么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原理的道理所在。因為沒有了正確的理論基礎和思想靈魂,我們的政治生活就會失去方向。在馬克思主義看來,動物的生存與人的生活都是生命活動的存在方式,但兩者的根本區別在于人的生活是一種不斷地創造新的意義和價值的高級生命活動。 作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要時時刻刻嚴格要求自己,熱愛教育,熱愛學校,熱愛學生,愛崗敬業,以身作則,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在教育、教學、教研工作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和帶頭作用。除此之外,最為重要的就是讓課堂教學煥發出生命活力,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關注教育主體的生活質量、生命價值和意義,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教師與學生進行不斷發現和創新的過程,在發現和創新的過程中去展示個體生命的`靈動與飛揚。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職責主要定位在知識的講授和傳遞,就像是把知識從一個倉庫搬運到另一個倉庫,這樣一來,教師就變成了知識的“搬運工”,他們的職業活動變成了一種單調乏味、簡單重復的機械“操作”,淪為了只是按照固有程序機械運行、缺乏創新意識的“教書匠”。在這種單調乏味的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體驗不到自己職業生活的快樂、幸福,更感受不到自己的生命價值和生命意義。馬克思曾經說過:“能給人以尊嚴的只有這樣的職業,在從事這種職業時我們不是作為奴隸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領域內獨立地進行創造!睂τ诮處煻,課堂教學從根本上來講是教師不斷進行創新和超越、體驗生命律動以及實現自我生命價值和意義的過程。
因此,教師必須實現從“教書匠”向發展型、反思型和創新型教師的轉變,把研究和反思作為自己的專業成長與發展的基本方式,通過自由而富有創新性地對課堂教學進行積極探索和深刻反省,不斷地確認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教師的生命價值和生命意義在這種創造性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得以體現,從而使自己的職業生活煥發出更加旺盛的生命活力。只有在這樣的課堂上,師生才是全身心的投入。他們不只是在教和學,他們還在感受課堂中生命的涌動和成長;只有在這樣的課堂,學生才能獲得多方面的滿足和發展,教師的勞動才會閃現出創造的光輝和人性的魅力;也只有在這樣的課堂才不只是與科學,而且是與哲學、藝術相關,才會體現出育人的本質和實現育人的功能。 其次,一名優秀教師與其他教師的區別就在于他具有高超的教學藝術和獨特的教學風格,在根本上是因為他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一個缺乏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教師,是不可能形成高超的教學藝術和獨特的教學風格的。教師的教學風格也直接影響著學生個性品質的發展,沒有自己獨特教學風格的教師,也難以培養出富有個性品質的學生。
樹立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更新那些不適應新形勢的舊思想和舊觀念。必須因人、因時、因勢利導,因材施教,我們的教育應當是創造一種適合每一個學生的教育,而不是選擇適合教育的學生。
創新意識心得體會 4
創新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驅動力,也是時代發展的要求。培養創新精神意識成為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一系列培訓和實踐活動,我深刻領悟到了培養創新精神的重要性,并得出了一些心得體會。
首先,克服固有思維模式是培養創新精神的關鍵。我們常常受限于自己的思維模式,限制了眼界和創造力的發展。要培養創新精神,就需要打破這些限制,學會放眼全局,摒棄傳統觀念的束縛。在一次創新思維訓練中,我被提出了一個看似簡單卻并不容易解決的問題。在經過反復思考和嘗試后,我突破了固有思維模式,找到了一個全新的解決方式。這個經驗讓我明白,只有打破思維的局限,才能真正培養創新精神。
其次,勇于嘗試和接受失敗是培養創新精神的重要要素。創新往往伴隨著風險和失敗,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應放棄創新的`嘗試。在一次團隊創新項目中,我曾提出了一個看似離譜的想法,但最終卻獲得了成功。而在另一次嘗試中,我的創新想法被證明是行不通的。然而,這并沒有讓我沮喪,反而讓我更加堅定了嘗試和創新的決心。我從中學到了,創新需要勇于冒險和接受失敗的能力,只有不畏困難和失敗,才能走向成功。
另外,創新還需要與他人進行交流和合作。創新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在一個多元化的團隊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視角和專長,通過交流和合作,可以互相啟發和促進創新的發展。在我參與的一個創新項目中,每個人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和想法,經過討論和融合,最終形成了一個創新的解決方案。這次經歷讓我深刻認識到,創新需要集思廣益,需要與他人進行交流和合作。
此外,我還發現培養創新精神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堅持。創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在一次長期的創新項目中,我遇到了各種困難和阻力。但我堅持不懈地去嘗試和改進,最終獲得了成功。這個過程給了我一種堅持不懈的信念,即只有持之以恒地努力,才能培養出真正的創新精神。
最后,培養創新精神不僅是個人的事情,也是教育和社會的責任。教育機構和社會應該為培養創新精神提供更加良好的環境和機會。通過課程設置、素質教育和實踐項目,學生可以在多元化的環境中培養創新精神。而企業和政府也應提供更加開放和有利于創新的平臺和政策,為創新者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機會。只有全社會共同努力,才能培養出更多的創新人才,推動社會不斷向前發展。
總之,培養創新精神是一項長期而持續的任務。通過打破思維模式、勇于嘗試和接受失敗、與他人交流和合作、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堅持,我們可以逐漸培養出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同時,教育和社會也應該共同努力,為培養創新精神提供更多的機會和支持。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迎接未來的挑戰,推動社會不斷創新和進步。
創新意識心得體會 5
創新是當代社會發展中的熱詞,社會各方面的發展、突破都離不開創新,需要創新人才。大學理所當然要承擔起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世界高等教育普遍注重對大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這就需要教育為之培養具有創新性的人才,教育的培養要體現在各種課程之中!皵祵W教育既要使學生掌握現代生活和學習中所需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更要發揮數學在培養人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大學數學在創新意識培育中的作用
創新意識指主體利用所掌握的知識、思想、方法和具有的能力,借助于其他的載體,通過自覺的調節,對客體實施某些開創性工作的心理活動。它不是對客體的被動或消極的感應,“而是折射的積極的能動的反映”。在創新意識的驅使下,形成創新能力,主體可以孕育出一些獨特、新奇并具有某方面價值的成果,包括知識、方法、事物產品等。
基于上述對創新意識的認識,大學數學的教學就是高校課程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有效載體之一。大學數學課程是一門十分系統,需要嚴謹推理思考的數學課程,通過教師有條理的系統講授,使學生學習到基本的理論與方法,這個過程是培養大學生創造性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良好載體,創新意識培養離不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踐。
在大學數學學習過程中對思維的培養是人類的共識,其中創新思維就是之一,大學數學包含的基本知識和思想方法具有普世的價值,為人類了解自然、改造自然,進而改造世界,提供了的基本知識和思想方法的來源,是承載創造性思維的不二載體。通過大學階段大學數學的學習,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水平將得以提升,創新意識得到培育發展。
在大學數學的教學中著力于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亦應是其職責之一,當使數學教師關注并實施。
二、大學數學教學中阻礙創新能力培養的問題
當下,與中學數學課程改革火熱進行的情況不同的是,大學數學的教學相對平靜,其中阻礙創新意識養成的現狀包括:
。1)存在于高校的大學數學教學模式依然單一,還是以教師滿堂灌、學生機械接受的單向模式引領教學過程,此種現狀壓制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更難以發揮創造性和培養創新意識;
。2)教學內容以結論為重,忽視思想、過程與方法,以理論與數學抽象系統為重,重視傳授知識、解題技巧,專業應用輕或無視,聯系學生現實相關的應用少且微,造成學生興趣低下,產生逆反心理,完全處于被動接受的境況,阻礙學生的主動探索和創新,造成創新意識的淡漠;
。3)組織教學中課堂提問少、互動少、不深入,基本就是教師一言堂,學生缺乏思考提出問題的鍛煉機會;
(4)教師對教學效果的認識滯后,依然定位于學生考高分,培養學生各方面素質流于形式;
。5)學校和人們對大學數學的認識不到位,當下,很多高校對大學數學的課時壓縮很多,很多教師難以完成教學任務,當然也很難再談創新意識等的培養和數學素質等綜合的問題。為此,提出以下在大學數學教學中對大學生創新意識培養的對策。
三、創新意識培養對策研究
筆者從以下方面來談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1、數學教師在教育理念上需轉變
實踐要進行,理念要先行。教育理念的轉變是進行具體工作的先導。教育理念能否跟進、上位,常常是使得創新性人才培養結果的關鍵。這就需要確立重視創新意識培養的創新性教育理念,以現代化的教育理念為指針,持之以恒地實踐、積累方能有所建樹。錢學森就指出,國家提高投入搞創新工程、創新計劃等是必要的,但更關鍵的是要培養創新性人才。如果高校、教師就不具備,缺乏這樣的理念,那么提出培養創新人才就只能是空談,亦難真正做好這件工作。
2、建立有利于創新的氛圍
學生所處的環境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心理、行為。那么一個為支撐創新而設的氛圍對學生的培養來說是必須和有效的這樣的氛圍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來建立。
首先,數學教師對問題的處理講科學。問題是創新意識生成發展的驅動器,在問題的引領下,學生去觀察、分析、思考,開啟探索的翅膀尋求解決的天堂。大發明家愛迪生、微積分的創立者牛頓、萊布尼茨無不是因為對問題解決的孜孜追求,才開創了一頁一頁的偉大發明創新。大學數學不缺問題,要利用這種優勢培養學生善于提出問題、發現問題的能力。在教師的角度上,也要善于提問,善于啟發,鼓勵學生提問、質疑等,與學生共同面對問題、面對質疑,積極回應質疑、不敷衍。教師處理以上的方式與態度會在積極性、主動性上對學生形成直接的影響。課堂上教師要對學生多提問、多互動。對于提問,要留出適當的時間,對回答多寬容、多鼓勵、多啟發、多表揚,錯誤的回答也要肯定其有益的想法、正確的成分,避免傷害學生心靈的語言,走出培養創新意識的踏實一步。
其次,重視數學作業布置的形式,為學生創設應用數學的'場合。創新是在實踐應用中培養的,大學數學的學習實踐離不開運用數學知識、方法技能來解題,尤其對于大學數學課程的現實特點,幾乎沒有機會或者條件將其實踐于實際的應用中的,最好的舞臺就是做數學題了。再者由于大學的擴招,有部分學生學學數學會有不小的困難和畏難的情緒。鑒于這些因素,教師在對作業的布置上需要慎重對待,充分利用課外時間,通過做作業促進所學知識的理解鞏固掌握,促使學生解決數學問題,達成教學要求;另外,對學習困難的學生也是一個鞭策和約束。但是數學作業的布置,也不能為作業而作業,通過不同形式作業提高興趣和積極性,結合所學知識,安排通過查閱資料或是小型的數學建模題目,就是有益的嘗試。
比如:小明在妹妹的生日晚會上,買來一個邊界形狀任意的蛋糕。妹妹指著蛋糕上的一點P,讓小明過點P切成一人一半,能否做到?
第三,教師角色定位在創新意識培養中的重要性。高校要對學生進行創新意識的培養,那就需要具有強烈創新意識、勇于探索、善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大學數學教師。在課堂上學生創新意識的開發引領取決于教師,因為課題上的話語權為教師所掌控,為此在大學數學課堂中培養創新意識,數學教師需要擁有濃厚的創新意識功底。數學教師要在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師生互動等課堂活動方面引領創新,定位于是數學課堂和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角色,與學生民主平等相處、交流,讓學生的學習充滿自覺的主動性,成為自我知識結構的建構者,使學生的個性得以發揮、創造性思維得以發展,方可為課堂創新意識的培養構筑起一個生動的平臺。要在大學數學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就需要高校數學教師擁有濃厚的創新意識、能夠付諸創新實踐的能力、樂于探索、著力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執著精神。
3、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提升
當前,大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是圍繞著數學知識和能力的,打造的是善于學習的一代,漠視了數學素質及創新意識的養成。為此,需要將課堂教學改革,從重知識學習而桎梏其主動性、探究性的學習形式,毫無創新可言,向課堂教學的科學合理性、多樣化及個性化模式轉變,更需關注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使創新意識潛移默化入學生的心靈,成為他們的本能與自覺反應。例如,在教學中適時結合利用多媒體課件,可以使大學數學教學更趨于成熟,常見的如,通過多媒體制圖,可以使圖像更清楚更具動感,節約課堂時間。例如:
。1)二次曲面的學習,有些圖形不太好理解,能夠結合多媒體的制圖并展示圖形的形成與結構,將是十分有幫助的;
。2)對三重積分的學習,要定積分上、下限,需借助于較精確的圖形,由教師來繪制一個較精準的圖像,不僅費時而且很難將立體層次感展現好而誤導解題,解題的思考進行就會想當然,學生找不到抓手如在云中。另外多媒體課件對提升課堂教學氛圍的活躍度有益。這需要教師付出辛勤的努力,也需要高校的支持,離不開對學生積極性的調動參與。沒有教師和學生的積極參與是難以成功的
4、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大學生依然是教師進行工作的對象,他們將來能有何進步,也代表著教師能創造出怎樣一件作品。在學生漫長的學習成長道路上,學生人格的發展形成受到教師的重要影響。而我們很多教師更加側重的是他們的成績和是否將所學知識掌握了,忽略了甚至是根本就沒有考慮到學生的自信心需要呵護澆灌;相反,受到了很多的挑剔、批評、斥責或是心理的直接打擊,如說他們笨、那些都學不會,或是都不會做、做不好等等。這樣學生就難以有自信,喪失了進一步學習的勇氣、膽量,本身大學數學就已經讓相當一部分同學生畏了。故而,教師應該注重大學生學學數學的自信心的養成。對學習具有很強的自主動機、自信心強的學生,在學習的進程中情緒較難受意外干擾,更集中于傾聽課堂教師的語言傳輸,更專注于大腦的思維運轉,有效性高更易于完成或超額完成學習任務直至取得成果。教師與學生相處中,要善于多發掘學生的亮點,贊揚其進步,鼓勵其新奇的思想,不盲目否定甚至斥責。人們都希望能夠得到別人的贊揚欣賞,教師這樣做會給以學生動力,包括作業的批改等,適當的評價有益于自信心的提升,為向創新意識的培養輔以心理的促進。
5、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作用
大學數學教學目標不能局限定位于掌握一些定理、結論、能夠做一些常規性的題目,還要多觸及應用,因為大學數學常常是為非數學專業的學生開設的,目的就是為學生以后在專業上的發展提供智力和數學工具服務的,最終止于如何利用大學數學。而這個利用一方面是大學數學的知識技能,另一方面是它蘊含的豐富數學思想方法,而這也是創新進行的載體和有力武器。大學數學中的思想方法很多,很有典型性和普適性,比如:
。1)極限的思想,在求瞬時速度引入導數時、在求曲邊梯形面積引入定積分時等很多地方都會用到;
。2)定積分的應用,就是提煉出了“分割――近似――求和――取極限”的思想加以凝練而來的,在解決問題中很有用很有效。因此,大學數學的教學中不單一地強調數學課程的抽象性和嚴謹性,要把關注知識點、提煉思想方法與學以致用結合起來,在注重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中發展創新意識。
總之,大學數學教師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轉變教育理念,創建有利的教育環境,提升自身業務素質,激發學生的自信,為創新意識的培養注力,為大學數學教學改革與實踐作出努力,為大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貢獻力量。
創新意識心得體會 6
改革創新是社會進步的關鍵,只有通過不斷地改革和創新才能推動社會的發展。然而,改革創新的過程并非易如反掌,需要每個人都具備強烈的改革創新意識。本文將向大家介紹如何強化改革創新意識。
首先,我們要意識到改革創新的重要性。改革和創新經常伴隨著風險和不確定性,但只有勇敢地面對這些挑戰,我們才能從舊的局面中走出來,獲得更好的結果。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沒有改革和創新,我們就難以在現有的社會中有所發展。
其次,我們要擺脫思維定勢。很多時候,我們會因為過去的經驗和經歷形成固定的思維定勢,這會限制我們的思考和創意。為了強化改革創新意識,我們要不斷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試圖發現新的解決方案。
再者,我們要保持學習的姿態。不斷學習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新的事物,并獲得新的知識和技能。這不僅可以增強我們的頭腦風暴能力,而且可以使我們更加適應快速變化的社會環境。學習可以是通過參加課程、閱讀相關的書籍,或者參加知識分享會等途徑實現。
最后,我們要鼓勵自己接受失敗。作為強化改革創新意識的人,我們必須要知道,在每次創新中成功不一定是必然的結果。有時候失敗甚至是必須經歷的一部分。我們要以積極進取的態度對待失敗,從失敗中吸取有意義的教訓,反思自己的.錯誤,尋找下一次創新的機會。
總之,強化改革創新意識是一項長期而艱難的過程。通過具備改革創新的意識,我們可以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獲得更多的機會和成功。希望通過這篇文章,能夠幫助您擁有強化改革創新意識的能力。
創新意識心得體會 7
創新是指在人類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等一切領域,一切層面上淘汰落后的思想、事物,創造先進的、有價值的思想和事物的活動過程。
所謂創新意識是人們對創新與創新的價值性、重要性的一種認識水平、認識程度以及由此形成的對待創新的態度,并以這種態度來規范和調整自己的活動方向的一種穩定的精神態勢。創新意識總是代表著一定社會主體奮斗的明確目標和價值指向性,成為一定主體產生穩定、持久創新需要、價值追求和思維定勢以及理性自覺的推動力量,成為喚醒、激勵和發揮人所蘊涵的潛在本質力量的重要精神力量。
第一,創新意識是決定一個國家、民族創新能力最直接的精神力量。在今天,創新能力實際就是國家、民族發展能力的代名詞,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解決自身生存、發展問題能力大小的最客觀和最重要的標志。
第二,創新意識促成社會多種因素的變化,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創新意識根源于社會生產方式,它的形成和發展必然進一步推動社會生產方式的進步,從而帶動經濟的飛速發展,促進上層建筑的進步。創新意識進一步推動人的思想解放,有利于人們形成開拓意識、領先意識等先進觀念;創新意識會促進社會政治向更加民主、寬容的方向發展,這是創新發展需要的基本社會條件。這些條件反過來又促進創新意識的擴展,更有利于創新活動的進行。
第三,創新意識能促成人才素質結構的變化,提升人的本質力量。創新實質上確定了一種新的人才標準,它代表著人才素質變化的性質和方向,它輸出著一種重要的信息:社會需要充滿生機和活力的人、有開拓精神的人、有新思想道德素質和現代科學文化素質的人。它客觀上引導人們朝這個目標提高自己的素質,使人的本質力量在更高的層次上得以確證。它激發人的主體性、能動性、創造性的進一步發揮,從而使人自身的內涵獲得極大豐富和擴展。
創新意識心得體會 8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高等學校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責無旁貸地擔負著培養創新人才的神圣使命。高校肩負著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任,大學培養學生的任務之一是使學生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核心,它維系著國家的發展、民族的未來。
一、創新意識的含義
創新意識是指人們在社會實際活動中,主動開展創新活動的觀念和意識,表現為對創新的重視、追求和開展創新活動的興趣和欲望。它是人類意識活動中的一種積極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現形式,是人們進行創新活動的出發點和內在動力,是喚醒、激勵和發揮人所蘊涵的潛在本質力量的重要精神動力,與創新能力一起貫穿于人的創新活動的整個過程。
二、創新意識的內容
1.強烈的創新動機。創新動機是創新意識的動力源,是形成和推動創新行為的內驅力,是引起和維持主體進行創新活動的內部心理過程,也是創新才能得以施展的能源。人的每項創新活動、每個創新意識都離不開一定創新動機的支配,創新動機明確并且強烈的人,他的創新活動的希望就越大,創新動機膚淺的人,他的創新活動成功的希望就小。
2.濃厚的創新興趣。創新興趣是指人們從事創新活動投入積極情緒和態度定向。它是創新動機的進一步發展。創新動機來源于對創新的濃厚興趣。產生創新動機不一定有創新興趣,而一旦形成創新興趣必然伴隨著創新動機。創新興趣是人們從事創新實踐活動強有力的動力之一。
3.健康的創新情感。創新過程不僅僅是純粹的智力活動過程,它還需要引起、推進乃至完成創造性活動的.創新情感。首先穩定的創新情感,F代創新者只有在穩定的創新情感支配下,才能提高自身創新敏感性,及時捕捉有用信息,對與創新有關的事物充滿濃厚的興趣。其次積極的創新情感。現代創新者積極的創新情感,可以極大地激發自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敏銳性,充分調動自己投身于創新活動的積極性。再次深厚的創新情感。創新熱情是一種穩定深厚的創新情感,具有持續性。它是一種能促進現代創新者形成強烈的創新意識,并展開創新活動的心理推動力量。
4.堅定的創新意志。創新意志是在創造中克服各種困難,沖破阻礙的心理因素。首先是創新意志的目的性,F代創新者對自己的行動目的有明確的認識,才能按既定的目標去行動。其次創新意志的頑強性。科學創造是一種艱苦的勞動,是要探索前人沒有走完的路,要產生前人沒有產生過的成果。在創造過程中成功與失敗并存,只有意志頑強的創造者才能在挫折與失敗中不斷進取,從而把失敗引向成功。創新意志的頑強性指人們在創新的過程中能精力充沛,堅持不懈地克服一切困難和障礙,取得創新成果。
三、增強大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性
1.是當今信息時代國家創新體系持續發展的要求。在科技信息高速發展的社會里,高科技產業成為社會的主導產業,科技人才是經濟發展的關鍵資源,對富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科技人才的培養是當今知識經濟背景下科技進步的要求和科技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
“國家創新體系是與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相關的機構和組織構成的網絡體系,其主要成分是企業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等。”國家創新體系是一個目標明確、組織比較完備的網絡系統。這一體系的建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個長期積累發展的過程,需要一代代人艱辛的努力,也需要持續不斷的創新型人才,只有這樣才能提升國家的科技競爭力,提高國家的綜合實力。
創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強烈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具有敏捷的創新思維和很強的創新能力,從而能獲得創造性成果,成為有所建樹的人才。國家自主創新的關鍵在人才,創新型人才是國家創新體系賴以維系的根源,創新型人才是建設國家創新體系的主導力量和可持續發展的能源,國家創新體系的每個構成要素都需要創新型人才發揮科技中堅力量。因而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創新型人才是國家創新體系持續發展和永葆生機的需要。
2.是高校教育發展的需要。高校的人才質量標準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高校良好的社會聲譽要靠自己培養出來的優秀人才和取得的豐碩科研成果來贏得。高校人才質量的優劣將直接取決于學生的創新素質高低,創新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其在未來的市場中的競爭力,那些培養出很多高素質競爭人才的高校在社會的聲譽與日俱增,學校的生源也就必然會增加,這樣必然促進學校的發展。因此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創新人才是直接關系到高校的生存與發展。
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一種認識、人格、社會層面的綜合體,涉及人的生理、心理、智力、人格等諸多方面,是人的綜合素質和全面發展的外在表現。一方面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是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人才素質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高低。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大學生素質中所必備的成分,因而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高校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所在。另一方面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是隨著社會和現實需要的發展而發展的,以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核心的創新觀是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時代擴充,因而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是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重要任務和內在要求。
3.是高校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馬克思關于認為人的全面發展表現為人的能力的全面發展、人的需要的多方面發展、人的社會關系的豐富和發展以及人的個性的發展。從這一理論來看培養創新意識是實現高校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必要準備和必要保證,是高校大學生實現自身全面發展的需要。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的陳舊周期不斷縮短,知識的增長率加快,知識轉化的速度迅猛增加,高校大學生想要在這種情況下成才就需要掌握包攝面廣、潛移性強、容納度高、概括程度高的“核心”知識,需要高校大學生有憂患意識,主動發揮自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要想在就業飽和的狀態下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須有創新的意識和能力,這需要大學生樹立創新意識、競爭意識,利用所學的知識,敏銳地觀察就業趨向,并把自己武裝成與眾不同的創新人才,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創新意識心得體會 9
為了鞏固和拓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成果,引導市直機關黨員干部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干事創業、爭先進位,泰安市從4月份開始,集中3個月時間,在市直機關黨組織和黨員干部中開展“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在行動”活動,開展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在行動活動心得體會。
活動以推動科學發展觀深入落實、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為目標,以創建“學習型、創新型、效能型、服務型、廉潔型”機關為載體,以改革重在體制機制、創新重在思路措施、行動重在實踐落實為基本要求,引導廣大機關干部進一步提升思想境界、改進工作作風、增強工作效能。
一是創建學習型機關
出臺關于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意見,舉辦市委中心組專題報告會,開設領導干部大講堂。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為主題,搞好專題培訓,完善學習制度和考核機制,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習調研。
二是創建創新型機關
結合完善科學發展綜合考核評價體系,組織市直部門單位研究制定各自改革創新、爭先進位的目標和措施,并通過適當方式向社會公布。建立完善工作督查、考核評價和激勵獎懲機制,推動創新目標和措施的落實。
三是創建效能型機關
著眼提升工作效能,全面梳理和完善機關工作制度。制定機關崗位績效考核辦法,健全工作目標責任制。完善機關效能投訴和暗訪機制,對群眾反映強烈的部門單位及有關責任人進行通報、誡勉。
四是創建服務型機關。圍繞“服務發展、服務基層、服務群眾”,進一步改進工作方式、簡化辦事程序、規范行政行為。廣泛征求社會各界和服務對象的意見建議,修訂完善機關服務承諾。開展“機關與基層(企業、社區、村)結對服務”活動,積極為基層提供政策、科技、信息等服務。
五是創建廉潔型機關。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深入開展“廉政文化進機關”和多種形式的警示教育活動,推進黨務政務公開。
為確;顒釉鷮嶉_展、取得實效,明確了活動的方法步驟和保障措施。整個活動按4個步驟組織實施:一是制定標準、動員部署。制定市直機關創建“五型機關”具體標準和考評細則,召開動員大會進行動員部署。二是對照標準、學習整改。在學習調研基礎上,對照創建標準,查擺問題不足,抓好整改落實。三是推樹典型、交流提高。認真總結創建工作先進經驗,推樹一批先進典型,召開現場經驗交流會。四是總結考評、表彰先進。結合科學發展綜合考核和文明機關考評,對市直部門單位進行考核評價,表彰一批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集中活動結束后,將創建“五型機關”作為機關建設的常規性工作,不斷調整完善創建內容和考核標準,形成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的長效機制。
1月3日,我有幸參加了由教學處組織的關于工作過程課程體系的改革創新培訓。本次培訓內容豐富,系統介紹了課程體系改革的要求,先進的教學理念,并列舉了國內最早進行課程改革的學校,作為一名一線教師受到很大教育,感受很深,對自己的職責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同時也思考針對我們學校目前的條件,我們應該怎樣使自己的專業建設跨上一個高度,辦出自己的特色,以促進課程改革的全面進行,確保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現結合培訓來談談自己的學習體會與對課程改革的一些思考。
一、我對工作過程導向課程體系的認識
通過這次培訓,使我認識到工作過程導向課程體系的基本思路是“以企業調查為前提,加強專業建設;以崗位目標為目標,找準人才培養定位;以崗位能力要求為依據,確定教學內容;以工作項目和任務為載體,開發“理實一體化”的新課程;以技能為核心,整合對應知識;并在職業情景中把“學會做事”的工作標準落實為“把事做好”的教育標準。
二、我校在課程改革上存在的不足
通過這次培訓,使我意識到國家為什么把職業教育提到現在的重要地位,因為職業教育離社會最近,離經濟最近,是培養社會迫切需求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徑。而且作為職業教育,目前的教育理念必須改變,要改變目前的重理論輕實踐、理論和實踐分離的教學模式、應該遵循人的認知學習規律,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將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采取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但是目前我們的教學方式距離教學做一體化的距離還比較遠,這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教職工思想觀念上還未改變,還需要廣泛深入的學習和宣傳教育,許多人消極觀望或不愿意改變已經熟練的教學方式。
第二,目前實訓基地設備不足,設備狀況完全與現有的施工技術脫節。
第三,師資隊伍素質較差,很多年輕教師沒有工程實踐經歷,實驗室缺乏先進的科研設備,科研能力不足,缺少一些與工程實踐緊密結合的工程項目,教職工的實踐能力得不到鍛煉,更加影響教學,影響畢業生質量和產學研合作。
第四,產學合作困難重重,要想實現合作,必須具有雙贏的運行機制。因為沒有先進的科研設備和過硬的科研隊伍,社會影響力和認可度不足,對企業沒有引力,很難實現真正的產學研合作。
三、作為一線教師應該如何授課
通過學習使我認識到,中職教育的教學,不是教課本,而是教做事,以及怎樣把事做好,是有明確崗位能力目標,圍繞項目整合對應知識,以任務為載體,在職業情景中提高職業能力,有知識的突出應用指向的教育。在實際授課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1)創新教學方法
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改革必須以工作任務為載體,進行真實的任務驅動,從而使學生在完成任務中學習知識和技能、應用知識和技能,達到形成能力的目的。這就需要我們尋求新的教學方法,真正讓學生在課堂上經歷一次完整、接近實戰的工作過程。這就要求我們要分析每個學生的職業成長規律,找出符合人的職業成長歷程,職業成長是“從完成簡單工作任務到完成復雜工作任務”的能力發展過程。采用什么方法和載體,才能把學生從較低發展階段有序、有效地帶入到更高的發展階段?如何設計符合發展邏輯規律的'系列學習任務?在教學組織安排上,要盡量安排大幅度的時間集中上某一門課,動態實施,完全按照教學項目重組教師團隊,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法、教師應盡量創造真實的工作環境,讓學生獨立地去完成于典型工作任務較為一致的學習任務,同時要注意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監控并評估。以盡早發現問題并及時進行調整,這樣學生既能學到知識又能培養和鍛煉他們的社會能力,以實現職業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更好的適應企業的需求。
(2)轉變授課方式
基于工作過程的導向課程和教學改革,要把教師轉化為生產教練,把教材轉化為訓練手冊把教法轉化為訓練方法、把課堂轉化為工作現場。在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和教學改革中,必須以工作過程為紐帶,以任務完成為目的,發揮教師的生產教練作用和教材的訓練手冊作用,通過合適的訓練方法,在工作現場完成工作任務,從而掌握知識、習得技能、培養品得、形成素養。
(3)轉變考試形式
即結果考試轉向過程考評,從傳統考場轉向工作現場(模擬)。要在工作現場進行過程考試,邊學邊考邊評,不斷反饋,不斷糾正,實現教學做的一體化。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培訓,使我真正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同時也開闊了視野,確定了專業建設的目標和方向。使我明白課程體系的改革,需要企業和學校的合作、需要學校各部門、各專業之間的相互溝通,需要我們大家的同心協力、克服重重困難,使我們的學校的專業建設跨上一個新的臺階,培養社會迫切需求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人才,努力完成歷史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
創新意識心得體會 10
創新是小學生潛在具有的一種朦朧意識。那么,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呢?我的體會是:
一、在教學目標上,做到“上不封頂”。
教學目標的確立,是教師教學思想的充分體現,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創造才能的前提,有什么樣的教學目標,就能培養出什么樣的學生。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教學目標的確立上,我始終堅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頂”!跋乱5住,是指要遵循教學大綱的要求,扎扎實實地完成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達到教學大綱中規定的“了解”、“掌握”、“初步”、“熟練”等程度的要求!吧喜环忭敗笔侵附處熢谕瓿缮鲜鼋虒W目標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敢于突破教材,敢于突破教材,敢于突破自我。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維越活越好,思路越寬越好,質疑越多越好,方法越奇越好,速度越快越好,爭論得越激烈越好,觀察得越細越好。這樣的教學目標的確立,不僅有利于基礎知識一和基本技能教學目標的完成,同時也為學生“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我會學”。
創新意識,確切地說不是在“學會”中形成的,而是在“會學”的基礎上形成的。“學會”是學生側重于接受知識,積累知識,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會學”是學生側重于掌握學法,主動探求知識,目的在于發現新知識,提出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皩W會”是“會學”的前提,“會學”是“學會”的創造。因此,我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堅持把教師的“教”變成教師的“引”,把學生被動地“學”變成主動地“學”。教師的“引”是前提,學生的“會學”是升華,是創新。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十分注意“引”的設計。一是引要奇異,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感到有趣,從而創設學生創造性學習的興趣;二是引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感到并不深奧,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三是引要符合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實際,使學生對學習內容,容易受到啟發,創設學生勤于動腦,富于想象的氛圍;四是引的深度,廣度、坡度要適宜,從而使學生對學習內容,喜歡從問題相關的各個方面去積極思考,尋根挖底等等。
在設計好教師“引”的前提下,我還十分注意學生“學”的設計;一是讓學生帶著教師“引”的問題自學,其目的是使學生對新知識達到懂和會,即求“會”,這是培養學生創造才能的.前提和基礎;二是帶著“為什么”去自學,其目的是使學生通過不同的理解,達到對新知識解決問題辦法的認同,即求“同”,這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過渡;三是帶著“這是唯一的嗎?”質疑去自學,其目的是培養學生于無疑處見有疑,從而激發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去尋找解決問題的其它途徑和辦法,即求“新”,這是學生創新意識的萌芽。當然,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不是一題一課所能完成的,只有堅持持久,正確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學生創新意識是會逐步形成的。
三、在教學練習中,使學生“跳一跳,摘果子”。
學生的創新意識,是在“會學”中逐步形成的,而創新意識的鞏固與提高,則是在教學練習中得到保證的。因此,我在教學實踐中十分注意練習題的設計,我的做法是:一是層次分明,既要設計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鞏固題,又要設計出培養學生創造才能的發展題;二是形式要新穎有趣,就是說練習題既要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又要高于學生的生活,使學生樂學善思;三是條件要發散多變,使學生認識到,結果不能垂手可得。需要認真思考,反復實踐才能解決;四是適當運用一題多解等等。
總之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之中,只要我們認真研究和探索,一代具有創新意識的學生就會脫穎而出。
創新意識心得體會 11
21世紀是以知識為基礎的新經濟時代,發展經濟必須依托知識創新,未來社會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結底是知識創新的競爭,是創新人才的競爭,是教育能否有效地培養創新人才的競爭。為止讓我們必須以新的人才觀念審視我們的教育,確立新的教育培養目標。因此,創新知識將由人們的一般追求發展為激烈的集團競爭和國際競爭。
創新即生存,創新是經濟時代的根本特征,是支撐一個民族的脊梁和靈魂,知識創新源于創新教育,而體育教育將其具有的特殊性將兩者結合,這是當前迫切研究的課題。必須從兩者的關系說起。
一、創新教育與體育教育的涵義及關系
所謂創新教育,就是根據有關創造性發展的原理,運用科學性、藝術性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創造能力和健康個性,造就創造性人才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F代體育課堂教學就是要體現創新,創新教育的根本就改變“應試”教學為全面素質教學,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
所謂體育教育,是以培養健康的身體,和通過身體活動對身心的培養為目的的教育。具體地說,包括兩個含義:一個為身體的教宵,既促進形態的生長和機能的發育,形成健康而美的體格;二為通過身體教育,促進體力、智力、情感、意志的發展,形成健全的人格。體育教育在塑造人的形體美、姿態美、動作美的過程中,培養和發展著感和美、鑒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所以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創新教育已經成為提高素質教育的手段,而體育教育如何和創新相結合呢?體育教育為學生提供了獨特的、開闊的學習和活動環境,及充分觀察、思維、操作、實踐的表現機會,它具有其它學科無法比擬的創新優勢。因此,體育教育與創新教育的關系就是體育活動通過它所具有的社會環境和特有的功能,通過教育的過程來培養人的創新個性,開發人的創新智能。要真正體現現代體育課堂教學中創新教育的應用,體育教師也必須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從而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創新人才。在體育教育中利用創新教育存在的潛力開拓創新意識,培養創新精神,培養創新思維,培養創造能力,從而增強個性培養。
二、現代體育課堂教學中創新教育的發展潛力
。ㄒ唬╅_拓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包括強烈的創造激情、探索欲、求知欲、好奇心、進取心、自信心等心理品質,也包括具有遠大的理想、不畏艱險的勇氣、楔而不舍的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育的創新意識起主導作用,是教學中獲取創新成功的第一要素,教師要有創造性的工作,自覺地、積極地營造課堂民主氣氛,主動地轉變教育觀念,轉變主體角色,擺正教與學、師與生的位置,甘愿充當學生的鋪路石,為學生提供民好的學習環境。我在每一節體育課堂教學上我都會激起學生對體育的興趣,確立自己的教學內容的吸引力,在教學中注意根據所授內容設疑、提問和創新,激發學生向上進取的精神和創造力。對不同程度的學生給予不同的問題和練習要求,對于那些較難的問題和練習,允許學生間相互討論和幫助,也允許學生對答案的回答不拘泥于某一定向性結論,幫助學生尋求多元化的目標、方法,這樣創新意識會更為強烈。
。ǘ┡囵B創新精神
我們所有的人,都有驚人的創造力,只不過它埋藏在人的較為深層的自我里,只有付出辛勞且常常去挖掘,才能得到它。
1、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
長期以來,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禁鋼著各位體育教研人員,一味地遵循著“講解一示范一分組練習一巡回指導一終結評價”的教學模式,這種以教材為中心,將教材比作“圖紙”,力求把學生加工成“標準件”,使得目標單一,組織形式死板,忽視個體差異,與當前素質教育背向而馳,不利于學生的創新能力。美國學者羅杰斯認為:當學生以自我批評和自我評價為依據,把他人評價放在次要地位時,獨立性、創造性和自主性就會得到促進。教師在教學中發現學生提出的一些奇特問題,不應忽視,而應鼓勵他們質疑、引導他們標新立異,在教學中考慮什么。何不巧妙引導學生創造性地學習、創造性地思考問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構建一套思維活躍的,具有創新功能的體育教育模式,例如目前試行的“快樂體育”“成功體育”“小團體體育”等等。
2、改變舊的教學方法
方法是研究認識問題的途徑。體育教育以學生為主體,指導學生參與知識形式,探索研究知識創新學習過程,在實踐中力求達到知識的創新。例如,發現在教師引導下,學生探索研究開拓思路,去解決問題,從而,較快地掌握所學技術動作、方法原理和有關知識。在情境教學法中,通過各種教學手段,以生活展示情境,以實物演示情景,以圖像、錄像、多媒體再現情景,以語言描述,以音樂渲染情景,例如在游戲“搶救傷員”中配上戰場上的槍炮聲,戰車的轟鳴聲,戰士的吶喊聲,創設出戰斗的氛圍,學生不知不覺地進入了硝煙彌漫的“戰場”,而迅速進入角色。這樣,游戲更加形象、逼真,學生興趣、情緒更加高漲,思維更加活躍,從而激勵學生的情感,促進創新能力的提高。
3、發揮體育的自身優勢
體育對創新精神與能力的培養,不但具有自身的學科優勢,而且還有更廣泛的空間和氛圍。因此,應借助體育教學的自身優勢,在傳授知識與技能充分發揮體育的`育體、促智、審美、益智等多功能的教育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激情。例如教師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在示范某個新的動作時,有的學生躍躍欲試,迫不及待地去做動作;有的學生心里想去練,但不外露,這樣學生就會很被動,作為教師應清醒認識到學生好象在逃避,其實內心深處也想學,因此教師應讓每個學生體會冠軍樂趣,給予鼓勵,這樣才會讓他們去思索、創新。又例如在練習前滾翻和后滾款時呈圓形擺放體操墊,這樣,做前滾翻時如葵花向陽;做后滾翻時如百花齊放。只要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場地,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創新激情。
。ㄈ┡囵B創新思維
創新意識的產生最基本的要求是思維的活躍性。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在鉆研教材設計教案時,要從有利于培養學生創造力的角度考慮,積極挖掘教材中的創造性因素、誘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由學生個性差異很大,教師要因人而異,引導學生大膽質疑、鼓勵求異、充分發揮學生特長,訓練其發散思維、啟發聯想想象。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重要,因為提出一個問題是創新的開始,也是創新的動力,因此在體育教育中,教師應嘗試著教會學生不斷提問來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把提問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的強烈意識,及時鼓勵、肯定,使之爆發出理想的火花。比如在游戲中,給每一小組一個小膠球,畫出一定的活動范圍,要求每組的學生以小膠球為中心,創編或組編出大家喜歡的體育游戲。游戲前,教師鼓勵學生積極創新,不要照搬已學過的游戲,組與組之間最好不要雷同,想方設法創編出具有新意、有利于鍛煉身體、能夠培養體育興趣、具有開拓精神等的游戲活動。大家經過思考、討論和選擇,創編了“投球得分”、“雙腿夾球比快”、“叫號接球”、“擊中目標”、“打活動目標”等游戲項目。在這個活動中,教師發揮“導演”的角色,充分讓學生自行活動,培養學生自我組織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教師還對活動形式、方法新穎,創新意識強的小組給予肯定和表揚,對個別有困難或游戲活動缺乏新意的小組進行點撥、啟發和幫助。這樣,有效地發揮了學生自主練習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提高了學生實踐水平和經驗。
。ㄋ模┡囵B創造能力
在現代體育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要注重開展啟發誘導,創造性來自個人智慧和潛能的自由發揮,F代體育課堂教學活動,向學生提供富有刺激創造的環境,誘導學生的學習興趣,選用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和創造能力發展的素材,改革教育方法。不能用硬性的教學安排把學生捆得死死的,要更多地注重學生的個人興趣,留給時間讓學生干一點自己喜歡干的事情,這樣,學生才會在教學中發揮創造能力。近年來,教學改革已經滲透到各學科的各環節中,體育課也在探索組織教法的創新。一節體育課,從準備、實施到課后小結等環節都可以體現創新改革。創新教育以有眾多學者和教師進行研究改造并得以發展。如在游戲練習中,將“障礙接力”改變為“小八路送情報”這一情景游戲,將游戲內容故事化。將游戲過程的各個障礙改為為繞過“敵人的哨崗”、跳過“小河”、爬過“山坡”、最后奔跑到“目的地”等,使學生在練習中置身于故事情景之中,身臨其境的練習使他們興致高漲,樂趣無窮,既學會了動作,又培養了創造能力。又如在立定跳遠的教學中,讓學生模仿“兔跳”和“蛙跳”的動作進行練習,迎合學生的心理愛好,學生在歡快的氣氛中完成練習,在樂趣中掌握運動技能和鍛煉身體,逐漸養成終身參加體育鍛煉的志向和習慣,達到培養能力和開拓創造力的目的。
根據創新教育理論及學校體育教學的特點,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怎樣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既學生的觀察力、獲得知識信息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及創新實施能力等。
三、依據創新教育的特性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ㄒ唬﹦撔陆逃亲⒅刂橇Φ拈_發智力就是人的認識能力和創造能力;智力是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的總和。較為統一的認識是:智力是人腦功能的表現,是人的觀察、記憶、想象、思維等心理活動多種能力的綜合表現。人的智力發展雖然主要依靠智育來完成,但人體發育智力的器官機能卻有賴于體育活動。在教學中利用圖解觀察、練習中因勢利導,啟發學生的思維。例如,要讓學生了解想跑得快,跳得高,應懂得人體運動的基本規律和人體的形態結構,從而使學生選擇跑步、彈跳的最合理姿勢和用力的科學方法。教師要為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創造有利條件,在進行講解示范和輔導時,教師在每個教學環節上注意啟發學生的思維,開發學生的智力,使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積極開動腦筋,把所學的知識變成感知,加深理解,從而獲得學習上遷移和反饋的積極作用。在以往的教學中還應重視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實際上,學生學習知識,除了依靠注意力、記憶力、觀察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外,還要受到興趣、情感、動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影響。因此,學生的學習活動是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交織在一起的復雜的心理活動。創新教育雖然仍將傳授知識、授業解惑作為教學的重要任務,但是它已不作為教學的主要任務和終極目標了。在創新教育中,教師重視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開發學生的智力,促使學生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從而迸發出極大的學習熱情,能夠處于主動學習的最佳狀態。
。ǘ﹦撔陆逃嵌鄻踊慕虒W
1、教學模式的多樣化
這些模式有的取向于各種模式的綜合運用,有的取向于師生關系,有的取向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有的取向于教學內容,有的取向于教學安排,有的取向于技能學習與學生心理發展。追求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追求從生理改造到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追求從學會到會學水平的提高。教學模式的多樣化,說明各種教學模式都有自己特定的適用范圍。盡管這些教學模式還不盡完善,但在體育教學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將會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強調多種教學方法有機結合、靈活運用,實現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和多樣化
如培養形式靈活,培養層次結構多樣化,以適應學生個性發展。教學形式以集體教學、分段教學、循環教學、提示教學、電化教學、分組考核、小組創編隊形,以及理論教學等多樣化的教學形式。教師要有意識地組織多樣化的生動有趣的活動來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情感。例如組織學生觀看有關錄相、電影,訪問體育明星,回顧我國體育發展史等,對陶冶學生性情,激發學生情感很有好處。
3、教學內容的多樣性與可接受性
課程設置應由單一的普通教學課向選項課、專項提高課、保健體育課等多樣化的方向發展。未來的體育教學內容,將從“以運動技術為中心”向“以體育方法、體育動機、體育活動、體育經驗為中心”轉移。但這并不意味著對運動技術教學的否定。不過,具體的教學內容將根據社會體育的發展、學生個體的需要及學校的教學條件,進行較大幅度的調整。非競技運動項目、娛樂體育項目及個人運動項目的內容比重將加大。內容的廣度將拓寬,包括理論、技術、保健、素質等方面,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內容的深度強調可接受性,突出健身性、娛樂性、終身性、實用性,以利于吸引學生主動地參加體育學習和鍛煉。
。ㄈ﹦撔陆逃亲灾餍越虒W
創新教育倡導、鼓勵學生求異創新,強調培養學生掌握獨立地分析問題的能力,獨立地獲取解決問題的多種新途徑和方法。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綜合運用開發學生創造力的各種方法,努力創設促使學生獨立探索、發散求異的教學情境,形成鼓勵學生自由發表獨創見解、熱烈討論的課堂氣氛。要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講究方法的靈活性。如果教學總是從確定的前提出發,經過確定的過程,得出確定的結論,造成學生思維的直線性,不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創造性,妨礙了學生思維品質的優化。在教學中,教師應當盡量少講,使教學內容保持一定的思維價值,推動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掌握創新的方法。教師不僅能提出有多種解答方案的發散性問題,啟發學生獨立地謀求解決問題的多種途徑和方法,以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而且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重視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創新能力。在體育教學中包含著各種要素,如教師、學生、教材、組織教法、學生生理、心理的發展以及場地器材等等。這些要素之間,既互相對立,又互相聯系,每一種要素的變化又都影響著其他要素的變化,影響著整個體育教學質量的變化。因此,要使體育創新教育獲得最大效益,必須從整體性的觀點出發,把握住各要素之間的聯系,弄清它們相互之間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教師應把握好以下幾種關系?
1、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的關系
以學生為主體是說課堂教學應該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知識、增強主體意識的過程,應該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發問和爭辯,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在教學實踐中,一些教師只喜歡學生順從性的一面,似乎學生越順從、越聽話就越好。實際上,順從性和不順從性既是矛盾的,又是統一的,二者共同構成了個性、獨立性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一個有創造性的人,相對地說,他在創造性活動的領域里往往具有一種不順從性和不隨俗性,但在平時的生活中又常常是順從的和隨俗的。所以我們既不能不加分析地壓制學生的不順從性而贊賞其順從性,也不能無條件地慫恿學生的不順從性而貶抑其順從性,我們應從二者的辯證統一上去培養學生的個性、獨立性。在創新教育過程中必須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知識和接受教育過程中的主體作用。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并不是要削弱或取消教師的主導作用,而是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啟發使學生獲取知識。教師的導在課堂上表現為組織教學和啟發思維。教師主導作用發揮正確與否的根本標準,就是看是否善于調動學生學習和接受教育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是否使學生能做到生動活潑主動地得到發展,是否有利于保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創新精神與能力。并以身體練習為主要形勢來實現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2、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中國兩千余年封建歷史源遠流長的影響,“天、地、君、親、師”森嚴的等級觀念的余澤,給“師道尊嚴”罩上一層神圣的光環,“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陳腐論調至今仍被某些為師者津津樂道,甚至成為“治學生”的法寶。當然,我們并不反對學生對教師必要的尊敬(這個“尊敬”也應當建立在教師對學生人格“尊重”的基礎上)。我們反對的是“唯上、唯師、唯書”,反對的是“唯師命是從,唯師訓是依”,不加選擇,不辨是非的盲從,反對的是在人格上凌駕于學生之上,對學生的自主性、自尊心視而不見,動輒指責、喝斥,甚至辱罵、毆打的錯誤做法。這些錯誤的觀點和做法,對學生的人格是無情的摧殘,對學生的創新意識是無情的扼殺。新型的師生關系應當是一種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為基礎的積極合作的關系,合作就應當是雙向的、主動的、協調的、和諧的、不是管與被管的關系。教師不是領導者而是指導者,不僅僅是年齡上的長者,更應當是人格上平等的朋友。新型的師生關系是良好創新環境的基礎。有了這一基礎就會時時處處激發起學生創造的興趣,在豐富多彩的創新活動中,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提高。這樣就能理解處于學生這個年齡階段時的許多幼稚的想法和做法;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并不失時機地加以正確的指導和引導;尊重學生的人格,把學生真正看作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努力創設一種相對寬松、自由的教學環境,培養學生敢想、敢說、敢做的無畏精神,放開他們的手腳和大腦,讓學生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人,不迷信老師。我想,如果我們真正能建立起這種新型的師生關系,學生自然會心情愉悅、思維活躍、視野開闊、樂于參與,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會得以充分的發揮,他們創新意識的萌芽會得到精心的呵護,那么,培養其創造新精神和能力也就有可能得以實現。
3、處理好知識與身體活動的關系
體育教學的基本特性是“以身體活動為主”,這就形成了體育教學在實施時與其它知識傳授類學科不同的特殊性。因此,創新教育必須結合體育教學的特殊規律去組織教學。我們要認識體育教學的特點,把握這些特點,我們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由于體育教學是以身體活動為主的,因此活動量和生理負荷是最顯而易見的因素,但身體活動又并不只限于給人以生理上的作用,還兼有知識的傳授、技能的發展、情感的體驗等作用。因此,創新教育應以“量”的多少和合理性進行評價,如運動負荷量、知識的信息量、學生之間的交流量、通過活動獲得情感體驗的量等等。其次,學生的進步應表現在所學技術難度的不斷提高和知識深度的增加以及感覺理解創造的思維遞進上。而在培養人格、促進學生的社會性、改善學習效果、增加運動樂趣等作用的認識和功能上應得到充分發展。再者,身體活動外在表現(技能)的因素除來自于學習者本人努力之外,其他的因素(如遺傳的身高、體重、肌肉類型及神經類型的不同)影響很明顯,因此體育課中的個體差異大于文化課中的個體差異。再加上體育學科的培養目標(為終生體育服務)和體育內容的相對可選擇性(例如同樣為健身既可以打籃球也可以打排球),因此,創新教育應給學生選擇的權利,這種選擇,體現在內容、難度、量和學習方法等方面。總之,創新教育就是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以創新精神為核心,重點培養中小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創新思維習慣、基本的獨立操作能力與實踐能力。這是創新教育最為根本的目標和任務。要對學生進行創造力的培養,教師本身必須有創造力。因此,教師要依靠創新,發展自己、充實自己、拓寬自己、延伸自己、超越自己,要有高度的工作、要有強烈的創造意識熱情、要有堅忍不拔、百折不撓、頑強的意志力。這對于教師來說十分重要。倘若把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作為教育的目標,那么實現的前提就是教師的創造性工作。教師的創造性主要受自身素質——知識、經驗、智力、個性心理品質等因素的影響。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基礎,是完成跨世紀宏偉大業的保證。
創新意識心得體會 12
通俗的講,創新就是發現和創造新的東西。從本質上看,創新又是一個多元的、動態的概念,其內涵在不斷擴充和豐富,從最初的經濟學角度的創新,發展到科技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教育創新、管理創新等各個方面。創新能力是企業管理者必備的素質,也是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基礎動力。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管理者的思維模式也必須發生根本性的轉變,循規蹈矩、冷靜有余、創新不足的思維模式,顯然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創新能力是一種獨立并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能敏銳地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既善于觀察,又能從觀察中篩選出有意義的問題。二是善于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案。提出問題是為了解決問題,解決問題就要有解決問題的方案。三是能準確評審和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案。有創新能力的人,能夠把握方向,預測未來,選擇出最佳方案。創新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特征,創新由實踐提供源泉和賦予動力,由實踐來檢驗和修正。創新能力最終取決于實踐能力,要通過實踐成果來體現。因此,僅有創新意識是不夠的,只有進行創造性的工作,才能完成創新活動。實踐是培養創新能力的最好課堂,加強創新實踐尤為重要。
創新過程首先起始于人的創新意識,即創造性思維。人們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通過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不斷產生不滿足感和創新的欲望,并通過創造性思維活動產生有別于現狀的設想,然后將設想付諸實施,從而完成創新過程。由此可以看出,創造性思維是整個創新活動的關鍵,沒有創造性思維就不可能有創造性想象,更不會有創造性成果。因此,創造性思維是人們進行創造性活動所必須具備的重要心理要素,是創新活動能否成功的基礎。企業管理者必須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創造性思維既有一般思維的特點,又具有不同于一般性思維的優秀思維品質,表現為如下特征:
1)創造性思維是具有廣闊性和深刻性的思維
思維的廣闊性表現為善于從多方面思考問題,既抓住關鍵問題又不忽略個別重要的細節,既看到矛盾的一般性、普遍性,又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具體性。從不同的知識領域進行思考,借他山之石,攻己之玉。有人把這種利用局外信息來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稱為“側向思維”。思維的深刻性表現為善于透過問題的現象看到本質,抓住事物的規律,預見事物的發展進程和結果。在實踐中,要求企業管理者必須具備剖析復雜多變的社會經濟現象,不失時機地進行正確的預測和決策的能力。
2)創造性思維是具有靈活性和敏捷性的思維思維的靈活性表現為思維活動依據客觀情況的變化而變化,善于按照事物發展變化的具體情況而提出切合實際的解決方法,不拘泥于傳統習慣的束縛,克服慣性思維、定勢思維的影響。
3)創造性思維是具有求異性和獨創性的思維
創造性思維是思維的高級過程,是人們在已有經驗基礎上在某些事物中尋找新關系、新答案的思維過程。它首先表現為思維的求異性和獨立性,不囿于現有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在吸取別人經驗的基礎上,獨立思考,大膽想象,走前人沒有走的路。美國企業家史密斯的成功之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史密斯在繼承了其父親的遺產之后,不是投資于人們所熟悉的高利潤行業,而是瞄準了一項前所未有的全新事業一創辦了第一家聯邦特快傳遞郵件公司。當時這種隔夜送信到戶的特殊服務業能否得到承認,許多人持懷疑態度。但史密斯從各項調查的推斷中認為這是大有前途的行業,堅持干下去,終于成為直接連接世界各地的特快傳遞郵件公司。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所進行的概括和間接的反映,不是天生的和一成不變的,而是在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可以通過有效途徑培養和提高。
1)敏銳的觀察力是創造性思維的前提
觀察是認識的重要階段,一切高級的心理活動(如思維)都是在觀察的基礎上產生的。人們借助觀察力對客觀事物進行周密、系統、精確的觀察,獲得對研究對象的感性材料,形成表象,從而抓住問題的突破口,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觀察能力較強的人往往能捕捉到別人尚未發現的信息,從而及時采取對策。如有一位企業經理,在氣象雜志中看到一條信息,下年本地區雨量將大增,雨期持續較長,他即預測下年雨傘需要量將增大。因此,決定把外地一家公司積壓的20萬把雨傘全部買下。第二年果然多雨,20萬把傘一搶而光,企業獲得了一筆可觀的利潤。培養觀察能力要做到耐心細致,時時注意有關的事物信息,進行豐富的聯想,不然就可能熟視無睹。
2)豐富的知識和經驗是創造性思維的基礎
知識與創新密切相關,創新是建立在既有知識成果基礎上的`。豐富的知識和開闊的視野,是創新的基礎和前提。知識越多,經驗越豐富,產生創新的可能性就越大。因為思維同問題是緊密相連的,而豐富的知識和經驗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前提,倘若一個人缺乏必要的知識和經驗,其思維必然受到限制。一個人的知識和經驗越豐富,他的思路就越寬,思維就越靈活,判斷就越準確,解決問題就會越正確。古語云,“水深則所載者重,土厚則所植者蕃”。創新知識結構應該是多元化的結構,是進行創新思維的硬件系統。在以知識決策和知識管理為導向的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又是用途最廣泛的控制力的來源。企業管理者必須通過學習,拓寬自己的知識領域,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并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提高創新思維的能力。
3)科學的思維方式是創造性思維的實現條件
思維方式是認識事物的方式方法?茖W的思維方式就是根據思維和存在辯證關系的原理,用科學的方法去客觀地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注意培養系統意識。根據系統論的原理,現實生活中存在著諸多系統,每一事物作為具有獨立功能系統的同時,又都是整體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任何一個要素離開整體,其機能和作用都會失去意義。因此,在觀察、分析、研究和解決某一問題時,要有意識地把它作為一個整體系統來看待,并從系統相關的角度去分析認識它。企業本身是一個系統,同時又是社會經濟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其每一項活動都是在相互聯系中進行的。
擺脫習慣性思維的束縛。當人們一旦習慣于從某個角度認識問題之后,便很容易在頭腦中形成固定的思維模式,就會自覺不自覺地受這一思維定勢的影響。必須努力擺脫這種思維的羈絆,從新的角度,用新的方法去思考。
特別是企業發展過程中要經常進行非程序化決策,這一點尤為重要。
創新意識心得體會 13
構建培養創新人才的教育體系,首要和關鍵的一步就是教學思想和觀念的更新。教育觀念是教師關于教學的基本觀點和理論的統稱。有什么樣的教育觀念,就有什么樣的素質教育。教育觀念不同,教學人才培養模式就不同。教育觀念先進與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創新人才培養能否成功。構建培養創新人才的教育體系,應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體系,培養學生創新思想意識。堅持以人為本,在教學中就是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發揮學生首創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人是教育工作的出發點與歸宿,是體現創新精神的主體。教師對學生除傳授專業知識外,還要加強其思想品德教育和紀律教育,培養學生形成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的思想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提升其創新意識和人文素養;ヂ摼W時代,青年學生思想開放,樂于接受新鮮事物,但有的往往對我國的歷史和國情不甚了解,對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和優越性認識不足,看問題難免存在片面之處。同時,有的'學生個性較脆弱,抗挫折能力差,容易走極端。為此,教育工作者應深刻認識到,構建培養創新人才的教育體系,首要任務就是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培養學生學會做人。教師可從實際出發,通過開展各種活動,如組織學生幫助身邊家境較困難的學生、發動學生參加社會公益勞動、幫助殘疾人和特困老人等,逐漸培養學生的愛心和樂于助人的思想意識,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赏ㄟ^開展磨難教育,如以班、系為單位組織學生到部隊、訓練營地接受軍訓,到農村參加艱苦勞動等,鍛煉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培養學生遵守紀律、艱苦奮斗、勇于面對困難和挫折的品格與意志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按照學生的不同情況,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個性、創新行為習慣等,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使創新成為學生自覺自主的行為。
構建文化育人的教育觀念體系,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文化素質教育是培養創新人才的最佳、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它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愛好與特長,教育不能只重視少數學生,而應當因材施教,重視每個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一技之長和創新能力。從這個角度講,教育要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和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不應把考試分數作為評價學生水平和教育質量的唯一標準。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重點就是要探索有效的方法和途徑。要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貫穿創新理念,抓住學生心理特點,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要使學生處于主體地位,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個性能得到充分發揮,實現學與思、知與行相結合。要因材施教,揚長避短、因勢利導,充分發揮不同層次學生的潛能。只有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的才能,才能把提高學生文化科學素質落到實處,實現變繼承教育為創造教育、變客體教育為主體教育、變補短教育為揚長教育、變君子教育為動手教育。
創新意識心得體會 14
閱讀教學作為現代語文教學的一部分,毫無例外也應把教學的目標之一定向在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上。閱讀教學內容中含有大量的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培養的因素,如何積極挖掘系統組合,將極大地彌補閱讀教學長期以來形成的重灌輸,輕啟發,重接受,輕發現的致命缺陷,并在增強閱讀教學造血功能與發展活力的同時,極大地促進學生創新意識的發展和素質提高。那么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呢?
1、發展求異思維培養創新意識
創新思維是創造力的源頭活水。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必須擺脫傳統思想的束縛,提倡開放式的創新思維教學,因此,教師在課堂要創設開放的互動的教學環境。魯迅先生曾把學習比作蜜蜂采花粉釀蜜,認為學習過程是學生自身思維加工的過程。如:在和學生共同研讀《孔乙己》一文時,為了理解本文的主題,給學生提供了自主思考的.空間,引導學生思路可向不同方向發散。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學生很快就說出了自己的認識,有對封建教育的反思,還有對封建禮教的批判等?磥韺W生的確讀懂了課文,也讀出了自己的理解;钴S靈動的課堂氣氛,標志著學生的求異思維得到了發展,創新思維得到了彰顯。
2、引導求同思維培養創新意識
有創新意識的教師總是運用求同思維對知識進行不斷總結、歸納,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概括出最基本的要領和系統的知識,得出規律,達到獲得閱讀知識益于理解的目的。如:在《皇帝的新裝》一文結局一節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當小孩子說出真相時,皇帝“抖”了一下?有學生說因為他沒穿衣服太冷;有學生說他被揭穿沒穿衣服心慌;有學生說他也意識到自己被騙感到丟人;有學生說他為了炫耀新衣故意為之等不同看法都表明學生在積極思考,但很顯然,有些學生的看法離題太遠。我就引導學生結合本文的寫作背景及作者的創作意圖思考,到底怎樣理解這一問題才更為準確,學生的思維再次被啟動,他們經過思考討論后,答案趨于“同”,他們在比較中得到了最佳答案,從而認識到有些問題是大家的“共識”,創新思維不但求異,也要求同。鼓勵他們敢于懷疑與發問,自己設計問題,自己解答問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總之,創新思維的培養,需要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科優勢,盡可能地創造機會,讓學生參與實踐,注重創新思維的教育,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
創新意識心得體會 15
在現代社會,改革創新是推動社會進步和個人成長的關鍵。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優勢,就必須掌握改革創新的核心意識,不斷挖掘市場需求,并不斷創新和進步。但是,如何強化改革創新意識呢?下面將從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首先,強化對改革創新意識的認識。改革創新是實現持續進步的關鍵,是實現個人職業生涯的重要途徑,也是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因此,我們要深刻認識到改革創新的重要性,增強對創新和變革的緊迫感和動力感。
其次,找到自身創新動力。人人都可以創新,但創新要有動力,這個動力來源于自身的要求和目標。因此,要有明確的個人發展目標,要堅定追求更高水平的信念,還要認真分析個人獨特的優勢和優點,找到更多的自我激勵。只有發揮自身潛力,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個人成功和價值創造。
再次,要保持敏感度,關注市場需求。市場需求是改革創新的.源動力,我們要密切關注市場變化,了解客戶和消費者需求的變遷和數量變化,認真分析市場瓶頸和發展機遇,并據此作出相應的策略和決策。只有與市場同行,才能保證創新的有效性和實用性。
此外,要擁有一流的團隊。強大的團隊是創新和變革的關鍵所在。團隊成員之間要有良好的溝通協作和協調能力,在共同的目標和使命指引下,共同解決問題,發揮各自的長處和優勢。團隊的凝聚力和團隊成員的機智和智慧都需要不斷地增強,這可以通過內部交流、學習和外部資源的整合和利用來實現。
綜上所述,要強化改革創新意識,應該從多個方面入手,提高對改革創新的認識和意識,找到個人創新動力和源動力,保持敏感度,關注市場需求,擁有一流團隊的推動和支持。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勝出,取得更進一步的成功。
改革創新是一個永恒的主題,只有不斷地改革和創新才能夠不斷地進步和發展。作為個人和企業,我們必須時刻牢記這一點,不斷完善和優化自身的能力,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只有在不斷地學習和進步中追求自我,才能在改革創新的路上不斷前行,實現更高的發展和更大的成功。
創新意識心得體會 16
創新是一切突出成績的動力源。因此,黨員干部要想出色做好在本職工作,真正為部門事業、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必須以走在時代前列、推動工作見實效為坐標,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敢為人先,進一步增強創新意識,用新的舉措,開創工作新局面。
增強創新意識,首先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思想解放有多遠,發展之路就有多遠。飛速發展的世界把“不進則退”的形勢展現在我們面前。黨員干部要有勇于沖破防礙發展的思想觀念,革除影響發展的體制弊端,不斷增強工作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牢牢把握各項工作的主動權,努力做到在思想上不斷有新突破、理論上不斷有新發展、工作上不斷有新舉措、實踐上不斷有新創造。
增強創新意識,還必須要在學習中堅持與時俱進。無數實踐經驗證明:創新不是輕而易舉的事,而是主客觀條件巧妙結合的產物,是多種因素的結晶,而知識和經驗的積累則是實現創新的基礎。一個人掌握知識的多少,往往意味著這個人水平的高低、能力的大小。沒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做基礎去創新,這好比在空中建樓閣一樣虛幻縹緲。所以,黨員干部要想踏準時代的節拍,在工作中有所創新、有所創造,就離不開持之以恒的學習。
增強創新意識,需要有敢為人先、敢想敢干的膽氣。創新是在現有基礎上前進、突破,某種程度又需要對現在發展思路、發展模式的傳承、修定、調整,甚至否定。只有敢想才能敢干,只有敢干才能突破,才能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才能實現跨越式發展。所以,黨員干部要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創新,把創新作為自身一種必備的素質和能力,用進步的思維和舉措推動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以永攀高峰的精神創造一流的業績,開創各項工作新局面。
創新意識心得體會 17
“創新”是一個歷久彌新的話題。國外對創新的研究起源于德伯拉愛彌頓的“知識創新論”和皮亞杰的“發生認識論”。進入20世紀70年代,美國、日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都主張一個人的開拓創新能力是面向21世紀的“三張教育通行證”之一。創造性思維之父愛德華特別強調“創造性努力”和“創造性態度”在創新中的重要性。這些都充分證明了創新意識與創造性、創新績效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十六大報告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創新的關鍵在于人才,只有大批創新人才的涌現,創新才有可能實施,創新成果才有可能實現。2006年7月12日,在上海舉行的第三屆中外大學校長論壇以“創新與服務”為主題,高校如何能培養出創新人才從而更好地為社會和經濟發展服務再一次成為研究的熱點。近年來,國內外教育界和理論界對創新人才的培養進行了大量研究和探索,積累了大量有價值的理論成果。
一、創新研究及其發展
有關創新,國外從心理學的角度對個體的“創造力”或“創造性”(creativity)研究最多。最早研究它的是英國心理學家高爾頓(Galton),在他1869年出版的《遺傳與天才》一書中對“創造力”進行研究,他研究了977名天才人物的思維特征。這本書的出版,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興趣。之后,1908年弗洛伊德出版了《詩人與白日夢》以及1930年心理學家華萊士的《思維的藝術》兩本著作分析了藝術創作過程中創新思維的過程。20世紀4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克勞福德、德國心理學家韋特海默通過社會調查和實驗研究對“創造力”進行了分析。到20世紀50年代以后創造力研究進入繁榮階段:以吉爾福特為代表的一些心理學家開始對“創造力”給予足夠重視,認為創造力對提高國家綜合國力十分重要。70年代后,創新的研究更加受到心理學界和教育學界的重視,并將創新人才的培養提升到國家的教育議程高度上來。
我國較早關注創造性的是陶行知先生,20世紀20年代末,陶行知就發表了《創造宣言》,提出“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的教育理念,那時他對創造性的理解還帶有一些浪漫主義色彩。到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家提出“素質教育”的目標。到1999年,在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我國首次明確提出要培養創新人才的教育使命,同志指出:“面對世界科技飛速發展的挑戰,我們必須把增強民族創新能力提到關系中華民族興衰存亡的高度來認識。教育在培養民族創新精神和培養創新人才方面肩負著特殊的使命。” 21世紀的研究比較關注創新人格。
二、創新素質的核心要素
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創新的核心因素有所不同,目前國內外的研究表明,創新人才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1、創新能力。主要指學生求新、求異,善于發現并提出問題的能力;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能夠突破傳統觀念及定式思維,打破常規的束縛,善于提出新觀點,運用新方法與新思路解決問題;具有善于綜合與開拓新領域的能力;能夠熟練掌握和運用創新方法并取得新成果的能力。
2、創新意識。創新意識被認為是個體對創新活動的認識和態度,是個體進行創新活動的內在推動力。許多研究者將創新意識作為評估個體創新水平的重要指標。例如,創造性思維之父愛德華(Edward)認為“創造性努力”和“創造性態度”在創新中占有重要地位,并認為創新意識與創造性、創新績效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海勒(Heller)將測量創造性態度作為評估兒童創造性水平的有效工具。Schaefer研發了一套創造力態度測量(Creativity Attitude Survey)工具,我國學者周林對此量表做了標準化修訂。巴塞德(Basaduer)與華德福(Hausdorf)設計了一系列創造性態度量表來測量商業領域內個體的觀念偏好、產生新思想的途徑以及評價手段優劣等。另外,我國許多學者采用思辨的方法對創新意識進行研究。
3、創新人格。創新人格是創新活動成功的關鍵。創新人格是創新的內在動力機制,也是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在個人心理層面的積淀。創新人格是從心理、環境、教育以及個體本身等多維度體現主體創新特征的概念。其研究始發于19世紀后期,早期側重鑒定創造成就高低者的人格特質。20 世紀中期后,研究表現為創新人格外部特征的概念式描述,乃因人本主義心理學派倡導:創造性并非特殊天賦,而是普遍人性的基本特征的觀念。在現今的研究中,阿比勒(Amabile)發現缺乏社交技巧會阻礙問題解決者的創造力發展。戈登(Gordo)認為外傾性性格的管理者在創造性上的得分高于那些內傾性性格的管理者。Stein、Lingeman、張慶林等指出,幽默感、活力等相關個性品質是影響創造性潛能發揮的重要因素。
三、大學生創新素質培養的策略
根據以上論述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創新素質教育培育的思路應該以培育創新能力為基礎,以培育創新意識為核心,以培育創新人格為目標。
創新的成功必須具備一定的綜合素質和能力。Kessler和Alok整合了創新速度理論,認為創新能力決定創新速度,從而會影響大學生作為社會創新人才的最終成功。Robert D。 Hisrich與Michael P。 Peters認為,創新能力包括創新技術技能、創新管理技能和創新個人能力技能。因此,大學生創新素質教育必須兩手抓,一手抓專業技能的培養,一手抓管理技能和綜合素質的培養,以期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意識也就是要革新的心理準備。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的成功,55%靠心理準備(即意識),10%靠積極暗示,35%靠行動。目前很多學生不能說不用功,但在創新方面卻收效甚微,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可能就是習慣于做原來習慣做的事,因此創新的意識不是很強,而要培養創新意識,則需要培養學生超越自我。這就要求對自我過去的否定、現狀的挑戰、未來的向往。學習型組織理論倡導者彼得圣吉提出五項修煉法,認為最核心的修煉就是“超越自我”。自我超越也是創新意識的實踐。還有一些學者認為,在創新教育中,應把追求自我超越與社會責任感結合起來,個人在實現成就價值的同時,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因此,培育創新意識理應成為大學生創新素質培育的核心。
另外一些學者將創造精神稱為“創造性人格”,斯坦伯格認為,創造性人格包括:忍受模糊的能力、克服障礙與挫折的意愿、敢冒風險以及自信等因素。一個人即使有創新意識,但其人格中沒有忍受艱苦的耐力、克服障礙的意愿、敢冒風險的勇氣,其創新能力培養往往也難有成效。當然,創造性人格特征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經過較長時間的'培養和鍛煉才能逐步形成。因此,高校應將創新人格的培養作為大學生素質培養創新的目標。
四、大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策略
創新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多部門、多層次的有效管理機制來保障實施。同時,大學生創新素質的培育策略,需要有科學的培養方案和獨特培養模式的設計。首先,要充分認識大學生的人格成長規律及特征,確定創新人才的類型,探討創新成功的路徑。其次,設計開發有針對性的創新教育的課程體系,在專業課程堅實的基礎上,體現出多學科知識的交叉融合、創新技術與創新技能的綜合把握等優勢。最后,采用課堂知識傳授與實踐體驗相結合的手段,通識教育與重點培養相結合,創新意識與創新活動相結合的開放式、體驗式、互動式培養方案。
首先,大學生創新素質的培育方案總體上注意以下幾方面。一個環境:營造一個適應多學科融合、進行創新教育的良好環境。二類基地:完善大學生校內創新實驗基地和校外社會實踐基地的建設。三種能力:培育學生靈活獲取知識、綜合運用知識、創新擴展知識的能力。四維結合:完善專業教育與創新素質教育的結合、創新意識培養與創新人格的結合、課堂教育與課外教育的結合、理論教學與實踐訓練的結合。在強化理論教學的基礎上,緊緊圍繞培養基本技能、綜合分析與綜合設計能力、研究能力和創新精神等,以內容更新和體系優化為重點,構建“一條龍、不斷線”的實踐教學體系。此體系包括:基礎實驗層、提高設計層、綜合應用開發層、研究創新層,目的在于體現“發展個性、因材施教、分類培養、啟發創新”,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造條件。
其次,寬口徑、厚基礎的專業基礎知識培養。創新的能力需要有一定的知識積淀,而專業知識的培養為后續創新教育的培養提供了穩固的基礎。如今高校所涉及的各個領域都在突飛猛進的發展,為了使學生能夠適應其發展,能夠在專業所涉及的各個領域都能學有所用,在課程設置上高校應注重拓寬專業口徑,淡化傳統專業意識。另外,還需要注重培養學生扎實的基礎。當然,在有限的學時條件下,寬口徑與厚基礎存在一定的矛盾,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高校應根據不同的專業培養方向,對一部分課程設置不同的深度,同時開設豐富的任選課程,以備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進一步深造。與此同時,學校還可以按照“課程交叉滲透”的理念,以核心課程為重點進行課程重組與整合,包括橫向整合與縱向整合,加強課程的相互銜接和統籌協調。設置總攬全貌的學科概論課、專業導論課等綜合化課程,增設通識教育課程以及創新課程,拓寬學生的學科視野和創新意識,構建“大平臺加多模塊”高度綜合化的課程體系,為學生創新能力的積淀提供一個更寬闊厚實的知識平臺。
另外,注重多學科全方位綜合知識與能力的培養。高校在培養創新型人才時,要擁有國際化的視野和胸襟,這樣不僅有利于博采眾長,也有利于占據制高點。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學校應鼓勵學生兼修一些理科和文科的課程,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有扎實的知識基礎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具有善于綜合、開拓新領域的能力,學習并掌握創新知識的方法論,能夠熟練掌握和運用創新方法,取得新成果。
創新意識心得體會 18
一、什么是創新意識,創新意識的特征是什么
在數學教育中,學生的創新意識是指對自然界和社會中的數學現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斷追求新知識,進行獨立思考,會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和提出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對某些定理、公理、公式、例題的結論進行深入探索、不斷延伸或大力推廣,創新意識是創新活動的內在動力,也是推崇創新、追求創新、以創新為榮的觀念和意識的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就是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目標,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在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中,以培養學生的求知欲、興趣、懷疑感、自信心、思維的獨立性等良好的心理品質,而就數學這一學科而言,它是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門主要課程,由于它自身的特點,嚴密的系統和推理,運算法則和運算性質的合理性,使它成為了全世界的通用語言,不需要翻譯,只要用數學、符號語言和圖形即可傳達我們的思想。達到交流的目的,時代呼喚著數學工作者要轉變教育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創新意識具有求異性、探索性、開創性等特征。
二、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筆者認為創新意識的培養著重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首先是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的創新能力,往往是從興趣開始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為我們對感興趣的東西會不知不覺地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也更容易取得成就,并且對于克服困難具有更大的勇氣和信心,興趣是使人積極認識事物或關心活動的心理傾向,是人學習活動的動力機制,“主動”發生于學生的欲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基礎,要培養學生學數學的興趣,應注重培養學生對困難和失敗的正視,數學是由一些冷冰冰的數字、字母、符號、圖形構成的,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且困難重重,這是對學生的一種挑戰,如果及時克服了困難,就會向前邁出一步,獲得一定的成就感,學習也就會更積極、主動,把學習上的困難看作是取得更大成功前的必要的心理情緒,而不是失敗的`前兆,不斷地鼓勵學生進行嘗試,無論成功與失敗,都會積累經驗或教訓,敢于嘗試的人,他的興趣必然會越來越濃厚,學習的干勁越來越充足。成就感會越來越高,他也會很快走向一個又一個成功。
其次是鼓勵學生敢于提出問題,學生對學習中不能解答的問題、對老師講解不透的內容、對奇特的現象都會產生疑問,懷疑感強的學生,他們表現為不輕信既有結論,能夠大膽提問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問題都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提出問題是教師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手段,好的問題應充分體現必要性和實用性,能激發認知需求,好的問題能誘導積極探索。促進知識的深化;好的問題往往是新知識的生長點,內在聯系的交叉點,更是創新思維的啟動點;好的問題能促進學生展開積極的活動,從而獲得主動的發現機會。
創新意識心得體會 19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進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象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迸囵B人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審美素養,在以培養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為目的的素質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齊白石說:“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彼┎杀婇L,悟出了“尋門而入,破門而出”的八字心得,這就是在告誡我們不能照搬照抄,要有所創新 。 創造性是人的本質特征。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沒有創造力一切將無從談起,只有的是反反復復、停步滯留和一味的因循守舊。所謂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種創造性活動所必需的心理品質。創造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性本領,它是知識、智力、能力及優良的個性品質等復雜多因素綜合優化構成的。
一、改變觀念是實現創新意識的前提條件
美術教育被公認為是培養學生創造力最具成效的學科之一,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但是目前在我國的美術教育中多多少少存在一些隱性的弊端,傳統教育觀念的根深蒂固,主課與副課無意識區分,過度的強調升學率等等,美術課教師的教學常常處于一種可有可無的尷尬境地,從而導致美術教師的積極性一點點被磨滅,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消退,根本談不上什么創新意識的培養。因此,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首先應該徹底改變全社會的傳統教育觀念。
二、開放的教學環境是創新意識的土壤
實施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必須堅信每個學生都具有學習美術的能力。中國教育,在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之下,學習中,學生只注重描摹對象,忽視自身創造性的表現。教師思想觀念、手法過于陳舊,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其要求十分籠統,既分不清層次,也沒有具體的目標和要求。因此,首先要賦于學生一個相對開放的學習空間,必須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學生的需要去創造一種寬松、和諧、民主的教學環境,營造適合培養創造能力的良好氛圍。只有為學生創造民主和諧的.學習環境,學生才會愿意參與到學習中來,才能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愛好、個性和人格,以平等、寬容、友善的態度對待學生,使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能夠與教師一起參與到教和學中,做學習的主人,形成一種寬松和諧的教育環境。教師要善于積極評價和欣賞學生的作品,努力從作品的某一個方面或幾個方面去發現“閃光點”,并加以肯定和延展。
三、激發興趣是創新意識培養的重要手段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興趣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奔ぐl興趣是為了啟發思維,是為了實現創新。如果說創新是永恒不變的話題,那么興趣就是創新得以實現的永恒動力。心理學認為,興趣是學習的動機。當學生對學習材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之后,就會對學習活動產生一種積極的心理傾向,就會主動地參與和實踐,那么其中就會隨之迸發出難以想象的創新能力。
老師欣賞或肯定學生作品的某些方面,學生就會對教學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實踐證明,興趣是最大的動力,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美術課感興趣,才能吸收美術知識和培養美術技能。學生如果帶著濃厚的興趣去學習,便會由被動變為主動,由強迫變為自覺,心情也就會變得愉快,進而使注意力變得集中和持久,觀察力變得敏銳,想象力變得豐富。對美術興趣盎然的學生,思想活躍,信心十足,表現出強烈的創造欲望和熱情。
四、實踐是創新能力形成的唯一途徑
《美術課程標準》強調:“應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聯系在一起,強調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 藝術來源于生活,美術教師更應根據教育需求和學生的認識特點,讓他們更多地接觸實際,參與實踐,為獲取豐厚的創作素材、鞏固所學知識、拓展想象空間并為創新奠定基礎。
美術課的學習應是一個喜歡創新、學會創新和實現創新的過程。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機會無處不在,需要我們不失時機,機智地、耐心地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當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感受到了快樂,體驗到了成功時,創新之美也就得以實現了。美術教師只有在傳授美術知識的同時,積極探求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有效途徑,才能真正實現美術教育的獨特價值。
創新意識心得體會 20
通過這次研討會,我聆聽了六節觀摩課和六位名師的專題發言,親身體驗了在名師引領和各位同仁互助下的學習過程,進一步掌握了在課堂中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眼界也開闊了很多,思考問題也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許多疑問得以解決。不僅提高了業務素質,同時也深刻感到學習理論知識的重要性。通過觀摩課與專題講座,我從思想上又有了更深一層次的認識:作為一位數學教師,必須具有淵博的學科知識,熟練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思想品質,更應當掌握一些對小學生創新思想意識的培養。既不能脫離教學實際,又要為解決教學中的問題而進行研究。以下是我參加教師研討會學習的幾點體會:
一、思想認識得到了提高,靈魂得到了凈化。
通過研討學習,讓我能以另一種思維去看待我們的教育工作,讓我學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的方法和捷徑。讓我知道了怎樣去定位、去思考、去摸索、去創新,以使我的課堂充滿創新,讓學生在課堂中真正說出自己的想法,獲得必要的數學創新。真正的讓每個學生都能多樣的、持續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在教學過程中,要優化學生的學習氛圍,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在會上徐大有老師曾說過,一個因循守舊的老師非常可怕,這樣不但自己不能進步,而且也阻礙了學生的發展。因此今后我要在教材的研究上多下功夫,在新課程改革的帶動下,轉變教育思想,改變教學模式,實施主體性教學,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努力成為一名新型的研究型教師。
二、語言魅力無窮,時刻要注意
一名優秀的教師要具有語言魅力,作為一名數學教師,語言要做到嚴謹簡練,并且要具有親和力,對孩子要多表揚,多鼓勵。六位老師語言很輕柔,很具有親和力,她們的語言一直吸引著孩子的'注意力,并且能夠恰當及時的表揚孩子,同時他們的語言已經做到了嚴謹簡練,這是我以后的教學中應時刻注意的一點。
三、同課異構,風采無限
在著六節觀摩課中就有三節課是同一個課題---重疊問題,雖然課題一樣,但她們都上出了自己的風格,從不同的情景導入,環節環環相扣,從易到難,重難點把握的比較好,尤其是在教學過程中都體現了創新精神,如無棣魯北高新技術開發區實驗學校的秦桂華老師她在上這節課時讓學生運用兩個圈在展示區展示,怎么樣才能把重疊的人既表示在小交警的圈里又表示在小記者的圈里,在人名就給一次的情況下,學生經歷了遇到困難---想辦法---嘗試解決---再遇難困難---再想辦法---嘗試解決的反復過程,最終找到了用韋恩圖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老師運用形象直觀的兩個圈,讓學生拿著它動,比起原來在課堂上的畫圓要好的多,這就是一個創新,值得我們學習。
四、做好課程改革的實踐者。
實踐課程改革的途徑是課堂,課堂教學的更新,是對教師這個實踐者的嚴峻考驗。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提問、討論、探究的時間。學生讀懂的問題,教師不需要講解;學生似懂非懂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讀書領悟,讓學生分析;學生有問題可隨時發問,有不同見解要隨時發表;學生實在不懂的問題,教師要給予適當的點播,點評,指導或精湛的講解。
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相信學生完全有學習的能力。把機會交給學生。俯下身子看學生的生活,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教師把探究的機會交給學生,學生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學習的過程,教師也就可以自如地開展教學活動。這種方式的改變,將導致師生關系的改變,使教師長期以來的高高在上的“傳道、授業、解惑”的地位發生變化,教師從“知識的權威”轉變到“平等地參與學生的研究”,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成“學生科學探究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要注重課堂實踐和資源整合,要學會運用專家的教育智慧補己之短,要通過運用信息技術整合教育內容,推動教育教學的行為的變化。
五、作為教師要學會終身學習。
新時代、新知識、新課程都要求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目標,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學習不僅僅只學專業方面,要擴充到各個領域,不斷的提升自身的修養和素質。首先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把不斷學習作為自身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其次,教師應把學習貫徹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將學習與實際教學結合起來,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通過總結經驗,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標努力。注重與其他教師和專家的合作探討,教師要秉承終身學習的教育理念,以適應教育改革的浪潮。
這次研討,為我提供了一個學習的機會,從根本上改變了原先的傳統學習模式,更給我們帶來了新的學習觀念、學習方式和教學理念,為我們今后的教學開辟了新天地。我要把汲取到的先進理念、思想運用到教學中去,讓此次研討的價值在教學中得到最大的體現。
【創新意識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搞好體育創新教學 增強學生創新意識12-12
淺談巧妙激活創新意識 靈活培養創新能力11-15
析語文教育與創新意識11-26
淺談英語教學的創新意識03-04
試論小學數學創新意識的培養12-06
報紙編輯現代意識的深化與創新的論文11-14
淺談小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究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