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自我管理”的管理哲學
“自我管理”的管理哲學
“自我管理”的管理哲學理論,是當代管理學家德魯克在1954年提出來的,它的出現似乎告訴了我,我未來的成長是怎樣的一條路。我從1983年開始接觸管理哲學,使我在茫然的工作生涯知道自己的方向。這理論不只影響我處世的思維、不斷的求知欲,更告訴我退休生活應如何的充實,使自己能退而不休。同時讓我體會到生活在這宇宙的人類都應該了解“自我管理”的重要性,也因此在我的教學過程中將“自我管理”這一理論作為管理學的一個環節,主要讓學生們了解“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它不只在管理上起著影響,在生活中其影響更大。
“自我管理”理論主要闡述的是:我的優勢是什么;我如何做事;我屬于哪里;我能做出什么樣的貢獻;維系人際關系的責任;你的下半生;并行不悖的事業。
我的優勢是什么
在工作中,我主持過無數的面試,而我較喜歡提出的問題是“你能告訴我你的優勢是什么嗎?”應試者大多數不能很好地回答這一問題,因為他們不能理解到自己的優勢,只能告訴我他什么都能做(這主要希望能獲得工作)。那要怎樣知道自己的長處? 德魯克告訴我們一種找出自己優勢的方法―“反饋分析”,即在進行一個項目時,先確定你預期的成果,等到項目進行一段時間后,再將預期成果與實際成果做比較,當實際成果大于預期,這便是你的長處;如果實際成果小于預期,則是自己的弱點。
我如何做事
環境、性格、興趣、教育及文化等,都會影響到每個人待人處世及工作的方法。但人們往往會忘了自己到底是如何做事的。要知道自己擅長的工作方式,不僅能夠創造績效,對組織、對國家做出貢獻,同時亦能實現自我成長。
以我而言,當我在做事時,我會考慮到方方面面,即先小心地傾聽,再大膽地執行,同時務必進行到底,即使失敗也知道所以然。
德魯克對如何做事這一部分做了兩點詮釋。第一,要知道自己是屬于“閱讀型”還是“傾聽型”的人。我們要知道自己是屬于哪一類型的人。在搜集資料時,閱讀或傾聽皆是相當重要的手段。閱讀型的人擅長透過資料來加以整理和分析,而傾聽型的人往往聽取他人釋放出來的訊息,再進行重點分析,這使得工作上常常有著緊迫的現象。能了解自己用自己擅長的方法做事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我怎樣學習。要了解如何做事,那就要知道學習的方式,這比閱讀或傾聽更為重要。因為每個國家的教育制度都遵循同一個假設,也就是一種學習方式,但這種學習方式并不能適應所有的人。有些人在語文方面學習特強,也有些人在技術方面學習特佳,也可能是兩個極瑞。了解自己的情況后需要問自己:“我能與別人融洽地共事嗎”,或者“我并不能與他人共事”。也就是說“知道自己在和他人產生互動時,須運用自己擅長的工作方式”。
我的價值觀是什么
要自己管好自己,必須知道自己的價值觀。每個人在不同的環境下都有著自己的價值定位,尤以道德標準是一種不折不扣的價值體系,在一種組織下它是有效的道德行為,在另一種組織中也是有效的。
組織必須擁有其價值觀,個人更要擁有價值觀。但要在組織中發揮作用,個人的價值觀須和組織的價值觀保持一致,即使不能完全一樣,至少要能和諧共處,否則不僅會遭受挫折,而且也不能創造出佳績。
每當情緒低落時,價值觀總是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尤其在工作上遇到困擾,到底要放棄還是要繼續,這時個人的價值觀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我32年的工作生涯里,我嘗試過8種不同的行業,但幾乎都不是所要的行業,原因是其中許多工作的價值觀與自己背道而馳。有時在做事與想做事之間做個取舍是非常辛苦的一件事。
我屬于哪里
這個問題不容易回答。在人浮于事的社會里,要找到屬于自己的地方確實不容易,但自己應有自己的理想、感興趣的地方,應該學會說“不”。在職業生涯里,要知道自己的優勢、做事的方法及自己的價值觀,并抓住機遇,堅持這樣,成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通過了解自己的位置,即使是普通人,只要努力和有能力勝任工作,就是在其他方面表現一般的人,也能創造出優異的成績。
我能做出什么樣的貢獻
常常有人在問:組織能給我什么好處。但沒有人告訴組織,他能為組織做出什么樣的貢獻。在人類歷史上,總是主人進行吩咐(如傭人的任務),大多數人只服從命令,按照別人吩咐的內容做事,毫無選擇性,預期的結果沒有任何的懸念。然而,做自己分內的事,它不是真正的自由,只是得到別人的允許,它不會產生績效。如果以“我應做出什么樣的貢獻”為出發點,我們就有絕對自由,這種自由是建立在責任的基礎上的。
維系人際關系的責任
人是一種群居動物,維系人際關系是不能缺少的行動,但也有少數人因自己工作的限制須個別地去做工作,但最終進入市場還須維系一定的人際關系,所以無論你從事工業或商業,不管你是老板、員工,還是校長、老師,都須有維系人際關系的責任。
首先,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但每個人的行為舉止都必須符合人的舉止。這說明他們也有優勢,也有工作方式及其價值觀。所以,要發揮應有的效率,我們需要了解他人的優勢、做事的方式和價值觀。
其次,是承擔溝通的責任。德魯克舉了一個充滿禪意的例子:“即使森林中有許多樹木倒下,但若沒有人聽見,那么聲音便不存在。”而所提到的聲音即為本質。人往往喜歡聽好聽的話,只看自己想看的東西,所以要達成良好的溝通,就必須考慮到對方的水平及對方想要聽的話,并采用他們能夠接收到訊息的方式告訴他們,即如果他們善于閱讀,就采用備忘錄的方式;如果他們善于傾聽,就采用交談的方式。
我的下半生
這使我想到佛家常談到的因果關系,若我們在年輕時做好準備,待年長退休時就不怕成為自己或周圍所有人的負擔。對于大多數的人,在其工作生涯只做一家企業或同一種工作也太漫長了,他們會越做越退步,感到厭煩,失去工作的樂趣。
我解讀德魯克的主張“當壯年時,自己原本的事業己達到頂峰,應考慮朝向第二職業生涯發展,因為第一職業生涯也許并不是你的興趣,一個人的興趣絕對可以讓自己的第一職業生涯過得更充實,同時也為開創第二職業生涯帶來契機”。所以在生活中能否培養自己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我憑借年輕所學及累積下來的工作經驗,開始我第二職業生涯的挑戰,即在佛學院教導“佛教與管理學”及“佛教的人力資源管理”,雖對我而言這是另一種挑戰,但我可學佛亦可將自己的長處與大家共享,何樂而不為呢!
并行不悖的事業
“下半生做什么”,就是發展第二職業生涯并行不悖的事業,這也可以說是回饋社會。因下半生并無需為生活忙碌而拼搏,而是應該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余生,所以第二職業生涯是建立并行不悖的事業,它是本職工作以外的興趣,會給人生帶來更大的滿足感、成就感。
“自我管理”的管理哲學理論,與其他理論有所不同,它所提到的都是看得見、活生生的,在我們的一生都能受用,若能將它普及化,使大家了解自己的優勢,該有著怎樣的工作方式,知道自己的價值觀也就知道哪里會適合自己,同時在自己本業外可因自己的興趣建立自己另一項并行不悖的事業, 當本業遇到挫折時,第二個職業能夠幫助自己從挫折與失敗中逃脫出來。
【“自我管理”的管理哲學】相關文章:
成功的開始:李嘉誠的自我管理02-18
企業培訓:培養下屬自我管理技能02-20
關于職業生涯規劃與自我管理11-27
企業培訓:入職培訓之自我管理11-11
職場的人際哲學11-27
舞者的職場快樂哲學11-11
《金枝欲孽》的職場哲學11-28
上班族的10大經典哲學11-29
虞鋒:用哲學頭腦思考的創業者02-18
兵法職場如狼的十條處世哲學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