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土地拍賣冰火兩重天:從“地王”到“流拍”
深圳市剛剛結束的一場土地拍賣中,位于寶安區和龍崗區的五塊出讓土地中,僅有龍崗區寶荷路與沙荷路交叉口南側的一地塊被深振業A在無人競拍的情況下以6.9億元的價格獲得,其余四塊流拍。 此次掛牌出讓的5宗居住用地,2塊在龍崗,3塊在寶安,總建筑面積高達74萬平方米,但報名參與競買的開發商非常稀少。其中,一塊位于龍崗區寶荷路南側的地塊有兩家發展商報名競拍,最后因為沒有人舉牌而流拍,另有三地塊因無人報價或報價低于起拍價而流拍。 地價下跌土地頻頻流拍 據記者了解,此次深振業A拍得的地塊,建筑面積為24萬多平方米,樓面地價只有2836.48元/平方米,使用年限70年。僅比2006年9月該地段一塊出讓地每平方米高出319元,基本上已經回落到2006年的地價水平,甚至比2005年龍光地產拿下龍崗中心城的某地塊還便宜161元/平方米。 業內分析人士告訴記者,去年底深圳樓市進入低迷期以來,開發商拿地非常謹慎,土地流拍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去年12月6日,位于龍崗的2宗掛牌出讓的11萬平方米居住用地未能成交。去年12月17日,深圳市寶安區的三宗地塊因為無人競買而宣布流拍,這三宗地塊合計占地面積近13萬平方米,均為居住用地。之后不久,深圳市首次出讓兩塊限價房用地也有一塊無人問津。 流拍頻頻發生,即使勉強出讓成功,樓面地價也持續走低。深振業A此次以底價拍得的龍崗地塊樓面地價僅2836.48元/平方米,遠遠低于幾個月前龍崗和寶安相似區域的地塊均價。去年12月17日流拍的三塊寶安觀瀾的地塊,起始樓面地價分別達到3582元/平方米、4587元/平方米和4881元/平方米。而去年11月2日,寶安觀瀾2宗地塊被和記黃埔地產以5.1億元的價格拿下時,樓面地價分別達到6487元/平方米和6826元/平方米。 深圳本地一家開發商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樓面地價若超過3000元/平方米,再加上每平方米2000多元的建筑費用,成本超過5000元/平方米,目前關外已有樓盤跌到了7000多元/平方米,開發商沒有多少利潤空間。加之后市更難預料,開發商不敢輕易拿地。 戴德梁行深圳公司總經理程家龍分析認為,土地流拍,一方面是因為銀行收縮房地產貸款和樓市持續低迷,導致開發商資金鏈緊張,沒有能力拿地;另一方面由于樓市持續走低,開發商信心不足,對大勢難以把握,拿地十分謹慎。 面粉貴過面包難以持久 自去年底樓市進入“拐點”以來,土地流拍現象在全國各地屢屢上演。去年12月21日,廈門市年度最后一場土地拍賣會從開始到結束,全過程不到15分鐘,出讓的六宗地有四宗“流拍”,被當地媒體稱之為“廈門土地拍賣會有史以來最為迅速、最為冷清的一次”。僅僅相隔幾天,福州市2007年最后一次土地拍賣會上,包括福州市區及周邊的10塊地塊,僅成交兩塊,剩下八塊地塊因競買人不足而被迫“流拍”。 土地拍賣的冷清情景同樣出現在一向炙手可熱的京城。今年1月16日,北京迎來了首次土地集中入市,當天有7塊土地招標、掛牌出讓,與大家的預期迥異,參與的開發商寥寥無幾。就連最為大家看好的來廣營鄉清河營村1號地,和位于四環以內廣渠路15號地和“鳥巢”附近的黃金地塊南沙灘東路3號地也遭到冷遇,3地塊僅有6家開發商參與投標。更讓人意外的是,廣渠路15號地竟以流拍告終,成為自2002年北京土地實行公開招拍掛以來,四環以內地塊首次出現的流拍。 新年伊始,上海市楊浦區新江灣城F地塊公開出讓,鐵獅門房地產基金以底價67.5億元、折合樓面價僅7502元/平方米成交,大大低于人們的預期。而僅僅兩個月前,楊浦區新江灣城的D3地塊被仁恒地產獲得時出讓總價為13.01億元,相當于樓面價2萬元/平方米。 同樣的情形在廣州、南京、天津也多次出現。南京市江寧區某地塊去年底時拍賣價3.86億元,樓面地價2618元/平方米,比此前同類型地塊4446元/平方米的樓面價低了近2000元/平方米,地價下跌近四成。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去年南京全市11個區共拍出113幅地塊,總金額達到近350億元,相當于往年的3倍,每月至少有一個“地王”誕生,最高地塊成交價達25.95億元。從“地王”頻出到流拍,地價的持續下跌蔓延全國,這不禁讓人想起一位地產界名人說過的話:“面粉貴過面包的現象不可能持久! 如此冰火兩重天的情景暴露出土地拍賣過程中的非理性因素,在采用掛牌拍賣方式出讓土地的操作中,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土地市場價值的最大化,加之開發商助推,導致地價飆升,房價上漲。這種非理性表現在樓市火熱時,不斷催生“地王”,樓市遇冷時又馬上無人問津,土地的真實價值被嚴重忽略。 深圳大學金融學教授國世平認為,這次深振業A拍得的土地價格比較便宜,地價的下跌是個回歸理性的過程,土地調控力度的加大,銀行信貸的緊縮,樓市的持續冷清,導致開發商資金鏈出現問題,減少了囤積土地的沖動。另有專家從政策面解讀,國家通過對閑置土地的清查整頓、對延期開發土地的增值部分利潤征收稅費等措施,都給開發商釋放出一個明確的信號,盲目炒地將面臨極大風險。 宏觀調控令開發商謹慎出手 地價的下跌始于宏觀調控政策的實施,去年全年調控新政不斷,土地、信貸、稅收、金融等手段頻出。連續6次加息,10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第二套住房以家庭為單位,企業征收土地增值稅,限制開發商囤地等一系列調控政策的出臺,讓開發商的資金壓力大增。加之樓價持續走低,成交萎縮,以深圳為例,關外許多樓盤價格直降30%以上,關內價格也屢創新低,樓盤積壓嚴重,開發商回籠資金困難。 如此一來,現金為王成了開發商無奈的選擇,以地稱王的時代一去不復返。恒大地產在為香港上市所公布的招股說明書中顯示,恒大的土地儲備達到了驚人的4580萬平方米,然而其IPO卻遭遇擱淺。碧桂園在其2007年年報中稱,土地儲備建筑面積由2007年4月上市時的約1900萬平方米增加至年底的約3840萬平方米。富力地產也表示,截至去年年底總土地儲備增加至2620萬平方米。 然而在業內,地產行業分析師卻不看中這些土地儲備。分析師認為,目前投資者判斷地產公司的投資價值由土地轉移到持有現金量。根據各公司公布的業績,截至去年底,恒大的現金及現金等值物只有11.53億元;而碧桂園的現金只有約10.13億港元;富力稍好,現金近23億港元。 大開發商尚且如此,中小開發商日子更難過,深圳頻傳開發商私下借貸融資。深圳大學金融學國世平教授認為,目前樓市低迷,積壓嚴重,開發商回籠資金十分困難,誰都不會輕易拿重金購買土地。 除了資金緊張,土地新政也給了開發商當頭棒喝。2007年10月,國土資源部發布《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規定》明確,受讓人必須付清全部土地出讓金,方能領取土地使用權證書,未按合同繳清土地全部出讓金的,不得按出讓金繳納比例分期發放建設用地使用權證書。土地新政無疑給拿大宗地的開發商造成很大的融資難度,加之房貸緊縮,土地頻遭“流拍”正是近期市場的正常反應。 業內專家分析認為,地價下跌以及流拍,是土地市場價值重估的過程,正在擠出以前積累的泡沫,地價的走低有利于房價的走低。開發商是在重估相對于未來的地價水平,在房價瘋漲時期被一些地方政府和開發商合力推高的地價水平,目前正在回歸理性。 對于土地頻頻流拍,開發商減慢開發速度,會不會造成商品房供不應求,反而對房價形成支撐的問題,國世平教授坦陳,從開發速度和市場供應來看,市場上是供大于求,不會對房價形成支撐,更不用擔心房價會上漲。【土地拍賣冰火兩重天:從“地王”到“流拍”】相關文章:
廣州:銀根緊縮 土地市場再遇流拍08-13
褚時健:從煙王到橙王的創業故事08-02
王少剛從5萬到1000萬的創業故事07-28
劉曉國:從窮苦農村娃到“世界鵝王”08-02
福州:房企人才“兩重天”08-19
一流企業獎員工 三流企業罰員工08-13
職業員工,一流企業的“新寵”07-31
創業者:雙手改善現金流!08-11
津:高校推出就業“融冰計劃”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