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丘的特產
商丘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兩處世界文化遺產 ,享有“三商之源·華商之都” 、“兩宋龍潛之地”之稱 。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河南商丘的特產,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河南商丘的特產
1、豐莊棗干
豐莊棗干以獨特的風味、晶透的體態,在明清時期成為宮廷貢品,被譽為“貢干”,利用傳統工藝和高科技手段相結合制成的棗干,更具保健、養身之功效。
2、永城辣椒
相傳,漢末醫學家華佗曾路過永城,對紅艷艷的永城辣椒很感興趣,他特意住了幾天,對可愛的椒果專門進行研究,發現這種辣椒不僅是上等的調味蔬菜,而且還有消化和胃、行血健脾之功效。他贊不絕口地說:“好椒!好椒!”自此以后,永城成為馳名全國的`“永椒之鄉”。
3、任湖狗肉
古典名著《水滸傳》中的花和尚魯智深,置佛門戒規而不顧,膽敢放肆地大吃狗肉,當然主要是這位和尚其性格特殊,放蕩自由之極,再是狗肉之味美的確對他產生了吸引力,每想起狗肉就饞涎欲滴,也就情不自禁地索性去飽吃一頓。
4、永城酥梨
酥梨已有300年栽培歷史,個大皮薄,熟后金黃白亮,有透明之感,食之清脆甘甜,含20多種營養成份,具有清熱解毒,潤肺止咳,健胃益壽之功效。
5、薛湖牛肉水煎包
始于北宋年間,永城薛湖集有一人在東京開封府皇宮主廚,一次皇后壽誕,宴請群臣,廚師曾獻上家鄉煎包及豆粥,群臣盡食一空,宋王大喜,予以重賞,御賜特封為“二品包子”。
6、酂城糟魚
酂城糟魚以鯽魚為原料,油糟先去鱗、去雜洗凈,刀口朝下晾2小時除去水份,過油炸成焦黃色,再刀口朝上排列于砂鍋內,加入適量豬油、鹽、糖、酒、醋、“八大味”和水等,用瓷盤墊以濕布封嚴,用大火加熱煮沸后,繼續用文火燒3小時即成,具有色黃味鮮,肉熟骨酥,不腥不膩等特點。
7、龍崗燒雞
以農戶家養公雞為原料,去雜洗凈,后用蜂蜜掛色過油,適量加入“八大味”、食鹽等佐料放鹵湯里用文火煮3個小時即成。具有色鮮味美,香爛不膩、骨肉分離的特點。
8、永城苗橋白菜
宋朝初期,專供汴京宮延食。苗白幫短、葉幅寬、結球堅實,耐儲存,菜心潔白細膩,清水煮成混湯,味道純正,汁白如重乳。
9、毛家傳統鹵菜
宋太祖趙匡胤一次命太師來永城察民情。縣太爺用心招待———將本地名吃毛家鹵雞和鹵牛肉擺上了宴席。太師食后認為其風味獨特,便贊賞一番。縣太爺以毛氏鹵雞、鹵牛肉為禮送給了太師大人。
太師把從永城帶來的禮品供到皇宮。待皇帝和娘娘用膳時,看到鹵雞、鹵牛肉,頓感香味撲鼻,一吃又是爛而不膩,于是贊不絕口。太師在一旁解釋:“這是永城縣人毛氏鹵制的。”皇上大喜,當即就把這毛氏鹵雞、鹵牛肉列入永城供皇上的貢品。
10、虞城喬藕
始于明代,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據有關史料記載,“喬藕”在明代時,曾以其獨特的風味,作為珍品多次進奉皇帝,并被譽為“宮廷佳肴”。
11、陳店麻花
相傳是清朝康熙皇帝品南巡,路經景龐莊,聽見有人叫賣景家麻花,又甜又香康熙皇帝品嘗后,果然不錯。自此,列入御餐,年年進貢。
12、賈寨豆腐干
清末曾進貢朝廷,皇帝食之上喜,賜“賈寨豆腐干”木印一枚。加蓋此印后,可免檢進人御膳房。
13、惠樓山藥
距今已有400多年栽培歷史。明朝神宗萬歷年間被列為貢品,譽為佳肴。此種山藥略彎曲稍扁,約0.6米長,皮色紅潤,肉色乳白,個人肉美,煮熟不碎,易剝皮,不麻不澀,香甜干面,營養豐富;能滋補壯身,含人體所需多種維生素,作為中藥,可健脾胃,補肺益精;對虛癆咳嗽等癥亦有顯著療效。
14、界溝粉皮
以綠豆淀粉為原料,加少許白礬,和成糊狀,用“旋子”在開水中旋制而成。
河南商丘特產是什么
1、民權葡萄酒
民權葡萄酒廠的拳頭產品,用雷司令、意斯林、白羽、白豐等優質葡萄釀成,酒體澄清晶亮,果香清新,酒香優雅。不僅暢銷國內外,還被選為駐外使館宴賓佳酒之一。
2、藍牌啤酒
藍牌啤酒包括冰啤、暖啤、營養保健三個系列,口感醇厚。12度“藍”牌啤酒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指定為“河南省重要宴會專用酒”。
3、張弓酒
張弓酒產于河南寧陵,長期適量飲用,有理氣活血,潤喉爽神,增進健康之功能。其酒體豐滿,窖香濃郁,清澈透明,甘爽凜冽,尾凈味長,醇和適口。
4、皇溝御酒
皇溝御酒是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的特產。永城白酒“皇溝”商標已經成為“中國馳名商標”。
5、寧陵金頂謝花酥梨
金頂謝花酥梨是寧陵縣傳統特產。因這種梨的梗蒂周圍長有一層金黃色的果斑,謝花即酥脆可口,故而得名。
6、大有豐醬菜
大有豐醬菜源于清末,由李大有字豐年者所首創,故名。民謠云:“南有紫陽齋,北有玉堂齋,中有大有豐,三家好醬菜。”,“南有紫陽,北有玉堂,歸德大有豐,醬菜美名揚。”
7、水激饃
商丘水激饃,相傳創于明代。因糖汁中有水,饃炸好后要放在水里激一下,所以叫“水激饃”。
8、蝦子燒素
蝦子燒素是商丘市地區明清時古城歸德的一道名菜。蝦子燒素香、味、形俱佳,具有濃厚的豫東風味——色重、香濃、湯厚、火透。
9、冉家五香糟魚
冉家五香糟魚是夏邑縣老城里冉獻東祖傳制作,距今已有200余年歷史。熱吃不膩,涼吃不腥,實為宴席美肴、佐餐佳品。
10、寧陵金蟬
寧陵金蟬是河南省商丘市寧陵縣的特產,爬蚱,又稱“雷震子”、“金蟬”,其成蟲即是大家熟知的知了。金蟬油炸后味道鮮美,又有極高的藥膳價值。
11、柘城千頭椿
柘城千頭椿是柘城縣特有的速生綠化和速生用材樹種。具有樹型美觀、枝葉稠密、病蟲害少、抗污染性強等優點。
12、芒碭山泥響
每年的芒山廟會,南來北往的客商和游人都會看到一種獨特的鄉土工藝品,這是泥制樂器,拇指般大,用嘴一吹,發出清脆嘹亮的聲音,婉轉悠揚,頗受孩子們喜愛。
13、柘桑
為柘城特產之一,也是全國稀有樹種。該樹為桑種喬木,木質堅實,紋理清晰,細膩光滑,經濟價值很高。它葉可喂蠶,果能釀酒,皮可藥用、造紙,樹枝又可作梨膏。
14、宋州柳編
商丘的柳編制品始于宋代,故稱宋州柳編。這里的柳條枝細長,質地細膩,堅實柔韌,脫皮后色澤潔白,無毒無臭,強度極大,適于制作各種日用器皿。
15、寧陵白蠟桿
寧陵白臘桿通體潔白如玉、堅而不硬、柔而不折,在干燥的地方不劈裂,在潮濕的地方不變形,其彈性、韌性是其它木質不可比擬的,是加工武術器材及各種工具的理想天然原材料,深受國內外武術愛好者青睞。
河南商丘土特產有哪些
1、商茯苓
茯苓是名貴中藥珍品,也是治療多種疾病的主要配伍藥。史有中藥材“白銀”之冠名,對人體具有極高的抗癌、抗衰、固精、保腎等藥食保健功能。《神農本草經》中把茯苓列為上品,然后是中藥的“八珍”之一。商茯苓主要產于大別山區的原始森林,以體大、色亮、澤瑩、質優、生產歷史悠久而享譽全國,商城也因此一直享有茯苓之鄉的美譽。
2、新鄭雞心棗
新鄭大棗歷史悠久,新鄭裴李崗文化遺址出土的棗核化石證明新鄭棗栽培史已有8000多年,春秋時曾有“桃棗蔭于街”一說。新鄭堪稱華棗的發源地。
3、信陽毛尖
信陽毛尖茶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因其成品緊密如尖故名毛尖。信陽市的天云、云陽等山區山高霧重,水質極佳,出產的茶葉顏色深綠,葉片肥厚,品質上乘,再經過后期的精工細做,成品茶純凈清澈、香味持久,回味悠長,歷史上曾被作為貢品獻入宮中,有淮南第一茶之稱。
4、鈞瓷
鈞瓷是中國四大名瓷之一,產于許昌之禹州市神后鎮。禹州古稱夏禹國,啟大諸侯于“鈞臺”,以“鈞臺”命名,窯曰“鈞窯”。鈞瓷始于唐,盛于宋。所產鈞瓷觀之如景,叩之如馥磬,瑰麗奪目,濃艷晶瑩,加之燒制難度,“十窯九不成”,鈞瓷成為連城之寶,人們將它和玉器、金銀并列、榮譽“鈞與玉比,鈞比玉美”、“黃金有價,鈞無價”,被譽為國人瑰寶。
5、密縣金銀花
金銀花又名“忍冬”、“二花”。產地:中國河南密縣。 成因:地處河南省中部,嵩山東麓。境內五指山區四季分明,雨量比較適中, 非常適宜金銀花的生長。 特點:金銀花為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綠纏繞灌木,長可達九米,莖細,中空,多 分枝,皮棕褐色。葉對生,葉片卵形至長卵形,長三至八厘米,寬一至 三厘米。夏初開花,陸續開到九月,花成對生于葉腋,初開時呈銀白色, 逐漸變成金黃色,黃白相映,有清香。其花蕾采回經烘干或曬干即為成 品。其花條長、青白色、無胡頭、胡棒、色澤好、骨花硬、藥質高。
6、汝瓷
坯質好、質明亮、面下呈斑點、隱紋、冰花。為歷代珍品。產于汝州市。然后汝瓷在我國宋代被列為五大名瓷(汝、官、鈞、哥、定)之首,當時被欽定為宮廷御用瓷。產于河南臨汝,隋煬帝大業初年(即公元605 年)置臨汝為汝州,“汝瓷”因此而得名 汝州是汝瓷的故鄉,汝瓷造型古樸大方,其釉如“雨過天晴云破處”,“千峰碧波翠色來”,然后土質細潤,坯體如侗體其釉厚而聲如擎,明亮而不刺目,具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點,被世人稱為“似玉、非玉、而勝玉”。汝瓷以名貴瑪瑙為釉,色澤獨特,有“瑪瑙為釉古相傳”的贊譽。
7、汴繡
汴繡,古稱宋繡。然后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北宋東京(今開封)設有“文繡院”,專為帝王嬪妃及達官顯貴繡制衣服及其他裝飾品。“文繡院”主要繡品有繡畫、繡額、珠簾、繡傘、繡毯以及皇室用的御袍、龍旗等,具有工藝精細、生動逼真等特點。
【河南商丘的特產】相關文章:
河南商丘的特產有哪些08-10
河南商丘特產是什么11-11
商丘的特產是什么11-06
河南信陽的特產11-29
河南有什么特產11-19
河南的特產是什么11-16
河南有哪些特產12-15
河南商丘離婚協議書12-13
河南南陽特產是什么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