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語:職場人在職場奔跑,那么我們在巔峰微笑,下面是小編收集的這個職場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王雷的前30年,是一段典型的“精英女性成長+挑戰自我極限”的歷史,始終遵循著社會認可的卓越人生軌跡前行:畢業于清華大學計算機系,赴美讀研,經歷過創業后,在全球一流的沃頓商學院攻讀MBA,畢業后成為著名投資公司Wellington Management的標準金領。偶然接觸登山后,她用7年時間完成“登頂珠穆朗瑪峰”的夢想。一并戰勝七大洲最高峰和南北極,成為完成“7+2”探險的華裔女性第一人。
職場精英的1。0時期
王雷的父母都是工程師,雖然從來沒有和她談論過“你想要過什么樣的一生”,但王雷心里很清楚父母的期望。“在我們這樣的家庭,在我們長大的那個時代,簡直不用溝通,就知道只有一條路:不斷上好學校,找一份好工作,過一種按部就班的人生。”她一直做得很出色。小時候,她的理想是醫生、作家、科學家或者教授,“登山”一詞從來沒有在她的愿望清單上出現過。
即使生來就是“閑不住”的性格,多年的計算機專業也練就出一個強大的、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從學習到工作、生活,王雷都呈現出一種系統化、規劃性的狀態。在美國讀完計算機專業碩士,她自然而然地進入紐約一家IT企業,做一個循規蹈矩的IT女。這段工作經歷沒有帶來太多激情和深刻的記憶,她轉到西雅圖開始創業。
那是一段很快樂的日子,每天花十四五個小時在工作上,王雷卻特別享受。上午8點開早會,一直忙到傍晚,走出辦公室,去海邊迎著夕陽跑一會兒步,回來繼續工作。“每天忙完回家的時候,我還戀戀不舍的。別人看著特別辛苦,可我覺得這就是美好的生活。因為在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自然會很投入,再苦再累,也沒有一點抱怨。這和后來登山的狀態其實是相通的。”
在創業的過程中,王雷發現自己在管理等方面的不足,于是選擇用MBA進行職業充電。MBA和她之前接受的理工科訓練完全不同,就像是一次革命性的沖擊,為她開啟了另外一個世界。讀完MBA的王雷變了‘’開始用發散思維看世界,她以前從未想過人生可以這樣可以那樣,有無數種可能性。她的思維不再被死死地釘在固定軌道上,她變得敢于設想并嘗試各種可能。
這時她來到了波士頓,一個寒冷的城市。抵達波士頓的第一個周末就下了一場大雪。她來這里從事一份高強度的私募基金管理工作,由于要隨時根據全球市場交易情況進行操作,王雷的全部心思和精力都被占據了。每天一到公司,倫敦市場的交易早已開始,她必須緊鑼密鼓地忙到11點倫敦關市,趕緊關注北美市場,而到晚上7點,亞洲市場又開始交易了。整天保持著高負荷的運轉狀態,每一秒都不敢耽擱,上廁所都用沖刺的速度。王雷不希望因為自己的一個失誤,客戶的錢就這么沒了。
波士頓的家距離辦公室200米不到,王雷怕冷,除了上下班,能不出門就不出門。整個冬天她沒有進行過一次戶外運動,也沒有任何旅行,僅有的運動就是每隔幾天在跑步機上跑兩步雖然除了工作還是工作,除了同事沒有朋友,她對自己的生活仍然感到滿意:事業挺好,身體挺好,就這么走下去也挺好,還要求什么呢?
挑戰巔峰的2。0時期
直到今天,王雷說起2003年登頂乞力馬扎羅都是“一個意外”。同事們一起去非洲旅行,大家都打算拿下這座非洲最高峰,“我想別人都能上去,那我當然也要上去。特別無知又無畏。”她還不明白這樣的高峰意味著什么,也沒有接受過任何專業訓練,上山后才發現難度超乎想象,但她最終靠意志勉強完成了。那次成功,讓她驚訝于自己的潛能。
幾個月后,紀錄片《巔峰168》在波士頓放映,王雷鬼使神差地去看了這個英國登山家的故事。沒多久,《喬戈里峰上的女登山家》上映,她又被“一股莫名的沖動”拉進了電影院,影片告訴她:截至2004年,全世界共有5位女性成功登上喬戈里峰,但沒有一位幸存。第二天,她直奔圖書館,借來所有與攀登珠穆朗瑪峰相關的錄像,一口氣看完。“那一刻,我強烈地感覺到,我的人生注定要和珠峰聯系在一起。”
這個念頭一發不可收。她立刻確定了目標——每年爬一座山,直到登上珠穆朗瑪峰。那是2004年6月的第一個周末,第二個周末王雷就出現在攀巖課的場地上。“這時我的心態和爬乞力馬扎羅那會兒完全不同,因為心里有目標有動力。我告訴自己必須學會攀巖,根本沒想是不是那塊料。”一年之內,王雷熟練掌握了攀巖、攀冰、冬季生存、野外急救以及各類專門器具的使用技巧。
攀登一座高峰大約耗時2—3周,但用于訓練和籌備的時間更長。王雷把所有的周末和假期都用在登山上了,周末和工作日的晚上用來訓練,到了適合攀登的季節就請假進山。一切都為登山讓路,工作和生活被排在了后面。2005年,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被王雷拿下,2007年的戰績更為不俗:文森峰、查亞峰、麥金利峰。回來時,向導對她說:“你應該去試試喜馬拉雅山了。”她非常震驚:“你真的覺得我可以嗎?!”因為前面的每一座山,王雷都覺得自己爬得特別艱難。畢竟作為一個登山愛好者,她清楚自己的體能和職業登山家差太遠,從內心里她沒想到目前能登上珠峰。向導的提議,促使她把珠峰提上日程。
人生中最艱難的時期不期而至。王雷計劃在半年內把剩下的幾座山一口氣爬完,2008年4月劍指珠峰。她一咬牙,辭職,借錢,只為趕快完成夢想,早日回來恢復正常生活。南北極之后緊接著上了阿空加瓜峰,連續的攀爬消耗太大,在路上又缺乏休養,回來的途中她就意識到自己無法接著登珠峰了。
王雷陷入了最深重的痛苦,“我當時已經為此借了很多錢。一口氣借錢容易,一鼓作氣爬山回來工作也容易,三天兩頭借錢然后工作一陣又去爬山反而不容易。如果這時放棄,意味著未來幾年我還要背著債,繼續這種臨時狀態的工作和臨時狀態的生活。我更擔心珠峰計劃會無限期地推遲,可能是幾年,可能是一輩子。”
她看著同學們都走上了MBA典型的職業發展道路,自己卻全身心投入登山運動,她也懷疑過自己的選擇。登山是一個付出不一定有回報的項目,還有一定的危險性,相當于一項高風險投資。最初設定登山就是一個愛好,完不成還有很好的工作和生活。沒曾想走到了這一步。
當投入越來越大,困難也就開始了,王雷陷入兩難:繼續還是放棄。這就是她說的“最大的困難在山之外”。登山只需忍受生理上的煎熬,山之外的時間卻很長很長,有太多的心理掙扎。糾結到最后,她使用了后悔測試法:想象自己80歲,回憶往事時,會為當年放棄了一份工作而后悔,還是為當年放棄了一個夢想而后悔?顯而易見的答案讓她堅持了下來,她開始斷工作,還錢,為登珠峰做準備。
海軍陸戰隊出身的教練要求一絲不茍,任何沒有準確執行的訓練在他眼里都等于零。第一周王雷就被罵哭了。波士頓的冷夜,下著雨夾雪,路面濕滑有冰,教練在Email中說:“不管外面什么天氣,穿上合適的衣服,給我出去。”王雷沒有同伴。一個人特別孤獨地出門訓練,路過的人家都在溫暖的屋子里烤著火,對比特別強烈,她想想珠峰,“不能期待珠峰的天氣都是眷顧有加的,不能期待珠峰的路都是很順的,所以現在不能找任何借口,不能給自己一點放松的余地。”
登頂珠峰的路上,有很多紀念碑。“算算生卒年份,很多人非常年輕就走了,還有一些名字是你認得出來的,甚至是你景仰的名字,心情非常沉重。但是轉念一想,他們走的時候都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就是最好的歸宿。對登山者來說,不是死在山上就是死在病床上,當然是死在山上更接近他們的愿望。”
超越自我的3。0時期
最近,王雷剛剛在北京忙完一期青少年夏令營,她想通過各種戶外活動幫助孩子們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一開始,面對諸如“你有什么優點”“你有什么夢想”的問題,好多孩子回答“我沒有優點”“我不知道我的夢想是什么”。她用了很多方法,引導孩子們接納自己、大膽嘗試,夏令營結束時。大多數孩子找到了新的答案。“有朋友告訴我他們報名去參加馬拉松了,有家長發現孩子每天自己起床跑步了”,這就是王雷目前的成就感來源。
“登山是我的一個愛好。”對她來說,這7年并不是人生跑道的轉換,只是用登山來探索人生。“所謂的人生跑道是主觀認定的,其實人生本來沒有既定的軌道。這7年像是我人生中一段濃縮的成長歷程。今天的我更無畏,對于未知的不確定的一切沒有了恐懼。2004年之前的我,面對的未來是確定的。如果讓那時候的我想象今天,我會覺得太恐怖了,這不可能。但是現在給我任何一種未來,我都會充滿期待地走過去?梢哉f,經歷了7年的登山,我升級成王雷3。0版了。”
看過王雷在美國工作時的照片,苗條的小金領,身著淺色職業套裝,坐在辦公桌前,略帶矜持地微笑。而面前的她,小麥色的肌膚散發著陽光的味道,笑聲爽朗熱情,所有坦誠和無畏都寫在眼底。等待阿空加瓜峰好天氣的兩年,在希夏邦馬峰迷路的三個日夜,為營救暈倒的隊友從麥金利峰撇下來,帶媽媽去看攀巖訓練以消除父母的擔憂,在查亞峰被繩子甩到空中轉圈的危急時刻……都融入在她的生命里。無論是職場金領還是自然的挑戰者,她都做到極致,戰勝了自我,憑借非凡勇氣成就一番夢想。
對于登山愛好者來說,珠峰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不是攀登的極限。接下來,王雷希望在事業上實現自我超越,她將把精力投入在青少年和企業管理者的領導力培訓上。登山還會繼續,“7+2”的挑戰告一段落,常規的攀巖練習和定期的遠足、長跑不可或缺,登山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她不會像傳教士一樣游說大家都去登山,她只想告訴所有人:珠峰面前人人平等,在所有攀登要素中最重要也最無法替代的是信念。其實。每個人都有登頂的能力,誰都不要輕易放棄。
10個職場感悟
1 不要有既定觀念,不要找借口,所有不可能的事都可能被推翻。
2 做自己喜歡的工作,為自己的快樂、健康、幸福去做。
3 有時候,放棄是一種戰術,堅持與放棄之間的平衡是一門藝術。
4 不要總和別人比較,和自己比較,有進步就好。
5 領隊隨時有倒下的可能,每個人都要有頂上去的準備。
6 不是人人都能當領導,但是每個人都應該管理好自己。
7 主觀上的困難都可以克服,對于客觀條件,必須尊重并順應。
8 設定階段性目標,一步一步走。
9 為了最終的夢想,必須全力以赴。
10 職業和人生都沒有極限,永遠有下一個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