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的信一大堆,在這么多人選中,要如何才能為公司找到最適合的人才呢?”以上的問題,相信是許多公司主管和人資部門人員共同的煩惱。
雖然履歷表篩選和面試等傳統遴選方法,仍普遍被一般企業所使用,但想要在短短的幾十分鐘之內判斷一個人是否適用,若沒有科學方法輔助,實在有點像是在賭博,對企業主管而言,不僅是一大挑戰,也是沉重的負擔。到底有沒有一套有效又省時,并且可以避免遺珠之憾的征才方法呢?
談到科學方法的輔助,一般較常運用及最佳的選擇方案,就是心理測驗工具,由于心理測驗的發展已臻成熟,且具有客觀性、標準化、時效性與經濟性等特點,因此運用在人力資源上已經愈來愈普遍。目前心理測驗運用在人力資源方面,共有以下幾個面向:
一、新進人員招募與甄選:可測量出應征者的性格或工作類型。企業主可依據測驗結果,決定此人是否符合企業要求,或是符合某一職位角色的期待。
二、在職員工教育訓練及職位調動:測驗診斷結果可作為員工教育訓練和職位調動的參考資料,以協助員工補不足之處,并發揮潛能。
三、接班人計畫:企業內部在培訓未來主管時,除了考慮專業能力、經驗與資歷外,更應注重性格特質是否適合。利用測驗工具,可做為職位調動與人事升遷的依據。
四、績效考核:針對測驗工具診斷結果發現員工不足之處,并在實施員工教育訓練之后,再施測一次,可以了解員工進步的情況,做為績效評估的項目之一。
提到心理測驗工具,最早期且為人所熟知的就是智力測驗(IQ),但如果你還只知道IQ的話,你就落伍了!
自從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高曼(DanielGoleman)所著的”情緒智商”(EQ─EmotionalIntelligence)一書出版之后,引起了非常大的討論與回響,也讓企業主管及人力資源從業人員開始去思考,過去用以評量個人才智的標準──IQ,事實上并不足以準確預測個人未來的成就,尤其是高學歷時代的來臨,每個人都具備一定的IQ水準。所以,與認識自我、情緒管理、激勵自己、處理事情的穩定性以及人際關系息息相關的能力──EQ,才是決定個人成功、快樂與否的關鍵。
尤其更令人好奇的是”人格特質”,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企業也都希望擁有獨特的競爭力,如何找到擁有符合自己企業文化特質的員工,是每個企業共同關心的課題,也因此性格測驗開始愈來愈受到重視。
一般來講,測驗區分為能力測驗和性格測驗,而目前來講,在實務界性格測驗運用較為廣泛的,當然還有針對主管的管理才能評鑒,或者創新能力的評鑒,這些在未來都可能是開始盛行的工具。
性格測驗工具更進一步的使用,就是企業常模建立。在這方面的運用上,可為企業找出”整體性企業常模”、”菁英員工常模”、”主題性研究常模”;企業可依據需求,選擇最適切的常模標準,為企業量身打造專屬于本身的人才評鑒工具,并在偵測出各類職務的工作關鍵特質后,可做為人力資源管理與組織文化分析上的利器。
舉例來說,某公司可以將在業務職中優秀的員工和表現較差的員工分成兩組,分別進行心理測驗,找出優秀員工和較差員工工作性格上的異同性,例如優秀員工的共同性有積極性高、社交性高、學習性高和成熟性高,而表現較為普通的員工們的共同性則有社交性高、務實性高等,再扣掉兩組人員共同性特質(社交性)之后,則積極性、學習性和成熟性這三項特質,便是這家公司業務職人員所需的特質,符合這三項特質的人,便是適合該公司理想的優秀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