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傻:招聘時間越早越好
不少企業在校園招聘時抱著“先下手為強,后下手遭殃”的觀念,為了喝到“頭口水”,早早就在校園開始招聘活動,有的企業在10月初就開始了校園招聘宣講會,一些知名高校10中旬則是招聘宣講會高峰期,差不多日日有宣傳,夜夜有宣講。
診斷:
實踐發現,在進入校園的時間與簽約大學生的違約率之間一般有如下一個比例關系:進入校園的時間與簽約大學生的違約率成正比,進入的時間約早,違約率越高,但招聘到優秀學生的機會越大;進入校園的時間越晚,違約率越低,但招聘到優秀學生的機會也小些。原因是由于時間尚早,學生選擇頗多,特別是優秀學生,可以考研,也可以考公務員,因此,騎著馬找馬的大學生大有人在,導致簽約率高,違約率也高。因此,遲有遲的好處,3、4月份國家公務員考試以及研究生入學考試的成績已經揭曉,許多落榜的學生開始加入求職大軍,所以,如果選擇3、4月份進入校園,企業也很可能會收獲到意外的驚喜。
第二傻:宣講會排場越大越好
不少企業十分重視招聘企業宣講會,把宣講會排場搞得十分浩大,宣講會就象新聞發布會,訂最好的演講禮堂,將招聘人員打扮得身份高貴,主持人致歡迎辭,接下來放映公司宣傳錄像,員工現身說法,夸公司經營管理現代化,把學生的求職意愿調動到極致,恨不得立即和該公司談婚論嫁。
診斷:
招聘宣講會確實有多重功效,如推廣企業形象,培養潛在客戶,甚至推廣公司新產品等。雀巢公司的宣講會就把招聘、宣講、新產品推介捆綁在一起,IBM的招聘宣講會現場擁擠程度則超過了春運列車。這些企業或許自認宣講效果驚人,但任何時候也不要忘記,宣講會的主要目的是招聘,宣講會搞得很虛,也會產生副作用。大學生都是聰明人,宣講會聽得多了,自然會聽出弦外之音,懷疑宣講會的目的就是作秀,有的甚至產生被騙的感覺,不但沒起到形象宣傳的作用,反而有損企業形象。對于企業來說,宣講會的投入也是一個不少的成本,要包裝,要訂禮堂,要準備大籮筐收簡歷,另外,如果招的人不多,又到處宣講,畢業生聽起來熱血沸騰,走出去冷分一吹,心想僧多粥少,學生求職意愿則可能會下降。
第三傻:招聘簡歷越多越好
高校是個人才庫,有的企業在高校招聘時是放長線,撒大網,簡歷來者不拒,多多益善,有的企業則向個別外企學習,招聘專業不限,美其名曰:不拘一格選人才。筆者樓下的公司就采取這樣的方式,只招5個人,收到的簡歷有500份,老總還經常說:“俺們那個員工啊是百里挑一。”
診斷:
招聘要講效率,專業不對口但合適的人才也許有,但專業不對口不合適的人才則是要多得多。筆者認識的一位人力資源經理就苦不堪言,招聘中收到的幾百份簡歷全部打包,空運到本部,還請了人力資源部、財務部等人來看了兩天才初步篩選出合格者。所以,企業在招聘之前一定要根據實際需求,制定詳細的招聘計劃,尤其要根據崗位說明書,細化對崗位的具體要求。根據崗位要求接收和篩選簡歷,可以大大提高招聘工作的效率。當然,在接收簡歷的環節中還有一個問題需要注意,那就是招聘者要學會拒絕不符合條件的應聘者,只要拒絕方式得當,畢業生自然能夠體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