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很多國有企業的管理者僅僅是將薪酬看作是企業的成本,對薪酬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薪酬管理更是問題重重。以下是yjbys小編為您整理的國有企業薪酬管理問題探析,希望能提供幫助。
第一,薪酬制度與戰略錯位
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其經營戰略不同,薪酬制度也應不一樣。從目前人力資源管理的現實看,目前我國企業大多實行統一的薪酬策略,很大程度上與企業經營戰略脫鉤。企業薪酬策略也應不同,但對于處在不同階段的企業,其經營戰略與成長階段不同,因而薪酬制度也應有相應變動,但管理者往往卻并沒有將員工薪資予以適當調整。
第二,對薪酬認識的不足
目前很多國有企業的管理者僅僅是將薪酬看作是企業的成本,對薪酬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沒有處理好薪酬管理中控制經營成本與改善經營績效的關系;谶@樣的理解,企業的領導人所想的是怎樣控制好成本就行。當企業效益滑坡或有生存危機時,為了減少工資支出,企業立即采取大規模裁員措施,結果導致人才流失、知識流失、士氣下降,企業在業內產生負面影響。
第三,薪酬設計缺乏科學性
我國大多數國有企業薪酬設計并不合理。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薪酬設計缺乏相應的依據;二是薪酬體系不合理。
1、國有企業缺乏規范化、定量化的員工績效考核體系,或沒有建立工作分析崗位鑒定制度,薪酬設計缺乏相應的依據。
首先,盡管國有企業正逐步由計劃經濟體制下政府完全主導的經濟主體轉變為依法享有民事權利、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但內部體制改革一直未有突破性進展。
有的國有企業推行業績工資不易,主要原因在于尚未建立起科學的評價體系,量化考核不清,致使勞動技能、勞動強度、勞動責任、勞動條件四要素沒有較規范的評價。不少企業績效考核仍沿用傳統的、以經驗判斷為主體的績效考核手段,甚至直接由領導說了算,職工個人的收入與貢獻大小不緊密,工資差距拉不開。再加上缺乏科學合理的評估程序和方法,國企薪酬體系缺乏針對性、公平性以及導向性,不能有效地促使和推動員工圍繞企業的戰略與目標來開展工作。另外,在少部分國有企業中,其薪酬支付考核方法簡單,缺乏科學的付酬計量;業績獎金與員工個人的實際工作績效脫鉤,使得薪酬制度的激勵功能缺失;業績獎金只是被員工當作是基本工資收入的附加,失去了激勵的作用。
其次,從上世紀90年底中后期開始,崗位工資制成為國有企業薪酬制度改革的新趨勢。
崗位工資制,就是企業根據每類工作崗位的職責要求,在合理劃分崗位和崗位評價的基礎上,確定各類崗位薪酬水平的新型基本薪酬制度。許多國有企業經歷了薪酬制度改革,將崗位工資納入本企業的薪酬體系,但是在崗位工資的執行上卻延續了計劃經濟時代的操作習慣,即行政職務大小、職稱高低對崗位工資具有決定性的影響,而并非建立在合理的崗位價值評估之上。這導致崗位工資的設置并不能完全體現所在崗位的價值,高職稱員工崗位工資相對較高,但是工作業績并不一定會比低職稱員工優秀。
2、薪酬體系設計不科學
首先,保障部分與激勵部分比例不合理。
國有企業原有的薪酬定位是:注重保障功能,忽視激勵功能。而真正能調動員工工作熱情的是激勵功能。一個組織在設計新的薪酬方案時,管理者往往被這兩部分各占多少比例的問題所困擾。據有關的調查的情況來看,大部分企業薪酬總額中激勵的部分普遍較低,只占10%- 30%。這樣的機制就會導致國企薪酬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喪失競爭力。
其次,薪酬項目繁雜,導向不清。
由于長期受到結構工資制的影響,國有企業的工資項目數量一般都比較多,但差距不大,結構也不盡合理,各個項目的確定依據也各有不同。表面上看起來考慮得比較周到,但由于面面俱到,薪酬分配的導向作用很模糊,差距難以拉開。
再次,關注近利、忽視長遠。
目前,部分盈利的國有企業中存在“潛虧”現象,某些企業為了短期利益拼設備、拼資源、拼人力等問題突出。在薪酬激勵機制上就表現為關注短期激勵而忽視長遠激勵。此外,缺乏完善的經營者長期薪酬分配機制,也將導致國企經營管理者利益與企業自身利益脫節,從長遠來看,這種短視行為往往會造成企業的實際虧損。
最后,間接經濟報酬比重相對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