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過快上漲傷害經濟”只是提個醒
“工資過快上漲會傷害經濟。”這是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的最新說法。蔡昉認為,工資上漲現象是好事,它能改善收入分配,但是過快的上漲也意味著有過多的企業會變得困難。作為進步的一種機制,我們看到一部分承受不起高成本的企業已經垮掉了,可是另一方面,如果工資上漲過快的話,的確會傷害我們的經濟,有點承受不起。因此,我們并不需要工資無限制上漲。
專家提出的“工資過快上漲會傷害經濟”,筆者認為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正確。社會經濟水平高,工資標準自然高,購買力上升,物價就高。反過來,經濟水平高,資源成本就高,物價自然高,購買力需要上升,因此工資就高。不可否認,工資上漲確實對企業經營產生一定影響,但不應把經濟不景氣歸咎于工資上漲。設法讓企業盈利,控制好物價水平、各種顯性或隱性生活成本,這樣才能避免工資上漲盡可能少地傷害經濟。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06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約為20.94萬億元,到2013年這個數字是約56.88萬億元,增長約2.7倍。2006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9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587元。2013年這兩個數字則分別為26955元和8896元,分別增長約2.3倍和2.5倍。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七年間居民收入增速跑輸了GDP。相對于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增長速度而言,我國勞動者的勞動收入還不夠高。如果一旦工資過快上漲,企業與經濟的運行成本必然由此踏上上行的“不歸路”,同時還必須有效應對工資上漲帶來的各種壓力。就目前的形勢看,在經濟下行壓力大、市場的勞動力需求或減少的背景下,工資應該是調整而非單純上漲。
從另個角度看,工資上漲是實現提振消費,減輕對出口和投資依賴的先決條件。提高工薪一族收入,是鼓勵他們減少儲蓄、增加支出的最佳途徑,而這將引發經濟結構更深層次的調整。作為企業,夾在中間左右為難。一方面企業要為人工支出更多成本,另一方面整體工資水平上漲將傳導并帶動企業的其他支出。避免企業成為工資上漲最后的買單者,是拋給政府的一道善治考題。如果工資上漲了,企業隨之被拖垮,顯然是傷害了實體經濟,這是我們不愿看到的。
令人欣喜的是,今年最低工資標準調整,并未出現過快上漲勢頭,而是保持著一種理性的調整。比如,一直被認為是富裕地區的浙江和江蘇最低工資標準分別為1470元和1480元,而四大直轄市的最低工資標準則普遍偏低。如果最低工資標準提高得過快,就會加重企業負擔,可能導致企業裁員,從而影響經濟。對此有經濟學家指出,中國目前的工資上漲是一字型的、跳躍式的,應該有個協商機制,既能滿足國民收入調整的需要,同時也能滿足經濟發展的要求。
一言概之,工資水平與經濟發展相輔相成,互為影響。在上調工資標準時,要謹防可能伴生的副作用。在強調科學發展的今天,做任何事情都要講求科學。從這個意義上說,“工資過快上漲傷害經濟”是一種善意的提醒。工資上漲是件好事,但如何讓工資上漲與經濟發展協調運行、共生共榮,下這盤棋時必須通盤考慮,樹立起應有的憂患意識與全局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