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而公正地認識人才,這一點在我們中國是有優良傳統的。在奴隸制時代的商朝,就出現過兩位奴隸宰相,一個叫伊尹,一個叫傅說,后來都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名人。
伊尹原是商湯王岳父家里的一個奴隸,后來作為陪嫁的奴隸來到商湯的家。他的任務是當廚工,給主人燒菜。商湯還沒有稱王的時候,為了戰勝當時的暴君夏桀,心里很急,又不知道怎樣使用人才。他覺得伊尹這個奴隸燒的菜很好吃,便問其原因。于是伊尹給他講了燒菜時如何掌握選料、咸淡、火候的道理。繼之又把意思引申到治理國家和如何戰勝強敵,告訴商湯要做到不急不怠。商湯受到了很大的啟發,覺得伊尹雖然是奴隸,卻是難得的人才,于是便任用伊尹為“右相”。
伊尹確實是個人才,不但幫助商湯推翻了夏朝,建立了商朝,而且幫助商湯制定了一系列的典章制度和選用官員的規則。
商湯只當了13年國君就病死了,伊尹繼續協佐商湯的兒子和孫子。商湯的孫子叫太甲,有一段時間變得很壞,為此伊尹寫了3篇文章教他去讀。太甲一開始還能聽得進伊尹的話,但漸漸不再愿意聽這個奴隸出身的人嘮嘮叨叨,繼之干了不少的壞事。伊尹只好自己執政,還把太甲流放到他祖父商湯的墓地去,強迫他悔過。太甲總算還上進,改好了,伊尹又恢復了他的王位。
商朝另一位奴隸出身的宰相叫傅說。
傅說原是奴隸,但他很聰明。他到了武。ㄉ坛牡22個王)的身邊,武丁從傅說身上學會了不少勞動本領,養成了艱苦樸素的習慣,而且他還發現傅說是個自學成才的能人,懂得很多連貴族也不懂的大道理,于是便讓他當了宰相。
從上述的事中,至少使我們認識到一個十分簡單而又難以體現的道理:任人唯賢。什么叫賢?通俗地說就是德才兼備。
遺憾的是,中國幾千年的任人(用人)習慣中,與之相反的例子也太多太多了。首推任人唯親,以及由此而衍生出的任人唯出身,唯頭銜,唯學歷,唯名氣,唯社會關系等等。
南北朝時期,有個任人的制度叫“九品中正制”,即“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意思就是官吏只能從官僚網中來出,平民一輩子也沒有資格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