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古訓我們耳熟能詳,但是在很多情況下,猶如在當前的中對金融衍生品的操盤手們割舍不得那樣,對于一些關鍵員工不想用也得用。這時候需要弄清“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的道理,反躬自身,從而端正態度,堅定信心,克服自疑者疑人的困境,讓關鍵員工各自發揮自己的應有作用,彼此保持和而不同的良好狀態。
“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出之黃石公《素書》。相傳黃石公為秦末漢初的一個高人,《素書》主要闡明的是“賢人君子”如何用人的道理,據說張良就是根據此書幫助劉邦成就帝王大業的。如果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體現了一種君臨天下的潛意識,那么“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更適為今天職業經理人的用人狀態。如同職業經理人也是在為人打者一樣,古時候的“賢人君子”雖然“出將入相”,在屬僚面前雖然是個用人者,但是在君王面前同是被用者。因為有很多制肘因素的存在,他們用人就不能像帝王那樣說一不二,尤其是面對同為君王任用的屬僚時,克服“自疑不信人”的狀態,樹立起自信者用人的信心,堅持“自信不疑人”的原則是非常必要的。
同為君王任用的屬僚不能得罪和怠慢,頗像我們今天所說的關鍵員工。人們常常把公司里難以輕易替代、不能輕易放棄,甚至需要千方百計激發、調動他們積極性的員工稱為關鍵員工、核心員工或者“公司神!。相對于職業經理人的聘用,關鍵員工往往是在先存在的。職業經理人“空降”后即使可以重新啟用一些人,但是在創業中形成的在關鍵崗位發揮關鍵作用的員工不可能一個不留。關鍵員工往往和老板有特殊的關系,不是職業經理人想換就能換掉的。況且關鍵員工一般都是“能人”,掌控著核心資源,能夠起到經理人力所不能及的作用,也被老板寄予厚望和重托。所以不管經理人對關鍵員工喜歡不喜歡,用起來感到順手不順手,都需要與他們共事。
著名社會經濟學家巴特萊的“二八”論告訴我們,占企業人員總數20%的核心員工,往往會集中企業80%~90%的技術和管理資源,創造企業80%以上的財富和利潤,是企業的核心力、靈魂和骨干,其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既然如此,職業經理人為什么有用而疑之的問題呢?大致有三個原因:一是隨著形勢的變化,關鍵員工非但不再會給企業帶來真正的經濟效益,反而給經營帶來不良影響。二是職業經理人與關鍵員工有了認知上的不同,關鍵員工不配合;或者是職業經理人期望值過高,對實際效果總是不滿意。三是職業經理人與關鍵員工產生了沖突,關鍵員工憑借與老板的關系或者本人具有的關鍵資源彰顯個人風頭,對經理人的管理舉措評頭論足,有損經理人的威信。這時候的關鍵員工像是燙手的山芋,又要捧著,又怕燙著,還怕被別人搶了去;不控制不行,控制過度又容易產生離心力,還使得經理人陷入疑人要用的尷尬。
擺脫這樣的困境,我們當然可以寄希望于制度監督與道德自律作用的強化。然而這并非一日之功,控制自己的“信”與“疑”則當下就可以做到,而且其作用更為直接。毫無疑問,當外界環境存在相當的變數,在人心叵測的情況下,管理者只有自己先拿定主意,然后才能避免用人時的游移不定。黃石公所謂“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其正面表述就是自疑者疑人,自信者用人!端貢纷鳛榍啬┮槐绢愃啤罢Z錄體”的書籍,鑒于“滅秦者,秦也”的教訓,更強調管理者反求諸己,在客觀上凸現了以人為本的意識,反映了古人的用人智慧。這種以互動為基礎考察用人規律的理念,在今天看來不無積極意義。在管理就是服務的利益格局下,用人時自信可以閑庭信步,自疑難免為用人所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