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企業文化
論企業文化1
李四新 現代員工培訓是企業的一種投資,是讓員工通過持續的學習,提高其知識、技能水平,影響其態度,最大限度地使員工的技能與現任或預期的職務相匹配,進而提高員工現在和將來的工作績效。
一、當前企業文化培訓存在問題
(1)培訓工作的實效性不夠理想
首先,很多企業人力資源部注重培訓計劃布置的周密性,但是實際行動起來卻缺乏后期足夠的關注,一線管理者認為培訓是人力資源部門的事情,對培訓結果如何卻不太關心,最終培訓只是流于形式。這種培訓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人力,效果卻不好。
其次,企業的培訓沒有風險意識,對人才的流動和人才的流失沒有高度重視,培訓工作忽視了培訓遷移的情況,導致了培訓了優秀的員工,但是卻離開本公司,形成“馬太現象”。最后,培訓工作沒有與企業總體目標緊密結合,出現內容、方式、課程與企業總目標聯系不緊密的情況,培訓工作中往往培訓課講得很好,可不知怎么用;理論性很強,實踐的指導性很差;聽的時候體會很深刻,用的時候不知從何入手。
(2)只培訓少數成員
有的領導認為培訓管理人員應該重點培訓那些經過挑選,有發展潛力的人員,有的領導認為單位的現時工作最主要,還有的單位忽視了管理人員的培訓,只培訓一般的員工,員工培訓作為企業人力資源開發中的一環,是一個系統工程,任何群體的缺失都可能形成“木
桶效應”,因此員工培訓工作中存在培訓人員的差異,這樣的培訓沒有任何效果。
(3)培訓方式單一
目前在公司采用最多的方式就是課堂學習,這樣的培訓,形式枯躁,沒有吸引力,強調觀念的灌輸,缺少與生產經營相結合,結果是流于形式,收效不大。
二、現代企業文化培訓的發展方向
1.企業培訓呈現高科技趨勢
如今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在科學技術就是生命力的時代,多媒體技術被廣泛地運用于企業培訓工作,如企業E- learning系統、KM系統等通過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人機對話、自我輔導培訓、利用終端技術互聯網進行規模巨大的遠距離培訓等等,這種技術創新,能使員工獲得新知識和新技術的速度大大加快,使企業可以迅速適應市場的快速變化。
2.企業培訓的深層次發展
現代企業的許多要素,如管理、經營、銷售,乃至文化理念,都有許多相通之處,培訓工作要向各個領域滲透,還要加強對職工的形勢任務教育,崇尚知識和技能,倡導理性思維和合作精神,鼓勵勞資雙方通過素質的提高,增強職工參加培訓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永不滿足地提高產品和服務的質量,通過不斷學習進取和創新來提高效率,堅定職工搞好培訓的信念,提高自學能力,做好長期學習的準備,形成高科技、深層次、社會化、高質量,形成“學習型企業”除了員工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可通過一定的形式,向培訓企業文化、團 隊
精神、勞資關系等方向發展,使企業行為進入更深層次的領域。
3.培訓的計劃性和系統性—戰略性
培訓工作既要講究計劃性,要提高各級管理者領導的科學管理水平全面提高企業管理科學化程度,做出月、季、年培訓工作計劃;還要講究系統性,就要有一個科學和規范的組織程序和操作程序,在時間和空間上最大限度地貼近企業管理和業務的實際,
4.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進行有針對性地培訓,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培訓的投資效益,就必須根據企業發展的需要和個人發展的具體情況,認清員工培訓的特點,從員工的需求和企業的需求之間尋找最佳結合點,合理地確定培訓對象和選擇培訓方法和技術,使培訓更加貼近業務一線。要堅持培訓工作的實用性,就要打破條條框框的束縛,不拘泥于形式,可以通過崗位練兵,調動員工積極學習技術的熱情,激勵高素質員工。還要使培訓的整體部署與企業發展戰略緊密結合,重點培養員工的某一項緊缺技能,使其迅速掌握,盡快應用到實踐中去。建立和完善培訓的管理、考核和激勵制度,加強適應性培訓的組織與協調、檢查與考核,確保培訓不走形式, 取得實效。
三、企業文化傳播新模式
企業文化傳播方式大致分為對內和對外兩種傳播,一般對內傳播包括企業內訓、內刊、企業內部員工標桿等,對外傳播包括外部品牌宣傳、企業形象宣傳等,兩者傳播方式有很大區別,不過其內在核心價值觀的統一是兩者緊密聯系的核心。
1.企業文化對內傳播
第一種形式是公開課,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傳播最大信息的文化培訓方式。公開課可以請社會知名專家講授,也可以是內部資深培訓師傳受,公開課的形式優點是時間短,收效快,不足是受眾參與程度低,理論性強,實踐性差一些。
第二種形式是即時培訓.抓住實際工作中隨時出現的案例(最優事跡或最劣事跡),當日利用班后的時間立即(不再是原來的停下來集中式的培訓)在現場進行案例剖析,針對案例中反映出的問題或模式,來統一人員的動作、觀念、技能,然后利用現場看板的形式在區域內進行培訓學習,并通過提煉在集團內部的報紙《天下萬合》上進行公開發表、討論,形成共識。員工能從案例中學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及觀念,提高員工的技能
特點一:試行時間久,效果良好特點二:即時即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特點三:抓住實例,現場剖析,印象深刻特點四:統一人員動作、觀念、技能,提高效率特點五:培訓結果公開發表,形成共識現場授課。這樣的文化培訓最能與生產一線結合,與員工零距離接觸,文化不再是紙上談兵,最大限度讓員工參與企業文化,不足是系統性較差,現場不定性因素太多,不易管控。
第三種形式是樹立內部標桿。所謂內部標桿,就是在組織內部樹立學習榜樣,包括榜樣經理、榜樣區域、榜樣銷售代表、榜樣專賣店等等。“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企業如果善于樹立榜樣讓大家學習,其學習效果可能是其他培訓方式無法比擬的。
第四種形式是視頻學習。包括兩種具體方式:一是買來視頻課程,讓員工集體觀看,二是購買培訓公司的網絡視頻課程,讓員工隨時上網學習。這一方式目前正在為許多小的公司所采取。但是,在“自由放任”的條件下通過視頻學習往往效果并不好。要解決視頻學習的效果問題,需要“創造性學習”。所謂“創造性學習”是指,要采取兩種輔助性學習手段:一是,在要求營銷和銷售人員自行上網收看視頻課程時,營銷培訓經理要為每一個要求學習的課程列出相對的試題,以便對營銷和銷售人員的學習情況進行評估,并與績效考核指標掛鉤,否則營銷和銷售人員可能并不認真收看視頻。二是,營銷培訓經理在組織營銷和銷售人員集中進行視頻課程學習時,自己要事前“消化”視頻課程,并將視頻課程中老師所講述的內容與本公司的實際營銷和銷售工作結合列出若干問題,在學習的過程中,每收視一部分的內容后,詢問大家“記住了哪些概念、觀點和方法”,同時拋出一個或多個與現實工作聯系緊密的問題,讓大家充分展開討論。
第五種形式是讀書活動。這是一種成本極小,但效果正面的培訓方式。一方面它可以使員工從讀書中學習到知識和技能,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員工自我學習的能力。采取這一學習方式的一般組織方法是:管理者精心選擇一部分實用性強的圖書,每一個時間段(比如一個月發給員工一本,要求其在業余時間閱讀,并在規定的學習周期結束時將員工集中起來,讓每一位人員分享自己記住了什么概念、觀點和方法,以及與公司和自己的現實工作的聯系。為了有效地激勵廣大員工真正地看書學習和積極分享心得,可以采取一些小而有意義的獎勵。
論企業文化2
摘要:跨國公司要在異國文化環境中生存和發展,融合兩種企業文化資源尤為重要?鐕緝炔课幕亩鄻有耘c沖突性并存、文化建設的漸進性與逆向性并存、文化的消極性和積極性并存等特點成為企業文化建設的難點。因此,系統闡述了跨國公司在企業文化建設方面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建設性對策。
關鍵詞:跨國公司;企業文化建設;難點;對策
跨國公司在東道國文化環境中的生存和發展,不僅取決于兩國兩種實物資源的整合,更重要的是兩種企業文化資源的融合?鐕久媾R的各種問題,不僅有投資各方企業文化的差異,還有各種民族文化的差異。因此,如何形成有利于跨國公司發展的特有的文化,已經成為當下跨國公司在激烈競爭中取勝的關鍵。
一、跨國公司企業文化建設的難點
跨國公司在東道國面臨著與自己國家有著明顯差異的社會制度、管理風格、價值觀念、行為信仰等,這些不同會直接導致企業管理中的混亂與和沖突,成為企業文化建設中的難點。
。ㄒ唬┛鐕酒髽I文化的兩重性
1企業員工價值觀念的多樣性和沖突性在跨國公司尤其是在合資企業,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成員,由于受不同價值觀和信念的影響,導致了他們對事物的判斷存在不同的評價標尺,由此便產生了價值觀念的多樣性,多樣性的價值觀念在某些情形之下往往又會帶來沖突。在跨國公司的高層管理中,多樣性和沖突性的價值觀念已經成為高層管理者最為頭疼和棘手的問題。價值觀念的雙重性增加了企業管理層的管理難度,更重要的是給新的企業文化的建設帶來了諸多不便和困難。
2.公司內部制度體系的多樣性與沖突性在跨國公司中,受文化差異的影響,各投資方在制定和執行經營管理制度的過程中,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這一點在合資企業表現得尤為突出,制度體系的多樣性和沖突性由此而產生。在中國,許多跨國公司在內部制度的制定和執行上常常違背了中國國情,就是因為在理解制度方面,兩種文化存在著不同的理念和思想,兩種文化的差異性表現在制度方面,就導致了嚴重的文化沖突。
3.公司員工行為習慣的多樣性與沖突性在跨國公司內部,組織及個人的行為習慣往往大同小異,有些行為習慣互為補充,有些卻相互矛盾,這是受不同民族文化影響的結果!皝碜圆煌幕尘爸械膯T工,各自具有不同的價值觀和信念,由此決定了他們具有不同的需要和期望,以及與此相一致的滿足其需要和實現其期望的迥然不同的行為規范和行為表現。”另一方面,跨國公司的員工來自不同的國家,在理解和執行企業的決策和制度時,行為習慣往往會產生偏差,從而產生不同的結果。此外,來自某些文化的員工,存在一定程度的民族優越感,對來自其他文化的員工的行為習慣不尊重甚至鄙視,從而導致兩個群體之間的沖突和糾紛。
。ǘ┛鐕酒髽I文化發展的兩種態勢
1跨國公司企業文化發展的漸進性跨國公司的企業文化建設是一個復雜的沖突和整合的過程,而不是各個企業文化的簡單相加。在企業文化的整合過程中,主觀的、積極的人為因素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新的企業文化建設過程就是一個動態的、積極的人為整合過程。此外,隨著歷史的變遷,文化也隨之變化,而且這種過程是相當緩慢的,因此企業文化的整合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逐步漸進的過程,要使企業內部機制達到真正融合的狀態,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其間一不小心還會影響到整個局面。
2.跨國公司企業文化發展的逆向性跨國公司的企業文化通常表現為逆向發展的態勢,這一點在合營企業表現得尤為突出。由于合營企業享有國外優厚的資金和優惠的政策條件,因此在企業文化三個層面(物質文化層、制度文化層和精神文化層)中,來自物質方面的支持就比較多,最終導致物質文化和制度文化先行發展而精神文化后續發展的狀況。與此相反的是,一般企業文化通常是企業的精神文化先行發展,繼而發展成為制度文化,最終才形成一定的物質文化。如果企業員工從物質文化中積淀一定的創造力和活力,這又為新的精神文化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ㄈ┛鐕酒髽I文化建設的利與弊
1跨國公司文化建設的有利性跨國公司的各投資方為了自身事業的發展壯大,在營造企業文化的氛圍和經營理念過程中,為了達到不同文化融合的目的以及獲取企業競爭中的優勢地位,紛紛利用自己的文化或原有文化的選擇物去整合和同化對方的文化。在雙方相互競爭、相互同化的過程中,各種文化達到優勝劣汰,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因素被繼承發展下來。同時,投資各方為了謀求事業擴大和長遠發展而有意識地促進各方文化的不斷融合,營造共同的經營觀和企業文化。這種超越民族文化求同存異、優勢互補的心態有利于構建新的企業文化。
2.跨國公司文化建設的弊端由于各投資方本國文化的差異性,本土管理人員和東道國管理人員難免會發生文化摩擦和沖突,因為雙方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民族優越感和以本族文化為中心的心態。這種文化的差異性所造成的沖突致使雙方不能正確、客觀地看待對方的文化因素,從而產生了于企業發展不利的因素,由此加大了跨國公司文化建設的難度。
二、跨國公司進行企業文化建設的對策
跨國公司要在國外很好生存和發展,應該將本國文化慢慢滲透到東道國文化中去;以本國文化為中心,凌駕于東道國文化之上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筆者認為,要使本國文化與東道國文化相融合,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尊重文化差異,增強不同文化的認同感
跨國公司內部文化的多元性要求其管理者采取有效措施來加強不同文化的認同感。由于不同國家或地區文化的差異性,對于管理者來說最重要的做法是要允許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尊重不同國家和民族文化差異性,從而實現各民族文化之間的逐步融合,達到兼容并蓄、包容開放的目的,促進跨國公司內部員工有效的溝通和交流。
(二)有效實施跨文化培訓,促進員工之間的理解和溝通
跨文化培訓的內容廣泛而豐富,包括了解雙方文化的差異性,培訓文化的敏感性和適應性、培訓跨文化解決沖突的能力以及先進管理理念的學習等等。培訓的目的是為了加強員工對不同文化的敏感性和適應能力,促進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之間的相互理解和溝通,解決由于文化差異而引起的沖突和矛盾,達到員工之間團結和諧、協作共贏的目的,也是增強公司凝聚力、推動公司持續發展的有效舉措。
。ㄈ┪毡就廖幕木A,形成跨國公司獨有的文化特色
跨國公司要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就必須在跨文化交流和溝通的基礎上做進一步的選擇。“一個跨國公司必須首先堅持自己的核心文化,在此基礎上再考慮對當地文化的適應性!蔽幕倪x擇要慎重。首先,要尊重對方的文化;其次,要選擇與跨國公司自身相符合的文化因子。值得注意的是,尊重并非對本土文化妥協,也并非全盤接納,而是要吸納對跨國公司有利的成分和精華部分,達到各種文化的優勢互補。此外,文化選擇也不是一次性就完成,而是一個反復選擇的過程。只有這樣,才能最終形成跨國公司特有的整體文化。
。ㄋ模┩诰騼炐愎芾砣瞬牛瑢嵭斜就粱芾
跨國公司的管理需要優秀的人才,特別需要優秀的管理人員,這也是跨國公司發展的關鍵要素之一。要避免或消除文化沖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管理階層中納入一定比例的本土優秀人才,培訓和提高他們的管理能力,讓他們參與到各種管理活動中來,從而實現公司的本土化管理。實現管理本土化的優點是,東道國的管理人員從事業務經營管理時,由于他們熟悉本國傳統文化和員工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因此在與員工的合作、溝通和交流方面能起到很好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另一方面,跨國公司管理人員本土化,對于解決文化沖突、促進有效合作起到有力作用。實行有效的、成本較低的本土化管理方式也逐漸成為一種趨勢。
(五)創造有利條件,加強員工之間文化交流和對話
文化差異是跨國公司所面臨的一個客觀事實,要實現不同文化背景下員工的有效溝通和交流,加強文化之間的交流和對話成為一種必然的選擇!翱缥幕斫獾年P鍵就是對話……對話是一種更加低調的‘圍繞篝火促膝談心’的方式,它提供了充裕的時間,并鼓勵反思性的交流,而不是那種對質性的對話!笨鐕敬龠M文化交流的方式可以是多樣化的,如舉行公司節日活動、為公司員工慶祝生日、舉辦各種文娛活動等,增強員工彼此的信任感和歸屬感,為公司員工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創造有利條件。
綜上所述,跨國公司的文化整合是跨國公司企業文化建設的首要問題。在企業文化重組和整合的過程中,無論全球形勢如何變化,文化整合的主體既不可能是東道國文化,也不可能是全球文化,只能是本土文化。其次,文化的整合有主有從,應注重逐步消化吸收和融合,而絕不是各種文化簡單的組合或疊加。另外,文化的重組過程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而不是一次性就可以完成的。在這個動態發展的過程中,各種文化因素地位不斷提升,作用不斷得到發揮,進而產生了新的文化因子,跨國公司的文化建設在這個整合過程中不斷得到加強。
參考文獻:
[1]林雪珠.跨文化的企業文化建設[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xx,(11):267.
[3]姜光輝.跨國公司企業文化策略的前瞻[J].中外企業家,20xx,(1):42.
[4]尹慧穎.美國著名跨國公司企業文化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xx,(6):72.
[5]張煒.本土化經營戰略對跨國公司企業文化的影響[J].現代經濟信息,20xx,(14).
論企業文化3
企業文化營銷觀念是在分析企業文化建設和市場營銷的共性及其在發展中的互補性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這一觀點是對市場營銷的動力及多元化問題的釋義,在指導企業制定、實施發展戰略方面具有參考價值。下面就企業文化營銷觀點進行簡要論述。
一、企業文化營銷的涵義
在闡述企業文化營銷的涵義之前,我們需分析營銷的概念。在菲利普?铺乩盏戎摹稜I銷學導論》中定義營銷是為實現組織目標而旨在創造、建立和保持與目標購買者之間有益的交換關系的分析、計劃、保持和控制的全過程。其核心目的是實現組織目標,也就是說這種“過程”是以實現組織目標為前提的。然而企業組織目標的共性是實現企業的社會價值,只不過是企業把其價值滲入到滿足社會某種需求的產品中,以產品作為一種載體而已。然而圍繞組織目標開展的所有活動,都是在企業大多數人的共有的價值觀的驅使下才能有效實施,這種價值觀動力只有文化才具有,也就是說,通過企業文化的力量才能實現。至此企業文化營銷的概念便形成,就是以組織目標為核心,確立一整套完整的保持和完善組織目標價值體系,同時被組織中大多數人共同遵守,保持、控制與目標文化(具有共同特征的目標市場)之間相互作用、相互滲透關系的分析、計劃、控制的全過程。
二、企業文化營銷觀念的理論基礎
1、以人類創造文化,文化可以朔造人的辯證關系為基礎
人是經濟活動的主體,同時又是文化的載體,人類創造著文化,文化又朔造著人類自身。不同的民族有著自己區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價值觀、審美觀、情感意向及心理素質等,這就造成了文化的國別性,同時帶來了經濟發展模式、企業經營模式的差異性。
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例,中國古代社會商品經濟發展緩慢,是農業社會之必然!鞍咧,傍山者泰”與土地肥沃的中國相比,那些土地貧瘠的地域和國度是一種不幸。當生存迫使他們不得不向海洋索取時,不幸又換來了機遇,遠古生存環境越容易、越暢順,生活著的人越平庸、越保守;相反生存的環境越艱難、越顛沛,生活著的人越出色、越富有創造性。“傍水者智”為歐洲民族帶來的是冒險、闖蕩、機智、獨立、務實、好利的性格品質,西方文化賦予歐美資本主義的文化內涵是自由、民主、個人主義;東方文化賦予“四小龍”為代表的東方資本主義的文化內涵是集權、集體主義,然而兩種經濟發展模式都是成功的,文化可以改變人。
2、企業文化是企業長期發展并實現企業社會價值的真正動力
企業發展的目標歸結起來,都以實現企業社會價值為最終目標,只不過在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時這種目標才逐漸明確。然而,社會價值的實現必須通過依靠組織行為,組織行為除具備完整的組織目標的同時還要具備明確的組織價值觀,組織價值觀即企業文化的核心。
3、營銷是實現組織目標及企業社會價值的控制方法
營銷是實現組織目標的控制方法,既然稱之為方法,其必然具備強大的源動力,否則就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肯德機、可口可了的營銷具有強大的滲透力,大家公認的原由是他代表著美國文化,而產生的強大侵襲力,但其畢竟是企業,其文化也必定是企業文化,只是其企業文化已經進入到以民族文化特征為表現特征的成熟階段。
三、企業文化營銷與市場營銷的關系
1、企業文化營銷是在企業文化的基礎上建立、計劃、實施與目標文化相互作用的過程,但其更注重企業文化的目標性設計,以提高文化的滲透力或影響力,而過程是自然產生的。市場營銷沒有涉及企業文化內容,注重對市場的研究與分析過程,其實現組織目標會與企業文化的目標有所不同。
2、企業文化營銷同市場營銷的分析和實施方式是相一致的,只不過企業文化營銷建立在文化分析的基礎上,以符合組織目標的企業文化為源動力。市場營銷將成為企業文化向目標文化滲透的多元化方式。有效回避了市場營銷運用方式的機械模仿產生的失敗。獨特的文化滲透傳播方式,將會產生獨特的市場營銷方式。
四、運用企業文化營銷觀點的實踐指導意義
1、使企業文化建設的目標性更加明確,其文化價值同企業組織目標實現的社會價值將統一起來。同時企業文化的團隊建設意義也將加強,使組織成員感受到的不僅僅是氛圍,而是個人與企業價值的融合、提升。
2、市場營銷方式將多元化、差異化。原因是針對不同目標文化的滲透方式將產生差異。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必然更加突,有效地將企業間的不規范外部競爭轉變成企業間內部文化的競爭,其資源的相互抵消會弱化,對企業和社會都將是一種幸運。
3、企業文化營銷目的是把市場營銷同企業文化建設有機地結合,對企業文化與實現組織目標的營銷進行的整合,是在企業具備一定的規模和資源基礎下需要進行的企業文化營銷觀念是在文化營銷觀的基礎上產生的,是新的文化營銷觀在企業經營中的具體應用,通過實踐中反復論證補充,這一營銷觀念將成為現代營銷管理哲學的補充。
論企業文化4
企業文化建設不僅是謀求企業生存發展,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的需要,還是拓寬企業思想政治工作領域和渠道,有效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優勢的需要;而思想政治工作是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的基礎和保證,兩者既有異同,又相互滲透。
一、正確認識企業文化與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在含義
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在長期生產經營中倡導、積累、篩選與提煉形成的人本管理理論,它以企業價值觀為核心,以企業使命為最高目標,以企業經營理念、基本制度、道德規范和員工行為規范等為主要內容,能夠規范企業員工行為,激發和凝聚員工歸屬感、積極性和創造性,是企業的靈魂和精神支柱。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們黨和國家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是做好各項工作的法寶,是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即是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企業得到正確貫徹落實,使企業員工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武裝頭腦,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的重要保障。二者之間的關系如同兩個相交的圓,既有互相滲透影響的相同部分,也有本質不同獨特互補的不同之處。
二、正確區分企業文化與思想政治工作的異同點
(一)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的相同點
1、工作目標相同。企業文化的直接目的是不斷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提高經濟效益。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引導職工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觀,培育社會主義“四有”新人,激發企業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最終達到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目的。
2、工作對象相同。企業文化和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對象都是人,企業文化強調以人為本,思想政治工作強調員工的主人翁地位,對象都是企業的全體員工。
3、工作方向一致。企業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都是為經濟基礎服務的。無論是企業文化還是思想政治工作都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方向。
4、工作內容相似。一是在經營行為方向,建立和堅持行為準則、企業道德,維護企業信譽,樹立良好形象,遵守法律法規,誠實守信,履行合同。二是在價值觀方面,注重企業經濟效益與企業社會責任感的統一,注重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關系。三是在企業精神方面,強調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向心力,激勵員工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保持旺盛的勞動熱情。
(二)企業文化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不同點
1、內容不同。企業文化的基本內容是根據企業內外條件培養企業精神、確定企業目標、樹立企業形象、明確企業員工道德行為規范等,具有鮮明的企業個性特征。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內容是對黨員干部和全體員工進行系統的路線方針政策、形勢任務、法律法規、社會公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教育。
2、主導力量不同。企業文化的優劣及建設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主要領導人和決策層的素質。而思想政治工作是黨對企業領導的重要途徑和方法,體現著黨的執政能力和黨建水平。
三、正確把握企業文化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辯證關系
(一)思想政治工作是企業文化建設的基礎
企業文化強調以人為本,把企業員工作為工作的主體和對象,全面提高企業全員素質,這與我們黨長期堅持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標是一致的。企業文化作為一種企業管理新的理論,用企業的核心價值觀、經營理念、基本制度、道德行為規范等統一企業員工思想和行為,其本質是一種經濟文化,即通過企業文化建設來加強企業的內部管理,提高員工素質,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創造企業最佳效益,促進其持續有效發展。
(二)思想政治工作是企業文化建設的根本保證
企業文化是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為謀劃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形成,并為員工所認同的一種先進群眾意識,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企業個性。思想政治工作是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避免企業員工出現“精神危機”,保證企業文化建設的方向始終不會偏離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要求。
四、以企業文化建設為載體,大力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
1、借助企業文化,實現思想政治工作與經營生產的融合。企業的一切活動都是以發展為出發點。因此,通過企業文化建設,可以將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務落實到企業的具體工作中去,最大限度的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優勢和生命線作用。
2、借助企業文化,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時代感。企業精神、經營理念、職業道德、行為規范一旦形成并成為全體員工的物質意識,就會轉化成員工的自覺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形成推動企業發展的強大動力和無盡資源。
五、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優勢,保證企業文化建設健康發展
企業文化建設離不開思想政治工作。因為員工對企業文化的認識,要靠思想政治工作去強化;企業精神、經營理念等要靠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去保證;企業文化的發展進步,要靠思想政治工作去推動促進。
總之,只要我們能夠正確認識和處理好企業文化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關系,堅持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礎保證地位,突出企業文化的個性時代特點,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堅持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更新觀念,企業文化建設的水平,就會有一個新的提高,使企業文化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作用更加突出和顯現。
論企業文化5
論企業文化
與高手之間的交流是學習的最好方式!這是我的一句座右銘。當然我不是高手,也從不自稱高手,但我敬重高手。不久前一位對企業文化頗有研究的業內朋友與我探討有關企業文化的觀點,想不到產生很強烈的共鳴。對企業文化這個課題也是我多年來關注和研究的一個課題。我大學畢業的論文就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企業文化》。但其中的一些觀點我想現在還不過時:
一、企業文化不是什么新東西,有企業就有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企業在形成與發展過程中所生產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總種。所以企業文化不是什么新東西,只是對企業文化的重視和研究是上世紀來來熱鬧的課題,對企業文化的創新和應用也是企業家和學者們熱衷的課題。
二、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同樣世界上沒有兩個企業的文化是相同的,就連大集團下屬的不同企業之間也不會完全相同,只是傳承和發展,共性與個性并存。
三、企業文化不但與企業的一切行為和理念相關,而且與地域文化、時代特征、社會政治等因素相關。
四、企業文化不能因文化而文化,企業文化的核心是一種精神和情感,而且是與員工和顧客能夠產生共鳴的精神情感。
五、企業文化的最終目的是實現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大化而達到的永續經營的目的(企業經營的根本目的不應只是利潤的最大化,還不是社會效益的最大化),企業文化的間接目的是通過員工忠誠度和消費者忠誠度的最大化來實現企業發展動力的最大化,從而實現企業的最終目的。所以優秀的企業文化是得到員工和顧客充分認同的企業文化。
六、必須創建人性化的企業文化,讓每一位員工都能夠人企業文化的氛圍中感受到企業的關懷、溫暖,提升員工的責任感、團隊感、榮譽感、使命感、成就感、歸屬感,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七、必須創建以顧客為中心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必須以滿足和創新消費者需求為導向,企業文化為顧客創造的不僅是物質文化,更多是精神文化和情感文化。這種精神和情感是維系品牌忠誠度的核心,企業文化必須與顧客情感產生強烈共鳴。
八、品牌是企業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是企業文化傳播的載體和平臺。品牌文化的內涵豐富程度和個性化程度均取決與企業文化。而品牌文化在對外傳播中會在與消費者的交流與溝通中得到創新和豐富,品牌文化得到提升和發展的同時也促進和影響了企業文化的發展。企業文化是品牌文化發展的內在動力,品牌文化是企業文化發展的外在引力。
以上觀點純系個人觀點,有不正之處望讀者朋友批評指正,并一起探討。
論企業文化6
摘要:企業文化的建設關鍵在于員工的文化建設。企業秘書特殊的身份,使得其個人文化建設非常重要。本文擬就企業秘書在企業文化建設中所起的作用,從企業發展的角度與個人發展的角度分別論述了企業秘書文化建設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企業秘書;企業文化;作用
企業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既包括企業內部的文化建設,又包括企業對外的品牌建設。企業文化建設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目前一些企業所標榜的企業文化,大多是指企業領導所倡導的企業精神和經營理念,與企業當下所擁有的實際文化有偏差,其目標的最終完成還需要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企業秘書身份特殊,在工作中起到承上啟下、溝通內外的作用,從一定程度上代表著領導的意識和企業的形象,其素質品格直接影響到企業文化的建設程度。
一、企業文化建設關鍵在于“人”的建設企業文化是最近十多年中文文獻中很有熱度的一個詞。
目前學界一致認為企業文化包含三個層次:一是精神文化,這是核心層,涵蓋了企業文化所有的精髓,包括企業的經營理念、價值取向、與發展前景等;二是制度文化,包括激勵機制、酬薪機制、規章制度、職場培訓計劃等;三是物質文化,這是企業文化的表層,包括企業形象、辦公環境、員工著裝等表象的東西。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的靈魂,它表現在企業管理的各個環節中——從高層領導到普通員工,從表面現象到內在本質,從價值導向到制度建設,處處可見企業文化的影子。
在企業文化價值鏈的眾多環節中,企業中人是企業文化的最終載體。因為企業文化是建立在員工高度認同的基礎上,任何先進的企業經營理念如果得不到員工心理上得接受,那么企業文化只能是空中樓閣。業內有一句話很是流行:企業文化首先是老板文化,老板的文化決定了企業的文化,乍一聽,此話似乎很有道理。但細細咂摸,“老板的文化”只是企業領導的一廂情愿,具有強烈的個人化色彩,對企業文化的方向和實踐路徑固然有一定的引導作用,但其最終成為“企業的文化”還要有一個前提,即“老板的文化”已經內化為“員工的文化”:企業員工所共同擁有的理想、信念與行為準則。
一些企業打造出了很多響亮的文化口號與標語,這其實是對企業文化的另一種誤解。企業文化是逐步形成的,不是靠幾個漂亮的裝飾品所能詮釋的,如此表面的企業文化,只能流于形式化、功利化。其實,企業文化的建設有其基本的路徑:確定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形成企業文化個性、打造企業文化標識。企業文化的建設是一個持續的動態的過程,雖然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企業文化,但初衷都是培育員工的崗位主人翁精神,鼓勵每個員工在企業中發揮重要作用,提升團隊的執行力,最終使企業文化意識根植在全體員工心中,并體現在員工的工作之中。說到底,企業文化建設關鍵在于員工的文化建設,建設有文化的企業首先應該從人的建設開始。
二、發揮企業秘書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ㄒ唬┢髽I秘書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具有標桿示范作用在企業文化建設中,企業領導是推動者、示范者和踐行者。企業領導身體力行固然對企業文化的宣導與輻射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但要想企業文化真正深入到員工的內心深處,在員工中打造一個或一些標桿和楷模十分必要。企業秘書是最佳人選。因為秘書工作在領導機關,活動在領導左右,是領導的“貼心人”和“代言人”,其工作風格與精神風貌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領導的價值取向,“具有很強影響力和輻射力”。
所以將秘書塑造成企業文化的標桿,并以此向內引導企業其他員工、向外宣傳公司形象十分必要的。
。ǘ┢髽I秘書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企業文化建設的氛圍企業秘書是將企業領導和企業員工聯系的紐帶,是傳播企業文化的使者。企業秘書人際關系的好壞關系到秘書工作是否順利進行,關系到企業文化在員工個人建設中的效能。
企業文化是所有員工的文化,只有企業文化根植到每一個員工的心中,企業才會具備從上到下的合力。企業內部和諧氛圍的形成,秘書人員處于關鍵的位置。很多企業管理案例告訴我們:在領導與職能部門之間、在職能部門與職能部門之間、在領導與普通員工之間,秘書人員協調工作做得越好,群體團隊的整體效能就會發揮得越好,團體協作的意識也就會越強烈。只有企業秘書在工作創造出和諧舒暢的情感氛圍,上情下達、下情上達才會比較通暢,企業的凝聚力才會增強,企業文化理念才會深入人心。
(三)企業文化建設還要發揮企業秘書在文化變革中的推手作用任何一種文化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企業的生存空間與境遇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企業文化也處在不斷地發展變革之中。企業內部員工心理動向與企業外部環境變異的信息,是企業文化變遷的現實基礎。企業秘書工作在企業各項工作的最前線,他們很容易了解到企業員工追求意義與價值觀念的動態變化、市場前沿信息、其他企業的優質文化。這些信息對變革和創新企業文化十分重要。
企業文化變革是企業文化建設發展的必然內容,只有充分利用企業秘書掌握的信息,企業文化才能成為“適宜的文化”,即合乎員工意愿、符合市場要求的文化。
從一定意義上將,企業秘書既是企業的業務人員,又是企業的管理人員。企業文化建設中,必須要重視秘書的企業文化素質,使其真正發揮“風向標”和“窗口”的作用。只有這樣,企業文化的建設才會效果顯著。
三、提高企業秘書企業文化建設力的有效措施員工的工作狀態離不開企業管理制度的外部刺激,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企業秘書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作用,企業必須加強有效的管理:
。ㄒ唬⿵娀髽I秘書對企業文化的理解力高效建設企業文化首先必須要準確把握企業文化的內涵。企業文化本屬精神領域的范疇,是企業管理的理念,它抽象無形的,其構成資源大多存在于觀念、價值等層面。企業中制度建設與形象建設都應該建立在對企業文化的個性化理解的基礎上。企業領導一定要通過文化信念的宣傳與引導,使企業秘書真正地體悟企業文化的內涵,使其對建設企業文化最應該解決的一些問題,如:到底什么是好的企業文化,到底什么是好的企業,企業文化如何建設,企業員工個體文化建設與企業文化的關系等有一個深刻的理解。企業秘書只有把握住企業文化的精髓,企業文化對企業秘書的約束力、鞭策力才會加強,企業文化才能內化為企業秘書的思想力。
。ǘ⿵娀髽I秘書對企業文化的執行力理念如果不付諸于實際,那將永遠是空中樓閣。企業文化不但要內化于內心,還要外化于行動。目前許多企業文化還停留在喊口號、做樣子、發冊子等表面文章的建設上,缺少行動上的真正落實。企業秘書工作業務量大,業緣涉及企業內外,其任何一項行動都關系到企業文化的傳遞與宣揚,所以企業領導一定要督促秘書在辦文、辦事和辦會等活動時,將企業的價值觀、戰略目標等文化理念滲透其中。秘書工作無小事,只有企業文化成為了秘書工作的行動指南,秘書才能真正成為企業員工文化建設與發展的方向標。通過企業秘書工作作風的示范作用,企業員工有了個人文化建設的榜樣,一個個抽象的企業文化概念便變得真實可感,具備了很強的操作性。
。ㄈ╆P注企業秘書的個人發展
優秀的企業秘書屬于高端的復合型人才,有著明確的職業生涯的目標與人生目標。企業文化建設發展的過程中一定要考慮到秘書個人的發展需求,適時地給予其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或加薪或升職。充分的激勵,不僅可以極大地激發企業秘書的工作熱情,提高其工作的積極性,而且也向全體員工發出一種信息:企業目標與個人目標并不矛盾,如果以企業的價值觀為自己工作指南和行動綱領,認同于企業文化,實踐于企業文化,那么企業就會給個人提供發展的機會與空間。
四、結語
秘書是服務性的職業。就企業秘書而言,為企業領導服務、為企業各環節部門服務、為企業員工服務是其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為了勝任建設企業文化領頭羊的角色,企業秘書必須不斷提高自己的溝通協調、信息處理、文字口語表達等能力,提高自己職業道德水平。管理、約束、刺激只是外力,只有企業秘書自律自重,有高度的職業責任感,企業文化才會在其宣導和推動下深入到企業員工的內心。企業員工的文化建設,必須先從企業秘書的個人建設開始,這個事實不容忽視。
論企業文化7
摘要: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企業若要保持良好的持續的發展勢頭,離不開文化力量的支撐。而要建設好現代企業文化,除了要吸收西方的優秀文化外,還需要對本國傳統文化進行實事求是地、客觀地分析。中國有著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傳統思想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繼承和發揚優秀的文化成分,以達到現代企業文化的有效的整合。論述了傳統文化中的以人為本、以和為貴和義利并重等優秀文化是現代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根基,只有根植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現代企業文化才能夠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關鍵詞:傳統文化;現代企業文化;以人為本;以和為貴;義利并重
0引言
俗話說,文化就是明天的經濟,文化是一種隱性的、潛在的生產力。企業文化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推動力,是生產進一步發展,使企業成為世界一流企業的保證。當前,許多國內外的知名企業,都大力加強企業文化以及形象的建設,以此來推動經濟的發展,并且取得了較大的成果。實踐證明,文化力是企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我國企業應該加大吸收國外文化以及本國優秀文化精髓,在此基礎上構建企業文化。
盡最大努力改造企業文化,優化企業環境,完善企業管理,樹立企業形象,增強企業活力。充分利用文化的作用力和推動力,將文化與經濟發展有機結合,使企業文化真正發揮出導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勵功能、整合功能及規范功能,使之為企業以后的發展服務。
企業文化是“產業史上的完善革
命”。現代企業的領先地位不僅要體現在先進的機器設備、發達的科學技術等物質及經濟因素上,更是體現在心理狀態、社會歷史、文化傳統等企業文化的大膽構建和創造上?梢钥隙ǖ卣f,企業文化將成為21世紀企業界的靈感妙藥。
由此可見,離開了企業價值觀和企業哲學信仰,離開了強大的企業文化和企業精神,企業是不會成功的。唯有如此,企業才能夠在21世紀立于不敗之地。
1傳統文化與現代企業文化
的關系企業文化是指處于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的企業,在長期生產經營過程中逐步生成和發展起來的,以企業價值觀為實質,以企業精神為核心,以企業的精神現象、規章制度的物質現象為載體的經濟文化。企業文化的發展與企業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的,因此,其歷史淵源久遠。但直到20世紀80年代,美國學者才在日美兩國企業管理比較研究中提出了將企業文化作為管理主題上升為一種企業管理理論,他們認為這是以人為中心的管理理論發展的新階段。
企業文化產生于企業長期的經營管理的過程中,它又為企業管理水平的提升服務。與其他文化相似,同樣具有繼承性、個異性、相對穩定性以及民族性。每一種科學理論都具有繼承性,作為管理歷史的延續和發展的現代企業文化管理理論是在中華民族的長期的社會實踐中累積起來的,它不僅吸收了傳統文化的精髓,同時也吸納了外國文化的積極成分。因此企業文化雖然具有鮮明的時代性,但還是會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
2傳統文化對企業文化構建的影響
2.1仁愛思想與“以和為貴”的企業文化
我國傳統的思想文化以儒家思想為代表,即以和為貴,比較注重和諧統一,不僅強調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也強調人與社會的和諧,更強調人與人的和諧以及人自身的身心和諧。儒家的“以和為貴”的思想,主要側重人與社會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統一,是調解和化解人與人、人與社會矛盾有效的儒家倫理之一。在人與人的相處中,儒家認為只有以愛人為出發點,才能夠達到人恒愛之的境界。在個人修養上,要講禮貌,恪守信用,嚴以律己,寬以待人,誠實誠懇,在為人處事上,要講禮儀和禮節。孟子提倡的“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觀點和儒家的貴和倫理道德思想“禮之用,和為貴”是一致的。同時,荀子也認為“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上不失天時,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則百事不廢”。以和為貴的思想對于現代社會的發展以及社會生活中矛盾的消除是用巨大作用的。同時,以和為貴的思想也是現代企業文化建設的一部分。在此,以和為貴表面是指和氣生財,實質上,是指群體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力求為企業的商業活動創造一種和諧的環境和氛圍。若要做到這一點,企業首先要重視員工之間、部門之間以及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間的關系和諧,其次,企業要重視與同行、競爭對手、顧客以及政府之間的關系和諧。
2.2“民為邦本”的思想與“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現代企業要從“民為邦本”的思想中學習“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提出了民為幫本的思想,當時就已經有把民意當成天意的思想。
總的來說,傳統意義上的民本思想,可以理解為“民眾是國家的主體,是構成國家整體的第一要素;應重視民眾,注重民生,保民安民,利民惠民;民心向背決定了國家的盛衰存亡”。正如孟子所說的“得乎丘民而為天子”。通過秉承“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即可將“民為邦本”的思想觀念運用于現代企業中。
因此,現代企業文化可以被看作一種以人為本的文化。所謂以人為本,是指在企業的管理中,要以人為中心,加強對人才的培養,并且尊重人才,盡量滿足人才提出的合理要求,為其提供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和氛圍,充分調動人才的創造性和積極性,使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現代的企業,如果想提高其在市場中的地位,首當其沖是要充分調動企業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而只有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才能調動這種積極性和創造性。以人為本的理念,向來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色之一,同時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精神的重要內容。
2.3義利并重的價值觀念
“義”與“利”關系的辯論已經在中國歷史上延續了幾千年了,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是主張重義輕利的,孟子將義和利對立起來,揚義貶利,這種思想顯然是不可取的。然而,中國的傳統文化并不是只講義不講利。因此,企業必須正確的看待兩者的關系。企業當然應該追求利潤,但是必須要以“義”為前提。
日本企業家松下幸之助說:“企業經營的目的是為社會服務,利潤乃是服務的報酬”。要獲取“陽光下的利潤”,就不能見利忘義或者為利棄義。否則,即使企業在某一次經營中獲了小利,企業的形象也會嚴重受損,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企業必須把對社會的奉獻放在第一位,當國家利益和企業利益發生沖突時,寧可犧牲自身的利益也要維護國家利益,這就是義。
3結語
建設現代企業文化在某種意義上并不是重新創造傳統文化,而是要契合社會政治和經濟的需求,取其精華,取其糟粕,去發掘、繼承和發揚傳統中的積極、進步的部分,如“義利并重”、“以和為貴”、“以人為本”等傳統文化的精髓,使其適合時代的要求,表現出時代的精神?傊,現代企業文化要產生強大的生命力,就必須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去對待傳統文化,從中獲取充足的養分。
論企業文化8
1.引言
馬克思主義哲學主要包括: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及唯物史觀四個方面。其中,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唯物論是關于實踐思想、發展思想的科學完整的概括、總結及論證。如果有效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使其推動企業科學、有效的發展,對保證企業生存與發展、增強企業競爭力具有重要的意義[1]。
實踐表明:無論是國家還是社會的進步發展,都受文化的影響與制約。文化與政治、經濟日益密切,已成為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與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同樣,文化對一個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即企業文化。隨著社會的發展,企業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表現為企業文化的競爭,企業文化已成為企業生存與發展的精神動力和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組成部分之一。優秀的企業文化是企業凝聚力和競爭力的重要源泉,是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推動企業科學發展的強大動力[2]。
在我國,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私營企業,其企業文化都是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指導的,是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文化建設的重要部分。但是,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企業文化受到西方資本主義文化,特別是西方企業文化的影響及沖擊。因此,如何繼續使以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下的企業文化建設得到繼承和發揚,建設充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的企業文化,并逐步適應全球企業發展的潮流,縮小我國企業與世界企業的文化差距,具有重要的意義,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賦予我們的重要使命。
基于此,本文對企業文化的理念文化及行為文化進行了分析,并以我廠企業文化為例,對企業文化進行了分析與討論,為實現企業利益的最大化提供一個新的思路,也為其他企業制定合理的企業文化奠定了基礎。
2.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企業文化
基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我廠(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企業文化。主要包括企業理念文化及企業行為文化兩個方面。下面對其進行具體闡述。
2.1特變電工企業理念文化
圍繞馬克思主義哲學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我廠企業理念文化主要包括:社會使命、經營宗旨世界觀、核心價值觀、溝通口號等。下面分別予以分析。
。1)特變電工的社會使命
依據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理論,我廠確定了社會賦予的使命:特變電工始終專注于大型電力裝備“輸變電、新材料及新能源”三大領域的開創與共同發展,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為全球的能源事業和人類的進步做出貢獻。
。2)特變電工的經營宗旨
特變電工的經營宗旨主要包括:客戶稱心、員工安心、股東放心。這就需要我們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的指導下,正確的端正心態,盡最大努力尊重客戶;從各個方面去深入研究,了解客戶心理,不斷提升服務,感動客戶并竭盡所能的滿足客戶。信任自己的員工,教育員工以德服人,分享成功,激勵員工價值共享,使員工具有凝聚力。
。3)特變電工的世界觀及核心價值觀
一方面,依據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并對其進行深入理解,我廠的核心世界觀為捍衛誠信、擁抱變革、推崇健康、欣賞簡單和創造和諧。
另一方面,核心價值觀是企業最重要的信條,是企業的思維方式,可以有效指導員工的行為取向。基于此,我廠的核心價值觀為:特別能吃苦、能戰斗、能奉獻、能學習。有效的規范了員工的行為,調節和有效控制員工的興趣和意志,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思考方向與行動指南,是企業長期 的根本動力。
。4)特變電工的溝通口號
特變電工的溝通口號為:“特變電工,全球信賴”、“四海特變一家人”。“全球信賴”是多層次、全方位的信賴,包括了用戶的信賴,員工的信賴,投資者的信賴,供應商、銷售商等合作方的信賴,政府和社會各方的信賴;也包括了來自世界各地區客戶的信賴。讓特變電工數以萬計的員工為了共同的企業愿景而拼搏出力。大家親如一家,觀念相互融和,可以取長補短,互相借鑒,取得事業的成功。這正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企業文化的靈活運用。
2.2特變電工企業行為文化
特變電工企業行為文化主要包括:企業行為宣言、員工行為公約、員工行為準則及圍繞世界觀的行為舉措。
。1)企業行為宣言
特變電工是引領中國輸變電行業的脊梁,為國民經濟的平穩發展提供安全可靠的電力裝備和服務;重視與客戶的溝通,以超越滿意的產品和超乎想象的服務贏得客戶的完全信任與持久支持;與所有的利益相關者互動共贏,共同走向成功。
。2)員工行為公約
特變電工要創造以“可靠”為核心精髓的品牌,就必須做可靠的人,做可靠的事。以馬克思哲學原理為指導,做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這意味著任何虛假、奉迎、言不由衷的話都將不受歡迎;任何欺騙、推諉、敷衍塞責的行為都將不被允許在我廠體系。
3.結論
本文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角度出發,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體系,對企業文化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討論。通過對我廠企業文化案例的研究與分析,從企業理論文化及行為文化兩個方面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企業文化方面進行了具體實踐,總結了我廠企業文化建設的規律和有益經驗,為實現企業利益的最大化提供一個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孟祥坤,程穎.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企業管理上的應用[J].統計與管理,20xx(2):150-151.
[2]和建生.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企業發展戰略的應用與實踐[J].現代企業文化,20xx(26):98-99.
論企業文化9
美國蘭德公司、麥肯錫公司和國際管理咨詢公司的專家通過對全球增長最快的30家公司的跟蹤考察后,聯合撰寫過一份報告,他們寫道,正如《財富》雜志評論員文章指出的那樣,世界500強勝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這些公司善于給他們的企業文化注入活力,憑著企業文化力,這些一流公司保持了百年不衰。如此可見,一個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的如何,直接影響著企業長遠的發展。
一、企業文化如何建?HR需知陰陽融合道
但是,對于中國的HR來說,企業文化的建設卻是一個“夢魘”。因為據調查顯示,目前85%以上的中國企業HR根本無法順利的在企業推行企業文化。而這里面最大的原因則在于HR對企業文化建設存在嚴重的認識上的誤區,其歸納起來可以分為五類:1、企業文化就是思想政治工作2、企業文化就是文體活動 3、企業文化就是標語口號4、企業文化就是規章制度5、企業文化就是企業標志。
那么企業文化該如何建呢?經過對企業文化管理理論長時間的研究,筆者認為HR需要走的是“陰陽融合”道,既體制與傳播的結合。而中國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提出的觀點,就是很好的印證。
二、“陽謀”之道:制度建設造企業文化主體
按張瑞敏觀點來說,HR要做的“第一是設計師,在企業發展中使組織結構適應企業發展”,既先建設企業文化的組織結構或者可稱為體制,而體制的建設筆者認為HR要從兩個方面著手:
第一、提煉企業文化的制度核心。在很多企業中企業文化并不明晰,連老總都不能馬上說出。因此,筆者認為HR必須首先提煉出本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念。這種核心價值的標準在于,首先成為企業員工都認知和認同的理念,其次在做品牌推廣時,要讓客戶和顧客也認同企業的這種價值觀念。
第二,把企業文化的制度落到紙面。不少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只停留在理念宣傳的階段,不能深入進行塑造,一方面在于HR缺乏系統建設企業文化的決心和勇氣,另外一方面就是HR對企業文化的塑造有誤解,認為企業文化是以理念塑造為主的,如果把他變成制度,就會削弱企業文化的凝聚作用。其實并非如此,優秀的文化要落到紙面,讓大家有規可依,有章可循。
第三、“陰謀”之道:有效溝通傳企業文化精神
其次HR要做的“是牧師,不斷地布道,使員工接受企業文化,把員工自身價值的體現和企業目標的實現結合起來”,既建立合理的溝通渠道,把企業文化傳播開去。
企業的管理者是企業文化的總舵手,因此不要離員工太遠,要定期抽出時間與員工交流。如通用電器總裁韋爾奇經常找一些中層和基層主管進行溝通,他的一句名言就是“溝通、溝通、再溝通”。有基于此,筆者認為HR可以選擇適合于本企業的在線溝通工具進行企業溝通渠道的建設。
下面筆者以市場上比較熱門的企業在線溝通工具imo為例,來說明溝通渠道如何便于傳播企業文化:
首先,便于企業管理者定期“走訪”與“接見”。imo的方便之處就在于,員工和部門的所有信息都在imo組織結構樹上清晰呈現。企業的管理者,以直接在imo上找到自己想要交流的人,在溝通順暢的前提下,傾聽他們的意見和建議,了解基層的真實情況。如此,既縮短了找人的時間,也更加的精準,并適時地傳播企業文化。
其次,便于拉近企業管理者與員工之間的距離。在imo上企業管理者與員工之間可以直接在通過文字、語音、視頻、文件傳輸、電子公告、 遠程協助、電子白板和其他員工進行即時的在線溝通。如此以來,沒有了面對面交流的正式與拘謹,企業直接拉近了管理者與員工之間的心理距離,全面提升員工之間的凝聚力。而企業文化在不知不覺由管理者潛移默化的傳遞給員工。
總結:當前,企業文化建設在我國方興未艾,新的企業文化構建模式層出不窮,優秀的企業文化對企業發展所發揮的巨大推動力正為越來越多的企業管理者和員工所認同,由此又促進了企業文化建設不斷地向縱深發展。因此筆者認為,HR可以從上面兩點的融合進行嘗試,建立適合本身企業的企業文化。
論企業文化10
員工可爭論工作上的問題,但不可為私人問題而搬弄權術、爾虞我詐、誣陷、排擠對方,否則員工不會將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我們應強調團隊精神,充分發揮非正式群體的積極作用,弱化他們的消極影響。
為何公司人才流失率如此之高?造成公司員工流失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企業和員工之間心理契約的缺失造成的。心理契約就是員工和組織之間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心理契約的構建可以實現人的自主能動性的開發,避免組織與組織成員之間由于“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工作效率的缺失。
由于存在信息不對稱,組織成員對組織的承諾只有通過建立心理契約,形成內在激勵才能達到。如公司對進入企業的員工,會有意無意地違背隱含的承諾,從表面上看一切依舊,但員工強烈的心理變化卻導致核心員工和優秀人才內心極為不滿。這種反應和變化很快就會落實到具體行動上,即準備離職。
他們認為,這樣的企業和這樣的老板已經不值得他們再為此付出任何努力了。
作為人力資源管理者,薪資水平與外部同行業、專業相比較相對較低,不具有留住、吸引核心人才的競爭力,導致企業薪資制度的外部非公平性和低競爭性;同時,待遇的內部公平性問題更是突出,做多做少都一樣,業績突出的員工卻得不到應有的激勵,員工的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更別說基本的薪資待遇以外的生活保障待遇了,基本上沒有涉及,即使有規定也得不到落實。
對企業長期雇用的員工來說,好的發展空間、合理的職業規劃與能夠獲得的薪酬一樣重要。被聘在某個固定崗位上的員工很少有機會針對別的空缺職位競爭上崗,也少有機會從低到高逐級上升,迫使那些高追求、有斗志的員工不得不跳槽。就是說,如果員工發現在企業無法實現其職業生涯規劃目標,他就可能跳槽到更適合自己發展的其他企業去。
工作權責不分,有的工作無人做,有的人無工作做。建立在非合理性上的職位說明書和崗位描述無法為企業薪資制度提供科學的薪酬設計,導致只對計件制員工按工作量發放加班工資,而對那些技術和管理崗位的員工,特別是工作表現突出,占據核心崗位的技術、管理人員的加班熟視無睹。另一方面,因為企業對各崗位的工作職責設計缺乏科學依據,員工工作職責分配不合理,工作邊界不清晰。即使在經濟上有一定補償,但長此以往,員工身體難以承受,必然選擇“要命不要錢”!
開放的用人制度與工作氣氛對員工來說很重要。科學的管理制度與和諧的工作環境是員工愿意在企業長久工作的一個重要原因,但由于缺乏有凝聚力作用的企業文化,大多數離開A企業的員工認為自己難以融入這個企業。部門之間、員工之間存在著嚴重的溝通障礙,有事互相推諉的現象隨處可見,使員工感覺工作交流少,相互合作少,自己處于未能有效共享工作信息的狀態中,感覺很孤立。
另一方面,企業文化也影響到公司的高層管理者。由于員工對上司的滿意程度與員工流動存在著很強的相關度,當員工對其上司不滿時,其流動傾向就會增加。公司領導對員工批評的多,表揚的少,工作中缺乏科學管理下屬的方法。對于工作績效不佳的員工只會一味指責或批評,卻不給予正確的引導,引起員工的反感情緒,將工作當作一種負擔,滋生離職心理。
要想留住人才,A公司必須立足于對員工的個體管理和員工與組織的匹配性,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同時,面對企業已經出現的人才流失問題,我們也應該采取積極主動的方法予以應對。
提供公平合理的、有市場競爭力的薪酬福利,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由于企業越來越靈活的用工和薪酬設計,員工個人對職業素養和能力的不斷重視,使得薪資成為員工考慮個人去留問題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薪資的競爭力體現為能否支付員工高于同行業的待遇,組織是否關注員工的薪金和福利,有沒有穩定員工收入的行動和計劃,組織是否分配公平等多個方面。還要體現薪酬的內外部平衡,即在企業內部,要讓員工自己與其他員工所做的貢獻相比,獲得合理的薪酬;在企業外部,要讓員工與同行業員工相比,獲得有競爭力的薪酬,從而更有效地激勵員工。
通過提升企業效益和員工業績來改善員工的工作和生活條件。企業不僅要致力于提升整體效益,也要提高員工的個人待遇,改善員工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從而提高員工整體的工作業績。如為居住地離公司較遠的員工提供班車或交通補貼,在上午和下午均提供十分鐘的員工休息與自由活動時間等。
第三,通過優化工作設計,提高員工在工作中的參與度和成就感。企業應意識到知識員工對工作的忠誠要高于對組織的忠誠。當所從事的工作越是具備重要性、完整性、多樣性、自主性和反饋性,員工的工作滿意度就越高。可以從五個方面評估工作的激勵程度,方法為:激勵度=(技能多樣性+任務完整性+任務重要性)/3×自主性×反饋度。通過優化工作設計可以使員工在工作中得到激勵、獲得成就感,從而降低離職率。
工作設計可以采取以下三種措施:工作輪換、工作擴大化、工作豐富化。工作輪換,可給員工更多的發展機會,讓員工感受到工作的新鮮感和工作的刺激;使員工掌握更多的技能,增強員工的個人能力;增進不同工作之間員工的理解,提高協作效率。工作豐富化,通過在工作內容和責任層次上的基本改變,使得員工對計劃、組織、控制及個體評價承擔更多的責任,增強員工對工作的參與度,是工作的一種縱向擴張。工作擴大化,旨在向員工提供更多的工作,即讓員工完成更多的工作量,是工作的一種橫向擴張。當員工對某項職務更加熟練時,提高其工作量,同時相應地提高待遇,員工會獲得更大的成就感。
建構優秀的企業文化和讓員工認同組織的文化。員工的態度和對未來的認知會受到他們是否認同組織文化的影響。不管企業文化是何類型,它能否被員工認同和接受,是影響員工離職的關鍵。因此,讓員工個人的目標與組織的目標協調一致、使員工價值觀在現實中得到體現、讓員工了解組織存在的問題并接受正式和非正式組織,才能保證企業文化功能的實現。只有組織文化是有益于組織發展和員工利益的,員工才會有認同感。
防止企業內部拉幫結派,積極倡導誠信的企業文化,在公司上下級之間、部門之間、同事之間營造相互理解、相互幫助的氣氛。員工可爭論工作上的問題,但不可為私人問題而搬弄權術、爾虞我詐、誣陷、排擠對方,否則員工不會將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我們應強調團隊精神,充分發揮非正式群體的積極作用,弱化他們的消極影響。
論企業文化11
誰要真正認識和描述生命之物,先得尋找精神的本質歸宿,如果缺乏精神的溝通,那他就沒得到生命的全部。
——歌德
一、企業文化不只有一種模式
當我們站在21世紀的地球上回溯過去一個世紀里全球企業的發展,列舉你所想到的全部公司,然后你會像圣誕老人一樣在你所知道的企業里排出“誰是好孩子誰是壞孩子”,以及哪些是成功的公司,哪些是長壽的公司,哪些又是失敗的例子。作為個人,你會思考什么類型的公司值得您去投入,奉獻你的青春歲月;作為企業家和管理者,你會思考哪些值得我們學習,哪些值得我們反思;作為企業文化建設者,你會思考是什么樣的企業文化支撐那些成功的企業獲得長久的發展,我們自己的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企業家文化,更確切的說是企業家群體文化。一個企業,無論它多么微小,多么原始,或多么巨大,多么復雜,都漸漸形成了領導者以及員工共同遵守的系統的或非系統的企業文化模式。這里的企業文化模式是指企業所表現出來的企業和企業人的主導思想和行為。而在一個企業的總體文化框架的形成過程中,領導者的文化傾向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企業文化對于企業是一個綜合的整體,是決定一個企業能否長期生存下來的最重要的因素,企業文化如果不能適應社會所注重的價值觀傾向,如果能夠順應發展著的社會道德規范,最終將導致企業的衰退或破產。然而,通向長期成功的企業文化模式卻不只一種。
企業文化都有其自身鮮明的特點和個性,有的企業重市場的開拓,有的企業重產品的創新,有的企業重售后服務,有的企業重經營績效。不同的經營理念,產生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煽诳蓸贰⒌纤鼓、GE、英特爾、微軟、同仁堂等等,你所能想到的、大大小小的成功的公司,它們所具有的最顯著的特點,也是它們最具競爭優勢的地方,也就是核心競爭力所在,它們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在于它們的強大的企業文化的力量,它們有著各自獨具特色的為它們的員工所高度認同的企業文化。
每個企業的文化建設不能“千篇一律”,應該根據自己企業的特點,自己企業的經營環境,進行具體的設計定位。
二、中國企業文化建設的若干定位
中國經濟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經歷了一次深刻的變革,包括從經濟到社會的全面重構,它涉及機構基礎設施、法律體系、金融系統、破產機制和競爭政策、社會資本的保護和創造。從1978年到今天,中國國有企業經歷了兩階段的變革。第一階段,從1978年到1992年,企業開始實行較為分散的放權——讓利體制。從1992年直到今天,逐步建立的多元化——市場體制。從20xx年開始,中國加入WTO,中國經濟逐步融入世界經濟體系。
隨著這次變革的深入以及中國加入WTO的推進,使得中國企業面臨變化更加迅速、競爭更加激烈的經營環境。中國國有企業雖然在形式上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但在管理上、在文化上還沒有完全適應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它們在融入世界市場經濟體系時,將面臨前所未有的生死考驗。
國有企業作為一種企業制度,可分為產權制度與內部契約制度兩個層面。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大會提出以國家作為出資人,構建國有企業的模式,強調的是對仍要辦的國有企業的財產控制權。但對國有企業內部的契約制度,中國的最高決策層并沒有提出具體構想,這實質上為實踐中的國有企業決策者提供了發揮創造力的空間。
與此同時,中國經濟的快速騰飛,為中國的民營企業提供了良好背景和前所未有的機遇。我國民營經濟經過改革開放二十年的不斷發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已形成越來越強的經濟實力,在我國的國民經濟宏觀格局中占有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而今,知識經濟已然成為全球不可遏制的發展潮流,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日新月異也使得經濟發展的傳統模式遭遇愈來愈嚴峻的挑戰,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作為在市場機制下通過近二十年的發展和努力摸索剛剛煉就了一身適應市場經濟運行規律基本本領的民營企業,如何保持自己旺盛的生命力,在新一輪的經濟全球化的競爭格局中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是每一個民營企業管理者在定位自身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以及企業的發展戰略中最應高度關注的問題。
無論是國有企業決策者還是民營企業的領導者,其所肩負的使命,從長遠發展、創建長青基業的角度來看,不僅僅要推動技術創新,更要擴展為制度創新和文化創新。在制度與文化創新中,企業家為每一種制度的每一次演變提供文化上的闡釋,賦予其企業文化的意義。
從包括我國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在內的企業主體過去若干年的總體發展和經營特點來看,經歷了改革開放前十年在混沌中的探索和最近十幾年的積累、沉淀和成熟,中國企業的管理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當中成功的企業都積累自身優秀而豐富的企業文化成果,然而,條條大路通羅馬,成功的路有千萬條,優秀的企業文化模式也不止一種。
按照美國密歇根大學Quinn教授基于競爭價值觀框架的企業文化分析模型,對于某一特定企業來說,它在某一時點上的企業文化是四種類型文化——宗族型、活力型、層級型和市場型——的混合體。
各種類型文化特征的表現:
宗族型(Clan)——企業內部有非常友好的工作環境,強調組織凝聚力和團隊士氣,重視關注客戶和員工,鼓勵團隊合作、參與和協商。
活力型(Adhocracy)——企業內部有充滿活力的、有創造性的工作環境。員工勇于爭先、創新和承擔風險,鼓勵個體的主動性和自主權。
層級型(Hierarchy)——企業內部有著非常正式的、有層次的工作環境,各級員工的工作行為活動都有章可循,關注的長期目標是企業運行的穩定性和有效性。
市場型(Market)——企業內部有一個競爭性十足的工作環境,關心聲譽和成功,關注富于競爭性的活動和對可度量目標的實現。
從北京仁達方略管理咨詢公司最近5年來應用修正的Quinn模型所做的中國企業文化現狀研究來看,這是一種很好的企業文化劃分模式。從來自仁達方略20xx年和20xx年中國主要行業的企業文化調查數據來看,電力、石油、煤炭、煙草等傳統行業表現出較強的層級型的特征,而目前的中國金融行業則是以層級型為主、兼具市場型的特點,而大多數民營企業則兼具宗族型、活力型和市場型的特點,而缺乏完善的制度建設。并不是說哪一種模式就是優秀,不同的行業、不同的企業以至同一企業的不同發展時期,也將表現出不同的文化模式。關鍵是哪一種文化模式能夠支撐公司長期發展戰略。
企業文化建設者和人力資源工作者可以通過對企業文化模式和現狀的比較,了解公司企業文化態勢、制定培訓計劃的方向性指導,使高層管理人員更加清晰的了解自己公司的文化現狀和對預期文化的期望,從而有助于制定合適的企業文化建設發展規劃。
論企業文化12
1 企業文化管理的定義與特點
1.1 企業文化的定義
企業文化的一般定義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的長期實踐活動中逐漸形成具有本企業特色的價值觀念、行為準則、員工素質以及與之相應的制度載體的總和。這一概括包括三層含義:企業文化是在企業長期生產經營和管理中產生的,它為企業的經營管理服務。企業文化的核心是企業群體的共同價值觀,它屬精神文明范疇。企業文化又不等同于精神文明,而是企業一系列精神文明成果的抽象、升華和規范,它是企業群體共同價值的反映,要求每個企業職工接受、傳播和遵從。從直接意義上來說,企業文化主要包括企業共同價值觀、企業精神、企業家精神、企業理念等。
1.2 企業文化的特征
。1)精神性。企業文化是一種以人為根本,以精神為導向的管理方式,它屬精神文明范疇。要在一定物質文明基礎上產生,與一定物質文明水平相適應,同時也對物質文明水平的提高有強大的反作用。
。2)集合性。企業文化是一種群體文化,是企業職工價值觀的集合。
。3)微觀性。企業文化是一種微觀文化,它要受一個國家、一個地區或一個民族宏觀文化的影響,但必須有自己的個性和特色,不能用整個國家、地區或民族的宏觀文化來代替企業文化。除此之外,企業與企業之間,也應有文化差異,不能千篇一律。
(4)社會性。企業文化是企業共同價值觀的反映,要受一個國家社會制度、法律制度以及意識形態的影響,具有社會屬性。因此,一個企業的文化建設不能脫離國家社會制度、法律制度的要求和宏觀文化的影響去搞“世外桃源”。
。5)可塑性。企業文化不完全是自發產生的,需要在一定基礎上進行挖掘、整理和概括,同時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充實和完善。企業文化也有一定的相對穩定性,它的產生和塑造,都要受一定客觀基礎和條件限制,不能也不可能一時一變或任意塑造。
2 企業文化在企業管理中的戰略定位
2.1 企業文化是企業綜合競爭力的基礎
當前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尋求發展,首先企業的綜合實力要過硬,而企業文化是企業競爭力的基礎,企業只有強大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夠在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勝出。企業文化關系到整個企業員工對自己企業的認可程度,而這種認知度在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員工的效率。眾所周知,人才是最關鍵的戰略資源,一旦企業員工可以通過企業文化對企業有高度的認同感,并愿意為企業工作,貢獻自己的價值和實力,將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最終促進企業的發展。企業管理活動的有效開展關系到企業綜合競爭力的提高,與企業自身的規模密切相關,而企業文化是影響企業綜合競爭力的核心要素,沒有企業文化的指導,企業管理活動將是無目的的機械活動,無法使員工對企業產生忠誠和責任感,也不能形成企業凝聚力。
2.2 企業文化為企業發展指明方向
對于企業的發展,最重要的不是發展的速度,而是發展的方向,只有企業自己明確了未來的發展方向,才能最大程度確保成功,也有利于發展的持久性和穩定性,而且還可以避免出現更大的錯誤使公司遭受巨大的損失。在企業發展方向的確定上,企業文化確實可以發揮更突出的作用。眾所周知,企業文化并不是隨著企業的誕生而誕生的,它是隨著企業發展不斷總結完善起來的,在這一過程中也得到了所有企業參與者的共同認可,因此,企業文化具有高凝聚力,代表著整個企業的精神意志,而這種精神也是價值觀的體現,企業員工的價值通過這一企業文化展現出來,進而就能夠有效地保障其發展方向的有效性和準確性。
2.3 企業文化有助于企業品牌的塑造
品牌形象是現代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也是企業軟實力的綜合體現,良好的企業品牌形象可以無形中提升企業的競爭力,為企業帶來更多的潛在客戶,有助于促進企業市場份額的增加。在目前的市場發展中,企業品牌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重視,這也要求企業的管理者要注意塑造自己企業的品牌。企業文化的作用同樣明顯,企業品牌實際上是一種知名度的問題,這種知名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企業文化的影響,好的企業文化可以有效地提高企業的知名度。
3 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融合發展的舉措
3.1 通過科學的管理制度,積極孕育企業文化
企業的管理制度是維護企業良性發展的重要保障,沒有企業管理制度,企業便不會有長足的發展。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的精神指引,因此,只有在企業管理制度中孕育出來的企業文化,才可能更好促進企業管理制度的順利推行,更好的促進企業的發展。首先,企業管理者對于企業的員工要進行社會責任感、主人翁意識等多方面的熏陶與教育,不斷提升員工的思想,讓員工的思想和境界與時俱進,與企業發展同步,唯有如此,企業管理與企業文化才能更好的融合發展。
3.2 積極構建企業發展的和諧環境
企業發展受內部環境的'影響是比較明顯的,如果企業內部勾心斗角、你整我多,都以個人利益為主,而不顧企業利益,那么,長此以往,企業便沒有發展的動力和凝聚力。而和諧、積極向上的內部環境,則會將凝聚企業員工的力量,齊心協力,共同促進企業的發展。因此,企業管理與企業文化的融合發展,必然需要企業的和諧環境,一方面,制定科學的企業管理制度,企業管理制度一定要符合企業發展的實際,不能浮躁于表面,要得到員工的響應,順民心、得民意。另一方面,搞好獎懲機制,為員工提供各種上升的空間,激勵員工的工作熱情,積極引導員工將自身追求的價值與企業的戰略發展目標有機結合,積極鼓勵員工在企業這個大家庭中努力實現自己的價值。
3.3 加強制度建設,強化企業文化熏陶,促進二者融合
企業文化建立起來之后,企業的發展一定要更好的適應企業逐漸形成或已經形成的企業文化,因此,我們首先要加強制度建設,通過完善這些規章制度,為員工提供上升發展的空間,激勵員工積極向上,為企業的發展貢獻心力。其次,我們一定要建立長效管理機制,保證企業文化健康成長。通過建立獎懲激勵機制、考評機制、教育培訓機制等等,讓員工明白在企業發展中,自己有發展的機會,只有將自己的目標與企業發展的目標統一在一起,才能更好的實現人生價值,從而積極努力的為企業的發展努力,從而促進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的有機融合。再者,對于企業員工,我們一定要進一步強化其對于企業文化的認識,通過管理促進其對于企業文化的理解,通過各種文化宣講活動,讓員工更好的傳承、發展企業文化,并用企業文化衡量自己的言行。同時可以開展學習與評價活動,通過一名員工或者幾名員工,帶動其他員工不斷向企業文化看齊,向企業的發展目標看齊。
4 結語
企業文化是企業管理的內核精神,具有時代性、個性和統一性,能促使企業管理向著更好、更精的方向發展,并且約束企業的行為,使其不受誘惑,遵紀守法,堅持良性發展。
論企業文化13
[關鍵詞]企業文化;內涵;對策與建議
企業文化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企業員工共享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屬于企業的上層建筑,是精神層面的東西,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靈魂。企業文化主要包括企業的經營理念、經營目的、價值觀念、社會行為、企業形象等。實施企業文化,應從培育全體員工的共同價值觀念和企業本身的認同感、自豪感、歸屬感及社會責任感,使得員工盡心盡力地為企業謀發展,充分發揮各自的潛能為企業的發展強大獻計獻策,進而使企業在這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獲取優勢,高效發展。作為新生的農商銀行而言,建立具有自主特色的企業文化已經迫在眉睫。
一、企業文化的內涵
1.表層的企業文化。這是企業文化的外顯部分,指那些視之有形,聞之有聲,觸之有覺得文化形象。城商行的外形外貌,職工的接人待物、言談話語、行為習慣等皆屬于表層的企業文化。它能給客戶以第一印象,使之從中觀察或感覺到銀行員工的精神風貌與職業道德狀況,從而決定是否與銀行建立一種長期的合作關系。
2.中層的企業文化。它不像表層文化那樣直接外露,需要人們調查了解才能搞清楚,又不像深層文化那樣隱蔽在職工的頭腦中,人們可以通過一定的直觀形象把握它。它體現在銀行的規章制度、組織機構等。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職工群眾的思想觀念在不斷變化,銀行應建立健全與之相適應的約束機制。通過合理的制度,合理的管理,使銀行的社風健康向上,干部職工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3.深層的企業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表層部分截然不同,深層的企業文化不是人們憑感覺器官就能直接體察到的,它是滲透在職工的心靈之中的意識形態,包括理想信念、道德規范、價值取向、經營思想等,這部分內容是商行企業文化的核心,是商行這特殊企業的靈魂。
二、銀行的企業文化主要表現
第一,凝聚作用。銀行企業文化的凝聚作用就像黏合劑,把銀行干部與員工緊密聯系在一起,為銀行的共同目標而奮斗,推動銀行向前發展。銀行企業文化的目標是通過精神的力量,如共同的價值觀,把銀行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形成一個有效率的團體,讓每一名員工對這個團體有安全感和歸宿感。銀行的企業文化讓員工對企業有責任感和使命感,自覺地提高自身素質、鉆研業務,不斷增強銀行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二,激勵與自律作用。銀行企業文化對員工的激勵與自律作用是相輔相成的。激勵作用就像活力的加壓泵,調動起銀行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激勵員工進行自我完善和創新。同時,銀行企業文化對員工也有自律作用,即對員工行為的約束。商業銀行的行紀、行規和行貌都會對員工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員工自覺地按照要求來規范自己的行為,形成一種自律傾向,從而規范銀行群體行為,形成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風氣。
第三,輻射作用。銀行企業文化不但對內部員工有凝聚、激勵和自律作用,而且還向社會輻射銀行的各種信息,使人們了解商業銀行的社會地位及經營狀況。同時,其他的商業銀行也會仿效,有利于推動我國商業銀行業共同發展。商業銀行提供的金融產品也蘊含著自身的企業文化,人們通過對金融產品的購買而加深對該銀行企業文化的印象,大大提高了商業銀行的社會形象。
三、農商銀行企業文化現狀及存在問題
對于目前農商銀行企業文化存在問題可以大致總結為以下幾點:
1.是缺乏特色。當前,農商銀行改革歷史不長,還處在邊探索邊實踐階段,多數農商銀行還未形成特色鮮明、卓有成效的企業文化。轉型的不徹底,造成企業文化迂腐味重,創新能力差。在農商銀行發展體系中,還沒產生它應有的作用。各家農商銀行標識各異,鮮明度不夠,缺乏特色。
2.是根基較淺。農商銀行前前后后加起來也有60多年的歷史,但真正按照商業銀行的理念來建設企業文化卻只有不到十年的時間。加上以前我們對企業文化的不重視,形成了現在根基淺,企業文化缺乏延續性。
3.是貫徹較難。銀行的行業特殊性,分支機構繁雜,管理人員素質背景差異大,整個企業文化體系貫徹的完整性不足。在貫徹落實中,無法做到“思行”統一,企業文化無法在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4.是重視不夠。銀行經營的指標瓶頸,引導我們將更多的視線集中在業務拓展,提升市場份額,提高經濟效益的領域上來,文化的重要性得不到足夠的重視。甚至淪為一種可有可無的因素。
四、對策與建議
強化以人為本意識,營造和諧氛圍。以人為本是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體現,建立農商銀行企業文化,就應該有“員工是財富,客戶是上帝”的設計理念,對內要時時尊重員工,關心員工,并把員工間相互關心協作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重點做好做細。對外要想客戶所想、急客戶所急,盡量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需求客戶的意愿。
2.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公證合理的考核約束機制。宜在原有制度框架范圍內,對現有規章制度進行修訂、補充、完善,在充分征求各崗位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制定出農商行新的制度規章,使其能更好地體現權利、責任及義務,讓制度既存壓力,又能使員工看到其合理性和可行性,使制度呈現出較為合理、科學、公正、全面的特性。另外,考核激勵機制也很有必要深入調查,認真研究,科學制定?己酥笜思纫紤]到激勵和“施壓”的效果,又要顧及經過努力能夠完成的可能性,同時根據地區差異性及工作量大小的實際特點,制定出相應的考核辦法,使考核辦法更加合理科學有效。
3.完善獎勵機制,激勵員工追求上進,促進農商行各項業務全面發展。要根據不同崗位特點制定相應的獎勵措施,強化員工行為,讓員工體會到努力工作而被認同的成就感和榮譽感。同時要注意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的有機統一,讓員工體會到好好工作就等于提高自身待遇,同時也能被大家認可和羨慕,從而從精神上有一種物質所不能取代的榮耀和自豪。所以,在獎勵方法中正確處理好物質刺激和精神鼓勵的關系,對調動員工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將起到積極有效的功用。
4.重視形象塑造,提升社會公信度。要注重農商銀行員工禮儀培訓,做到接人待物周到得體,解疑答難,口辭清楚,簡潔準確,辦理業務又快又好。樹起農商人優質、高效、溫馨、可親的服務形象。強化視覺效果,在農商行名稱、標志、辦公用具、招牌、營業柜臺、工作服制作等外觀設計上注意色彩、規格、類型及字體字號的統一性,讓員工及公眾明確企業的社會定位及存在意義,從而對農村商業銀行產生公眾認識、依賴及好感,提升農商行可信度。
5.加強思想引導,培育忠誠度認同感歸屬感。農商銀行領導層要身體力行,淡化私欲,多想公事,大講正氣,摒棄邪念,以自己的言行引導員工,避免“以言代法”的簡單思想工作方法。并要組織員工學習相關制度,讓制度精神為員工所領會,搞高員工遵守制度的自覺性。同時把建立農商銀行企業文化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耐心向員工進行傳導,讓他們明白形成統一的價值觀對自己及單位的雙重要性,讓員工對農商銀行充滿信心,并以作為一名農商銀行職工而自豪,達到統一思想,強化認同、增加凝聚力和親和力,促進農商銀行以嶄新的姿態發展的目的。
論企業文化14
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企業文化建設已越來越多地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它已成為推動企業發展的巨大力量,成為企業潛在的資源。營造積極健康的企業文化氛圍,離不開思想政治工作這個根本指導思想。
一、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必須明確思想政治工作的意義和重要性
企業文化在企業中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滲透在企業運作的各個方面,對企業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企業價值觀是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而企業一切問題的核心是人的問題,企業活力存在于職工群眾之中,其源泉是人的積極性,搞活企業的改革首先在于搞活人,因此,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就必須突出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充分發揮企業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只有把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同企業的改革、發展緊密結合才能有生命力。企業的任何政策、改革措施出臺前,思想政治工作都要先行,搞好宣傳引導,積極進行企業精神和光榮傳統的教育,引導職工正確認識市場經濟條件下人才競爭的必然性,積極適應市場競爭和企業發展對自身素質的要求,了解職工群眾的思想動向,把握職工群眾思想脈搏,找準癥結,于細微處下功夫、見功力,充分調動企業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職工真正感受到:企業把我當主人,我為企業做貢獻。只有當職工真正感到自己是企業的主人時,才能把全部積極性、創造性發揮出來。
企業的人文環境、企業和職工的人文精神,是企業的靈魂,是企業凝聚力的核心內涵,也是企業能否健康、持久發展的動力。
市場經濟的建立,企業被推向市場,成為市場的主體,企業經營權不斷得到擴大,面對市場的企業,面對市場的激烈競爭,客觀上要求企業必須以自己的產品、服務、信譽、人員素質、發展戰略、精神面貌等展示給社會,取悅于用戶,確立自己在市場競爭中的優勢,首要任務就是要有一套適應市場的精神和意識的充分準備,只有把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融為一體,培養出獨具特色的企業精神,形成企業整體的價值觀,道德觀、行業標準,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才能通過文化建設活動這種有效載體把正確的價值觀灌輸給企業的每一名職工,使之深入人心,成為職工群眾共同的追求和精神支柱,以此統一職工的思想與行動,使企業的管理系統、環境系統和人際關系達到和諧協調。
二、企業文化建設離不開思想政治工作
企業文化作為一種新的企業管理理論,它研究的對象既然是人,就要強調以人為本,全面提高人的素質,這與我們黨長期堅持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一致的。企業文化是一種企業管理的新理論,其本質是一種經濟文化,即通過企業文化建設,加強企業內部管理,提高員工素質,創造企業最佳效益,促進企業發展。
企業文化之所以被稱作企業管理的新理論,其主要特征就在于企業文化強調以人為本,以提高人的素質來全面提高企業管理水平,企業文化建設是以人為中心的,這就決定了企業文化建設離不開思想政治工作,從企業文化的內容看,無論是企業價值觀的確立、企業精神的培養、職工職業道德的養成、優良傳統的發揚、還是典型人物的塑造,所有這些都離不開思想政治工作,可見,思想政治應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
三、建設企業文化必須加強思想政治工作
加強和改進有著辯證的關系,兩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要加強就必須改進,只有改進,才能真正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作為企業的一項系統工程,它的培植、塑造和強化,需要通過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強和改進來保證。在企業文化建設中,既要高度重視思想政治工作,又要在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改革創新,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質量,以適應現代企業制度的發展要求。第一,要不斷強化“生命線”意識,堅持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貫性,長期性。人是生產力的第一要素,而人的思想始終處在變化中,總是處在“加工”狀態,一方面這種“加工”決非短期行為所能包攬,必須依賴于長期而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要牢固樹立“思想政治工作是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思想。其次,對企業職工思想的“加工”,還要依賴良好的養料補給,因為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是不能自發產生的,必須從外部進行灌輸,否則就會造成普遍的“營養不良”,損害思想“免疫系統”功能,這樣就勢必會導致企業文化建設失去方向,陷入迷津。再次,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自身規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的網絡,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學性。
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學性,作為企業就必須結合企業的施工生產實際,追求思想政治工作效益最佳化,以盡可能少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最大限度地取得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把思想政治工作與生產經營同步結合、融合滲透進行一體化管理,運用系統論的觀點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體系和保證體系,通過借鑒管理科學和行為科學的特點,提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運用型引路法,目標激勵法,感情感化等方式方法,積極倡導民主、平等的交流和對話,有效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企業的主人是全體職工,企業文化建設也是全體職工參與的系統工作。作為企業的管理者,應該做到,企業的事情應該讓職工知道,同職工商量,與職工一道協商、探討企業發展的方針、規劃,同時,在民主的對話過程中解開職工群眾的思想疙瘩,解決職工生活實際困難。第四,拓寬渠道,寓教于文,寓教于樂,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活潑多樣性。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人們的思想、性格、情緒、愛好都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面對出現的這種新變化,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摒棄過時的、教條的、呆板的教育方式,充分運用各種有效的宣傳載體,讓職工在觀看、閱讀中去思索,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在企業文化建設中,不但要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而且還必須掌握科學的方法,既要有理論的灌輸,又要有形象的感染,既要有政策的疏導,又要有榜樣的示范,既要有知識的啟迪,又要有物質的激勵,這樣才能拓寬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形成有利于企業文化建設的政治思想環境。
論企業文化15
莊子云:“以天下為之籠,則雀無所逃!边@句話表面上論述的是捕雀之術,實則闡述的是延攬人才之道。那么何為“天下”,筆者根據多年的企業文化工作的經驗,結合實際情況,認為這里所說的“天下”應該理解為“道”,在企業里講的就是企業文化。這句話不僅涵概了企業文化作用,同時也涉及到人才方面的問題。
那么何謂之“道”,道又是叢何而來呢?老子在《道德經》起篇對于“道”做出這樣經典的闡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狈g過來就是:“道”是可以用言語來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也是可以說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第一個“道”是名詞,指的是宇宙的本原和實質,引申為原理、原則、真理、規律等,在企業文化中可以理解為企業文化理念、道德觀、愿景等。第二個“道”是動詞。指解說、表述的意思,猶言“說得出”,也就是企業文化是很難說清楚的。第一個“名”是名詞,指“道”的形態。第二個“名”是動詞,說明的意思。其實這里所說的“道”,就是企業生存之道、發展之道,我們所進行企業文化工作包含其中這些道理。
那么“道”在企業中應該如何理解?企業是否存在著“道”。企業從誕生那一天起,就象孩子一樣就有了與別人不同的東西,比如有了自己的容貌、性格等,然后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道德意識、思想形態、理想愿景等方面,這就好象一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道”,也是一個企業積累和塑造了自身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的外在表現十分廣泛,基本上涵蓋了企業的企業精神、經營戰略、經營宗旨、經營思想、質量意識、質量方針、人才觀念、人際關系、道德教育、文化環境等各個方面,其中最主要是講求經營之道、培養企業精神和塑造企業形象。所以說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最寶貴財產,雖然它是無形的,就象空氣一樣,你無法用眼睛看到,用照相機拍攝到,但是你可以用心靈去感受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到底對企業起到什么作用,是可有可無的,還是企業生存發展的根本呢?面對二十一世紀,中國企業要想參與到國際市場競爭中去,最終決定我們企業成敗的關鍵,不是企業資產的多少,企業規模多大,而是在于企業能否擁有適應信息時代競爭的高素質人才和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企業如果沒有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沒有卓越的企業價值觀、企業精神和企業哲學信仰,那么再高明的企業經營戰略也無法成功。這就是說如果在一個企業人心向背,無法實現競爭合力,那么任何宏偉的目標都是無法實現的。
由此我想到了冰山,冰山之所以壯觀,并不因為她顯露在外的崢嶸,而是隱藏在海面下我們所看不見的萬倍于她的部分散發的無形魅力。同樣,企業文化就象冰山一樣,從表面上來看,不會給企業直接帶來幾十萬、幾百萬的效益,但是從長遠發展來看,企業文化可以給企業帶來無形的效益遠遠大于經濟效益,不是以百萬、千萬來衡量的。日本政府在總結明治維新時期為什么能夠得到迅速的發展經驗時,曾經公布一本白皮書,其中有一段話發人深。骸叭毡窘洕l展的三要素:第一是精神,第二是法規,第三是資本。這三個要素的比重是,精神占50%,法規占40%,資本占10%。”這足以說明資本不是關鍵因素,文化才是最主要的。一個企業要在21世紀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也必須要有深厚的企業文化做底蘊——文化力制勝。
那么一個企業應該怎樣才能永久地留住人才呢?是用利誘或者強制手段控制人才,還是以文化吸引延攬人才呢?在這里我做一個比喻,留住人才就象抓住鳥兒一樣,是把鳥兒關進籠子里面,還是給建造一個巢穴,然后把鳥兒自由地放飛在天空里翱翔,這兩種不同的方式就是籠子與巢穴的區別。
怎樣才能留住人才呢?如果優秀人才進入企業后覺得既無資源又無支持,想法沒人聽,工作沒人認同,人際關系復雜,那么說明他還沒有認同企業文化,未能將企業目標與個人目標協調一致。優秀人才只有融入企業文化才能如魚得水。很多企業用待遇留人,但待遇至多能留住人而留不住“心”,因為優厚的待遇無法彌補由于自身價值無法實現所造成的心里缺憾。所以企業不單要靠待遇留人,還要靠企業的發展留“心”、文化留“心”。有的企業的待遇非常優厚的,可是企業急需的人才卻頻頻跳巢,而有的企業條件相對比較一般化,卻可以不斷地吸引到優秀的人才加盟,這是什么原因在驅動他們做出這樣的決定呢?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類的需要是分層次的,由低到高。它們是:自我實現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生理的需要。人饑餓時候想吃飯,天寒時候想穿衣,飽暖之后思淫欲的生理需求,是人類最基本,也是最強烈的欲望。在滿足生理需求之后,人類會轉向心理需求,首先要追求安全感。在所有人類心理需求的最高境界,馬斯洛稱之為自我實現,實現在人世一遭最大的價值。這種要求,來自于價值觀的肯定,儒家所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就是這個道理。一個讀書人,要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價值觀,即使責任再重大,道路再遙遠,也必須有所堅持,F代人雖然天下太平,安居樂業,不再有古代儒家任重道遠的使命感,追求人生最大意義,創造人生最大價值的馬斯洛最高需求,依然存在。因此我們可以認識到這樣的道理,企業要想留住急需的人才就是要滿足他們實現自我,實現在人世的最大價值的報復。所以說要想留住這些鳥兒,你就要建筑一個巢穴,使他們有一種家的感覺,能在這里充分施展個人才華,以實現個人的最大價值,從而能夠認同這個“家”的理念,這個家就是企業文化——是人才思想的歸結地。
那么企業是要編織籠子,還是要筑造一個巢穴呢?這里我覺得編織籠子是暫時留人直接辦法,在短期內有效;而作為應一個企業文化的道中高手,應該努力建造一個巢穴,使人才在這里有了家的感覺和認同感,那么天下英雄則盡入胯下唯以驅馳。是編織籠子還是建造巢穴,這是由一個企業家的境界和理想報復所決定的。但是這里我慎重地強調,企業不應該為了囚禁人才而專門編織籠子,最終的理想應該是用企業文化去建造一個巢穴,打造共同的精神家園,給人才以自由翱翔的空間。
那么企業如何打造自己的企業文化呢?企業文化的雛形是以有形的制度和規章編制一個籠子,使企業所有的人思想上都有企業的印記。但是企業文化建設如果只是一味的想去編織這樣的籠子,哪怕用黃金和鉆石等罕見的材料,把籠子編織再精巧再舒適再高貴,恐怕這樣小的籠子,只能籠絡住幾只油嘴滑舌的鸚鵡和八哥。只會阿諛奉承的寵物不是我們企業所想要的,企業需要的是雄鷹,有著偉大的志向和報復,而且必須是真才實干的人才,而真正的雄鷹是不會棲息在這樣狹小的籠中,以求得一點可憐賞賜。
在這里我想到一位建造巢穴的高手,他將松下的巢穴建得有形而無形,有形的是松下成就了今天的偉業,無形的是松下今天的文化吸引著更多的朝圣者,懷著同樣的虔誠,努力打造未來的松下,這位高手就是松下幸之助。他有這樣一段令人深思的哲理名言:“當有員工100人時,我必須站在員工的最前面,身先士卒,發號施令;當員工增至1000人時,我必須站在員工的中間,懇求員工鼎力相助;當員工達到1萬人時,我只有站在員工的后面,心存感激即可;如果員工增至5——10萬人時,除了心存感激還不夠,必須雙手合十,以拜佛的虔誠之心來領導他們。”由此看來這位企業經營的高手已經深味籠子文化和巢穴文化的差別了,不再費力的去編織籠子,而是去打造巢穴,去開拓一片“松下”精神的天空。當您仔細地解讀松下幸之助的話語時候,您是否已經深味企業文化的奧妙了。
對于我們的企業經營者來說,就應該胸懷廣闊,更應該在把眼光再放開一些、放寬一點,如果放眼遼寧,我們可以網絡一省英才,放眼中國,我們可以網絡一國俊杰,放眼世界,我們則可以網絡全球豪雄。人才是在于聚而不是在留,只要我們以企業文化的魅力,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認同,那么我們必將吸引更多的有識之士團結在周圍,為企業鑄造明天的輝煌。
因此,我們搞企業文化建設,最終的目的不是打造一個多大的籠子,而是要打造方向巢穴,開拓一片更廣闊更深遠的“方向”天空,給人才以自由翱翔的空間,充分發掘他們的無限潛力,從而實現企業與個人的“雙贏”。
【論企業文化】相關文章:
論企業文化再造10-27
論企業文化的影響10-30
企業文化與人才論08-07
論建筑企業的企業文化10-21
論企業文化的建設與管理10-07
論企業文化的構建與研究10-07
論企業文化建設10-07
論企業文化與員工關系的管理01-13
論企業文化與員工關系管理12-10
論企業文化培訓形式的創新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