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培訓是指企業或針對企業開展的一種提高人員素質、能力、工作績效和對組織的貢獻,而實施的有計劃、有系統的培養和訓練活動。目標就在于使得員工的知識、技能、工作方法、工作態度以及工作的價值觀得到改善和提高,從而發揮出最大的潛力提高個人和組織的業績,推動組織和個人的不斷進步,實現組織和個人的雙重發展。
培訓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力量源泉,它能保證企業在日益激烈的人才爭奪中不至于敗下陣來。
培訓是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培訓能夠改變員工的某些不適當的工作表現及行為。
培訓是滿足企業和員工雙方需求的行為,是調動員工積極性的有效方法。
培訓是建立優秀組織文化的杠桿,可以強化企業的共同價值觀。
注重課程的開發與管理,講究課程的實戰、實效。
外資企業他不注重老師的包裝,他注重學員的問題,注重課程的品質,注重課后的追蹤。中國目前的培訓恰恰和外資企業相反,他們不是關注學員的需求,而是注重老師講的有沒有趣,有沒有味,有沒有“笑果”,方向搞錯了!你看哪個學生考北大,考清華是奔著學校的哪個教授,哪個老師去的?他們是奔著北大、清華這個牌子,奔著學校系統的課程體系去的。所以,實用的、有效果的課程才是硬道理。
從感性走向理性,進行系統性的學習。
什么是感性?感性就是互動、游戲、講故事、講笑話、看視頻等,聽起來比較有味有趣的那種叫做感性。有些課程用感性形式比較有效果,例如:團隊建設、業務技能、心態培訓等一些初級的課程。但是人力資源、非財、非人、管理技能、時間管理課程等就不太好用感性的手段去演繹內容,而是靠課程的完整性、邏輯性和實用性去講授,有些大的互動是需要時間的。特別是與課題無關的互動純粹是浪費時間,又叫“培訓注水”。所以說培訓未來必然會從感性走向理性。
注重團隊的學習。
未來個人學習必將被團隊學習所代替!因為只有團隊學習,才能有共同語言,才能形成一個溝通的平臺,F在好多企業派高管去清華北大的總裁班學習,結果拉大了和中基層管理干部的管理水平,回到企業更沒有了共同的管理語言。
注重內部培訓師的培養與管理。
以前企業培訓全部寄托在外部培訓師的身上,未來的培訓是由外到內,建立自己的課程體系,培養自己的講師團隊。企業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課程要由企業內部講師承擔,崗位技能、企業文化制度等只能由企業內部講師講才有針對性,而且成本低,外部講師傳授一些通用管理技能,企業借助外部的培訓力量做導師,做教練,教我們把整個企業內部這套培訓系統建立起來,這是一個趨勢。
注重培訓的調研、評估與轉化管理。
把以前只注重課堂的氣氛,變成訓前、訓中、訓后全過程的銜接,把訓前和訓后的功夫做足做到位。
條件具備的必然注重企業商學院的建設。
為什么要加個條件具備的呢,因為建立一個企業商學院,是需要資金投入的,再一個就是企業要有一定的規模,企業的建制要完備,管理干部起碼四五十個左右才好組織教學。
注意事項:隨著企業培訓需求的不斷增強,培訓服務機構看到了廣闊的市場前景和巨大的市場潛力。培訓服務機構也漸漸地多了起來。而個人為了適應知識和技能的不斷更新,應對職場的競爭壓力,以獲得職業生涯的發展,也必須堅持持續學習和接受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