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語:績效考核的主要目的是什么?那么裂變企業的績效又是什么?我們通過下面的案例一起來學習。
【案例】
我們公司從去年成立時就開始做績效,最開始員工才十幾個人,績效比較好落地。今年公司快速擴張,從十幾個人增加到一百多個人;再加上業務變動頻繁,組織架構經常調整,崗位職責不斷變化,導致績效執行起來比較困難。經常出現,剛確定一個崗位考核指標,下個月職責又變了,或者是過不了幾個月,部門職責也調整了。
那么,成長型企業績效管理應該怎么做,才能更好的匹配企業現階段的發展模式,促進企業效益提升?
【解析】
績效管理在不同的企業,對其賦予的價值與意義是不一樣的。如:有的企業績效管理的目的是為了提升業績,有的是為了管理的方便性(即扣錢),有的是為了盡可能的提升員工的積極性,還有的是為了促進員工成長。
你會發現不同的目的,在企業的實施的過程與結果會完全不同。如果將績效管理的目的定為提升業績,當你的目的性越強時,可能得到的結果會越相反;當你將目標定為管理的方便性時,你會發現管理會越來越復雜,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會越來越陌生。
對于快速裂變式發展的企業而言,最主要的問題的不是指標無法量化,而是指導無法定向,目標不定位,正如“經常出現,剛確定一個崗位考核指標,下個月職責又變了,或者是過不了幾個月,部門職責也調整了”這種情況如何考量呢?
考核的總體方向有兩種思路:一是牽引式、一種是推動式。
推動式的績效管理思路相對的簡單,那就是目標以定位,通過考核引導大家向著目標前進?梢杂萌嵝约、也可以用強勢管理的方式,有大量的現存的管理工具可以運用與借鑒。這種方法相對于成熟型的企業是非常常見的,也是非常有效的。碁本上都能達到相對理想的狀態。
牽引式的績效管理呢?相對會比較難,這也是目前高速發展的企業,在管理過程中最主要的痛苦點之一。目標都不明確,如何考核呢?不考嗎?當然不行。筆者對于這種情況下的績效管理一般建議是,考核以粗放式為主,即不會給出明確的細化指標(因為細化指標根本就沒有),但會給出方向的指導思想。
在方向上會列出三到五個主要維度,再列出三到五個輔助維度。主要維度就是考核的指標,考核的標準由被考核者與上司相協商定制度出來。輔助維度,也是應急考核指標,即主要維無法實施時,輔助維度就成為本期的考核指標。主要維度一般為當下崗位的主要職責與工作項目而定,輔導維度一般以企業發展趨勢或有協調的業務方式的理想值而設定。
這種難設定具體指標的牽引式,最主要的工作是要做好權重的調整。例如:原指標為五項,現在有三項的工作發生了變化,而這項工作又進行了一半但卻沒有產生出結果,這個權重給還是不給呢?如果給又如何給?這就是考核的關鍵。還是一點是,新的項目加進來,是在考核周期內加進的,你怎么算?
由于沒有結果,考核又需要進行,還最好不要打擊其積極性。這就需要人力資源部門與考核部門負責人溝通到位,適時的調整每一次業務方向變動過程中的權重調整。所有的調整都是在事情發生的第一時間,而不是在考核周期結束的那一刻才再來研究如何評判。
按筆者的經驗,當未完成的業務出現調整時,需按工作量的員工的敬業度來對原項目進行一次績效評估,結出評估結果,并將結果列為考核的依據。這種實時的“結扎”,即顯得公司對績效管理的重視,也能呈現出對員工勞動成果的認同,更是對員工的是一種尊重。說的直接一點,如果這種適時的“結扎”工作做到位,就算是在操作上有一點的失誤,員工也能接受。
對于裂變式企業的績效管理,重點在于你是否做到了適時的“結扎”與回饋。讓員工知識自己的努力是有結果呈現的,是被關注到了的欣慰!
HR實踐經驗談:績效考核的七大誤區
誤區之一:過分擴大績效考核的作用
績效考核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主要目的就是:通過考核進行薪酬的合理分配,以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很多的企業,把績效考核的作用進行了無限的放大,把績效考核上升到企業的戰略高度去對待,把績效考核當做企業提高績效的關鍵要素,更把這個績效看成不僅僅是個人績效,還看成部門績效、企業績效。其實,如果企業的績效能靠考核來實現,那做企業也就太簡單了。
誤區之二:績效考核與績效管理混淆
績效考核和績效管理,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有很多的企業,搞不清楚何為績效考核,何為績效管理,把二者混為一談?冃Э己耸瞧髽I的一個考核手段,目的是對主要經濟技術指標完成情況進行評價,進而與獎懲掛鉤?冃Ч芾硎瞧髽I生產經營各項活動的指導思想,各項管理活動都必須堅持這一原則。對這兩個概念的認識上的偏差,導致執行上的混亂。
誤區之三:設置過高的績效考核指標
設置考核指標不能拍腦袋,過低的指標不合適,過高的指標同樣也是不合適的。指標的設定,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一般情況下,企業可以參照本企業歷史最好水平、同行業平均水平,以及綜合考核企業內外部的其他因素,進行系統考慮、科學設置。設置指標過高,不但起不到激勵作用,還會打擊大家的積極性,因為一個無法實現的指標,就如同水中月、鏡中花一樣。
誤區之四:把考核責任推給人力資源部
企業的績效考核,不是哪一個部門的事情,而是企業相關部門共同負責完成的一項工作,一般應成立企業績效考核委員會,或者成立績效考核領導小組,由相關部門的人員共同組成。如果僅僅把績效考核推給人力資源部門,這項工作肯定做不好。對績效考核的各項內容,應該按照專業管理的分工,由各相關專業部門提出考核意見。
誤區之五:把考核結果用于員工評價
不少的企業,把績效考核的結果,用于對員工個人的評價,這是績效考核走進死胡同的主要問題。對績效的考核評價,主要是對“事”的考核評價,而不是對“人”的考核評價。企業中的很多“事”,有的可以用財務數據來衡量,有的不能用財務數據來衡量。譬如新拓展的業務領域,譬如推進管理的規范,這些工作就不能簡單地用績效進行評價,更不能用績效來評價個人。如果用績效來評價個人,績效指標也僅僅是員工評價一個方面。績效考核是對“組織”行為的考核,而不是對“員工”行為的考核。
誤區之六:績效考核的周期過長
有的企業把績效考核的周期確定為一個季度,有的確定為半年,有的甚至一年。如果這樣的話,這樣的績效考核肯定不能到位。考核周期過長,就沒法和月度的工資獎金掛鉤,就起不到及時激勵約束的作用。年度的整體績效是由每個月的績效為基礎的,如果不能關注每個月的績效狀況,年度的績效考核還有什么意義?績效考核最好以月度為單位進行,可以及時地發現生產經營中的問題,根據考核結果予以及時整改。
誤區之七:績效考核的指標過濫
有的企業認為,績效考核是個筐,什么考核都可以往里裝,這是對績效考核認識上的誤區。績效考核,一定是只對主要經濟技術指標的考核,也是對關鍵績效指標的考核,絕對不是對企業方方面面的考核,尤其是不能把員工行為方面的表現,也列入績效考核的內容。考核指標過多過濫,就會讓員工看不清楚哪些東西是最應該關注的,哪些東西是自己最應該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