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認為,“中國式管理”存在著不可重復性、蔑視數字和職業能力丟失三大致命缺陷。
之一:不可重復性
但是,工業時代大型廠商組織的出現,徹底顛覆了傳統商業的管理邏輯。“人”在大型機器這個龐然怪物面前,顯得是如此的無奈和渺小,人與人的關系變成了人與機器的關系;同時,老板與雇工之間的關系,也不再是“低頭不見抬頭見”的熟人關系,面對成百上千的企業員工,假如一個老板不是特意想要見他的話,那么,這位員工可能一輩子都見不到老板。這時,一個手工作坊的小老板從未聽過的一個詞出現了,那就是“組織”,或者說,正是使用了各種“組織功能”,才使得過去的小老板們,懂得了如何管理成千上萬的陌生人、以及如何讓散亂而復雜的生產變得通暢有序。
這其中,“可重復性”成為了工業時代以來的、以制造業為主的、現代企業管理最顯著的標志,它使得傳統的個人隨意性管理的不確定性,變得確定并且可以沿承,這意味著傳統農業或商業時代的“管理就是管人”的定義,已經悄悄的被我們是在“管理一個組織”所取代。
崗位或職務的可重復性
當我們今天談論起企業的“最高管理者”——譬如企業家、CEO或是總經理——它首先意味著這是一個組織里的崗位或職務;蛘哒f,現代企業管理已經不再關心這個崗位或職務上的“人”究竟是誰,而是特別關注這個崗位或職務的本身“職能”是什么。由于可學習性和可繼承性的出現,使得企業組織的基業長青成為了可能。
但是,在傳統的商業時代,沒有人會將“老板”看作是一個崗位或職務,人們看見的是一個有血有肉、充滿商業智慧和人格魅力的人——“這個人”是如此的獨一無二并且先天聰慧,他的優秀而卓越的商業才能,僅僅是其個人先天的基因遺傳、以及后天的經歷經歷的積累鍛造而成,即無通用普遍的可學習性,又無后人的可繼承性,這正是中國商業或企業“富不過三代”的本質原因。
組織機構的可復制性
當我們今天說起企業組織的發展和擴張時,其中隱含著一個重要的管理詞語“可復制性”。假如一個企業不知道組織是如何復制的,那么,企業的擴張或連鎖就不可能成功的發生。
事實上,企業組織的自我復制能力,首先是基于崗位或職務的可重復性,它是組織復制能力的基礎性工作。其次,企業組織的自我復制能力,依賴于企業組織的價值觀、而不是管理者個人的價值觀。值得中國企業特別注意的是,它是企業的事業邊界、而不是個人的偉大愿望或理想。
但是,在傳統商業時代管理中,組織和個人的標準化工作能力和方法,同時成為了被譏諷和嘲笑的對象。事實上,大型廠商組織出現之前,幾乎很少發生商業組織大規模的擴張或連鎖,即使有一些零散的小規模的擴張連鎖,也是基于個人能力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而出現,但是,這種傳統的基于個人能力和熟人信任的方式,卻正是現代企業組織擴張和連鎖之所以失敗的罪魁禍首,原因很簡單:個人的隨意性的工作以及個人之間的信任,從來都是靠不住的。
中國式管理的致命缺陷
在今天的中國,面向傳統挖掘商業智慧的“中國式管理”,正在受到一些推崇甚至是崇拜,但是,無論它看起來多么的美妙和令人神往,它的本質都是在推崇傳統商業的個人工作能力和技巧,這同我們今天所說的現代企業組織管理,是背道而馳的兩回事。
我們今天談論企業管理,是在談論如何讓企業組織持續性的增長,實現組織的基業長青,但是,傳統商業管理卻反其道而行之,它是在描述個人如何有效統治組織的個人技巧,攙雜了大量的人際技巧、洞察和權謀之術。事實上,直到今天,也未有事實證明,權謀之術可以帶來企業效益和效率,相反,倒是有大量的事實證明,個人的所謂世事通達和平衡能力,帶來的只是個人地位的鞏固和維護。
更準確的說,中國傳統商業的管理邏輯認知,是發生在“人”的層面、而并不是“組織”層面,它所強調的是個人的悟性、而不是建設組織能力,因此,它缺乏對于“重復或復制”的基本認知。實際上,如果一個“管理者”的能力,只能依靠個人的天生悟性慢慢領悟、并且需要個人親歷親為的體驗來獲得,那么,它的成本不但十分高昂、甚至常常是以失敗為代價來獲取,同時,它也沒有任何的可繼承性,甚至會出現“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不同感悟,從而走向截然相反的方向。這也正是中國可以誕生出偉大的商人、卻總是難以造就出一個偉大的商業組織的根本原因。
雖然我們一直非常反感西方式管理,但是,迄今為止,幾乎所有的中國的所獲得的成功成果,都包含或是主要以西方式管理為主。雖然一些中國的企業家宣稱他使用的是中國式管理,但事實上,僅僅是將個人某些獨特的管理技巧和方法,穿插在了企業整體的現代管理體系中。實際上,推崇中國式管理,本身就是滑稽可笑事情,因為中國的傳統商業智慧,是發生在中國特定的小農經濟和官商勾結的權謀時代,所講的是個人成功之道、而不是企業的成功之路。從這個意義來說,所謂的“中國式管理”,只能算作是中國特色的“個人修養學” 或“個人成功學”。
之二:蔑視數字
西方管理學界有一種說法:無法量化,就無法管理。
這是一個很容易理解的事實:當一項模糊性的工作被分解成若干可以量化的數字指標后,管理起來就會變得一目了然;一些憑借個人直覺和經驗而無法察覺的缺陷與不足,在客觀事實的數字下清晰的顯現出來。當一個傳統商人忽然面對一架架復雜的工業機器、一個個陌生而群體龐大的面孔時,總是顯得那么的緊張局促和盲目無助,正是數字化的科學理性管理出現,才拯救和消除了他的手忙腳亂和焦頭爛額,使得管理變得通順流暢和簡單易行。
“數字化管理”是傳統商業和現代企業之間的標志
“數字”既是區別于傳統經營和現代管理的技術性標志,也是現代企業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管理手段。
在現代企業組織出現之前,“效率”對于商業利潤的貢獻,是微乎其微的,一個異想天開的商業計謀、或是一次大膽的投機冒險,都可以獲得豐厚的商業利潤。但是,工業革命中誕生出現代企業組織后,徹底的顛覆了傳統商業管理邏輯:傳統的人與人之間溫暖的、情感的、一對一的交流,被大批量的工業產品在更廣闊范圍內的銷售所取代;商人們傳統的“行商”習慣,開始被現代企業的“坐商”逐漸替代;曾經夸耀商人隨機應變所謂的商機意識,成為了今天無頭蒼蠅式亂闖亂撞的貶義詞。
顯然,在傳統商業和現代企業之間,似乎轉眼間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個人的商業智慧和人際關系處理能力,忽然被科學、理性和嚴謹的組織效率所取代,F代企業競爭的本質,其實就是企業效率的競爭。當一個依賴密而不傳的手藝或秘方的傳統商業組織,很輕易的就被擁有現代機器設備的現代企業組織所擊敗,這并不是現代機器設備擊敗了傳統商業秘方,而是“高效率”擊敗了“低效率”。
這其中,“數字”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正是數字化的“科學管理”,演示了工作要素的可辨識性和可重復性,并由此造就了大量的數字化管理工具。“科學管理之父”泰勒所創造的工作方法,在短短的一百年間將勞動效率提高了50倍,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偉大的管理成就!今天中國的一些管理者,常常蔑視泰勒而推崇所謂的人性化管理,實際上,僅就提高“勞動效率”而言,是泰勒的科學管理、而不是什么人性化管理,才將勞動效率提高到如此的成就。
假如沒有數字意識和數字化管理,那么,今天的企業管理將寸步難行,甚至連最基本的企業管理成果和個人業績成就,都無法估算和衡量,更遑論如何管理企業了。
“蔑視數字”的中國式管理的傳統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