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是現代社會所有資源中最寶貴的資源,是生產關系各要素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社會的一切活動都要由人來操作,由人來指揮。因此,現代社會的競爭實際上是人才的競爭。人才是重要的,而有效地管理好人才,智慧地用好人才,則是更重要的。
人有賢、愚、智,不肖之分,你如何分得出哪是英才、俊才、豪才、與杰才。
英才是才能為群倫之冠,品德能夠懷柔安遠,能使不同觀點的人達成共識,且懂得取法歷史乃至旁人的經驗為決策之參考者;俊才是指其行為舉止光明磊落,可作為他人典范,具高度親和力,能得眾人之心者;豪才是操守可以鞭貪厲鄙,具高度信心,能安定號召團結力者;杰才則是有所為有所不為,守節不屈,不見利思遷,有可疑之處則追查到底者。
人也有另種分法,第一種是圣人,品德才能都達到了很高的層次。第二種是君子,品德好且也有才能,相比之下,德大于才。第三種是愚人,無才又無德。第四種是小人,有一定才能甚至有較高的才能,但品德很差,才大于德。圣人很少,君子可用,愚人、小人皆不可用。非常時期,寧用愚人,不用小人。
一、怎樣才能正確認識人才、發現人才、鑒別人才。
在我國,認識人才、發現人才的事例可以說俯拾皆是:華羅庚發現陳景潤,是因為華羅庚精通數學;徐悲鴻發現齊白石,是因為徐悲鴻系一代宗師;王昆發現一大批得青年歌手,是因為王昆不僅有愛才之心,而且她本人就有很高的藝術才華。“能者知能,賢者知賢”,這是識才的一種規律。
所以,領導者想當發現人才的“伯樂”,就要提高自身的修養、才能、品德,否則,人才天天生活在你周圍,你也會視而不見。
與認識人才、發現人才密切相聯的是對人才的鑒別。判斷一個人是不是人才,依據什么做標準呢?這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通常人們總是說,判斷人才的標準是看其是否有真才實學,但是怎樣才算“真才實學”呢,說法極不統一。根據歷史上選拔人才的經驗教訓,在人才的鑒別上,筆者認為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一忌“以貌取人”。中國古代伯樂相馬很有名,當他到隱退時,皇帝要求他推薦一個能相千里馬的接班人才,伯樂就引薦了一個叫九方皋的。一日,這為新的相馬師相馬回來后告訴皇帝:有一匹很瘦的黃色母馬是千里馬。但是侍衛牽回來的那匹馬既不像母馬,也不是一匹黃色的瘦馬,于是皇帝就責怪相馬師:“你推薦的是什么馬?連最基本的顏色及公母都看不明白,你怎么能擔當相千里馬的重任呢?你推薦的這匹馬肯定不是千里馬!”找到伯樂給他一看,伯樂告訴皇帝:“九方皋才是高人呢,他比我能力還強,你不能只注重它的表相,要去看它的潛在的本質。”后來皇帝把瘦馬喂養一段時間,發現果然是一匹很好的黃色千里馬。
二、怎樣才能正確使用人才、善用人才、用當其才。
一是用人之長,容人之短,不求完人,但求能人,忌求全責備。人總有長處和短處,最偉大的人物也有不足,用人所長,他的作用就能發揮,用其所短,必然有英雄無用武之感。
有效的領導者要經常會這樣提問題,當你認為你的下級不行、不得力時,你是否問過自己,你的下級有什么長處?交給他的工作是否能發揮他的長處?你為你的下級發揮長處創造了條件沒有?如果這些問題你沒有明確的答案,你就說你的下級不得力、不行,他們能服氣嗎?明智的領導者都應懂得,得力不得力是一個相對的概念,關鍵是看你會不會用你的下級。用其所長就得力,用其所短就不得力。用人最忌諱的是勉為其難,如果硬是要你的下級干他不善于干的、不擅長干的工作,自然難以奏效,這時你不滿意,他也感到委屈,久而久之,上下級關系必然緊張。如果他的長處得到施展,他對組織的貢獻得到認可,自然就樂于在你的領導下工作,工作關系也當然就很融洽。
必須明確指出,用人之長,絕不是投其所好,一個人的所好,并不代表是其人的長處。所好往往是個人欲望的表現,所長是個人的長處,用人所長是發揮其才干,投其所好,必然助長其欲望。須知,若堅持用人所長,則無不可用之人,用人所短,能人變庸人,若求全責備,則無可用之人。所以用人要擇才任勢。使天資、秉性、特長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崗位上各得其所。“善任厚待,寬嚴相濟”是中國傳統的用人思想,這種思想在今天的企業管理上仍然適用。
二是量才而用,用當其才,合理安排,揚長避短,不拘小節,敢于用人,忌不用比已強的人。清人顧嗣協寫過這樣的一首詩:“駿馬能歷險,犁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舍長以取短,智高難為謀。生材貴適用,慎勿多苛求。”這首詩生動地說明了人才使用貴在量才而用、用當其才的道理。
合理安排,揚長避短。根據人才不同的特長、水平、性格,安排相應的崗位,有真才實學,品行良好的,一定要安排到關鍵崗位,好鋼用在刀刃上。
不拘小節,敢于用人。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人才也有缺點,特別是做出成績后,自然會引來嫉妒和非議。作為一個企業的領導者,要有護才之魄,惜才之心,對那些做出成績,但有點失誤的人才要愛護、鼓勵、幫助改進,并大膽地使用。
能用“度外之人”。所謂“度外之人”是指跟自己疏遠的人才。當今許多的企業領導者對奉承拍馬者,無才也是才,而對誠實正直、敢于指出領導錯誤、甚至敢于批評領導者的人,有才也是無才,結果是把企業推向危險的境地。而那些善于使用“度外之人”的領導者,就更能成就一番大事業。
另外,還要善于使用那些才能超過自己的人,劉邦能得天下,是因為有張良的謀略,蕭何的內助,韓信的善戰,劉備沒有因為諸葛亮超過自己而不加以重用,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更是善用比他強的人,他死后有人為他刻的墓碑碑文:“一位知道選用比他本人能力更強而來為他工作的人,安息于此。”
三、領導者必須正確地運用用人藝術
用人藝術是一種奇異而富有成效的領導方法,因而,領導者正確運用用人藝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不僅有助于實現行政組織目標,更有助于激發組織成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一)善于識才
用才必先識才,識才是為了更好地用才,在現今的改革大潮中,有很多技術過硬、能力強、具有管理和開拓精神的人才聚集在我們身邊,以期待著領導者的賞識、重用。當然,人才也不盡相同。李逵、張飛是善于沖鋒陷陣的人才;林黛玉、薛寶釵是善于手工繡花的人才;“人器過人、好論軍計”的馬謖是咨詢參謀人才。諸葛亮平定南方“七擒孟獲”,就是采納了馬謖的“心戰為上、兵戰為下”的計謀而取勝的。后來,他帶兵打仗痛失街亭,但不能因此而否認馬謖是個人才。馬謖失街亭,罪在馬謖,過在孔明。領導者用人,如果只看其實際經驗,只看其政績,不是什么高超的識才藝術,認識沒有實踐經驗的人才才是高超的識才藝術。“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典故早已家喻戶曉,從這個典故中,我們不得不承認,蕭何識才的過人之處。由古論今,在我國生產力高速發展的今天,每個領導應該“鐵肩擔道義,慧眼識英才”,放開眼界發現人才,堅持以馬列主義的認識論和方法論為指導,全面、發展地考察人才,建立科學的人才考察測評機制,從德、能、勤、績等方面嚴格考察,才能正確地識別人、發現人,得到賢能志士。
(二)用人之長
古語云:“駿馬能歷險,犁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人各有長處,在用人中,領導者要敢于使用能力比自己強的人,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相互促進。要善于容才之長,有效的領導者對人的任命和提拔都是以能力為基礎的,用人不是為了克服人的弱點,而是為了發揮人的長處。德魯克說,誰想在一個組織中任用沒有缺點的人,這個組織最多是一個平平庸的組織。誰想找各方面都好、只有優點沒有缺點的人,結果只能找到平庸的人。強人往往有較突出的特點,與人類現有的博大的知識、經驗和能力相比,即使是最偉大的天才也有弱點。其實世界上并沒有“完人”。
(三)敢用強人
敢用強人、不怕超己。凡是唯才是舉、任人唯賢的人事業上無不取得成功的。美國的鋼鐵大王卡耐基的墓碑上刻著:“一位知道選用比他本人能力更強的人來為他工作的人安息在這里。”卡耐基之所以成為鋼鐵大王,并非由于他本人有什么了不起的能力,而是因為他敢用比自己強的人。他能看到并發揮他們的長處。他曾說過:“把我的廠房、機器、資金全部拿走,只要留下我的人,4年以后又是一個鋼鐵大王。”那些生怕下級比自己強,怕別人超過自己、威脅自己,并采取一切手段壓制別人、抬高自己的人,永遠不會成為有效的領導者。
(四)重用年輕人
凡是想在事業上有所成就的人,很少在人才選拔上論資排輩,不少有遠見的人十分注意提拔年輕人,從基層提拔有才之士。年輕人最富有創造力。據統計,人的一生中25-45歲是創造力最旺盛的黃金時代,被稱為創造年齡區。不敢重用年輕人,既耽誤他人,也毀了自己。帕金森所說的“領導人威信越高、在位時間越長就越難找到接班人”的定律就說明了這個問題。一切成功的領導者都敢于重用年輕人,不拘一格用人才。盡管年輕人經驗不足,但他們未必比資歷深的長者知道的少。當今世界科技迅猛發展,知識更新周期越來越短,信息溝通日益寬廣方便,這正是年輕人大顯身手的環境。領導者應注意發現、重用有能力、善學習、有業績的年輕人,使其在最佳被使用時間充分發揮作用。比爾·蓋茨成為世界首富就是得益于重用年輕人。他說:“對我來說,大部分快樂一直來自我能聘請到有才華的人,與之一道工作。我招聘了許多比我年輕許多的雇員,他們個個才智超群,視野寬闊,必能更進一步。如果能夠利用他們睿智的眼光,同時廣納用戶進言,那么我們就還會繼續獨領風騷。”
(五)善待“諍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