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對退休年齡有統一的規定,一般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人員,均可以依法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或領取退休金。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待崗員工無待遇相關文章,希望能幫到大家,更多精彩內容可瀏覽(yjbys.com/hr)。
廖先生過了退休年齡仍被公司安排在家待崗,卻沒有得到任何補償。為維護自己的權益,去年2月,廖找到柳州市法律援助中心。時隔1年,經過法援律師努力,柳北區法院判決柳州市某公司支付廖先生待崗工資、應休未休年休假工資、解除勞動關系經濟補償和失業保險待遇損失共6萬余元。
公司不發待崗工資
1998年8月,廖先生從象州縣農村來到柳州市某公司工作。公司一直未為他購買社會保險。2014年8月,公司停產,安排廖待崗。然而,直到2015年1月,廖也未接到復工通知,也沒有收到待崗期間的工資。見復工無望,羅來到柳州市法律援助中心求助。
接受中心指派的廣西衡生律師事務所王義勇律師了解案件事實后認為,以公司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未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為由,向公司提出解除勞動關系,將可依法保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于是,律師迅速向柳州市仲裁委申請勞動仲裁,要求確認廖與某公司存在勞動關系,公司應支付廖待崗工資、未休年休假工資、解除勞動關系經濟補償和賠償失業保險待遇等損失。
律師意見終被采納
仲裁程序開始后,公司不同意支付廖待崗期間的工資,也不同意支付解除勞動關系經濟補償金及賠償失業保險待遇等損失。其理由是,廖待崗期間未提供勞動,況且是廖自己主動提出解除勞動關系而中斷就業的。王律師則提出,《廣西職工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24條規定,用人公司歇業、停產等非因勞動者本人原因造成勞動者停工在一個工資支付周期內的,用人公司應按國家規定或勞動合同約定的工資標準支付工資。
2015年4月17日,仲裁委裁決,確認廖與某公司1998年8月1日至2015年2月12日存在勞動關系;公司支付廖2015年1月待崗工資、2008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31日期間帶薪年休假工資、解除勞動關系經濟補償、失業保險待遇損失等共6.1萬余元。
法院駁回單位訴求
某公司不服仲裁裁決,廖也不滿意仲裁結果,均向柳北區法院提起訴訟。雙方圍繞員工已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是否能享受職工待遇這個焦點,展開激烈爭辯。公司認為,廖于2014年11月29日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勞動合同終止,故雙方從2014年11月29日至2015年2月12日期間不存在勞動關系,因此不存在失業及解除勞動關系的問題,故不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等。
王律師則指出,根據《勞動合同法》第44條規定,勞動者開始依法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勞動合同終止。本案中,廖雖己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但因公司未為其繳納社會保險費,造成他超過退休年齡也未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因此雙方的勞動關系仍然存在。根據《勞動合同法》第46條的規定,因單位不依法繳納社會保險導致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關系的,單位應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另根據失業保險條例規定,還應賠償失業保險損失。
最終,律師的代理意見被法庭采信,法院作出上述判決。
小貼士:
我國對退休年齡有統一的規定,一般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人員,均可以依法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或領取退休金。但由于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或領取退休金的條件,除了達到退休年齡外,還對工齡、社會養老保險繳費最低年限等有要求,還需辦理相關的退休手續。
因此,在實踐中,存在著勞動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而不能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或領取退休金的情況。首先要理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人員與退休人員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并不一定屬于退休人員。只有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并已開始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或領取退休金的人員,才屬于退休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