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故事。湖畔有兩棵樹,一棵粗如熊腰,一棵細若手臂。給湖底清淤泥時,它們被鋸掉了。人馬離去,岸上就多了兩根樹樁。
一天,來了一個花木工人,要挖掉它們重新植樹。這時一個散步的老人走過來說,大的不敢保證,小的一定會活;竟と丝戳丝礃錁,沒有動,收起工具走了。
一年過去了,小樹樁上的嫩芽長成手指粗的枝條,大樹樁上的嫩芽長成了一叢灌木;竟と撕芟M髽錁渡系哪垩恳查L出粗壯的枝條來,他砍去多余的枝條,留下最有希望的一枝,可是,一點都沒有用。三年后,這根抽過多次芽的大樹樁在最后一根枝條枯萎后,悄無聲息地死了。
有一天,散步的老人又來這兒,園林工人遇見了他,很想解開心中的迷惑。老人說,樹和人一樣,凡是早年受挫的人都幸運的,他們還有從頭做起的時間,可以鼓起勇氣來不憂不懼地學一門東西,最后成為有用之才。到了四五十歲才災禍臨頭,就真正可憐了,他已沒有從頭做起的時間和精力。
這個故事對很多職場上的新人有借鑒意義,因為他們往往正處于蘑菇定律的困境之中。如果你剛進入職場不久,或仍對那個時期記憶猶新,相信這個故事一定會讓你發出會心而苦澀的一笑。的確,絕大多數初出茅廬的年輕人都有過一段“蘑菇”經歷:被置于陰暗角落(不受重視的部門,打雜跑腿的工作),澆上一頭大糞(無端的批評、指責、代人受過),自生自滅(得不到必要的指導和提攜)……總之,那是一段很不愉快的日子。
受苦受難不一定是什么壞事,特別是在一切剛剛開始的時候。當上幾天“蘑菇”,能夠消除很多不切實際的幻想,能夠使我們對形形色色的人與事有更深的了解,這些對一個人的成長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你“當蘑菇”的時間過長,你就可能成為眾人眼中的無能者,更糟的是,你自己也會漸漸認同這種角色。
“蘑菇”經歷對于成長中的年輕人來說,就像蠶繭,是羽化前必須經歷的一步。但是如果繭太厚,蠶就可能悶在里面,永遠不會化成蛾。所以,如何最高效率地走過生命中的這一階段,從中盡可能汲取經驗,成熟起來,并樹立良好的值得信賴的個人形象,同時又避免可能的負面影響,是每個初入職場的年輕人必須面對的課題。而你在這一階段的成績如何,直接關乎事業的成敗乃至一生的成敗。
所以,對年輕人而言,要想順利地經過“蘑菇成長期”,就要有好的、積極向上的心態與工作作風。
1.擺正態度
俗語說:“求學無捷徑。”走上成功之路當然不會有任何速成方法。只要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那些在公司里常常獲得好評、能力很強、工作積極的人,多多少少都有某些共同的行為標準和思考模式。我們姑且把這種模式,稱為商業適應行為。如果無法身體力行這些商業適應行為,就不可能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在公司的地位也就無法提升了。
想要在商場上活躍,不僅要有專業的知識技術,也要有基本的思考力和創造力等“知識的能力”。不過,光憑這些能力來做事,還是不夠的。必須把這些能力融入自己的人際關系和周圍環境中,簡單地說,就是這些能力必須配合商場上的需求。商業適應行為就是這種讓你能達成目的的行動。你一定聽過“學校的高材生,未必是商場的風云人物”,這是因為許多在校的才子,到了社會上無法適應商場的需要。相反,在商界適應行為良好的人,即使不是一流大學畢業的,還是可以成為商界的頂尖人物的。
這種適應行為,會受到個人性格、意愿和價值觀等的影響。所以,要迅速擺脫蘑菇的成長環境,就必須首先要有形成適應行為的一種能力,也就是所謂“態度的能力”。
2.熱愛自己的工作
如果你只是為了薪水而來上班,那么公司的確是一個很無聊的地方。每天一大早得擠公車上班,下了班還要加班做未完的工作。另外,還要接受主管或老板的訓示和交代下來的工作,遇到客戶更要畢恭畢敬、低聲下氣的。工作規定嚴格,而且還要做許多自己不想做的事,真是苦不堪言啊!
不過,如果你想到的就只有這些,那就過于膚淺了。工作的樂趣是要由自己一點一滴慢慢去體會的,當你辛辛苦苦完成一件工作時,那種感覺不是用金錢可以換得的,這就是所謂的“成就感”。也就是這些成就感的累積,使你的生活越來越充實,充滿活力。當很多人一起同心協力完成一件事的時候,每一個參與的人當然都會深受感動。這種感受,要比其他如運動比賽勝利時所產生的感受更深。就是這些由平時各式各樣工作累積起來而達成的成果,悄悄地把日常生活的重心填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