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教學視導的工作總結模版
20XX年下半年,XX縣教學教育研究室分兩階段對全縣部分初中進行了教學視導。
第一階段:20XX年XX月XX日至XX日,視導學校有方谷學校,明山聯校(明山中學,豐安中學)南洲中學,中魚口聯校(中魚口中學,班咀中學);
第二階段:20XX年XX月XX日至XX日,視導學校是XX縣一中立達中學。教學視導期間,隨同高中組視導了XX縣成人培訓中心,XX縣一中(新校區)高一年級語文組。兩階段視導共聽課44節。通過教學視導,對全縣初中語文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看到了初中語文教改可喜的一面,也發現了語文教改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現將教學視導的情況做一個總結,主要談談教學視導中發現的一些問題。
一、對《語文課程標準》的不了解的現象比較普遍。
《語文課程標準》頒布于20XX年XX月,已經有四年了,但仍有相當多的教師只知道過去的《語文教學大綱》,而對新頒布的《語文課程標準》知之甚少。不了解《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語文課程標準》積極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對話教學理論等等。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準》是我縣初中語文學科的當務之急。
基于對《語文課程標準》不了解,所以有相當多的教師仍固守著原有的語文教學理念,堅守著過時的、呆板的教法,不把語文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這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開啟學生的思維,擴大學生的視野是極不利的。
當然,鄉鎮聯校的教學條件是有限的,有的聯校僅有的現代化教學設備是錄音機,更不能侈談多媒體教學。但是,教學設備的落后不能成為我們教師不能落實《語文課程標準》的借口,何況實施《語文課程標準》并不一定得非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不可。
二、對新教材的研究不夠深入。
我縣初中語文全部采用的是人教版教材。人教版教材選文具有典范性,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題材、體裁、風格豐富多樣。教材的編排體例和呈現方式也表現出靈活多樣的特點,避免了過去教材的模式化現象。教師與學生面對的都是全新的教材,學生學習語文的要求高了,教師教學語文要求也就更高了。在教學視導中,我發現,有相當多的語文教師難以適應新的教材。
(1)不能理解課文在單元教學中的地位。
新教材的編排體例,打破了過去以文體形式或以現代文、文言文為形式的單元編排體例,而采用了以一個主題為一個單元的編排體例。所以,一個單元從文體形式上看,有詩歌,散文,從語言形式上看有現代文,也有文言文。例如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從文體上看,《在山的那邊》是詩歌,其余是散文;《童趣》是文言文,其余是現代文。這一個單元以“人生”為話題,關注的是追求美好的人生。選文所寫的內容是作者對于人生的憧憬、體驗和思考。所以,語文教師首先要對某一篇課文在單元中的地位定位要準確。唯其如此,才能準確理解文章,才能確定一篇文章的教學重點。
《童趣》是初中階段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讓學生積累文言詞語,能夠貫通地了解文句意思,無疑是教學中的一個重點與難點,但是,我們如果思考到這一篇文章在單元教學中的地位的時候,就會理解到作者只有親身體驗生活,也就是只有細致地觀察才會獲得“物外之趣”這一思想。而事實上,我在教學視導中發現,一位教師在教讀課文最后一段,作者“見二蟲斗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一癩蝦蟆,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作者最后“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這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品質?這位教師引導學生歸結為這表現了作者具有勇敢、正義感優秀品質。我們試問,如果說是表現作者的勇敢、正義感的品質,那么為什么作者只是“鞭數十,驅之別院”而了事,而不把蝦蟆鞭死或踩死呢?這不是更能表現作者具有的這種品質嗎?可見,這位教師的分析是不準確的,甚至是錯誤的。導致這樣的錯誤,一是自身對教材文本的錯誤的理解,二是沒有思考到這一篇文章在本單元的地位。
。2)對教材文體鉆研不深入。
教師要教會學生學習語文,首先要研透教材文本,只有自己讀懂了才能教會學生。教師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部分老師不深入研讀文本而依賴教學參考書或優秀教案,更不針對自己所教學生而因人施教。不研讀教材文本,教師自己對教材文本的認識膚淺化、表象化,沒有對教材的創新認識;一味依賴教學參考書,教師使學生對教材文的理解抽象化、概念化;不針對學生的知識水平施教,導致教師講課是“對牛彈琴”。要對教材文本深入地、通透地理解,就必須對教材文本進行深入地鉆研,必要時才靈活地參考教師用書或優秀教案,而在施教過程中,更要研究學生的知識水平。
一位教師教讀流沙河的《理想》(七年級語文上冊)時,先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接著提出了兩個思考問題:
。1)課文寫的是什么?
。2)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理想的意義的?
學生要回答第一個問題是十分簡單的,寫的是理想。對第二個問題,教師指導學生歸納為三個方面:歷史意義,人格意義,人生意義。問題是,什么是歷史意義,人格意義與人生意義呢?特別是對于剛進入初中的學生來說,人格的真正含義是什么呢?作者是怎樣具體從這三個方面來寫理想的意義的呢?對這些問題不加以深入的研究就貿然得出問題的結論,顯然是根據教學用書而來,而學生能夠回答這些問題又顯然是根據有關參考資料而來。教師不深入研讀教材文本,隨之而來,也就導致了學生也不認讀教材文本;教師不深入思考問題,隨之而來,也就導致了學生只求得結論,而不問答案為什么是這樣的結果。
。3)對教材文本的處理不當。
怎樣處理教材文本,看似是一個教學方法問題,而實質上是如何整體把握教材文本及落實教學重點的問題。對一篇課文,不能從整體上把握,不能清楚地認識它在本單元中的地位,也就不能駕輕就熟地處理好教材,不能落實教學的重點、難點,不能找到教學的突破點。怎樣處理教材文本既反映出教師的教學經驗,同時也反映出教師對教材文本的認識深度和廣度。
對《傅雷家書兩則》中的第一封信我們應如何處理呢?我們應認識到本文是書信,既然是書信,那么傅雷為什么寫這封信呢?而傅雷又寫了什么內容呢?他又是怎樣寫的呢?讀完全文,我們生發了這些疑惑后,就很容易地提出這樣的問題:
1、傅雷是針對什么問題給兒子寫信的?;
2、傅雷是怎樣來告誡兒子的?
3、傅雷希望兒子將來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
了解了以上三個問題,也就從整體上把握了文章的文脈,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如果更簡單點,課文的思路可梳理為:本文針對什么問題給兒子寫信——傅雷是怎樣寫的(先動之以情,后曉之以理)——文章表達了作者對兒子怎樣的愿望。如果按照這樣的思路來把握和處理教材就很容易了?墒,一位教師教讀這篇課文,在先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后,提出了一個思考題:這篇文章的主題是什么?教師歸納為是如何面對挫折的問題。我們且不說這樣的主題歸納是否準確,就是按照一般的認識規律,我們讀一篇文章首先想到的不是文章的主題,而是作者在文章中寫了什么,是怎樣寫的。先提出文章的主題是什么,給學生一頭霧水。對主題是認識應該是在認讀全文之后的事兒。同時這位教師把課文的思路板書為:當兒子消極時:寬慰——控制情緒——吸取教訓。這不是全文的思路,也不能真正反映出全文的脈絡,況且這樣的概括是不準確的。
三、教學方法的陳舊、過時與運用不當。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蓖瑫r又指出:“學生是學習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薄罢Z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語文教師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選擇適合不同個體學生的教學方法!墩Z文課程標準》為廣大的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該采取怎樣的教學方法指明了方向。
而在我們的語文教學實踐中,一部分教師思想固守,仍抱著陳舊的、過時的教法不放,一堂課只聽到教師聲音,聽不到學生的發言。教師把一篇文章從頭講到尾,授課者在聲嘶力竭,學生在昏昏欲睡。就是簡單的提問,也采取的是自問自答的形式。這樣的教學方式談不上開啟學生的思維,談不上學生學習的能力培養,也就更談不上是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了。
另一種情況是,部分教師已經意識到,在教學實踐中要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要改進課堂教學,并且也在嘗試著啟發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但是,由于對這種教學方法嘗試不夠而運用得不嫻熟。
根據初中生身心發展的特點,考慮到初中生存在的強烈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主張在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應大力推行合作式的教學方法。而這種合作式的教學,又要以對話教學為基點。當然,這并不排除其他教學方法的運用。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的過程”,“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對話的實質是交流,交流應貫穿閱讀教學的整個過程。這種對話存在于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學生與文本之間,老師與文本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加強學生學習的合作性;學生與老師的對話,使師生在平等的地位中深入透徹理解文本,學生質疑老師,老師引導學生,雙方在對話過程中平等地參與對文本的探究;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加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老師與文本的對話,做到對文本既準確又有創新的認識?傊,教師、學生、文本都是對話的參與者,師生正是在這樣的對話中,逐步獲得對文本意義的深層理解,達到與文本的相互融合。
在運用對話式教學方法時,我們要端正幾種認識:
。1)講授和分析也是一種對話。
對話的實質是交流,生動而有趣的講授與鞭辟入理的分析也是教師對學生的一種推心置腹的交流與對話,不過,這種對話“應在師生平等的過程中進行”,這種講授與分析不是教科書上那些末經轉化的死板的理論,而是講授者將高深的理論化作生活中風趣的談吐。 同時,我們也應認識到,這種講授與分析不是組識課堂教學的主要的甚至是惟一的方式,不能壓抑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不能讓學生變成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畢竟,“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我們堅決反對教師話語的霸權主義。在教學視導中,部分教師機械講授,照搬教學參考書的現象仍然存在著。
。2)師生的對話不是簡單的師生問答。
作為語文教學狀態的師生對話,并不能簡單地理解為語文課堂上的師生問答。我們所說的師生對話,指的是蘊含教育性的相互傾訴和言說,師生彼此間敞開自己的心扉,加深對文本的研讀與探討,從而獲得精神的交流與價值的分享。因此,語文教學中師生的對話,是師生心靈的相互溝通,它不僅表現為提問與問答,還表現為交流與探討,獨白與傾聽,欣賞與評價。
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三種現象是必須杜絕的:
一是教師設問時讓學生機械的填詞回答;
二是“是與不是”、“對與不對”等的簡單判斷;
三是毫無意義的師生間的對答。有了這三種情形,課堂上學生是表現得異;钴S,但這只是形式上的熱鬧,并沒有調動學生思考問題,也并不具有啟發性。
(3)師生對話要注意引導性與啟發性。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這就要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做到既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同時也要正確認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作用與組識作用。漠視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會使課堂教學滑入滿堂灌的泥坑;忽視教師的引導作用與組織作用,會使課堂教學形成一盤散沙。我們要認識到,師生對文本的研讀是平等的,但同時師生之間知識儲備與能力又是不平等的。師生要地位平等地研讀文本,教師又要有不平等地引導和組織學生研讀文本。學生對文本的研讀,我們要尊重學生認識的個體差異,同時又要對學生認識的偏頗指正,不能對學生對文本的錯誤理解不置可否。我們倡導師生之間平等對話,不應是無原則地遷就學生,也不是以犧牲對文本意義的正確理解為代價而追求所謂的平等,而是要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呵護學生積極參與的學習態度和情感。我們進行的雖然是開放式的閱讀教學,但是對文本的研讀還是要做到準確理解文本所傳達的信息。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充分體現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作為引導者的地位。在教學視導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在合作討論問題后交換討論結果,學生的討論結果與文本本身傳達的信息差別很大,而有的教師并沒有指正出來,或者說,也沒有隱含地表達出對問題的看法,更沒有引導學生加強對文本語言的理解。這很容易讓學生認為自己的看法就是正確的。這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
我們說,講授與分析雖然也是師生之間的對話交流,但是,也容易滑入滿堂灌的泥淖。要改進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益,我們應大力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方法。教師在啟發中引導學生思考,在討論中組織學生獲得認知。而這種啟發與討論均要在師生平等的對話中進行。
初中語文的教學任重而道遠,怎樣落實《語文課程標準》仍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要使我縣初中語文上一個新的臺階,全縣的初中語文教師必須加強對《語文課程標準》的學習,更新自己的語文教學理念,加強對新教材的研讀,尋找到切合自己也適合學生的好的教學方法。這是我縣初中語文教師面臨的一個迫在眉睫的任務。
【教學視導的工作總結模版】相關文章:
教學視導工作總結05-16
小學教學視導工作總結12-30
小學教學視導工作總結07-24
教育論文:教學視導看教學03-26
教育教學視導工作總結報告07-25
小學教學視導工作總結4篇05-14
小學教學視導工作總結(4篇)05-14
教學工作視導總結12-31
農村小學教學視導調研報告材料10-14
以小學教學視導心得體會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