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時間過得太快,讓人猝不及防,又將迎來新的工作,新的挑戰,立即行動起來寫一份計劃吧。那么計劃怎么擬定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歷史教學工作計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歷史教學工作計劃1
一、教材分析
高一上學期學習歷史必修Ⅰ“政治文明歷程”,著重反映人類社會政治領域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內容。政治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本文由.方案范-文庫’為您;搜}集整-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社會經濟、文化活動密切相關,相互作用。了解中外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探討其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的作用及其影響,汲取必要的歷史經驗教訓。
二、學生現狀分析
今年任教高一六、七、八、九四個的歷史教學工作。通過初步接觸和了解發現學生歷史學科基礎相當薄弱,缺乏學習興趣,基本的學習方法和習慣都沒有養成,而且對歷史學科一慣當作“副科”,非常.本文.由方/案.范文庫;為您搜;集’整理^不重視。
三、本學期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方案范文.庫.整.理^:通過學習,了解人類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實,正確認識歷史上階級、階級關系和階級斗爭,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2.過程與方法:學習搜集歷史上有關政治活動方面的資料,并能進行初步的歸納與分析;學會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產生、發展及其歷史影響,理解`方案范#文.庫整-理^政治變革是社會歷史發展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并能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與解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社會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過程,樹立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而奮斗的人生理想。
四、工作措施
1.強化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質,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水平
就是要將課標要求的基礎知識記憶牢固,理解`方案范#文.庫整-理^準確。要注意研究在復習中怎樣把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專題問題、熱點問題聯系起來;要研究怎樣整合教材,怎樣加強三個必修模塊內容之間的嫁接與聯系,怎樣整合選修模塊與必修模塊之間的聯系;要研究采取哪些方式方法才能讓學生把主干歷史知識扎扎實實地掌握起來,達到記憶牢固,,運用靈活。
2.加強對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學習能力的培養
針對前面分析的學生在知識遷移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思維能力、審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要采取得力措施:
。1)研究怎樣實施問題意識教學,即怎樣在復習教學中滲透問題意識,將教材中陳述性的史實,轉換成問題性的素材,把說史變成問史和疑史,鼓勵學生尋找史實之間的因果轉化關系,把歷史的知識序列變成史實的問題序列。
。2)研究怎樣提高學生理論認識能力,即學會應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分析和解決問題,使學生把理論觀點轉化為認識歷史的思維方法,用以全面地、辯證地分析歷史問題。
。3)研究采取什么措施和方法落實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即怎樣把各種能力培養與具體的歷史知識相結合,與一定的方法技巧相結合;怎樣把能力的培養貫穿于教學、測試等各個環節和各種教學活動中,做到能力培養內容化、方法化、經;云谇袑嵦岣邔W生解答歷史試題的基本能力。
。4)研究采取那些措施和方法培養學生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做到:能夠正確理解`方案范#文.庫整-理^材料信息的含義;能夠準確概括提煉有效信息;能夠結合所學知識解決新問題。
3.加強學生行文答卷的規范性
初步設想通過老師明確要求和樣卷展覽、個別指導、限期做到等四個環節來落實加強學生行文答卷的規范性的訓練。
通過采取各種有效措施達到三個教學目標}方案范文.庫.整.理^:一是放慢速度,夯實基礎;二是理清線索,構建結構;三是注重能力,接軌高考。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要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為目的,全面整合教材內容,優化教學模式,以期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提高歷史學科的學習能力和綜合探究能力。
五、專業成長計劃
本學期繼續努力學習,廣泛涉獵本學科、現代教育技術以及教育教學和學生管理方面的理論,并積極參加各種學習和培訓,對素質教育和高效課堂要有更明確的認識,并積極參加投身教研教改,把成果落實到教學實踐中。
六、教學進度安排
第2-4周:第一單元
第5-6周:第二單元
第7-8周:第三單元
第9-10周:第四單元
第11周:期中考試
第12-13周:第五單元
第14-15周:第六單元
第16-17周:第七單元
第18-22周:復習準備期終考試
初步設想通過老師明確要求和樣卷展覽、個別指導、限期做到等四個環節來落實加強學生行文答卷的規范性的訓練。
通過采取各種有效措施達到三個教學目標}方案范文.庫.整.理^:一是放慢速度,夯實基礎;二是理清線索,構建結構;三是注重能力,接軌高考。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要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為目的,全面整合教材內容,優化教學模式,以期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提高歷史學科的學習能力和綜合探究能力。
七、專業成長計劃
本學期繼續努力學習,廣泛涉獵本學科、現代教育技術以及教育教學和學生管理方面的理論,并積極參加各種學習和培訓,對素質教育和高效課堂要有更明確的認識,并積極參加投身教研教改,把成果落實到教學實踐中。
八、教學進度安排
第2-4周:第一單元
第5-6周:第二單元
第7-8周:第三單元
第9-10周:第四單元
第11周:期中考試
第12-13周:第五單元
第14-15周:第六單元
第16-17周:第七單元
第18-22周:復習準備期終考試
歷史教學工作計劃2
一、教材分析:
初一歷史第一冊是政治思想性很強的一門課程,思想性、科學性、可讀性強,圖文并茂,趣味性較強。主要以課為單位,敘述我國原始社會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歷史,共22課,每課課文由提示、正文、閱讀課文、圖、表、資料、注釋以及課文中思考題和課后練習,活動建議等組成。其中正文緊扣教學大綱目標要求,可作為課堂教學應完成的基本任務。其余內容,可根據學生具體情況,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與要求。教材重點在于與歷史發展的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難點在于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
二、教學目標
增強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征及其發展趨勢。培養學生識圖、讀史料的分析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同時訓練學生動手制作能力。
三、實現教學目標的措施
1、注重學科間知識的融合與滲透
在把握教材時,從總體上突破原有學科之間的界限,使學生能在多學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學內容。在宏觀上,應保持合理的綜合結構;在微觀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學科知識間的合理滲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聯系。
2、注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倡導立足于學生發展的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通過那些能夠帶給學生理智挑戰的教學;通過那些在教學內容上能夠切入并豐富學生經驗系統的教學;通過那些能夠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體驗的教學;通過那些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的教學,做到“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有效地增進學生的發展。
3、突出能力目標的主導
即強調學生思考能力、創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以能力目標為主導,在教學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態度,創造融洽的教學環境,給學生足夠的空間,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在教學中,始終圍繞能力目標的實現,努力探討用能力目標主導教學的途徑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識、能力和人格培養有機結合起來。
4、抓好課堂40分鐘的效率。
在教學中貫徹“全面性、系統性、準確性、綜合性、科學性、鞏固性”的原則。要做到精講精練,概念清楚明白,條理清楚,重點突出,難點講清,切實做到落實“三基”,打好基礎,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
四、考核方式:
針對以上幾點,本學期考核方式主要采用考試。本學期爭取平均分達到及格水平,優良率和及格率能有所提高。
五、教學進度
新教材初一歷史第二冊總共有22課,從隋朝的統一講到清朝的統一,每課的內容為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新教材主要全面貫徹基礎知識、能力培養和思想教育三項教育目標,以歷史發展的線索、重大事件和人物、經濟、文化的重要史實為重點。本學期共十八周,共大約有三十二個課時左右,其中新課講授占二十二個課時,單元復習占六個課時。
周次
具體計劃
第1周(8.20-8.24)
第1課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第2課 原始的農耕生活
第2周(8.27-8.31)
第3課 華夏之祖
第一單元復習
第3周(9.3 - 9.7)
第一單元測驗
第4課 夏、商、西周的興亡
第4周(9.10-9.14)
第5課 燦爛的青銅文明
第6課 春秋戰國的紛爭
第5周(9.17-9.21)
第7課 大變革的時代
第8課 中華文化的勃興(一)
第6周(9.24-9.28)
第9課 中華文化的勃興(二)
第二單元復習
第7周(10.1-10.5)
第二單元檢測
第10課 “秦王掃六合”
第8周(10.8-10.12)
第11課 “伐五道,誅暴秦”
第12課 大一統的漢朝
第9周(10.15-10.19)
期中復習
期中考試
第10周(10.22-10.26)
第13課 兩漢的經濟發展
第14課 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
第11周(10.29-11.2)
第15課 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
第16課 昌盛的秦漢文化(一)
第12周(11.5-11.9)
第17課 昌盛的秦漢文化(二) 第三單元復習
第13周(11.12-11.16)
第三單元測驗 第18課 三國鼎立
第14周(11.19-11.23)
第19課 江南地區的開發
第20課 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15周(11.26-11.30)
第22課 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一)
第22課 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二)
第16周(12.3-12.7)
第四單元復習 第四單元檢測
第17周(12.10-12.14)
期末復習
第18周(12.17-12.21)
期末復習 期末考試
歷史教學工作計劃3
一、開學第一課
1、介紹八年級歷史學習的重要性。孩子們剛升入八年級,由于七年級的認識,認為歷史和生物、地理都是小副科,只要是上課好好聽講就可以應付過去,學的好壞無關緊要。更有甚者,搞個“臨陣磨槍”戰術,最后也能勉強及格。其實,八年級的歷史很重要!培根曾經說“歷史使人明智”,歷史上的好多偉人都酷愛歷史,熟讀歷史,精通歷史。其次,歷史是中考學科之一,也是最容易得分和失分的學科,如果你理解了,掌握了就可以輕松得分,如果不好好學,等到考試時胡亂的翻課本,知識點答得顛三倒四,混亂不清,沒有條理性,得分就很難了。再者就是為將來的深造學習和未來生活打基礎。
2、介紹學習方法。學習歷史不能死摳課本,應該廣泛的閱讀與歷史相關的課外書籍,觀看相關的影片,有必要時可進行實地考察等,獲得知識的途徑不是唯一的,多種多樣的學習形式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獲得知識,知識也是多層面的'。
3、學習歷史的課上要求。精讀教材,由厚到薄,不留死角;動腦記憶、認真思考;做好預習,然后上課有針對性地聽;做好課堂筆記;上課探討交流,大膽發表意見和想法;課后認真復習,多做練習。
二、教育教學
1、前置性作業的布置與實施。在單元學習前,就把本單元的前置性作業布置下去,讓孩子有充足的時間思考,整理資料,翻閱書籍,并形成書面資料。有的作業布置給學習小組,課余互相交流,有的課上交流,有的整理好上交書面材料,收集成冊。
2、課上教學。
a、先檢查所學內容,形式為全班抽查,同桌互查,全班默寫等,讓孩子邊學邊復習。
b、新授內容按自主探究→小組交流→設問解疑→全班探討→教師小結→口訣強化→鞏固練習步驟進行。
c、在教學過程中,由于上課時間有限,課時較緊張,自編口訣有難度,前期直接呈現,后期再嘗試自創知識點口訣。
3、課下復習,每周一節晚自習的時間,進行分層復習,
a、層知識點擴充,難度練習盡量鏈接中考試題;
b、層梳理知識點,鞏固知識點練習以提高;
c、層強化知識點,知識點過關檢查等。另外自由背誦時間,爭取每天背誦一大知識點,在班上安排專門人員進行督促與監督。
d、對于走讀學生提高對他們的作業要求,課上多關注,都提問。
三、課外知識擴充。
向孩子介紹一些和課本有關的影視作品,課外書籍,擴大知識面,陶冶情操!
歷史教學工作計劃4
為了更好的完成新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使各項工作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順利的進行,根據高二文科班的實際情況特制訂本學期教學工作計劃如下:
第一、總體目標
1、側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高考強調跨學科綜合能力要求,體現了歷史學科的本質特征。因此我在教學進程中,將有目的的`將史、政、地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各科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現實問題與歷史問題相結合,體現學以致用的教學風格。
2、建構歷史知識體系,重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高三歷史教學應注重與歷史發展的連續性和階段性,我在教學中,將強化和突出歷史的階段特征,將具體歷史事件放到這種特征中去考察分析,讓學生自己去深化認識,受到教育、得出啟示、發展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
3、正確處理全面復習和重點復習的關系我將采用三段式復習,即基礎復習,專題復習和重點復習方法,同時把教學計劃作調整,側重點在后兩段上,以增強能力訓練的力度。
第二、學生基本情況本屆高二文科共有2個班,共計93人,學生基礎相對較弱,學習習慣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第三、主要教學措施
1、努力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更新教育思想,認真研究課標、教材、教法、學法,努力提高教學效度。
2、狠抓學風建設,管理好自己的課堂,加強方法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以高三第一輪復習的要求來進行高二歷史教學;真正做到常規教學落到實處。
3、關于考試:按照年級組的統一要求,認真組織好每一次階段考試,做到精心命題,細心閱卷,認真講評。
4、關于作業:要求學生按進度及時按質、按量完成好所訂同步訓練資料,;教師平時加強監督,按時、按要求批改好作業。
5、積極推進集體備課,群策群力。
6、提倡多種教學手段的使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從而掌握基礎知識,養成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第四、教學內容教材《世界近代現代史下冊》、《中國古代史》。
第五、教學安排
1、假期補課期間完成《中國古代史》第一至第二章的教學。
2、下學期第1-4周完成文科完成選修I第三章至第四章教學任務。
3、第5-7周文科完成第五章前四節教學任務。
歷史教學工作計劃5
教好中國歷史很重要,所以這學期的教學工作計劃是這樣的:
一、教學知識目標及能理培養目標:
1、要求學生了解從鴉片戰爭到新民主主義革命這段歷史事件。
2、理清這段時期的歷史脈絡,掌握重要的歷史時期的有關知識。
3、培養學生學會用運所學的歷史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思考和處理問題。
二、教學內容:
本學期中國歷史教學內容共分為七個單元,敘述從鴉片戰爭代到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的歷史,共需22課,每課教學1課時,復習課需要2課時。
三、背景分析依據:
本學期將根據學校工作精神,以全面貫徹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指導,在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下,以課改內容為樣板,以考試改革為突破口,加強常規教學的.研究力度,切實深化七年級歷史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七年級中國歷史上冊,在全面貫徹歷史課程標準規定的知識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以及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目標的前提下,突出了以下幾點:一、減輕學生負擔,降低難度。二、增強趣味性和生動性。三、轉變傳統的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四、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整體情況分析:學生從初一升入初二,表現為:好奇、好動、上進心強、學習的積極性高;但是不會聽講和自學、不會做筆記、個別學生不交作業、課堂吵鬧、學習習慣差。各個班級在班風、學風上存在著差異,許多學生不重視歷史課的學習。雖然絕大部分學生上課時能圍繞著老師思路轉,但仍有學生回答問題跑調。由于學習態度不端正,習慣又較差,認識又不足,故要達到100%的合格率目標較難,整體看來不愿讀書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從起始年級就要抓課堂常規管理、學習習慣的培養,嚴格管理和規范學生的行為,在教學中必須加大力度備好課,做好每一個課件,及時鞏固消化,力求每一節課都能有實際成效。
歷史教學工作計劃6
一、指導思想:
歷史教學是貫徹德、智、體、全面發展方針,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求學生學習和掌握基礎的歷史知識,即了解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
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以及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向學生進行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尤其是以發展規律教育,要求教會學生初步掌握記憶、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方法,培養學生學習和表述歷史的能力,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內容:
。、中國近代史部分:南京國民的建立到民國時期的文化。
。病⒅袊F代史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時期的`文化。
三、情況分析:
1、學生情況:初二(1)、(2)現有學生101人,學生雖對歷史較感興趣,但他們不愿花時間對知識進行識記。
2、第四冊共有27課,學習南京國民成立到上世紀90年代初期的歷史。正文部分是必須掌握的內容。注釋和文字說明,不作要求。
四、具體實施與要求:
。、認真備好每節課,明確重點、難點。
2、課堂教學按大綱的要求,全面完成歷史教學。
。场⒃趥魇谥R的基礎上,進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養,教學內容要突出重點。
。础⒔虒W方法要靈活多樣,講究教學技能和教學藝術,以增強學生的積極性。
5、要充分運用歷史地理、圖畫、圖表,積極創造條件,以教學的直觀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采取多種方式進行復習和考核,抓住線索,突出重點,弄清概念,活躍思路;
7、加強環境教育,使學生樹立環保意識。
五、課堂進度具體安排如下:
內容周次
。、2課1
。、4課2
5、6課3
7、8課4
。、10課5
11、12課6
。保场ⅲ保凑n7
。保、16課8
復習9
中考10
17、18課11
。保埂ⅲ玻罢n12
。玻、22課13
。玻、24課14
。玻、26課15
27課16
歷史教學工作計劃7
一、指導思想
歷史課的教學著眼于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對世界有更深刻的了解,本學期主要學習世界歷史,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基本情況
今期本人任教九年級的3、4班的歷史教學,學生課堂紀律還比較不錯,但兩極分化嚴重,缺乏分析理解能力,衷于死記硬背,不能活學活用,對于文綜的開卷考試會很吃虧,但只要老師有方法、有耐心,將枯燥乏味的歷史知識加以生動化、形象化,同時輔以豐富的教學手段,牢牢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學生就定能將歷史知識學好。
因為是畢業班,為了使中考總復習能提前進行,贏取更多更寶貴的復習時間,教學進度會大大加快,計劃今期將世界歷史上下冊全授完。
三、教學目標
通過本學期歷史學科的學習,培養學生了解世界的能力,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比較中國與其它各國的'差異,以此來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四、教材分析
每冊教材共分六個單元,上冊21課,下冊19課,結合歷年中考要求,重點為近代史以后的內容。每課的內容多,知識點多,且容易混淆,要記憶的圖形也多,教師要教會學生理解,方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五、具體措施
1、講授切合實際、因材施教。以“開放式”、“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為主。
2、力求知識趣味化。
3、狠抓課堂教學,充分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積極參與。
4、練習要求規范認真。
5、作業批閱及時、認真。
6、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7、及時檢測,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歷史教學工作計劃8
一、學情分析
對于七年級學生來說,歷史是他們接觸的一門新課程。大多數同學對歷史比較有興趣,課堂紀律較好。但是對于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存在難度,綜合歸納能力也有待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以時間為順序,從人類的起源講起,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結束。教材圖文并茂、可讀性強。教材重點在于與歷史發展的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難點在于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
三、教學措施
1、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新課改提倡轉變傳統的學習方式,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我會將這些理念貫徹到歷史課堂中來,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在課堂起始,以精彩的導入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鋪墊,使學生在興趣和好奇的驅使下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在課堂中,重點、難點部分將主要通過學生的合作討論來解決,而不再僅僅由教師講述。
2、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
課堂上,在尊重教師的主體地位的同時,要更多的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對于歷史課來說,教師的講授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教師要盡量做到少講、精講,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學習、思考和展示,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來。
四、課時分配
第一周:歷史導言課
第二周: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原始的農耕生活
第三周:華夏之祖;夏商西周的興亡
第四周:燦爛的青銅文明;春秋戰國的紛爭
第五周:國慶假期
第六周:中華文化的勃興(二);單元回顧
第七周:秦王掃六合;伐無道誅暴秦
第八周:大一統的漢朝;復習
第九周:復習,期中考試
第十周:期中考試情況總結;兩漢經濟的發展
第十一周:匈奴的興起與漢朝的和戰;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
第十二周:昌盛的秦漢文化(一、二)
第十三周:秦始皇功過的辯論;單元回顧
第十四周:三國鼎立;三國歷史江南地區的開發
第十五周: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二);單元回顧
第十六周:復習
第十七周:復習
第十八周:復習,期末考試
歷史教學工作計劃9
初三的歷史面臨會考,可以說初三歷史是整個初中歷史教學的重中之重。本期學校安排我繼續任教初三年級6個班的歷史教學工作,我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打好初三歷史會考這場攻堅戰,爭取在會考時取得一個理想的成績。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從現在開始就要積極備戰歷史會考。為了能給今年的歷史會考打好基礎,特制定初三歷史本學期的工作計劃,具體內容如下:
一、深度挖掘教材
初三是新課改,新教材和老教材相比,在知識的處理上,有許多不同的地方,這就需要我們認真備課,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度挖掘教材,鉆研教材,深刻領會新課改的精髓,以便能更好的適應會考的靈活多變性。
二、認真、全面備課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尤其是初三的歷史。面對初中日益靈活的歷史會考,備課是一定要深度挖掘教材,全面吃透教材,靈活傳授教材,對課堂上的每一分鐘都要精打細算,認真設計好課堂的沒一個環節。備好教材的同時,還一定要備好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備課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到這個時期學生的心理,充分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
三、狠抓課堂效率,注重知識的落實
初三的學生,課業負擔很重,課余不可能有時間背歷史,這就要求上課時保證課堂效率,當堂的'知識爭取當堂掌握。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我們力爭:講課內容少而精,線索簡單而清晰,課堂給同學一定的時間當堂消化本節課的知識
四、充分利用課外輔導,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初中生對于知識多數是死記硬背,不求甚解,這就更要求我們要不斷的在他們面前提醒,重復,也就是說我們要加大檢查力度,使學生的腦子里始終都裝著歷史。將各班分成興趣小組,選出小組長,由小組長負責提問,教師利用自習時間進行抽查。
五、加強與同一班級其他任課教師的聯系
初三的學生由于學習壓力較大,情緒比較容易波動。對此,我們應和其他任課教師聯系,時刻掌握著每個學生的狀況,并且及時的對癥下藥,爭取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
歷史教學工作計劃10
一、指導思想。
以校教學計劃為指導,落實推進課程改革,形成先進的課程結構和綜合的教學理念,提高語言能力、教學能力;在歷史與其他學科之間建立對話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學的境界;實施綜合性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二、教學任務及目標。
1、完成七年級下冊所學內容。
2、提高教學質量,期末測試綜合評價力爭進入全縣鄉鎮中學中等行列。
三、基本情況分析。
1、學生情況分析。
七年級歷史下冊期考成績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多數學生對學習歷史不感興趣,沒有課外閱讀材料。
2、教材分析。
第一個單元“繁榮與開放的社會”,教科書內容的安排和教學活動的設計,無不緊扣隋唐時期的“繁榮”與“開放”!胺睒s”與“開放”,是反映一個積極向上的社會的兩個側面,具有同一性。這一單元的8節正課,在人教版舊教材中大多能找到對應的內容,也能在新課標中找到對應的知識點。只有第1課《繁盛一時的隋朝》和第4課《科舉制的創立》略顯例外。新課標中,有關隋朝的內容比較少,只是在科舉制度和科學技術部分略有涉及。但是,想要學生明白唐朝為何“繁榮”、如何“開放”,僅僅從唐朝歷史的角度去陳述,恐怕略顯蒼白。因此,教科書設置了《繁盛一時的隋朝》這一課。課文用“南北重歸統一”“大運河的開通”兩個子目,從政治、經濟兩個方面介紹了隋朝的發展情況,為學生更好地理解唐朝的繁榮與開放打下了基礎。
關于科舉制的創立這一內容,原有的教學大綱和教材雖有涉及,但一般不會展開。鑒于新課標將科舉制作為內容標準中相當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教科書特意安排了一整節課來講述科舉制的誕生、完善與影響。與以往的教學大綱不同,新課標此前沒有談到中國古代官制的內容。了解中國古代如何選官、如何任官,對學生學習其他知識很有幫助。例如,對本課內容的探討,能夠幫助學生深入了解唐詩成就為何輝煌,唐詩創作為什么能夠步入黃金時代。
為了突出主題“繁榮與開放”,這一單元的課,對隋煬帝的暴政、隋末農民起義以及唐朝中后期的歷史,包括安史之亂、藩鎮割據、朋黨之爭、宦官專權、唐末農民戰爭等傳統教材經常寫到的內容,較少涉及。
第二個單元“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實際涉及“民族關系的發展”和“經濟重心的南移”兩個主題。它們不像第一單元的“繁榮”與“開放”那樣,從字面到內容都具有同一性。這里“民族關系的發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內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權并立與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對“經濟重心的南移”有影響。但要在有限的篇幅里簡單明了地說明它們特別是后者與“經濟重心的南移”之間的關系,卻并非易事。因此,教科書調整了課標內容標準的順序,采取了先概述民族政權并立時代的情況,后分析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列舉經濟重心南移的表現,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會風貌、介紹元朝大一統的出現及民族大融合的發展情況。如此安排,既增強了課文內容的邏輯性,又為教學提供了方便。
歷史教學工作計劃11
為我校學生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績,特制定以下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依據課程標準、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準確把握考情、教情、學情,制定有效的備考策略,力爭讓我校歷史學科在20xx年高考中取得優異成績。
二、具體實施方法
1、把“三綱二題”作為復習的基本依據。
第一、“三綱”即課程標準、20xx年考試大綱和20xx年考試說明。
第二、“二題”即20xx年全國高考歷史卷試題和20xx年全國各套高考歷史卷。
2、加強集體備課,提高備考效益。
第一、加強集體備課的組織管理。集體備課要定時間、定地點,要有計劃性(周四、周六上午)。
第二,優化備課方式。集體備課要實現由備教案向備學案的過渡,由備教學內容、備知識梳理向備教學實施的過渡。
第三、優化備課內容。要認真關注三情(考情、學情、材情)、三態(原生態知識、衍生態知識、動態知識)、三生(尖子生、邊緣生、學困生)等問題。
3、依循“五步式學案導學模式”進行課時復習,提高課堂效益。
第一步為“復習舊課”。主要通過檢查提問進行。
第二步為“依案掌握要點”。首先,解讀課標,明確要點。其次,結合教材理解記憶學案“知識概括梳理”部分的內容。再次,通過教師提問、學生板演、默寫、互查互評等活動進行展示交流。
第三步為“問題質疑討論”。學生提出學習中的疑問,通過合作學習或者由老師幫助解決疑難。
第四步為“知能拓展提高”。通過優化處理學案的“知新整合”完成。
第五步為“鞏固反思感悟”。通過優化處理學案中的“達標測評”,在精練中鞏固成果,升華認識。依循此模式進行復習時,要分塊落實“知識概括梳理”部分的內容。
4、優化訓練過程及講評課模式,提高學生解題能力。
第一、精心選題。選題的基本依據是“三綱二題”。選題應以“三新”(新材料、新情景、新視角)題型為主。
第二、仿真訓練。訓練要采用限時、閉卷的形式。要使用答題卡(選擇題)和答題紙(非選擇題)。
第三、精心批改。限時訓練應做到逢練必批,逢批必記。
第四、上好講評課。講評課的'一般模式為“自我矯正——精評新練——自我完善——典題記錄”。
5、加強規范化訓練,保證不因規范化問題而無謂失分。
第一,注意審題的規范。選擇題要審清主題、題干和選項。非選擇題要審清限制語、求答項和相關背景材料。
第二,注意答題程序的規范。應在做完Ⅰ卷后及時涂卡,不能全部試題做完后再涂。在做非選擇題時,不宜跨題或跨問答題等。
第三,注意答題紙使用的規范。書寫時不要超出答題區域。要將答案與題號和各小問的序號對應好,以防錯位。選做題應先寫題號等。
第四,要注意書寫的要點化、段落化、序號化、整潔化以及語言的術語化等。針對實高高三學生的現有知識水平和能力素質,特制定以下計劃:附一輪復習計劃:
復習進度:(基本按照xx歷史教研室意見,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微調,備課組保持統一。)
復習方法:
1、充分發掘利用一輪復習資料《創新方案》,完成相關填空和練習,掌握基本知識。
2、備課組組織編寫知識點復習講義,幫助學生梳理基礎、夯實基礎。
3、每周利用自習課進行一次限時訓練,及時反饋,提高能力。
4、課前檢查,進一步夯實基礎。
歷史教學工作計劃12
新的一學期又開始了,為了更好地完成本學期的教學工作,配合好學校的各項工作,進一步落實貫徹好教育教學方針,制定了如下的教學計劃。
一、基本情況分析
經過上學期的學習,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歷史知識、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大部分學生還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實,大多數學生課堂上缺少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不注意知識點的整合,缺乏歸納分析能力,這些都是教學的不利條件,有待于進一步加強、改善。
二、教材內容分析
《歷史》八年級下冊,內容主要包括了中國現代歷史部分,歷史時空跨度大、歷史問題高度概括、具有歷史現實感和社會實踐性、滲透了較強的思想性和政治性。它承接《歷史》八年級上冊中國近代史發展線索,設置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五個學習單元,概述了20世紀后半葉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歷經的兩次歷史巨變,反映了新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和改革開放、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發展過程。
三、教學任務和目標:
1、八年級下冊歷史教學,力求向學生傳授中國現代歷史基礎知識,基本線索,讓學生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歷史事件及涉及的重要歷史人物的歷史功績,了解現代中國基本國情,認識新中國的建國史、探索史、發展史、外交史,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
2、繼續傳授運用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學會歸納整合歷史知識,學會從眾多歷史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揭示歷史規律,開啟聯想和想象,自主探究,從學會到會學。
3、通過中國現代愛國史實,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傳統教育,社會主義國情教育,領袖人物的開拓教育,民族團結教育,使學生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文化傳統,具有創新和開拓才能,掌握為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的本領。
四、具體措施:
1、本學期繼續以打造高效課堂,提高教學效率為己任,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和增強學生素質、思想、培養能力,按質按量完成教學教育任務,使學生掌握中國現代時期的的歷史。
2、重點學習前五個單元的內容,為中考打好基礎。
3、認真鉆研課標、教材、教參;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每一個導學案,上好每一堂課;耐心輔導學生,教書育人。
4、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核心,注重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和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學習歷史,培養發現歷史問題和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養成探究式學習的習慣。
5、積極探索多種教學途徑,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充分開發和利用課程教育資源。
6、積極組織開展教研活動,深入學習教學理論,搞課題研究,積極撰寫論文,提高教學理論水平和教研能力。
7、優化課堂教學。嚴抓紀律,采用多種教法,如討論、評論、閱讀、自學等方式,啟發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和學會學習和做人。
五、教學資源的開發:
利用學校圖書室、網絡及其它媒體開發教學資源,相關歷史背景資料、影片等播放給學生觀看,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對歷史資料的理解。
附:教學進度
周次教學內容
11、2課
23、4課
3第一單元復習
45、6課
57、8課
6第二單元復習
710、11課
812、13課
914、15課
10第三單元復習
11期中考試復習
1216、17課
13第四單元復習
1419、20課
1521、22課
16第五單元復習
17期末總復習
18期末總復習
19期末總復習
20期末總復習
21期末考試
歷史教學工作計劃13
九年級下學期是整個初中歷史教學的重中之重,不但要學習新課還要復習整個初中學習的中國史和世界史內容以迎接中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從現在開始就要積極備戰歷史中考,為更好開展個人教學工作,圓滿完成學校交給的任務,爭取優異教學成績,特制訂本學期的工作計劃。
這個學期我繼續擔任九年級六個班的歷史教學工作。教學任務較重,所以必須加大力度備好課,上好每一課,課堂及時鞏固,及時消化,力求每一節課都能有實際成效。為此擬采取具體措施如下:
。保龑W生牢固樹立中考的'意識,讓學生意識到中考的緊迫性競爭性,讓他們認識到面對中考,分分必爭的必要性。
2、為了提高課堂的效率,繼續加強預習,可提前預留一兩道題目讓學生思考,帶著問題預習,或者使用同步探究的自主探究環節,為下節課的教學做好準備。
3、做好課前鞏固檢測,對上節課最基礎的知識進行檢測,并及時反饋點評;蛘邫z查預習,鞏固自主學習成效。對檢測結果不理想的同學進行個別輔導和幫扶,可以通過老師也可以通過小組的方式,生生互動,雙方受益。
4、響應學校要求,以多媒體教學為突破口,將課堂教學內容突破課本,廣泛聯系現實生活時事等,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依據歷史學科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認識到歷史并不是枯燥無味的,從而在課堂教學時潛移默化的讓學生記住知識點,
5、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6、加強習題訓練和學法指導,以鞏固基礎知識,做題過程注重答題方法和解題技巧的培養和訓練,要求學生認真做題,加強學生思維和審題能力的培養,學會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審題時會抓住鍵詞和限制詞,加強答題的準確性、完整性和規范性。
7、課下鞏固是非常重要的,初三學生學習壓力大,因此我在制定復習學案時 將知識點以更加直觀和系統的方式展現出來,后補充相應的中考題。學案為抓手,進一步充分發揮小組合作互助和小組長、課代表的檢查監督功能,提高學生學習自主自覺性,全面促進歷史學習,不斷提高成績。
8、課時活動安排
歷史教學工作計劃14
新的學期,教學工作的重點是圍繞教研中心和學!凹w教研”、“學案導學”、“習慣培養”三項重點工作進行,在繼續推行素質教育的同時,關注學生成長,促進 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發揮集體教研的優勢,抓好學生習慣培養,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促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為此,在總結上一學期工作的基礎上,結合學校教學工作要求,制訂新學期教學工作計劃。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任教初一(1)、(2)班,共約90多名學生。初一是起始階段年級,最大特點是:好動,好講,比較浮夸。歷史是他們新接觸的一門新學科,所以大部分同學求知欲較強,對新學科會有較濃的興趣。但初一學生的特點又使得他們可能管不住自己,上課只是聽聽而已,他們的 記憶力、對問題的理解能力、語言的表達能力尚處于較低水平,綜合歸納能力更是欠缺,況且還有部分同學學習目的不明確,上課不認真聽,學習欠積極不主動。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慣、行為習慣成為新學期的常規工作,而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又成為今后教學工作的重點。
二、工作計劃
教學計劃
1、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中國歷史》第一冊,主要包括四個單元的內容:即中華文明的起源、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統一國家的建立、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闡述了從我國的 遠古居民到魏晉南北朝,各個時期的興衰過程及其經濟、文化的改革和發展。教學中主要引導學生把握好朝代的更替,掌握不同歷史時期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征及其發展趨勢。
能力目標:在教學中,正確運用課本中的史料、圖片,課本中的動腦筋問題,活動與探究對學生進行能力訓練,教會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課堂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培養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日常檢測,加強學生歸納問題、靈活運用知識能力的訓練。通過引導學生評價歷史事件、歷史人物,使學生掌握評價歷史事件、人物的方法,學會正確表述歷史。充分利用“我的三分鐘我展示”,給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思想目標:在教學中,除了注重知識的傳授和能力培養,還應充分利用歷史課堂的優勢,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通過學習中華文明的起源,青銅文明,使學生懂得中國 文化的源遠流長,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通過學習不同朝代的歷史發展概況,認識到杰出人物如秦始皇、漢武帝、曹操、孝文帝等對歷史發展所起到地推動作用。通過不同時期文化成就的學習,對學生進行科技史的教育的同時,引導學生學習古代科學家、文學家們勤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從而培養學生勤奮好學、腳踏實 地、開拓進取的品質。
教學重點:夏、商、周的更替及青銅文明;秦的統一和滅亡;大一統的漢朝;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魏晉的建立;不同時期的文化科技成就。
教學難點:主要是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能力訓練,教會學生靈活運用知識。
2、教學進度
嚴格按照市教研中心安排的進度表進行。
3、具體措施
(1)研究初一學生心理特點,抓好起始年級的常規教育,端正他們的學習態度,注意培養初一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
(2)深入研討教材,提高駕馭教材能力;認真學習初中歷史教法、學法指導意見,提高自己的授課水平和業務能力;
(3)完善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精心設計每一課的學案。備課做到實用性強,提高課堂效率;組織好每一次單元檢測工作;
(4)重視學生能力培養,以“我的三分鐘我展示”為平臺,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培養學生搜集資料、表述歷史、評價歷史等方面的能力;關注全體學生和學生每個方面,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優生發展,提高合格率;
(5)重視集體的力量,積極參加集體教研活動,開展好集體備課,充分發揮集體優勢,以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對學生的培養計劃
1、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
主要措施:利用歷史課的優勢,引導學生探討歷史上的著名人物的優秀品質,
對 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協助班主任,加強對學生的日常行為管理,經常深入學生,了解學生發展動向,及時將學生不良行為加以改正;與所有教師一起,共同關注學生成長,引領學生沿著健康軌道發展;加強與家長的聯系,對學生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與家長溝通,以取得家長對教育的支持。
2、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以后學習奠定基礎。
歷史教學工作計劃15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七年級的四個班的歷史教學工作任務。為了更好的完成新學期的歷史教育教學工作任務,使以后的工作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順利的進行,特制訂本學期的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一、教學指導思想
新課標教材七年級歷史下冊在全面貫徹基礎知識,能力培養和思想教育三項教育目標的前提下,突出了三點:一是減輕學生負擔,降低難度;二是增加啟發性和生動性;三是培養創新實踐能力。本期教學以校教學計劃為指導,落實推進課程改革,形成先進的課程結構和綜合的教學理念,提高語言能力、教學能力;在歷史與其他學科之間建立對話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學的境界;實施綜合性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七年級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對本學科知識產生了興趣,有一定的學習動力。然而,從上學期上課反饋的情況來看,不同層次的學生上課效果差距較大。有的學生基礎很好,視野開闊,并能對歷史事件發表很多自己的見解,這也讓教師必須加大備課的深度和廣度。有的學生基礎一般,但課堂回答積極。大部分學生歷史基礎基礎差,所以要注重歷史基礎知識的講授。這學期的教學,要在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上多下功夫,注意學習方法的引導。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繼續講授中國古代歷史,主要以課為單位,敘述我國隋朝至明朝以及清朝初年的歷史,各個時期的興衰過程及其經濟、文化的改革和發展,共22課,每課教學一課時。
四、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及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
2、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進一步認清歷史前進的大趨勢和當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樹立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的遠大理想,肩負起時代賦予的社會責任和崇高使命,當好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3、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素養。
五、主要措施
1、在課堂教學中倡導師生平等,民主的人際關系,應尊重學生的差異,崇尚個性和主體性,鼓勵探索真理,在教師啟發、誘導下,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這給教師提出更高要求,學生在擁有發揮個人才智的機會和空間的同時,壓力感又會促進學生去主動涉獵知識,獨立思考問題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創設一個良好的氛圍,注意師生雙方交往、互動、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2、教材貫穿一些材料閱讀,“課外學史”等雖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卻是教材正文的擴展,實際上是給了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讓學生更自主的學習,有助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發展學生的智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實施了愛國主義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些,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時讓學生分組討論,人人參與觀察、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教學活動。
3、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如課堂上答題、小討論,故事會,通過這些活動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同時也使學生主動復習當天所學的內容。這樣就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及時發現不足,及時總結。
4、積極開展歷史活動課,鼓勵學習參與歷史小制作,通過課外讀物,網上探訪古跡、名人軼事,擴大歷史的知識面,通過自主的學習方式,提高探究學習能力。加強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實踐能力。
5、集體備課強化教學質量,讓教師之間取長補短,資源共享。
6、積極聽課,課后評議互相促進,提高教學效果。
【歷史教學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歷史教學工作計劃11-21
高二歷史教學的工作計劃10-18
故事與歷史的歷史教學論文10-20
動態的歷史與動態的歷史教學08-07
高中歷史教學組工作計劃12-11
歷史教學工作計劃范文11-07
歷史影視資源歷史教學論文07-21
歷史教學反思11-22
歷史教學論文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