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秋節的起源與發展
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品賞月餅,已經成了我國人們的常例。那圓形的月餅,象征團圓,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愿望。
究竟是打哪時起,人們吃起月餅來著呢?據說始于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消息。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
后來,朱元璋終于把元朝推翻,成為明朝的第一個皇帝,雖然其后清朝人入主中國,但是人們仍舊慶祝這個象征推翻異族統治的節日。
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鞍嗽率逶聝簣A,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征,慢慢月餅也就成了節日的禮品。
其實,月餅并不是明朝朱元璋的專利。最初起源于唐朝軍隊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
當時有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吃。又相傳唐玄宗與申天之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興起游月宮之念。于是天師做法,三人到了月宮之前。月宮里傳出仙樂,唐玄宗根據仙樂譜曲編舞,就是著名的“霓裳羽衣曲”。
古人,把中秋節看得如此重要。久日久之便成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你看!到了清朝,最有說服力的證據,便是大家所熟知的《紅樓夢》,其中有這么一段描寫:人們在中秋節這天最美好的愿望是團圓。賈府在嘉蔭堂前設月臺,月臺上焚香,陳放瓜餅及各色水果。拜月后大家去凸碧山莊賞月,所有桌椅都是圓的,大家團圓圍坐,擊鼓傳桂花,飲酒講笑話。
至于中秋節的起源,說法很多。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關于月亮的傳說也很多,“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都是國人耳熟能詳的故事。很多地方有中秋祭月的習俗,祭月神即嫦娥,也有祭玉兔的'。但按照傳統,“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只是中秋賞月,吃月餅,在明代的《西湖游覽志會》才有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到了清代,關于月餅的記載就多起來了,而且制作越來越精細。
月餅發展到今日,品種更加繁多,風味因地各異。其中京式、蘇式、廣式、潮式等月餅廣為我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食。
月餅象征著團圓,是中秋佳節必食之品。在節日之夜,人們還愛吃些西瓜等團圓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滿、甜蜜、平安。
每到中秋節前夕,我們就會去光顧家鄉里的大小商場、超市,看著貨架上擺放著:品種繁多的各式月餅,如京式月餅、廣式月餅、蘇式月餅、臺式月餅、滇式月餅、港式月餅、潮式月餅、徽式月餅、桂花月餅等。各式月餅制作方法不同,其味道也就不盡相同,甜的、咸的、咸甜的、麻辣的。有些月餅的餡心也特別講究,五仁的、豆沙的、冰糖的、黑芝麻的等,就餅皮而言,則有漿皮、混糖皮、酥皮三大類。要在這里考究到底,得出個什么結論,我想最終也只會是不了了之。
在這月明之時,在這舉家團圓的佳節里,我想到了天之涯、海之角另一邊——美麗的臺灣島!自然聯想到了臺灣詩人彭邦楨的《月之故鄉》:
水里一個月亮
天上一個月亮
天上的月亮在水里
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低頭看水里
抬頭看天上
看月亮
思故鄉
一個在水里
一個在天上
看浩瀚星空,一輪皓月明鏡似的掛在天際,我想到了海峽那邊的骨肉同胞,心底期盼著大陸、臺灣親人能早日團聚!
【關于中秋節的起源與發展】相關文章:
關于咖啡的起源與發展10-08
舞蹈的起源與發展10-06
街舞的起源與發展10-10
昆曲的起源與發展09-09
話劇的起源與發展09-07
京劇的起源與發展08-24
街舞的起源與發展簡介09-14
揭秘咖啡的起源與發展10-10
京劇的歷史起源與發展09-12
街舞的發展起源與學習訣竅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