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寶媽,你學會批評孩子了嗎?
賞識教育并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家長會漸漸發現賞識教育帶來了一個突出的問題:孩子只愿聽好話,不愿聽任何批評,也經受不起一點兒挫折。賞識和批評應是教育的雙翼,只有賞識沒有批評的教育是不負責任的教育,至少是不完整的教育。那么,父母怎樣批評孩子,孩子才會虛心接受呢?
1.批評孩子時要客觀
美國教育家老卡爾·威特認為,對孩子的批評,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心服口服。這聽起來簡單,做起來并不是那么容易。
老卡爾·威特認為,首先你要用孩子能夠理解的道理和事例去教育他們。給孩子講道理的時候,要給他們說一些容易理解的道理。不能用某種高深莫測的東西強行向他們灌輸。書本上的道理應該給他們講,但不能搬弄出那些晦澀的文字,那種學究式的大道理孩子是很難接受的。
無論在任何情況下,父母都應保持冷靜的頭腦、理智的思維,切忌在情緒異常的狀態下輕易批評孩子。只有給孩子充分的說話機會,他們才能剖析自己的行為,觸及靈魂的最深處,才可能使其心服口服。
有五種情況,父母不應該對孩子進行批評。分別是:
·當孩子同你討論某種個人問題的時候。
·當孩子看上去非常激動而又沒有說到底是怎么回事的時候。
·當孩子為某件事而興高采烈的時候。
·當孩子需要人幫助他作出決定的時候。
·當父母想讓孩子解釋或同自己討論某件事的時候。
2.批評不要當著眾人的面
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當著眾人的面批評孩子往往會讓他覺得失去面子,從而產生抵觸父母的心理。
美國教育家斯特娜夫人說:“自尊心是一個人品德的基礎。若失去了自尊心,一個人的品德就會瓦解,人之所以變成了醉漢、賭徒、乞丐和盜賊,都是由于失去了自尊心的結果。父母經常絮叨孩子的過失,就有損于孩子的自尊心,這是不正確的。在他人面前揭露孩子短處的父母,不配做父母。”
明智的父母要學會在眾人面前稱贊孩子,而在孩子遇到問題或犯了錯誤的時候,在家里單獨進行教育。
3.用故事批評孩子
孩子的自尊心是脆弱的,他們不喜歡父母赤裸裸地批評他們。如果父母能夠采取委婉的手段,通過故事、寓言、名言等方式來批評孩子,取得的效果會更好。
在故事中,孩子自然領悟到了其中的道理,這比父母講大道理的效果要好得多。可見,父母要積累一些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在孩子遇到相似情況時,用故事來教育孩子,不僅可以避免親子沖突的產生,而且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涵養,進而更加尊重父母、崇拜父母,促進親子關系的和諧。
4.用孩子的語言來批評
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講大道理總是無法起到真正的效果,孩子們往往會這只耳朵進,那只耳朵出,這不是代表孩子們故意與家長作對,而是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無法理解高深的道理。在這種情況下,父母要學會用孩子的思維思考問題,用孩子的語言來友善地批評孩子。
批評孩子是為了孩子的健康進步,鼓勵孩子也是為了孩子的健康進步。既然是為了相同的目的,手段的選擇就是應以雙方都樂于接受為原則。在批評孩子的時候,如果父母善于運用孩子的語言,那就能夠收到很好的效果。因為,用孩子的語言跟孩子溝通,這樣,孩子與父母之間就比較容易獲得共同的語言,從而更好地進行交流。
5.不要在飯桌上批評孩子
許多父母習慣于在吃飯的時候教育孩子,當然教育往往以批評為主。實際上,這種教育方式是錯誤的。不管孩子犯了什么錯誤,父母都不應該在吃飯的時候批評孩子。這種批評方式往往會讓孩子產生沮喪的心理,從而影響吃飯時的心情,影響身體健康。
大部分孩子都對父母的這種行為表示反感。一位孩子曾經說過:“我媽媽總是喜歡在吃飯的時候批評我,有時候,還拿出我以前的錯誤再次批評,我只能默默地聽著,如果我一反駁,爸爸就會拍桌子摔飯碗,讓人無法忍受。”為了避免在飯桌上挨訓,許多孩子在吃飯的時候總是匆匆扒幾口,即便飯桌上有他們愛吃的菜,但相對于父母的批評來說,他們寧愿放棄吃最好吃的菜。
所以,請家長們想想看,在飯桌上批評孩子是不是一種非常危險的行為?孩子吃飯本來是很開心的一件事,結果父母不停嘮叨,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很容易厭食。同時,飯桌上的批評還會養成孩子極為敏感的心理,有些時候,孩子并不一定能理解父母的批評就是為了他好的,畢竟是小孩子,他的思維能力不可能達到成人的高度。而當孩子在家沒有踏實的感覺,跟父母的溝通就會越來越少,這樣一來,親子溝通關系就會產生隔閡,時間越久,隔閡越深,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6.讓孩子學會自我批評
批評孩子的目的是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改正錯誤,避免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如果父母沒有意識到這點,而是把批評孩子作為懲罰孩子的手段,以通過懲罰來促使孩子不再犯同樣的錯誤,那么,效果是微乎其微的。孩子犯錯誤固然應該教育,但是,教育的方式很多,并不只是懲罰。
對于父母來說,要心里避免懲罰孩子,只要孩子認識到錯誤,有改正的決心了,教育的目的就達到了。
懲罰性的措施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孩子往往在心里想:“反正已經挨打了,這下沒什么不好意思的。”“要改正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大不了再被打一次。”就這樣,對懲罰越來越麻木的孩子不僅無法改正自己的錯誤,而且對父母的情感也會越來越淡漠,甚至造成親子之間的隔閡。
7.賞罰要分明
懲罰只是一種教育方式,其目的是通過懲罰性的措施,讓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避免下次再犯。因此,懲罰只是一種手段,并不是目的。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一定要做到賞罰分明,不要出爾反爾,讓孩子無法判斷父母的真正意思。比如,你要求孩子不要說謊,你首先不能欺騙孩子。如果說好孩子做了好事有獎賞,父母就一定要執行、兌現。
明智的父母一定要以教育引導為主,事先制定規則,讓孩子明白違反規則需要受到怎樣的懲罰,同時,不要盲目懲罰孩子,以免孩子受到心靈的傷害。
【寶媽,你學會批評孩子了嗎?】相關文章:
孩子的七種教育你給了嗎?03-20
簡單的淡妝化妝步驟你學會了嗎03-19
8個妙招 讓你的孩子學會自立03-22
產后寶媽減肥訓練實用技巧01-11
家長對孩子的四種無效批評11-28
啟動寶寶的智力你做對了嗎?03-22
你教會寶寶聽音樂了嗎?03-20
不同臉型分發縫 你分對了嗎01-13
網球手腕動作你做對了嗎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