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外科感染的常見病菌有哪些
外科是研究外科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及其臨床表現,診斷,預防和治療的科學,是以手術切除、修補為主要治病手段的專業科室。隨著顯微外科技術的應用,外科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各醫院外科的專科設置原則與內科類同,通常與內科相對應。外科疾病分為五大類:創傷,感染,腫瘤,畸形和功能障礙。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外科感染的常見病菌有哪些的知識,歡迎閱讀。
一、病因
致病菌數量多、毒力強和(或)機體抗感染能力低下,常繼發于嚴重創傷后感染和各種化膿性感染及原抗感染能力降低的病。
二、常見致病菌
1. 革蘭染色陰性桿菌
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胞菌、變形桿菌、克雷伯菌、腸桿菌等,因抗生素篩選出現的機會菌:鮑曼不動桿菌、嗜麥芽窄食單胞菌等。
特點:主要毒性在內毒性,所致膿毒癥一般比較嚴重,可出現三低現象(低溫、低白細胞、低血壓),多發感染性休克。
2. 革蘭染色陽性球菌
金黃色葡萄球菌傾向血液播散,體內形成轉移性膿腫;表皮葡萄球菌容易醫源感染,細菌包埋于粘質中,可逃避機體防御與抗生素的作用;腸球菌是腸道常駐菌。
3. 無牙胞厭氧菌
擬桿菌、梭狀桿菌、厭氧葡萄球菌和厭氧鏈球菌,2/3 厭氧菌感染同時伴有需氧菌感染,兩類細菌協同,能使壞死組織增多,易于形成膿腫。膿液可有糞臭樣惡臭。
4. 真菌
白念珠菌、曲霉菌、毛霉菌、新型隱球菌→條件性感染→可經血行播散,一般血培養不易發現。
三、臨床表現
1. 驟起寒戰,繼以高熱可達 40 - 41℃,或低溫,起病急,病情重,發病迅速;
2. 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腹脹,面色蒼白或潮紅、出冷汗,神志淡漠或煩躁、譫妄和昏迷;
3. 心率加快、脈搏細速,呼吸急促或困難;
4. 肝脾可增大,嚴重者出現黃疸或皮下出血瘀斑等。
四、診斷
根據原發感染灶的性質及其膿液性狀,結合特征性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結果綜合分析大致區分革蘭染色陽性或陰性菌;體液和分泌物細菌培養確定致病菌,應多次、最好在發生寒戰、發熱時出血作細菌培養,必要時抽血做厭氧性培養或作尿和血液真菌檢查和培養。
五、治療
全身性感染應用綜合性治療,關鍵是處理原發感染灶。
1. 原發感染灶的處理
明確原發灶,及時、徹底處理,包括清除壞死組織和異物,消滅無效腔、膿腫引流等,還要解除相關病因等。
2. 抗菌藥物的應用
根據原發感染灶的性質、部位,與當地細菌微生態情況,選用覆蓋面廣的抗生素,在根據細菌培養及抗生素敏感試驗結果,調整抗菌藥物。真菌性膿毒癥的處理是盡量停用廣譜抗生素或改用必須窄譜抗生素,并全身應用抗真菌藥物。
3. 支持療法
補充血容量、糾正低蛋白血癥等。
4. 對癥治療
控制高熱,糾正電解質紊亂和維持酸堿平衡等。
5. 其他
對相關受累臟器及疾病予以相應處理。
【外科感染的常見病菌有哪些】相關文章:
常見的血管外科疾病有哪些01-31
桃花有哪些常見種類09-27
常見街舞種類有哪些06-02
體操有哪些常見損傷07-12
示波器有哪些常見現象07-23
體操常見的損傷有哪些10-25
常見化妝錯誤有哪些08-04
京劇常見的名詞有哪些12-22
涂料施工有哪些常見的問題01-21
常見中藥副作用有哪些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