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兒童舞蹈訓練的方法
少年兒童時期舞蹈訓練中最主要的柔韌能力、身體重心控制、科學用力方法這三個方面進行了簡要分析和闡述,以期提高舞蹈訓練的科學性與效率。以下是YJBYS小編帶來的詳細內容,歡迎參考查看。
一、少年兒童的舞蹈柔韌能力訓練
根據(jù)我國對年齡階段的劃分,6歲--12歲為兒童時期,12歲--15歲為少年時期。在我國專業(yè)舞蹈院校的附中里,一、二年級的學生基本上為十一、二歲左右的少年兒童。這一時期最首要的任務是用科學的方法發(fā)展身體的軟度、開度。從舞蹈人體科學角度來看,十一、二歲左右的少年兒童時期也恰好是柔韌能力發(fā)展的敏感時期在這一時期,如果有規(guī)律地、科學地對柔韌能力進行訓練,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舞蹈基本功訓練的教學規(guī)律來看,柔韌能力是提高舞蹈動作質量的保證,是舞蹈動作具有高度技術性和藝術性的前提。因此,在舞蹈訓練的初期,也就是中專的低年級階段,應把柔韌能力作為訓練的重點,并在日常教學中進行集中而嚴格的訓練,短期內徹底解決低年級學生的身體柔韌能力。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骨骼內有機物、水分和膠質較多,比較柔軟但容易變形,這個時期的舞蹈訓練可以多讓學生躺在地面上做搬腿、壓腿、耗腿、踢腿,以減少身體重量對下肢骨骼的壓迫,避免下肢骨骼變形。因此,在訓練時,應盡量按照循序漸進、漸增負荷的原則,科學有效地發(fā)展柔韌能力。
二、少年兒童的身體重心訓練
在少年兒童的舞蹈訓練中,掌握正確的身體重心是非常重要的。沒有正確的身體重心意識,就無法準確地完成動作,也無法掌握各種舞蹈技術技巧。教會少年兒童正確地掌握和控制身體重心是舞蹈訓練過程中的重要部分。低年級的基本功訓練課是基礎訓練,是為低年級學生學習高年級的高難技巧和藝術表現(xiàn)力打基礎的階段,比如在訓練的最初階段,就應該教會學生“站”在正確的身體重心上。如何做到外開的 “站”,教師需要強調外開是從髖關節(jié)處向外轉開,腹背肌與豎脊肌同時靜力性收縮,將上身以及骨盆固定,雙腳腳掌平放在地面,將身體的重心準確豎立在腳掌的足弓位置上,地面的反作用力--支撐力經(jīng)過足部、小腿、膝蓋、大腿、髖骨,穿過骨盆中心直至脊椎并繼續(xù)向上延伸,通過頭頂上方,形成一條無形的垂直的重心軸。
如何進行身體重心的訓練,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們很容易陷入一些誤區(qū)。例如,在教學中,特別是把桿訓練部分,老師們都非常強調下肢的外開程度、軟開度、踢腿速度等,但是多關注的是動作腿,支撐腿非常容易被忽視。在扶把訓練時,這一現(xiàn)象的后果并不會馬上顯露出來,然而到了脫離把桿的中間部分,問題就凸顯出來了。教師長期強調動作腿而忽略支撐腿的`結果就是,當學生脫離了把桿,雙手沒有了把桿的支撐,腹背肌與豎脊肌無法正常工作以固定軀干和骨盆,支撐腿力量不夠,身體重心變得不穩(wěn)定,導致腳下動作“臟”、“亂”,這時,就算動作腿的動作完成得再漂亮,也無法得到體現(xiàn)。因此,在把桿訓練時,教師關注的重點不應該只放在動作腿上,而應更多地放在身體重心的位置、支撐腿的正確用力方式上,讓學生在把桿上找到支撐腿與動作的關系以及身體重心與動作的關系。這不僅僅是為脫離把桿收的中間訓練部分打好基礎,更是為高難度的舞蹈技術技巧做好準備。
三、少年兒童的舞蹈科學訓練
(一)掌握科學的用力方法
在少年兒童時期與青春期初期,人體肌肉群的發(fā)展是不平衡的。根據(jù)人體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首先是大的肌肉群先發(fā)育,隨后才是小肌肉群發(fā)育;其次,大肌肉群的發(fā)育速度比較快,小肌肉群的發(fā)育速度較慢。這些特點將一直持續(xù)到青春期中期。在這一時期,不宜對少年兒童進行過早的力量訓練,特別是大強度的力量訓練,因為過早的大負荷的力量訓練會導致小肌肉群發(fā)育不平衡,,影響舞蹈技術動作的穩(wěn)定協(xié)調,并且增加大肌肉群的損傷幾率。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盡量采用前、后側與左、右側交替訓練的方法,使得身體兩側的肌肉得以平衡發(fā)展,從而避免因為單側訓練過渡導致的一側肌肉長時間處于收縮狀態(tài),導致疲勞、僵硬,甚至勞損。并且,在舞蹈訓練中使用交替訓練的方法能夠使身體雙側肌肉均衡發(fā)展,能增強學生對自身重心的把握和身體反應能力。
由于少年兒童接受舞蹈訓練的程度不夠高,嚴格地來說,在訓練的初級階段,他們對肌肉的控制能力往往達不到舞蹈動作的要求,如果硬性規(guī)定他們在初學舞蹈動作初期就達到動作的規(guī)格與標準,很容易導致他們?yōu)榱诉_到動作的要求而出現(xiàn)“使拙勁兒”的現(xiàn)象,不利于接下來的訓練。因此在少年兒童的舞蹈訓練中教會他們科學的用力方法是至關重要的一步。針對少年兒童的特殊性,在舞蹈訓練中應該首先教會他們正確的用力方法和正確的動作規(guī)格,不能盲目求快。有的孩子在訓練過程會為了追求動力腿的幅度而出現(xiàn)身體的中段和骨盆往主力腿上“坐”的現(xiàn)象。這種不正確的用力方式如果不得到及時糾正,必然使主力腿受到的壓力超重,臂部肌肉不能正確地收緊,而是往下使勁,很容易造成臀部肌肉下垂,大腿變粗,臀橫紋線變得越來越模糊,破壞舞者下肢線條的美感。
更進一步說,舞蹈訓練相對于其他運動項目來說,具有其本身的特殊性。例如,基本功訓練課中的大踢腿動作,教師應該強調動力腿向外擦出時,借助腳掌與地面的摩擦力,以腳尖來帶動整條腿向外踢出;腳尖在離地面最遠時不能停留,應繼續(xù)向遠處延伸,在保持動力腿髖關節(jié)穩(wěn)定的前提下,動作腿的肌肉應該盡可能地往遠延伸;動作腿收回時,,腳尖在延伸的最遠處點地,然后柔韌地收回準備位置。教師在要求動力腿踢出的速度和力量時,不可忽略動力腿應在髖關節(jié)處“斷開”以保證骨盆的穩(wěn)定,同時腿部外側肌肉迅速收緊,腿部內側肌肉最大限度伸展,,使整條腿輕盈有力。有個別學生在做這個動作時,不注意膝蓋伸直,用腳尖帶動整條腿踢出,而是將力量集中的大腿外側,隨著訓練時間的增長,下肢肌肉會因為長期往回收縮而變得越來越粗。因此,教師在發(fā)現(xiàn)問題時應及時解決,在訓練初期應反復提醒學生什么是正確的用力方法,使學生準確掌握動作的規(guī)格要領,直到動作規(guī)范為止。
(二)教師、教材、教法與舞蹈訓練的科學性
從教材的角度出發(fā),低班、中班、高班每一階段的教學內容都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緊密聯(lián)系的,因此在處理教材的過程當中不能忽視舞蹈訓練的循序漸進的原則。例如小跳、中跳、大跳是相互聯(lián)系,也相互區(qū)別的。特別是小跳與中跳,并不僅僅只是個別教師所認為的那樣:“中跳需要的力量大一些,需要跳得更高罷了”。如果對教學過程中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環(huán)”與“環(huán)”之間的關系沒有理順,那么在安排教學內容的時候就難免出現(xiàn)問題。比如,教師如果分不清楚小跳、中跳、大跳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必然在低班的訓練期間缺乏合理的鋪墊,導致跳的訓練沒有系統(tǒng)性,甚至出現(xiàn)斷層的現(xiàn)象。在低班保證了小跳的訓練效果,打好基礎的情況下,中班的彈跳能力訓練目的是使中跳向大跳、帶舞姿的跳以及技術技巧的方向發(fā)展,為高班的高難度技術技巧做好鋪墊。
【少年兒童舞蹈訓練的方法】相關文章:
少年兒童舞蹈訓練方法解析08-22
舞蹈形體訓練的方法08-09
少兒舞蹈訓練的方法09-02
青少年兒童進行舞蹈形體訓練都有哪些好處08-25
舞蹈的形體訓練方法08-19
幼兒舞蹈形體訓練的方法08-15
舞蹈形體的訓練方法09-21
舞蹈眼神的訓練方法09-22
舞蹈倒立的訓練方法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