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補償資金的審計重點
生態補償資金是近年來審計機關涉及到的政策性強、地域特征明顯的政府公共資金,也是當地政府先試先行,期望出經驗、出成果的一項公共政策。為此,審計機關在大量調查的基礎上,圍繞影響資金使用績效的關鍵因素,從補償標準、對象,補償資金來源及投向、后續監管等方面細化審計重點,確保審計取得實效。
(一)補償資金的籌集、撥付及使用。
重點關注:一是補償資金預算管理情況。主要查看預算編制是否合理,每年安排的補償資金預算與財政收入是否同比例增長等。二是補償資金的撥付和配套情況。主要審查資金管理部門是否及時撥付給下級部門或實施單位,以及區級資金是否按規定及時足額配套。三是補償資金的支出合規情況。主要審查補償資金是否做到?顚S茫袩o挪作他用或不合規使用的情況。四是補償資金財務核算情況。主要審查資金使用單位是否按照該專項資金財務管理的相關規定進行規范核算,完整清晰反映收支及結余情況。
(二)補償資金的運作及投向。
重點關注:一是補償資金運作模式。通過分析目前補償資金的'主要運作情況,查看與黨委政府關于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工作意見中確立的政府主導與市場調控相結合的原則是否相符,分析補償資金對于市區兩級政府財政負擔的影響情況。二是補償資金投向情況。查看補償資金的投向是否合理,是否激活了鎮、村經濟發展能力。通過分析目前補償資金的投向,查看補償資金是否主要用于環;A設施建設、環保公益性崗位等支出,是否對保護區生態產業的發展進行了投入,是否對于帶動鎮、村的造血機能起到了積極作用。
(三)補償標準的制定。
重點關注:一是補償標準的制定是否能夠滿足補償對象的實際需求。如現行生態公益林每畝補償100元,審計可與其日常管護成本進行對比,查看該標準能否滿足日常養護支出;如現行標準規定水稻種植面積要達到連片千畝以上才能給予補助,審計可統計各區符合該標準的水稻面積,以及受補償的面積占水稻種植總面積的比重,查看補償標準設置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因補償標準設置門檻過高而影響到受補償比例較低的情況。二是補償標準是否考慮到保護對象的差異。主要查看補償標準的制定是否考慮了保護對象生態保護責任和受償利益的差異性。如現行補償標準明確水源地村每村100萬元、生態濕地村每村50萬元,審計可通過分析各村濕地保護面積、居住人口、湖岸線長度等綜合因素,以及結合近年來行政村撤并情況,分析現行標準按照行政村數量補償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四)補償對象與范圍。
重點關注:一是補償對象的確定是否合理。通過分析目前生態補償資金中鎮、村等各類補償對象的占比情況,查看鎮、村是否存在事權與財權不匹配的情況。二是對于農民的補助比例情況。通過分析目前補償資金的具體支出情況,查看其中用于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費用投入、發展鎮村公益事業和村級經濟、補貼農戶等各類支出的比例,查看其中農戶的直接受益情況。三是補償范圍是否存有盲點。通過走訪調查、廣泛征詢意見,查看是否有應納入生態補償范圍但未納入的情況。特別是針對太湖水系相融相通以及水污染具有流動性的特點,查看是否有區級生態保護相關聯的的水域未納入市級確立的補償對象范圍的情況。
(五)補償資金的使用效益。
重點關注:一是補償資金對于改善保護區生態環境的作用。通過分析水稻田在生態農業中的種植比例,查看水稻田在減少水體污染,改善環境質量等方面的作用;分析生態公益林在涵養水源、固碳釋氧、土壤保育、凈化空氣等方面對環境產生的影響。二是補償資金對于保護區經濟發展及農民增收的作用。查看接受生態補償資金的鎮、村在發展村級經濟方面所取得的成效;補償資金對于農戶的補貼情況以及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帶動農戶就業情況。三是補償資金對于增強保護區環保意識及帶動社會公益事業發展的作用。通過調查問卷,了解保護區群眾生態保護的意識和對生態補償政策的滿意度;查看接受生態補償資金的鎮、村在村莊基礎設施建設、社區建設、社會治安管理等社會公益事業發展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六)補償資金的監督評價。
重點關注:一是補償資金管理機構的健全情況。主要查看是否建立了補償補償資金的管理機構和管理制度,管理機構的職能是否充分發揮,管理制度執行是否到位。二是補償資金考核評價機制的執行情況,主要查看各職能部門和各區、鎮是否制定了相應的考核辦法,是否將評價指標具體化,特別是對于補償資金投入后保護區在農村污水處理、河道與村莊保潔、藍藻打澇、環境污染治理等生態保護的后續評估制度是否真正形成。
【生態補償資金的審計重點】相關文章:
生態補償資金的審計方法07-03
扶貧生態移民資金審計重點05-06
扶貧資金審計的重點11-03
公共資金績效審計重點07-20
民政資金審計重點06-21
扶貧資金績效審計的重點06-21
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審計的重點06-21
拆遷安置補償資金審計方法06-14
礦山生態環境審計重點11-11